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古代军队动辄数十万上百万?

书中有路


古代如果真的搞出上百万的战争,那么打胜了还好,打败了的话这个王朝可就危险了。

人口基数、财力、生产力标准都摆在那里,如果不是穷兵黩武,要凑齐百万大军相当的困难。并不是说古代王朝弄不出百万的军队,拥有百万军队的王朝不少,但能拿百万大军打仗的可不多见。

像元朝进攻日本的“文永之役”,忽必烈派出的部队一共也就3万2千300人,其中汉军2万,高丽军5600,水手6700,其余都是蒙古人,而日本“九州诸国”憋死了也只凑出10万大军,而接连几场战斗都是400、500人的规模。最后元军遭遇“神风”,只有13500人活着回到中国。这些战役看着大,规模和消耗也不小,但战斗规模却很一般。

还有的国家军民一体,比如辽国就是个拥有百万大军的国家,按照历史记载,辽国施行的是举国皆兵的制度,凡是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都“隶兵籍”。《辽史》的《兵卫志下》里面还比较明确的归纳了辽国能用的兵员。

按照其中的“五京民丁”(辽五京分为: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中京大定府)所载,上京、东京、中京三地拥有在册丁籍22万6千1百人,西京、南京、故汉地有80万6千7百人,辽国把这些人都当成“兵”了,“大约五京民丁可见者,一百一十万七千三百为乡兵。”

这还不算完,辽国还有“属国军”,按照记述“辽属国可纪者五十有九,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徵兵,或下诏专征;不从者讨之。助军众寡,各从其便,无常额。”

说是国家,其实很多都是部族,什么吐谷浑、铁骊、黑车子室韦、东部奚、沙陀、甘州回鹘、突厥、吐蕃、高丽、西夏、女直都有,这帮人的数量可不小,甭管辽国是不是真的叫的动(西夏他都没辙),“二帐、十二宫一府、五京,有兵一百六十四万二千八百”也就是个摆设,辽国也明白这些属国没那么好弄,所以“不轻用之”。

看看,这就是个百万大军的国家,然而这只能叫战争潜力,不能叫真正的兵员数量,辽国的军队如果要划分一下的话,可分为“御帐亲军”、“宫丁”、“大首领”、“诸部族”、“州兵”、“属国之众”,真正能打仗的是皇帝的亲军和宫丁,这些才是辽国正经的作战部队,宫卫骑军多达50万之众,这些“正军”也是辽国把守四方和负责战争的主要力量,至于那上百万的“乡丁”和“属国军”,看看就好,别当回事儿。

王莽朝的昆阳之战也是个很好的例子,王莽为了平灭绿林军,集结了43万大军扫荡,结果昆阳一战遇到了刘秀,让不足2万的绿林军打得大败,这一战直接动摇了新朝的根基,没多久起义军就杀进了长安,砍死了王莽,新朝就此灭亡了。

历史总免不了人们的夸张,大文豪苏东坡就曾经在《昆阳城赋》中写下了“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的字句。这也怪不得苏轼,长期以来民间许多种传说都将昆阳之役吹成“刘秀大破莽军百万”,诗人跑去做客,自然不可能拆台来个“屠三十万于斯须”。

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也可谓是一场古代大规模的决战,东晋的八万北府军与前秦军队对阵淝河,这些秦军按照考证约有30万是真正的苻坚嫡系部队,其余的50万人马与前面提到辽国的那些“诸部族”、“属国军”差不多。

所以苻坚的大军虽然号称“百万之众”,却始终展现不出什么战斗力,一路上还不断被东晋军队阻击和骚扰,人心惶惶军心不稳,以至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到正式与渡河而来的北府军决战,对方骑兵一冲,前秦军马上乱七八糟的崩溃了,回到洛阳时只剩下了十万人马,苻坚的霸业也就此终结,

实际上许多真正的大战并不需要百万人马,比如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这场大战一共打了44年,匈奴流尽了血,汉朝也穷兵黩武到极限,然而最重要的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人数都在10万到50万之间。

比如最艰险也最史诗的一场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仅各率5万马步军追歼匈奴,匈奴也集合了10万兵马进行抵挡,最后卫青歼敌1万9,霍去病自损一万,干掉了7万匈奴,汉军抓获匈奴贵族和将领无数,封狼居胥。

值得注意的是,汉军的人员虽然只死伤万人,但马匹却一战耗去了10万匹,这还不算运粮的民夫、牲畜,以及各地运输和征发的粮草,正因为战争急速消耗了一个国家的财力,汉武帝警醒后发布了《罪己诏》。

所以,想玩百万大军攻略确实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中国的就不提了,西方也有这样的事情。比如亚历山大与大流士的“高加米拉之战”,为了这场战争大流士花了不少心血,不仅拉来了号称百万的大军,为了让战车流畅的冲锋,他还让部队平整了战场的土地。

结果这百万大军并没有给大流士带来胜利,被拆掉大营的亚历山大奋勇冲锋到大流士的战车前,一飞矛掷死了大流士的车夫,继而逃亡的大流士带动了整个波斯军的崩溃,这一逃,波斯帝国也亡了。


王司徒军武百科


100万人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巨型城市,战国时期的最大城市齐临淄与燕下都满打满算也才各30万人口,这还是固定地点才能做到养活30万人,一只移动中的百万大军...光是喝一次水说不定就真能把一整条河喝光。根据居延汉简的记载换算汉代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是20,三人合10石,换算成公制大概38.8公升每人,100万人一个月就是3.9万立方米的粮食,折合每日1300立方米,这对于只有畜力和人力,道路状况极差的的古代来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运输条件允许,也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可供军队使用,汉代的亩产按照吴慧的(现在被认为是偏高的)估算,一亩地大概均产是3石(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p123),也就是说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计损耗,13亩地才够供给一个士兵。再来看看征兵途中的损耗。抗战中期蒋梦麟曾实地考察过兵役的状况,在缺乏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伙700人的壮丁最终仅仅有17最终人入伍,剩下的人不是饿死就是患痢疾而死,主要是古代作战相应的后勤输水运粮人数的庞大,古人很多时候的百万大军都是将这些非作战人员算在其中的。列如隋炀帝的一百一十三万大军,光后勤补给就能占三分之二的人数。汉朝的卫青霍去病突入漠北,虽然骑兵只有几万人,但是运粮的有二十多万。




草上肥猫


上百万的很少。几十万的高频战争主要是春秋战国、五胡乱华、五代十国时期。实际上战斗部队也没那么多,主要是古代动员能力低效,需要庞大的辎重,辅助人员比较多。


历史与现状


虚张声势。

在中国古代,动辄就是几十万大军。记得史书记载,长平之战双方投入近百万,白起坑杀赵国军队有20万多人;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打败了秦军的30万人;刘邦聚集诸侯各国军队80万人彭城之战,被项羽10万人马打败;赤壁之战,曹操也号称自己是百万大军。

中国当时军队真的有这么多人吗?在早期,中国人口可能只有几百万,怎么可能拿出这么多人来当兵,难道全民皆兵。其实有好多百万大军 ,几十万大军都是有水分的。比如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并不是纯粹的作战部队。要知道在古代可怕的后勤保障体系下,光补给线上的粮食损耗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所以,这十万大军,是否是作战大军和后勤人员的总和?古代军队常有三种人:战兵,辅兵,民壮。然而出于不同目的,统帅常常将将不作战的辅兵和民壮都算在里面。一般来讲一个兵要配两个后勤

即便真有几十万作战部队,在通信情况极差的古代,将这几十万军队统一调度,排兵布阵,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另外,史书是人写的,人写的就有可能是假的。就像明朝,明朝同越南作战,声称兵力达80万,越南直接说自己兵力有700万。事实上,双方兵力加到一起都不到30万。

而且,古代是怎么算人数的,这么多人要完全统计出来是非常困难的。我个人估计一般大型战争真正兵员大概就在十分之一左右,比如刘备的夷陵之战号称七十万,估计真实人数在五到十万左右。


历史一角


古代军队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往往是包括后勤人员另外加上夸大的结果,原因如下:

一:虚张声势。冷兵器时代,科技并不发达,主要还是靠人数取胜,因此,虚张声势夸大人数,不仅有利于增强军队的声势和士兵的士气,还可以在声势上压倒敌军。

例如,官渡之战曹操发动23万军队攻打孙刘6万多人,其23万军队号称80万。曹操23万人之中,后勤人员与战斗部队比为4:1,其中战斗部队五万人,其余为后勤人员。孙刘联军以水军为主,水军后勤与战斗比例为1:1,其中战斗部队三万人,其余为后勤人员。曹操以五万打三万,兵力相差无几,又是江上作战,且远道而来,北人水土不服,多生疾病,又不习水战,后勤补给困难,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明英宗朱祈镇率领五十万大军,其实只有二十万人,战斗人员不超过五万人,又以步兵为主,因此才被瓦刺骑兵击溃。

至于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军四十万。其中战斗人员只有七万人,剩下的都是后勤人员,再加上长期饥饿以及伤员众多,因此才被白起坑杀。

第二:军队人数不等同于参与战争的人数。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打仗需要粮草就需要有人运输,正规的军队通常是用来作战,而这就需要专门的人运送粮草。

第三,古代步兵战斗人员与后勤战斗人员比通常为1:4,骑兵战斗人员与后勤人员比通常为1:10,水军战斗人员与后勤人员比通常为1:1。

古代运送兵员及粮草等物质,首选水路,因为水路是性价比最高的运输方式。若陆运粮草的话,千里转运,十不存一,大部分被运粮的人马消耗了,再加上古代都是土路,一下雨更没法走,且容易被土匪与敌人打劫,也不安全。

进入近视代之后,特别是铁路发明之后,后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平时期战斗人员与后勤人员比是3:1,战斗时期战斗人员与后勤人员比通常是1:1。其中美军在二战中二百万人在前线作战,六百多万人提供后勤保障工作,战斗人员与后勤人员比达到惊人的1:3,太奢侈了,当然了,这属于特例。

打仗其实打的是后勤,没有修京杭大运河,隋炀帝又怎么可能调大军远征高丽?

直到铁路的大规模出现,才使战争规模迅速扩大。

因此大家千万不要被古代的号称所骗。




当代曹植


就拿我们中国的历史三国来说,赤壁之战!喜欢历史的各位可能说是耳熟能详,当时曹操进攻东吴,浩浩荡荡从北方而来!号称80万与吴侯会猎于吴!怎么可能呢,其实当时曹操把全部家当拿出来也没有80万!只有大约20万, 而孙刘联军号称30万!最多也就10万!据我所知不可信!所以动辄几百万军队是不可能的!谢谢这就是我的回答!


波澜不惊的世界


我是闲谈趣史,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其实就算是现代战争,后勤运输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古代科技水平不高,后勤的压力更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畜力予以维持,一个作战士兵的身后可能要有好几个后勤士兵,但注意,他们也是士兵,也经受过训练,也可以作战,所以在古代军队兵力计算的时候,这些后勤士兵也会被计入总兵力。

举个例子来说,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下江南。书中也说80万大军为号称,也有人说实际上是青州兵主力15、6万 ,和荆州降卒7、8万。但是史载曹操得青州兵30万,但择其精锐,得三万而已。

通过《晋书》我们可以知道,晋朝初年全国只有245万户,多了不过1000万人口,而在几十年前,哪个杀伐惨烈的时候,曹操的地盘上最多只有100多万户,这么点人口是绝对无法供应二十几万大军的。

战斗人员和后勤人员起码要1比3,才有起码的战斗能力,那这样计算曹操起码要动员100万人以上。那所有的男性成年人就都要出动了,那田地怎么办?来年吃什么?


闲谈趣史


古代军队动辄几十万人上百万人。总结一下,这样的情况大概就是,虚张声势或者军民不分。

虚张声势,是为了向对方威慑。古代科技不发达,通常很难准确把握对方的人数。古代军队不像现代军队,很多都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意识。凝聚力不强,战斗意志也不那么坚定。伤亡达到百分之一二十,基本上就崩溃了。靠控制军人家属、重赏、劫掠来鼓励和控制军队。像岳家军那样的军队,能够不是为了钱,死战苦战,是极少的。虚张声势,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唐太宗与窦建德虎牢关之战。窦建德估计有10万人,号称几十万。就吓得李元吉差点放弃围困洛阳王世充引军逃走,李世民坚持要战,自己带领几千精锐汇合当地一万多人坚守虎牢关,最后取得大胜。赤壁之战,曹军号称80万,不也吓的孙权差点投降吗?这两个是没有成功的例子。成功的例子其实更多。往往通过军事威慑,再通过一个说客,就能达到奇效。比如战国时候的,苏秦,张仪。

军民不分,往往在朝代末年,军阀的军队和所谓的起义军,这样的情况很严重。比如明朝末年,左良玉的军队号称80万。实际上大多数是裹挟的群众。真正能作战的军队,5万人都没有。北宋末年,宗泽在开封收编各路义军,准备抗金北伐。这些义军,动辄数万数10万。其实大部分是老弱妇孺。最后收编了几十路义军,得军队40万。岳飞也在其中。这些军队纪律性差,作战能力不强,为了私利,常常相互争斗。乌合之众,不堪大用。宗泽最后也没能北伐。西汉末年的赤眉军、东汉末年的黄巾军,也是动辄号称数10万、百万。其实里面真正能作战的最多几万人。战国末年,往往也发生几十万人的战争。但是那时候实际上也是全民皆兵。在一个地区发生战争,十几岁到60岁男丁全部被征召,发给武器,就是士兵了。

古代由于道路条件,运输条件,组织能力差。真正10万人以上军队的战争,是很少的。往往都已经是灭国之战。精兵尤其少,我自己就统计过。中国真正有过精兵三十万以上的朝代,只存在于秦国以及秦朝、汉朝、唐朝、明朝初年。这些时候,都是中国真正最强盛的时候。


安汉县嘉陵江捡石人


我是奇趣讲史,为你解答这个问题

古代打仗动用十万上百万人是有原因的。

原因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运送粮草是个大问题,动用的人力就很多了。那时候交通不发达,运输起来不方便。所以会用到许多人力,这也是古代军队人数多的原因。



原因二:古代打仗的军事行动是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有的为了保家卫国,有的是不正义的侵略。但是这些因素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胜利。胜利是多么重要的,所以为了保证胜利就会派上许多的兵力来打好这一仗,这也是古代军队人数多的原因。

举个例子,就拿“长平之战”来说吧!这场战争就动用了许多兵力。

秦昭王得知赵军主力的粮道被截断,就亲自到河内郡(今河南沁阳及附近地区),加封当地百姓爵位一级,并征调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集中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援军和粮运。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士兵们相互残杀为食。赵括将剩余的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了四、五次后仍不能突围。

于是,赵括亲帅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20万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白起说:“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恐怕再生事端。”于是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纪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赵国。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引用资料:

———《史记·秦本纪》


奇趣讲史


我认为古代军队人数并不真实。

第一:虚张声势。冷兵器时代,科技并不发达,主要还是靠人数取胜,因此,虚张声势夸大人数不仅有利于增强军队的声势和士兵的士气,还可以在声势上压倒敌军。例如,官渡之战曹操发动20万军队攻打孙刘5万人,其20万军队号称80万。

第二:军队人数不等同于参与战争的人数。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打仗需要粮草就需要有人运输,正规的军队通常是用来作战,而这就需要专门的人运送粮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