你记忆中童年的乡村味道有哪些?

Han-DaiJun


我是农村长大的80后,80-90年代的时候,农村比较穷,我家更加穷,经常吃不饱饭,因此对有些食物味道有特别深刻的记忆,相信很多80后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这种体验。

1,油炸小鱼仔。我们那时候很穷,没钱买肉吃,一年下来,只有节日的时候能吃上一餐肉,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对肉食特别喜欢。好在那时候农村物产丰富,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和力气去动手劳作,总能找到肉吃。而河里的小鱼小虾就遭殃了,它们正是我们的盘中餐,那时候农村化肥农药还不多,河里特别多鱼虾,很容易捉到。一个水经常流动的水坑或者小溪,两头筑坝拦截河水,拿个小水桶小水瓢去把水搞干,就能捉两三斤鱼虾。拿回家洗干净,用油煎过,就可以吃啦,有时候再放紫苏一起煮一下更加美味。一条小鱼就能猛扒几口饭,吃得特别香,那时候觉得油煎小鱼仔就是人间最美味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呢。




2,烤红薯。小时候放学后经常帮家里做饭,那时候都是烧柴火,农村老家大多数都种有红薯,肚子饿了就会拿红薯放火炭里面烤,等把饭煮熟了,红薯也烤熟了,有时候红薯比较大,也有烤得半生不熟的。烤熟的红薯散发出阵阵香味,非常的诱人,经常是红薯还没凉,还很烫就开吃,烫的嘴巴受不了,但是还是忍不住吃,小孩子抵不住那种香味的诱惑啊,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回味。




3,玉米杆。那时候农村人多地少,能利用的都拿来种粮食作物了,种甘蔗的地方很少,甘蔗也是奢侈品对小孩来说。小孩子都喜欢吃甜的东西,而玉米杆就是我们获取甜蜜的来源,而且农村玉米杆比较多,还不用花钱,真是太幸福了。玉米杆要选那些比较粗比较结实的才会比较甜,一般根部甜一点,越往上越不甜,上面的像海绵一样软软的,没有水分。玉米杆的皮比较硬,都是用嘴咬,经常割得出血,但是还是乐此不疲。玉米杆上那一点点甜味,就是小时候最甜蜜的东西,让人记忆深刻啊。



你有吃过上面这些东西吗?吃过的记得点个赞哦!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探讨,谢谢!


乡野网事


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现在的家乡屋舍整齐,二层小楼层次矗立,活动广场宽阔,单双杠,乒乓球台,兰球架,门球等体育健身设施齐全相比儿时的童年,低矮的茅草屋不见了,小小散发着屎臭咪的猪圈没有了,更是见不到踱着散步的哥哥叫的花公鸡了,只是听到从户内传出来旺旺旺的狗叫声。街上也没有原来小男孩子打瓦,打蹦玩瑠蹓,小女孩跳布袋方跳绳的吵闹声了,更没有小孩子把柳条编成环戴头上吹着柳哨摔泥巴,摔跤翻跟斗。也看不到抽着焊烟锅子搭拉个烟布袋一边咳咳嗽嗽一边晒太阳来防的老爷爷了,只有那缕缕的炊烟依旧缭绕的诉说着孩童时的美好记忆。那时盼着过节是大多小孩子的愿望,丢下地瓜玉米饼子盐咸的萝卜条,抓起白白的馒头端起飘着几块肉的白菜汤,几口咽下赶快再抓一个再扚一碗,一边吃还一边叭咋嘴。到大年三十日不等除夕就吵着换新衣服,等着和小伙伴们藏完瞎以后,新衣上满是土呀碎叶子啥的,不等挨训完一溜烟跑没影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物非,人也变的成熟稳重了。总之国家稳定繁荣昌盛了,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幸福的。


邢尊刚


童年的乡村味道:

袅袅的炊烟,诱人的柴草香;

清澈的塘水,赤条条的洗澡娃;

悠闲的小鱼,在腿边游戏;

远山的回应,让你觉不到孤单;

甜甜的梦乡,总是被早起的鸟儿唤醒;

清晨的露水,湿了鞋儿,还映出头顶的光环;

山川薄雾,让你觉得自己就是山里神仙;

黎明的呼唤,那是上学的娃们成群结伴;

夕阳的光线,投射在村墙、地平,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蜻蜓、蝴蝶,燕子、八哥,睁开眼睛随处可见;

摸鱼捞虾,放牛拾粪,捡谷拈麦,赶鸡赶鸭,是乡下娃儿的正经事干:

穿新衣,放爆仗,那是乡里伢们在望着过年。

童年的记忆,那都是老来回想的资源。

苦乐年华,在童真里面那都是甜。


小品文视生活


童年乡村味道太多了,特别是最近参加了工作后,却越发想念童年的时光,我的家乡。

我来自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普通乡村,虽然家乡很穷,但是我却始终无法割舍,我在外人面前也从来没有回避过自己是一个农村家庭,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出身在那里就毫无面子,反而我希望尽力宣传家乡,因为我最好的记忆保留在了那里。

童年总是那么无忧无虑,在那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小村子里。曾经的我和朋友们一起摸鱼儿、钻稻草堆、爬山爬树、找野果子、河里全裸游泳、玩弹珠、滚铁环、四驱赛车、捉蜻蜓、捉萤火虫、走夜路、走坟堆、玩小霸王游戏机、打雪仗、打泥巴仗、玩弹弓、甚至冒着胆子偷别人家树上的桃子、李子、葡萄吃;曾经的我也因放学回家太晚,而被母亲训斥做作业、因偷别人家桃子而要求赔礼道歉;曾经的我也因家里太偏远而抱怨父母、抱怨不公等等、等等、等等。但是,如今的我再重新走在那条回家的路上,却只有我一个人,曾经的桃子树还在,曾经的鱼塘也仍未干涸,曾经的小卖部已经扩大规模,曾经的人却已走散了。我掏出微信准备买一个桃子,结果被告知不需要现金,可能是习惯于城里的生活方式,我有点愣住。找旁边的小伙子换了二块钱,买了一个童年时期的桃子,一口咬下,眼泪哗哗地流淌。我一个人走完了这段路,拿着被咬了一口的桃子,再也没有回头了。

我生于乡村,长于乡村,我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我仍然是一位农民的儿子,我自己更是一位农民。乡村的童年,我没有烦恼,我只有自由,如今的我,身在他乡,孑然一身,前途未卜,人世浮沉,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也就就是回到童年,返璞归真吧。

怀念我童年的味道,纪念我逝去的青春!


情感展览馆


我是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中年人,对于农村美味或乡村味道有如下印象,希望得到大家认可。

1.酸菜

酸菜一般用各类蔬菜叶子腌制而成,在童年时代,农村物质很匮乏,嘴馋的我们,一把酸菜可以品味半天。

2.萝卜干

萝卜经过晾晒几条后,等待水分消失,农民一般能把它们用食盐适当搅拌,就可以食用,吃到嘴里有苦味,也有股咸味。

3.霉豆腐

江西老表在冬季基本都会制作,现在还有。一般是在冬天自己做豆腐后,让豆腐自动霉变,生出一定的菌,而后加上适当食盐,辣椒粉,用坛子封装几天,待食盐进入豆腐,有的也加上一些菜油之类的佐料来增加风味。吃上后感觉开胃,这是一道农村下饭菜,在贫困年代,伴随了很多人外出读书等的一道美味。因为它可以四季制作并食用。

4.罐装自制辣椒

许多农村人在辣椒成熟后,把多余的辣椒进行腌制,和腌菜做法基本相同,这是对辣味追求者一道美味。

5.地瓜片

过年时候,农村贫困,农民把地瓜加工后,在锅里水煮一定时候,等地瓜熟透变味柔软,再用竹席子在外适当甩干水分,水分干后就是,不过很多人会在食用前再次加工,洗净沙子翻炒,增加美味了。

这些美味,一般没什么成本,农民可以自己制作。除此之外,还有各类野外可以采摘的野果,也是童年美味,不过很多人至今也不明白叫什么学名,只有乡下人才懂得如何食用。家乡美味多的是,童年美味给我们美好的回忆,伴随我们成长。


老九下乡


上学的路上望着‘白面’铺的路,环顾村庄里零星屋顶飘出来的袅袅炊烟,仿佛在烤着炭火,不再寒冷。每天在上学路上望着烟囱里的轻轻飘起的白白的或黑黑的炊烟,想着外边的世界,课本里的火车,故事里的的大海,那是一种随炊烟升起来的欲望和向往……

上学说不上是享受,但放学撒欢的往家里跑的目的只有一个——吃。夏天每每到家门口,窗户里飘出来食物的清香,或者说是饭熟了的气息……啊,醉了。还是那个房,还是那个家,一个个长大离开了,妈妈老了,有一天也离开了。窗户再也没打开过、多么奢侈的童年回忆被离断了、飘零,片段,结痂——永远永远愈合不了的伤痛。

家乡日夜不停息的就是那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昏黄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桥换了几座,溪流干涸了再奔流,小时候就知道流向大海,可是大海只是个故事,不知道是句号逗号的外边的世界。小溪流,柳枝芽,依旧沁馨如故,可家、却成了往事。

日暮西山、太阳红红的。拉长了夜幕的影子,像父亲在山间劳作。黑土地散发着它独特的泥土气息,在这贫瘠的故土留下我永远爱恋的童年,如这一幕落日,每每魂牵梦绕……虽离故土,故土相随。终其育我童年,植育我爹娘!

心痛中、喜欢点个赞!还会➕太多童年往事


醉卧红尘独倚楼


小的时候,那时候刚刚上小学,村子里来了个照相的叔叔,相机撑了三角架,摆放在打麦场上,乡亲们围成一团都在好奇的看。有些家里条件好的孩子,一般是有个大人是脱产的工人或者干部的家庭。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簇拥到镜头前,羞答答但神气中透露着傲骄 ,九毛钱照一次。村子里有钱的人家还可以拍一份全家福,可以把照片放大,一块二拍一次。我和妹妹眼馋得不行,多么想拍一次照啊,可是,爸妈拿不出九毛钱来,就是有这点钱,也还有比拍照片更要紧的事要开销。

放了学,除了放牛,割猪草还要帮大人碾粮食,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童年的记忆中,难得一刻的松闲。多么盼望公社的放映员,推着载有放映器材的车子,来麦场上放电影。那可是比过年还要开心的事,可放映员一个月能轮到来一次就不错了。电影精彩与否估且不论,重要的是,村子里放电影的时候,爸妈会格外开恩,不要做农活儿,先写作业,晚上可以跟大人们一起去麦场上看电影。

秋天过后,农活不多了,村子里有时候会来一些手艺人,比方,磨刀的,打铁的,编篾席子的等等,孩子们最待见的则是来爆米花的。“嘭”的一声巨响,一团热胀的蒸汽冒出米,香喷喷的爆米花就出现在一张大箩筐里。加工费一次只有一毛五分钱,也可拿鸡蛋抵。



童年时光,有许许多多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乡村味道,每次想起来,就如同时光倒流,非常恬美,十分亲切!

(图片选自网上,如侵立删)


东山谷子


你记忆中童年的乡村味道有哪些?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80后,东北农村的一些味道现在还是记忆犹新的。烤的直冒糖的地瓜片、咬一口满屋香味的笨黄瓜、需要一小口一小口抿着吃的树莓、还有酱焖的小柳根。

1、地瓜。上世纪80-90年代的地瓜是分外甜的,蒸着吃都能蒸出来吃。那时候镇子里的小学比较破,冬天需要点柴火烧铁炉子取暖,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在家里准备好切成薄片的地瓜,中午烤着吃代替午饭。那地瓜真能烤出来糖来,是真的甜啊。那时候的地瓜都是自己家育的地瓜,放在炕上用木板子里的土育出来的地瓜苗,栽到山坡上的沙地上,还要隔三差五的除虫子。那时候的地瓜才是地瓜,是真的甜。

2、笨黄瓜。现在黄瓜个头大、颜色深、产量高,但是全是水分,没味道。小时候我老家在农村有个菜园子,最喜欢的就是去菜园子里摘小黄瓜。那时候的黄瓜小、刺还多,扎手。但是真的清香,在屋子里啃一口,整个屋子都是那种黄瓜的清香味。现在的黄瓜是没有那个味道了。

3、小口抿着吃的树莓。树莓,我们老家叫做“婆婆头”,不大点的红色的小果子,上面满是小疙瘩,产量非常的少,那时候一年都找不到一斤。每次大人上山放牛或者拾柴禾总是会找到一小把。大人不舍得吃,都是留给孩子吃。小孩子也知道这东西少、珍贵,都是一颗一颗的放进嘴里慢慢的抿,非常的香甜的。到现在大概有二十几年没吃过了。

4、酱焖小柳根。柳根鱼,在以前老家的河流里是很多的。大一点的也不到10厘米,我们经常一群小孩子拿着推网去河边踹柳树跟,捕捞柳根鱼。要么就去一些大的水泡子里去推底层的青苔,一推网怎么也能弄几条柳根鱼。捕捞的柳根鱼挤去内脏,用东北农村大酱焖着吃,是非常的鲜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现在吃不到的味道了。那时候在农村大锅的锅底灰里焖熟的土豆、焖熟的林蛙、清水煮的蝲蛄、紫色的桑葚等等,现在很多的儿时农村味道都找不到了。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还记得小学写作文的时候最常见的题目就是“最难忘的事”,对于现在早已长大的我们来说,最难忘的就是童年的乡村味道。

第一个就是过年时候炸的各种丸子,鸡块还有豆腐,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穿新衣服,吃好多好吃的还有红包拿。快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在炸丸子,我在旁边等着新鲜出炉的美食,那一口总是一年来最让人味蕾大开的时刻。

还有正月里要烤馒头吃,在用柴火烧饭的火灶里烤出来的馒头,都是带着一种小麦和果木混合的天然香味,想一想都让人流口水。

夏天里和小朋友去杨树林抓金蝉,晚上拿着手电筒在一棵棵杨树上寻找,每天晚上都有不少的收获。回去用盐水泡上,生怕明天金蝉脱壳变成蝉。油炸金蝉是最简单又最美味的佳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烤玉米是最香的,新鲜的玉米带着富有营养的嫩汁,每一口都是丰收的味道。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难忘的味道,却都只能在记忆里,即便是现在还有的食物也再现不了当时的感觉了。





小康生活行


在以前农村环境好,农村人也很热情,经常是互相来往的,谁家要做什么土特产都会过来帮助的,就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一、打麻糍

麻糍大家小时候应该都吃过吧,现在自己也很少打了,想吃了都是到街上买一点,以前可不是这样呢,都是自己打的,一群人你一棍我一棍的,那可费劲了,打完了都是满头大汗的。

虽然这样打很累但是大家都是非常开心的,都是自己做出来的。

二、采野芥菜

野芥菜相信很多人都吃过,用它做饺子馅是非常美味的,还可以做美食,野芥菜炒蛋也是非常好吃的,满满的怀念呀,现在环境变化太大了,野芥菜都很少见了

还有很多让人怀念的乡村味道,现在回想起来多令人羡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