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詩歌怎麼才能寫出優美的意境?

鄉野清風270


我個人認為詩歌要寫出優美的意境,必須要大膽的想象,例如,李白《將進酒·君不見》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歸”的詩句,詩人李白老先生就是靠新奇大膽的想象,從而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情共鳴。而”黃河之水天上來”與人們生活現象是不相符的,但由於作者投入了強烈的感情,我們便感覺到那滾滾奔海的黃河之水,伴隨著詩人那波翻雲湧的感情狂潮,氣魄何其宏大。

如果我們寫詩,僅侷限於生活的限制,把詩句寫成:“黃河之水青海來”,那只是措繪了一種現象,平淡無奇了,更談不上詩歌的優美的意境了。另外在創造詩歌優美的意境時,還要用比喻、象徵、誇張、排比等修辭手法,讓詩歌具有是更加廣闊、深遠的藝術境界。

例如,余光中老先生《鄉愁》中的“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的詩句,詩人用“一灣淺淺的海峽”作比喻,恰當形象的表現了臺灣必然迴歸祖國的真摯之情。


百花亭雜談


自己覺得意境不錯,貼一下。

匆匆

盧秀輝

人在旅途

偶見風景

那風景中的人啊

似曾相識

我隔窗駐目

風吹起她的裙襬

我在記憶中

試圖還原她的模樣

車一掠而過

她是否見到我

也在搜尋我的模樣

我的心開始了忐忑

還是她沒有注意到我

目送的是前行的車

在她的眼中

是另一道風景

我記得

風吹開了她的裙襬

她像一朵花兒

在盡情綻放

於是

我笑了

開心的像孩子一樣

笑了

就讓你的樣子

逐漸模糊吧

那會讓我

想起更多的人 事

風掠窗而過

我雖是一瞥

卻如陽光

暖透了身心

2019.4.14於1921動車,時靠南京南站


盧秀輝侃侃詩書畫印


詩歌要寫出優美的意境,應該注意幾點。

一忌直白。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想寫出優美意境,切記不可平鋪直敘,簡單直白。美麗的背影比俊俏的臉蛋更有魅力。

寫詩不是小年輕談戀愛,動不動就表白“我愛你”。寫詩是講究情致的,更是需要生動形象。同樣的意思,詩是含蓄的,更有些羞羞答答的。



如張棗的詩《鏡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面頰溫暖 羞慚

低下頭,回答著皇帝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

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 望著窗外

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生活中,我們都有過和自己鍾情的人錯失的情景。常人只會說:錯過了愛情錯過了你。而詩人張棗卻說:只要想起一生中後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 。把錯過愛人和梅花飄落連接起來。梅花飄落,紛紛揚揚,既憂傷又美好。

二要情景交融。不要使用過多的詞組、成語,雖然簡練了,但也失去了生動形象,顯得乾癟,沒有血肉。如宋代張孝祥的《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

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故地重遊,肯定很多感慨。張孝祥沒有用什麼形容詞表達,只是一句寫景: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這不僅是寫景,更是當時一種複雜的情感。



三要有畫面感,有聯想。詩要具體形象,但又不能呆板,要意猶未盡。如,賀鑄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若問閒情都幾許。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路遇佳人,欣喜;佳人不知何往,惆悵。怎麼個惆悵呢?“

若問閒情都幾許? 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馬上打開人們的聯想,三幅畫面,三種情感。



所以,詩要寫出優美的意境,就需要含蓄,就需要情景交融,就需要用文字畫畫。意猶未盡,展開人們的想象。


江上弄舟


這個問題好難啊!

還好小可素以臉皮厚著稱,秉承“無知者無畏”的光榮傳統,便無恥地回覆一下!

我們先說詩詞,再說現代詩。

詩詞的其它技巧暫且不提,詩詞中常常要用到景物描寫來進行鋪墊或承接,那麼要想出寫意境,一定要用煉字,就是動詞或形容詞的精準與生動。

比如樓前載有柳樹,還自然生長著一些不知名的白色小花。這應當是最平常最無聊的景色了吧,那麼如果寫詩詞,要如何寫出意境呢?

比如我這樣寫:樓外接青柳,壇邊散白花。

可杜甫卻是這樣寫:白花簷外朵,青柳檻前梢。

一個朵字,一個梢字便把這種無聊到底的景色寫得鮮活無敵,仔細想一下,情景真的有那麼美麼?不是,還是杜甫牛叉,化腐朽為神奇,再比如剛才那個普通景色,柳樹邊上還種了一顆桃樹,桃花開了。怎麼寫出意境來?

比如我這樣寫:桃花紅錯落,綠柳淺依稀。

可杜甫卻是這樣寫: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一個“嫩”字,只用了一個“嫩”字,便把這一句平淡如白開水一般的詩句給完全激活了。

再比如說,晚上睡不著覺,想寫詩了,特別想寫,想到心神不寧。好吧,把這一句寫進詩裡。

比如我這樣寫:無眠空對月,剪燭覓詩情。

可李清照卻是這樣寫: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

先給你來了一個比喻,然後又來了一個曹操《短歌行》的典故,再精挑出一個“繞”字,我的天吶,不但絲毫不覺得雕飾和堆砌,偏偏還無比形象,彷彿用手就可以摸得到你想寫詩的痴狂一般,一個“繞”字,滿血復活!

詩詞裡動詞非常重要,最起碼在一開始時非常重要。尤其是寫景物描寫,你寫得越神,所謂意境便不請自來了。

而且景物描寫是基本功,標準是你用了這個“字”之後,絕無可能再找出第二個字放進去,才叫過關!煉字只煉一半,不如不煉!

現代詩也是如此。太難的我也不大會,也沒細緻地整理過,寫到哪說到哪吧!

比如我愛上了一個人,我告訴對方,我一定會等你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這算是一個超爛的梗吧?

比如他這樣寫:我等你到白頭

比如我這樣寫:我等你到青絲如雪

但洛夫是這樣寫的:水來,我在水裡等你,火來,我在灰燼裡等你。

灰燼二字,把痴狂,絕望,執念,無悔,生命與靈魂全勾勒了出來,雖然是一個意思,但這就叫做意境。

比如,你陪著對象過元宵節,大半夜的雪剛停就壓馬路玩,要多冷有多冷,要多慘有多慘,要多傻有多傻。你總得拍馬屁吧!好吧,把這個寫進詩裡。

比如他寫的:雪花是你,月亮是你,我也是你

比如我寫的:月亮停了,愛情就沿著雪花落在你的眉俏

但余光中是這樣寫的:月色與雪色之間,你是第三種絕色

這裡面就涉及到一個修辭,就是比喻和通感,把名詞用其它同感,同類,同型的詞替代一下,就可以了。

比如,我走在路上。

完全可以寫成,我走在人間煙火裡,或者,路走過我的身旁。

比如,樹上開滿了花

完全可以寫成,樹上開滿了愛情,或者,所有花朵都是玫瑰的紅色

海子的詩裡,這種替代很多。所有的現代詩裡,這種有通感和比喻進行的“替代”是必然過程。

什麼是詩的意境?

大道理不講!

普通話就是,你寫的詩句讓我沒想到可以這樣寫,眼前一亮,目眩神馳,擊節不已!


亦有所思


詩歌最美妙的地方就是在於用簡練、精準的語言描繪出廣闊的意境,給人無窮的想象空間。寫詩歌如何才能寫出優美的意境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參考:

一、先有意境,後有詩句

我覺得詩人是先有意境,後有詩句。意境不優美,詩句再優美,藝術表現力也不夠。有的人喜歡寫一些孤芳自賞、矯揉造作的詩歌,都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這樣的意境,哪怕用再美的語句,也談不上高。

我很贊同美國詩人Robert Frost 的一句話:“A complete poem is one where an emotion has found its thought, and the thought has found the words.”詩歌是感情找到了思想,思想找到了語言。詩歌首先要立意高,意境遠,才輪到遣詞造句的功夫。

二、獨創性

有句話說,第一個用鮮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藝術魅力中最主要的就是它的獨創性。想表達優美的意境,表達方式要有獨創性,比如寫一個人喝悶酒,李白用了另外一種方式“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個就很有獨創性。同樣是寫一個人在山上的孤獨,李白也很獨創性寫到“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把山擬人化,這種孤獨感,絕妙。

三、留有想象空間

有人寫詩喜歡大段地描繪和抒情,估計是受西方文學的影響。當然,肯定也有寫的好的,但是中國人的傳統審美中,喜歡含蓄,喜歡點到即止,喜歡留有空白,就跟中國傳統繪畫中講究留白一樣。比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全是大白話,沒有細緻描寫,淡淡幾筆,就創造出一個無限的想象空間。

還有就是要多寫,寫完要多想,要揣摩經典作品的藝術魅力,才能有提高。當然,還得承認,寫詩真的是需要天才的,我們沒這個天才,勤學苦練之後能有所提高,知足就可以了。

虎子的理想之路:做最理想的自己,寫最想寫的文章,希望你也能喜歡。


虎子的理想之路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寫詩歌也像彈琵琶一樣,首先作者為物所感,而產生一種急於表達出來的情愫。

這種情愫作者通過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就形成一種境界,這種境界讓人陷入深深思考或聯想,就是詩的意境。

詩歌創作要講究含蓄、凝鍊。詩人的抒情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說理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

這裡所寫的“景”和所詠的“物”就是客觀存在的“象”;借景所抒之“情”和託物所言的“志”就是詩人主觀所要表達的的“意”。“象”和“意”的完美組合就是詩歌的意象。

詩人在“意”和“象”的有機融合中,重視創造“情中景”和“景中情”的審美意象,使其昇華到最高境界,就是“意境”。說白了,還是詩人的真景物、真感情,也就是“真情實感”,這就是詩人的境界,也是詩的意境。

意境分為兩類,一類是雄壯陽剛的意境,而雄壯陽剛意境又包括雄奇遼闊,如曹操的《觀滄海》;曠達開朗,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蒼涼悲壯,如李白《關山月》;深邃沉鬱,如杜甫的《秋興八首》。

另一類意境是內斂陰柔型的,包括濃豔瑰麗,如溫庭筠的《菩薩蠻》;淡泊靜怡,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清新素雅,如韋莊的《菩薩蠻》。

綜上所述,詩歌的優美意境,是由詩人本身的情操、修養決定的,是作者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的表露和獨白。要想寫出詩歌的優美意境,必須從本身的文學修養和道德情操上下功夫。



戈壁灘上的駝鈴


詩歌是用心來讀取世間美好的智慧載體,是人類特有的天賦。有人先天帶來,有人後天學來,但大多數人因環境而沉沉睡去。如果能靜下心來去讀熟《唐詩三百首》,晚年寫作也不晚。怎樣才能寫出優美的詩歌意境呢?我有二三看法,願和同好漫談。

一是要善於觀查事物,善於發現大多人看不到的內含。李白有云:雲想衣裳花想容。他的靈性可和雲彩花卉相通,與是乎寫出了千古名句。二是要清空世俗塵念,放縱潔靜心靈,便可發現人間之美。“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詩人常建在破舊的山寺中看到了佛的極樂淨土。三是關心人生飢苦,看懂生話的酸甜苦鹹。"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詩人用意境描繪出勞動人民的艱難困苦。

任何藝術都要有天賦,但天賦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有人可能不信,但不幸得這是來實。小時候大家都會唱呀跳呀,但,雖著年齡增長,有人越發活躍,有人隨環境而封存,這些人時不時也會閃出一個意念,甚至天才的形容你的所見所聞和所想。如果有心把它記錄下來就會寫出優美意境。我感武斷的說,這種感覺人人都有……





王文曜


寫詩歌怎麼才能寫出優美的意境?

這可是一篇大文章,似我等業餘愛好者,怕是難以勝任。不過既然來了邀請,也不妨將自己近來的創作心得與友友們分享一下。

今天僅說絕句。絕句的最低要求,一是要有韻,二是要符合平仄格律要求。能不能稱得上是詩,光有這兩點是不夠的,因而有無意境就是絕句,也是所有詩歌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把標尺。

現就唐人絕句來一下舉例說明。

全詩寫景型:白居易

一道殘陽入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本詩全為寫景,沒有一字牽涉其他。但作者通過對大自然的精彩描繪,一幅優美的水墨畫面躍然紙上,引人入勝,令人陶醉。我們在獲得愉悅的同時,也就很自然的體味到了作者那份充滿熱愛、飽含深情的心靈和情懷。

首先,作者通過觀察殘陽入水,捕捉到了一系列精美意象,準確地表達出來,半江瑟瑟跳躍的水花,與半江紅霞映入眼簾。隨即夜幕降臨,路邊花草上的露珠,在初月的映襯下,熠熠生輝,能不可愛嗎?

大自然中處處是美景,就看你有沒有燭到的眼光,將其捕捉,然後迅速勾勒,準確表達,呈現給讀者,感動自己,再感動他人,有這種能力,就能成為詩人,否則就只能是一個書記員。

這類絕句又如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作者以上帝視角,從高空俯瞰洞庭,偌大一個翠綠的君山,不過是白銀盤中一小小青螺而已。

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聽到安史之亂行將結束,一向滿眼淒涼的杜甫,眼睛終於放出光彩,一切是那麼美好,驚喜地憧憬未來。

借景抒懷型: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種手法很值得初學者借鑑,因為一味寫景的話,一般人很難描繪出大詩人那麼美妙的畫面,自然就無法表達出自己的情懷。

先平鋪直敘,再語出驚人。如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忽見,表示突然心有所動,悟出一番道理。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前面三句平淡無奇,最後冰心玉壺名垂千古。

這樣的例子很多,如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也平淡無奇,讀完卻感覺充滿哲理。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總之,要想寫出好的意境,必須多讀前人詩句,並且充分消化,仔細琢磨,借鑑發揮,多動筆,勤動腦,廣泛交流,久而久之,終有一得。



雲卷飛山


要想寫好詩必須有所感,有所悟,有真情實感​​,這樣寫出來的詩才會引起人們的共鳴。如果只是華麗詞藻的堆砌亂寫一氣,毫無章法,就無美感可言了。那麼怎麼才能寫好詩詞呢?首先要有所感,無感不下筆。也就是觸景生情,即景寫詩。舉個例子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維的《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等等這些詩都是有感而發即景寫詩,真的令人拍案叫絕,讚歎不已。再其次就是要有悟,無悟不成詩。古人尚且“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垂”,可見要悟出一句好詩詞多麼不容易。陸游寫過一首詩,曾數改其字,最後方才最終敲定。這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最後說寫詩要有情,情乃是詩詞之魂也,無情不成詩。這裡說的情就是人的真情實感,七情六慾,喜怒哀樂都可以寫成詩詞。比如說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辛棄疾的《破陣子》……等等等等,我相信沒有真情實感和一腔熱血是寫不出來這樣的好詩詞的。清末民初大學問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一切情語皆景語”情景相融於詩詞之中,不分彼此。可能有些人說,寫詩還要對仗韻律平仄啊,我想說掌握這些基礎的東西是寫不出來好詩詞的,大家認同嗎?


筷子鳳鳴團書香樂書


春色滿園夏荷塘,

秋染楓林冬梅香。

心態樂觀正能量,

才能寫出好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