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那麼多思想家?

開在荊棘裡的花--


主要原因包括商品經濟的發展、寬鬆的時代氛圍、學術風格的“豪傑氣”三個方面。


一、商品經濟的發展。

明代末期,商品經濟持續繁榮,民間生活風氣發生了劇烈變化,社會流動也空前地活躍起來。因此,士人階層和商人小生產者的互動開始大量增加,傳統的面向農業經濟的儒家思想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在這一背景中,“面向大眾”的儒家思想得到空前發展,李贄、顏山農、何心隱等人開始在民眾中進行廣泛宣講,即使如鹽丁、販夫走卒,乃至樵夫等等,也獲得了與最新的儒家思想互動的機會。《明儒學案》中有記:


這種平民化、社會化的學術氛圍,為新思想的誕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寬鬆的時代氛圍

明沈一貫《敬事草》記載:

徃時私議朝政者不過街頭巷尾,口喃耳語而已。今則通衢閙市,唱詞說書之軰,公然編成套數,抵掌劇談,畧無顧忌,所言皆朝廷種種失政多,人無不樂聴者。

這說明在明代,時代氛圍是較為寬鬆的,沒有清代“文字獄”之類束縛人們言論的舉措。不僅如此,明代民眾表達意見的渠道也是相當暢通。據《明史》記載:



明代民眾不僅可以直接上書通政司表達自己的意見,還可以通過輿論的方式影響地方政治,如嘉靖時華亭人何良俊說:“松江舊俗相沿,凡府縣官一有不善,則里巷中輒有歌謠或對聯,頗能破的。”萬曆時華亭人範濂說:“歌謠詞曲,自古有之,惟吾松近年特甚。凡朋輩諧謔,及府縣士夫舉措稍有乖張,即綴成歌謠之類,傳播人口。”

這樣寬鬆的時代氛圍,直接造就了明代士大夫耿直敢言,極具國家和社會責任感的時代風貌,清末民初學者劉師培曾概括明清士習之不同:

只有明代這樣寬鬆的時代環境、極具社會責任感的士人風氣,才可能造就出偉大的思想家。

三、學術風氣的“豪傑氣”

發達的商品經濟、寬鬆的言論環境,造就了明朝時期的學術特徵。在下不才,曾經把這種學術特徵與清代的學術特徵進行對比,並總結出八種不同。

1、明代好綜合統貫(雜而廣)、清代好細節分析

2、明代好高蹈發越,清代好庸言庸行

3、明代好格物致知(包括科學的分析),清代好主敬躬行

4、明代好想象思辨,清代好潛索考據(主要限於對細節的考訂)

5、明代好古今貫通,清代好以古律今

6、明代好教化平民,清代好左經右史

7、明代好學為天下,清代好埋首書齋


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就說過:我最愛晚明學者虎虎有生氣。他們裡頭很有些人,用極勇銳的努力,想做大規模的創造。嵇文甫在《晚明社會史論》提到楊慎,說明代的古學家與清代不同:“楊慎以下那班古學家,並不像乾嘉諸老那樣樸實頭下功夫,而都是才殊縱橫,帶些浪漫色彩的。他們都是大刀闊斧,而不是細針密線

。”

所以說明代學術特點,一言以蔽之,三個字:“豪傑氣”

總而言之,明代的“士”是瑰麗的、豪傑的、好動的、奔放的,他們也許不如清人注重細節,也許不如清人考證精嚴,但他們的心裡,卻有一種經緯天地、萬物如在掌中的氣魄。所以,我們看到的明代士人興趣廣泛,喜好西學,寫出了《天工開物》《東西均》《徐霞客遊記》《農政全書》《物理小識》《本草綱目》這樣的科學民著;我們看到的明代士人“赤手搏龍蛇”、“掀翻天地”、“不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發出了“端茶童子皆是聖人”的驚天言論;我們看到的明代士人,注重氣節,寧死不屈,在朝堂上批麟折檻,在戰場上以生許國。而也只有在這樣的士人裡,思想家才會出現。


乾中


首先,明朝的治國方式和兩個文人有很大關係,劉伯溫與姚廣孝。這兩位都看透人世,也明白人才才是治國之本

  因此他們服務的皇帝,都鼓勵大臣們感想感言。這位文人輩出奠定了客觀基礎環境,也是能人開國後的必然產物。

  其次,凡撰修百科全書的朝代,都會在幾百年內能人輩出,這就是百科全書效應。如中國的呂氏春秋之後的秦漢,永樂大典之後的明清(四庫全書只是收集,並非撰修)

  78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後也迎來了我們現在繁榮。西方也是同樣,那不勒斯百科、華盛頓百科、牛津大百科等等。

  撰寫百科後,參與撰寫和閱讀的人才會從宏觀上了解自己喜歡的行業,從而變成真正的專家,然後再帶動一批人成為人才

  他們的思想和意識又會從多個方面正面積極的影響其他社會人士,所以遍地開花,人才輩出。

  第三,傑出人才效應。明代出了兩個很傑出的人才,人精姚廣孝和全人類的大聖人王陽明。前者德才兼備

  並定力支持人才智力發育,監修永樂大典,後者無私慾的悟道,在人類史上第一個提出天理即人慾,比西方社會開始重視人性(盧梭的愛彌爾指出讓後代自然發展全面肯定了人性的崇高

  解釋了古希臘天賦人權)早了300多年,王陽明親身投入到教育,培養了更多高質量人才,張居正就是他門下的。

  清代的思想束縛比較嚴重,皇權集中但又不讓大臣反對是明清皇帝治國的根本區別。相比明朝,清朝皇帝基本會累死(雍正)

  而其他人都只是皇帝的陪襯,人的思想放不開,人才也就少了。晚清還是有一定數量人才出現的,主要是因為文化碰撞強制打開人的思維,但是與明代相比,晚清的人才質量就太低了。

  明朝末年的小冰河紀在天啟年之前餓死了六分之一的人口,社會步入混亂而讓尚武的清軍得以入關統治漢族,造成了歷史的倒退。


    一縷清風00


    主要是明朝朝廷的開放政策,因為執政者的開明,讓文人有了表明內心想法的願望和勇氣,不受儒家傳統思想的束縛!同時明朝也是內憂外患比較嚴重的,正是由於當局的放縱,宦官亂政,官員貪腐成風,百姓民不聊生!明朝有不少的思想家,代表人物王陽明,張居正!同時也存在誤國誤民的東林黨!


    第八號當鋪4


    答;因為明清改朝換代時國家處於混亂狀態,對社會的管控能力弱,所以有很多文人能提出自己的思想觀點和主張,除了李摯,像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思想家他們雖然出生於明朝,但思想主張確實在清朝統治時期提出的。


    xiaocao449


    儒家正統思想控制力減弱,思想自由程度增加。


    每週熱點


    元朝滅宋後,古中國很多文人,思想已經滅亡。明朝在元朝立國100多年後建國,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的巔峰,對外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國人榮譽感超前,正真做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對外較為開放,以上幾點,加速了思想的爆發,特別是王陽明所創心學,更是影響至今。


    DxyN


    1.社會矛盾尖銳(土地兼併,自然災害頻發,東南沿海與內陸發展不平衡)。

    2.政府控制力下降(虛君政治,民間書院)。

    3.對外戰爭無法取勝(打破了天朝上國的思想)。

    4.對外交流增多(來華傳教士帶來了西方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