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把国号“后金”改为“大清”?

小小嬴政


在我国古代,但凡认同一丁点中华文化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制定国号方面,其制定的方案,都遵循于中华文化的传统。

比如西晋末年,匈奴大酋长刘渊打算建立政权对抗西晋,在选定国号方面,刘渊以“大汉”为国号,理由是自己和刘邦家有亲戚,因此自己的行为不是对西晋的叛逆,而是复辟汉朝,为此,刘渊还给刘禅上了谥号,表示自己的“汉”和西汉——东汉——蜀汉是一脉相承的。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关外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历史上称之为“后金”)。努尔哈赤的目的很明显:既自己建立政权,一方面是反抗明朝暴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发女真各部族的认同,同时,“大金”也表明自己是复辟明朝。

有说法认为,明朝崇祯皇帝确实把后金汗廷当做金朝的一家子,甚至为了泄愤,还命人挖了金朝皇帝在北京周围的皇陵。

只是很多人不理解一点:那就是皇太极为什么要改“大金”这个国号为“大清”?

这个问题,确凿的史书上并无明确说明。而后世历史爱好者有过如下几种分析:

民族感情问题

后金建国的时候,明朝已经立国二百多年。即便是原先辽朝故地的明朝百姓,对金朝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好感,并且对徽钦二帝颇有同情。而后金和明朝的战争,总会让明朝百姓想起当年金兵南下时候,中原的惨状。

而这种记忆带来的仇恨情绪,无疑加大了后金入主中原的“成本”,因此,后金汗廷有考虑改国号的必要。

五行问题

在古代华夏的哲学体系里,有“五行终始”说法,古人认为,政权之间的兴替,也涉及到五行问题。

明朝的国号“大明”,“明”字由“日”和“月”组成。“日”象征着烈火,而火对金是克制的。这让皇太极觉得,单就大金这个国号,就不利于夺取明朝的江山。

而“大清”的“清”字,含有“水”的元素。出于水克火的角度,皇太极有必要将后金的国号改为“大清”。

旧邦新造

皇太极时代的后金,已经和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有所不同。

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后金只是关外的一个小政权,没能征服蒙古各部的同时,对汉人的态度也极为排斥——从这些细节来看,努尔哈赤的野心想必有限。其实从现实主义角度来说,努尔哈赤时代的大明虽然腐化,但还没到可能被后金吞并的地步,因此努尔哈赤不考虑这件不现实的事情。

皇太极时代,后金征服了漠南蒙古,并积极招揽汉族人才。而大金的女真族属性很强,皇太极为了表明自己打算建立一个满蒙汉民族联合的朝廷,于是,需要改国号。

皇太极选择了“大清”作为后金的新国号,正是基于这一点。至于为什么具体选择“大清”,一般认为是“大清”代表着青天,而青天,是涵盖、压倒“日月”的。


藤树先生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末年由辽东地区的建州女真人建立起来的,然后经过征伐成功入主中原。清朝最初是由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的,原本叫后金,但是二十年后,即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皇太极为何要将国号后金改为大清呢?

女真族古代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历史上有多个名称,如挹娄、勿吉、黑水靺鞨等。女真之名最早出现在唐朝初年。到了辽朝时,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的讳,女真改称女直。辽朝曾设置大王府对女真各部进行高压统治,后来女真完颜部逐渐强大,完颜阿骨打逐步统一女真各部,起兵反辽,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称帝,建立金朝。金朝发展迅速,联宋灭辽后,回头又干掉北宋,同南宋南北分治。

随着蒙古人的崛起,大金和南宋都亡于蒙元之手。明朝取代元朝后,在东北地区设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女真各部虽然臣服明朝,但是明朝对那里的管理比较松散,属于有些羁縻性质,各卫所长官均为女真人担任,这给了女真再次崛起的机会。

建州女真生活在苏子河流域(今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的苏子河上游),筑“六祖城”,以此为基础向外扩张,逐渐势力逐渐强大。但有李成梁坐镇辽东,有威名赫赫的辽东铁骑震慑之下,女真各部之间虽有征伐,并不敢对明朝有太大的动作。

生于赫图阿拉城的努尔哈赤在机缘巧合下,得到李成梁的赏识和栽培。后来努尔哈赤离开李成梁,返回女真部落,积极扩展势力,逐渐统一女真各部。在李成梁死后第二年,1616年,努尔哈赤就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起兵反明。

我国古代国号为彰显正统,一般以一字为尊,二字次之。从商朝到宋朝基本上都遵循这样的规则,国号大都是单字,尤其是大一统的王朝更是如此。我们常说的大汉、大唐等,实际上是在国号前面加“大”字以示尊崇。我们在书中常见到有的国号前面加“东”、“西”、“南”、“北”、“前”、“后”等字,如东晋、西汉、南唐、北宋、前秦、后赵等,均是后人为了区分拥有相同国号的不同时期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并不意味着它们的国号就是那样,如北宋、南宋国号都是“宋”,大唐、南唐国号都为“唐”。

但是“后金”却是努尔哈赤定的国号,没错,是两个字的国号。估计努尔哈赤认为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国家,自然和女真老祖宗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一脉相承,所以就用了后金作为国号。“后金”就是后来的金国的意思,自己给自己取这样的带“后”字的国号,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大概努尔哈赤也没有料到后金后来能够入主中原吧。

实际上,两个字的国号从元朝已经开始了,元朝国号“大元”(见《建国号诏》),明朝国号“大明”(见明太祖即位诏)。元朝还可以理解,明朝却是为何?之前国号大都源于封号,而元朝没有,明朝也没有,所以明朝就向元朝学习了一次,或者说叫因袭旧制。这在明代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就有记载:“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大元、大明虽然是两个字,听起来还是比较有气势的,但是后金听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也难怪后来皇太极会改掉这个国号了呢。其实,皇太极在没将国号改为“大清”之前,也很少用“后金”,而是代之“金”或“大金”。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这也是两个字的国号。为何要改国号为“大清”呢?有好几个说法。

一、按五行相克讲,明朝属火,后金属金,火克金,后金会被明朝压制;改为大清以后,大清属水,水克火,就可以压制住明朝,进而取代明朝一统中原了。

二、宋朝时和金朝经常打仗,中原王朝还被金朝欺负,有过靖康之耻,中原人对后金一定会很抵触,想要更顺利地入主中原就要改国号。

三、传说皇太极被明军追杀的时候,骑着一匹大青马逃脱追击,等他脱离危险,马却累死了。皇太极发誓若得天下,就定国号为大青,后来觉得不好,就改为大清。

细想一下就可以发现这几种说法都有些牵强附会或不足之处,即使真有其事,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师,崇祯帝殉国,明朝才灭亡。也就是说,皇太极1626年继位后并没有马上改国号,改国号是10年后,此时明朝还在,后金还没有入关。当时后金虽然实力不可小觑,但是始终未能正面攻破山海关防线,而且从综合实力上来看,和明朝还是有差距的。入主中原在当时还只能算是一个梦,能否梦想成真还未可知。若是说为了消除中原人对金朝的不好印象,即位就早做不更好吗,为何要拖到10年后?传说就更不知道是谁编的故事了。

实际上,皇太极改国号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因为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使得后金所面对的格局(周围形势)有了巨大的变化。1634年,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去世,其子额哲成为可汗。1635年,在多尔衮等率军攻击下,额哲携大元传国玉玺归降后金,并娶了皇太极的次女固伦温庄长公主马喀塔。漠南蒙古诸部皆臣服后金,奉皇太极之为“ 博克达彻辰汗”,这对后金的意义不言而喻。皇太极的眼界更加开阔,或者说野心更大了,称帝、改元、改国号就势在必行了。

“大清”的满语为【daicing】,这个词来源于蒙语【daicin】,读作“代青”或“岱青”,意为战争、善战者,多尔衮就曾被封为“墨尔根代青贝勒”。皇太极选这个满蒙都熟悉的词作为国号,一方面有崇尚武力的因素,另一方面应该有体现满蒙联盟的意思在里面。为何音译到汉语里就成了“大清”?“大”本身是个多音字,读【dà】或者【dài】(大夫、山大王)都可以,当然读【dà】更好,更有气势,而且前面有大元、大明,后金改“大清”也不显得突兀,这就显示出汉语的绝妙了。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大清王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它的评价历来都是褒贬不一的。一方面正是它奠定了我国现在的疆域版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让中国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耻辱。其实这么一个褒贬不一的王朝,在它建立之初并非叫做"清",而是叫做"金"(为区别两宋时期的金国,通常称之为"后金")。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国号"金"。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当初努尔哈赤建立的小部落国家,已经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特别是皇太极称帝后,不仅是加大对明朝的攻势,还更改了国号、年号,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是皇太极野心的体现。

据《清太宗实录》载:"本年四月十一,即皇帝位,建国号曰清,建元崇德"。相传皇太极即汗位之后,南征北战四处扩张,天聪九年皇太极派兵征服察哈尔部,得大元玉玺,大臣们都认为是天命所归的征象,商议推戴皇太极做一统天下的天子。早就有了称帝野心的皇太极,便顺势乘机称帝,改"金"为"清",改元"崇德"。

在皇太极看来,原有的国号"金"已经不足以满足自己的野心。为了征服更多的土地、人口,拥有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国号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最初努尔哈赤建立"金"的时候,为了能够将散落各处的女真人凝聚起来,便选择了"金"这个曾经女真人为之骄傲的国号。

当关外的女真人听到了努尔哈赤的"金"之后确实很快就拧成一股绳,也正因如此努尔哈赤很快便崛起了。但是到了皇太极的时代,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本散落各地的女真人都已经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在这支强大力量的威慑之下,东蒙古地区、关外汉人聚居区都落入了女真人的手中。

随着其他民族的并入,此时如果依旧使用一个女真特色的国号显得不合时宜,也无法使新加入的蒙古人、汉人产生归属感。特别是当皇太极得到了大元玉玺之后当即称帝,意在继承大元的大统,做满蒙汉共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才改国号为"清"。

历来更改国号都是慎中之重,"清"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太极的垂青,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事实上皇太极选择"清"这个国号,是有所含义的,相传"清"取自《管子》心术下篇与内业篇之"镜大清者,视乎大明","鉴于大清,视于大明",大清即天,大明即日月,天盖过日月。皇太极更改国号为"清",从内心的深处是想取代明朝、与明朝一较高低。这从他的年号也不难看出,当时的明朝皇帝年号"崇祯",皇太极故意选择了"崇德"的年号。相对于大明的"崇尚祯祥",皇太极宣示的"崇尚道德"显得更高一筹,由此可见皇太极与明朝一较高低之心昭然若揭。

此外从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说"的角度来看,明朝的国号"明"由日月组成,日代表的着火德,对于一心想要取代明朝的皇太极而言,只能选择一个水德的国号。"清",左边是三点水代表水德。以水克火、以清灭明成为了皇太极选择"清"的重要原因。而且"清"这个字,从字义上来看也有"扫清廓清" 之义,代表着清朝扫清一切障碍,一统天下之心。

关于"清"的来源,也有一种说法是源自封号。有学者认为,皇太极立的国号是"大清"而非"清",其依据是"大清"的满文为daicing , 不写作dacing,读为"代青",不读"大青"。其实"代青"是后金国女真贵族非常熟识的一个蒙古语词,它通常用于于贵族赐号之中,在古代中国"王朝创业者"非常热衷于将自己的封号作为"国号"。如唐朝就是因为李渊的唐国公而得名的,汉朝则是因为刘邦以前被封为汉王。所以皇太极用"代青"作为国号也是有理可依的(后来在选择汉名时,改成了更具美感的"大清")。

如果从满族人的角度来看,皇太极选择"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宗教信仰。清者,青也。青为北方信奉萨满教诸族所崇尚,满洲(满族人)也是笃信萨满的,故取"清"为号。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皇太极之所以选择"清"是因为它与"金"几近同音。清末官员学者金梁认为:"清"与"金"为一音之转,这两个汉字在写法上虽然有所差异,但是在满语里发音却无差别。


煮酒君


后金,即清朝的前身。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而满族人是女真人的一支。大家都知道,宋朝时女真人曾建立过一个不可一世的王朝叫金,努尔哈赤统一满洲后取国号为后金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后金为什么又改为了清,有个民间传说是这样说的。努尔哈赤最初起兵反明时并不怎么顺利,有一次努尔哈赤落了难,幸好当时有一匹大青马。努尔哈赤最后就是骑着这匹大青马死里逃生的。


但是努尔哈赤最后是捡回来一条命,大青马却累死了。努尔哈赤很是感慨,于是当场发誓日后统一了天下定国号为大青(清)。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我们都知道,努尔哈赤终其一身也没有跨过山海关,而清这个国号是他的儿子皇太极改的。

那么皇太极为什么改国号为清呢?据说是受了中华文化中五行学说的影响。皇太极虽然出生在白山黑水之间,但他为了打败明朝可以说是对汉文化没少下了功夫。当然,对五行就更是研究颇深了。

所谓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后金顾名思义就属金,而明朝国号为明则属火。在五行中火是克金的。并且皇太极曾被袁崇焕打的大败,而焕字又属火。

而皇太极是满洲人,满属水,改国号为清后清又属水。这样就成了满清克大明。最后满清也这真的跨过山海关入主了中原。当然,这些都是后人的推测。至于后金为何改国号为清,历史并没有明确记载。

清朝的历史资料《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宗实录》等正史中也都没有相关记载。


猫爷历史观


国号制定最模糊的就是清朝了。而历史上也有改国号的先例,可以说有类比性。先看看以前朝代国号的来历。

刘邦被封汉王,之后顺水推舟就称为汉,晋也是司马被封晋公,唐朝是因为“唐国公”的封号,宋朝是发迹地为名,元则是借用了《易经》中乾卦“大哉乾元”“元亨利贞”之类,明还真与“明教” 有关,而且明为火相,正好克制元金相。

(手绘拙作)

北宋时期金国之所以为“金”,有一种说法是金人长期受辽人的统治,辽为铁,并非长久,而金能长久。

努尔哈赤称其政权为金,可以说是继承前人。

但是为什么改成清,则不好确定。有可能是清为“水”部,正可明之“火”相,以表示其天命所致,便于统治。

由于金与后金政权隔代久远,最开始使用其名号是为了政治需要,只有这样才有非常大的号召力。之后在成气候以后,就把国号改了。

古代先沿用别人国号后来又改的例子可以找到,比如魏晋南北朝期间的刘渊(匈奴)系政权。最初和刘邦攀亲戚,称汉国,后来把国号改成了赵,开始尊奉的是刘邦、刘秀和刘备号称“三祖”,改国号后就尊奉冒顿单于,看出他们的用意了吧。

皇太极改国号有可能也是出于他的个人喜好,有知道其他可能的原因网友,欢迎留言指点。


泊图泊途


清朝的正式国号是大清国

这个词在满语里要写成daicing gurun。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大清”之前,清朝的国号是什么?

其实并不是“后金”哦,这只是我们历史教课书中的简称,并不是其原名。

大清之名,始于1636年的皇太极改元。

在此以前,清朝长期使用的国号其实是“金国”,国君也自称是“金国汗”。

金国这个词,在满语里写成aisin gurun。aisin其实就是爱新觉罗氏的那个“爱新”。

例如,皇太极在天聪年间还是金国汗的时候,给朝鲜国王仁祖写信时,就自称:

  • aisin gurun i han i bithe, coohiyan gurun-i wang de unggihe.

  • 金国汗致书朝鲜国王。

1636年以后,金国的国号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此后便来到大清国的时代。

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祭天,并在对天祷告时,确定了清朝的国名:

大清国皇帝臣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于本年十月初一日,告天即位,仍用大清国号、顺治纪元。

这里说的很清楚了,大清国彻底成为了清朝的正式国号。

在很多外交场合,清朝都是以大清国为名与外国交涉。例如,在1842年签署中英《南京条约》时,清朝就在条约的汉文本中自称“大清”。

总之,清朝的国号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HuiNanHistory


诚邀回答,满清作为一个人口只有30多万的异族,初期国号「后金」,是为了以正继承关系,女真人的祖先是「黑水靺鞨」

「黑水靺鞨」是生活在我国东北一带的游牧民族,后来不断的壮大,「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联和北宋灭亡了辽国。北宋又被金国灭亡了,宋室南迁。皇太极崇拜金国,改国号为「后金」是表明承继「完颜氏」的金朝,是承继的关系。后金之义同爱新一词是一样的,代表金。爱新在满语中意思就是「金」

为何改名为大清?

1644年,满清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入主中原。根据我国的【五德终始论】 以金,木,水,火,土排名,代表五种德行。以解释王朝的正统性。明朝是火德,清朝,满清二字,带水,从水,以水克火,合运天道,以定人伦。


什么是五行?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行」为构成万物的五种物质元素,据《白虎通》说:伏羲两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通鉴前编》说:燧人氏坐观星辰而察五行。

《史记历书》则称: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 由此可知,五行之说,在燧人氏、伏羲时代已有之。

到了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著论终始五德之运,把五行同天地、万物、社会运转等联系起来加以阐释和发挥。 道教创立后,吸收阴阳五行学说,并进而将其与教义相结合。

认为万物/五行既相生又相克,循环往复。 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反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随着「五行」学说影响的扩大,这一教义又辐射到了诸如内丹、饮食、医学、音乐、术数、地理等方面。 如五行主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行主五官/耳、鼻、口、眼、形;五行主五色/青、赤、黑、白、黄;五行主五音/宫、商、角、徵、羽;五行主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行主五方/东、西、南、北、中... 总之,「五行」学说在我国历史上,直至现代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在教义上,「五行」又常与「阴阳」相对举。 故世人常说:懂的「阴阳」「五行」之道,尽矣!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尚黑,秦尚水德”,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传统,以土德代水。而传至明朝,明朝是火,满清是水德,【满清】二字,都是三点水,从水。所以以水德代替明朝的火德,以表明,大清承继大明。

清袁枚《赤壁》诗:

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

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雲;

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荻紛紛,

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子非魚


后金改国号为大清还要从努尔哈赤称帝以后和明朝的一次战争中说起,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帝,反叛明朝,接受臣民给他“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的称号,建立金朝,史称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向明朝宣战,之后集结部队兵临抚顺城下,在城内奸细的配合下一举将抚顺城攻下,劫掠人畜30万,凯旋而归,这次由于明军准备仓促,一万多人的军队只有300多人冲出包围。

之后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攻城略地彻底激怒万历皇帝,1619年明朝集结47万大军并调集朝鲜军队助战,努尔哈赤总兵力约6万人,双方在萨尔浒展开决战,整个战争仅仅进行了五天的时间,明朝47万大军伤亡五万多人,努尔哈赤仅仅损失了3000多人的代价就取得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此后努尔哈赤对明朝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抢掠征伐。

即所谓骄兵必败,努尔哈赤很快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遇到了自己最为强大的对手--袁崇焕。1626年努尔哈赤集结6万大军对外号称20万大军,进攻袁崇焕驻守的宁远城,宁远城城高墙固,守军只有不到两万人,但是宁远城有从国外购买的新式大炮11门,这就是红衣大炮,弥补了明军的兵力不足。此战之中明军依靠城墙不断利用火炮轰击攻城的后金骑兵,此战后金军损兵折将,伤亡不计其数,努尔哈赤也受重伤逃跑。

努尔哈赤失败受伤逃跑以后,明军骑兵紧紧的在后面追赶,并不停的朝他射箭,在跑了几十里以后他乘坐的马被乱箭涉中,血流如注,很开死去,这匹马是努尔哈赤最为心爱的坐骑,名字叫大青,它载着努尔哈赤南征北战,形影不离,看到爱马死去努尔哈赤悲痛欲绝,发下誓言:“若以后夺得天下,决不忘大青,”这就是后来“大清”国号的由来,也是对拯救努尔哈赤性命的大青的纪念。


微风书房


这背后还是有着很深的政治含义的。

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确切来说应该是大金,目的是延续宋代时与宋朝并立的完颜氏建立的大金国。努尔哈赤这么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金国的名号可以有效的把女真人联系在一起,就像以前的大金国一样。第二个,就是努尔哈赤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号来和大明分庭抗礼。

不过你名字起得再响亮,也改变不了叛臣的名号。努尔哈赤身为大明的龙虎将军,这种行为终究是一种叛国的行为,所以后金不过是个分裂政权,根本得不到明政府的承认。所以虽说后金的军事实力很强,但是他们的政治地位其实非常尴尬。



这么看来,皇太极改元大清就非常有必要了。

因为大清是继承的后金,他不需要管后金是怎么来的,只要知道这是一个继承政权就够了。之后改族名为满洲,目的也是撇清先前女真归附大明的史实。说到底,这些举动都是为了撇去原来女真对大明的臣服和爱新觉罗家叛臣的身份。


那么大清还有什么含义呢?

这个说法很多,我个人比较信服的一点是,皇太极希望可以扫清天下,一统河山,做一个庞大帝国的主人。

这很符合他的野心,也符合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

1635年四月二十八日,察哈尔蒙古王子奉传国玉玺出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而皇太极则得到了元帝国的传国玉玺。

自认为天命所归的皇太极决定改汗位为皇帝位,改后金汗国为大清帝国,他这个皇帝,不仅仅是满洲人的皇帝,也是蒙古人的大汗,更要成为关内汉人的皇帝。而清就是扫清、匡清的意思,象征着自己一定可以扫平天下,成为天下共主。


火器工坊


1616年,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辽宁新宾县建立政权--金。因为历史上有个金朝,就是灭掉辽朝和北宋的金朝,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所以努尔哈赤的金朝史称后金。努尔哈赤认为,祖上属于金朝,从恢复先辈的事业角度考虑,取名金没有什么不好理解。

汉人的政权也经常这样,比如五代十国里的五代:梁、唐、晋、汉、周。这些名字都是之前有过的,所以史称他们为后梁、后唐、后汉、后汉、后周。就连宋朝,也是之前南北朝宋齐梁陈里的旧国号。历史上,凡是用以前的国号的,都不是什么正经王朝。这一点,想必满族统治者也认识到了。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第八子皇太极即位,10年后,他改名为大清,并称帝。之前皇太极和他的父亲努尔哈赤都不是皇帝,只是可汗。称帝的意图很明确了,就是要做汉人的皇帝,不仅仅是游牧民族的可汗。

为什么叫改金为清呢?两层意思:

1.汉人对早先的完颜家族的金朝很有恶感。这个金朝曾经灭掉过北宋,并且掳走了北宋的徽钦二帝。并勒索了南宋一百多年。如果有这个金朝的名字,会让汉人天然反感,不利于将来定鼎中原。

2.清是一个好字。清字本身是一个好字,和唐、明一样,都是比较正面的字。明是个很好的字,正大光明,光明正大;但是清比明不但一点不差,可能还略胜于明,河清海晏,政治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