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這幾種民族的身份證你見過幾張?

西雙版納這幾種民族的身份證你見過幾張?

滄海桑田,時過境遷,當年被列為西雙版納未識別的民族有克木人、排角人、老品人、八甲人。

西雙版納這幾種民族的身份證你見過幾張?

克木人歸為布朗族

西雙版納勐臘縣尚勇地區的一些村寨中偶爾都能聽到些有關克木人古王城的傳奇故事。傳說中的王城的興盛是因為鹽,在尚勇磨歇的地下有富含鹽份的泉水,打一口井下去就能湧出鹽水,放到鹽田中讓太陽一曬,就能收穫白花花的鹽巴,在當時有鹽就是財富。傳說中王城的淪陷經歷了一場慘烈戰鬥。克木人把王城建在山上,周圍築有深廣的壕溝,憑藉兩座吊橋出入城內。克木人防守嚴密、英勇善戰。傣族人屢攻不破,便心生一計,僑裝成克木人,抬著幾頭殺死的毛驢在黃昏時來到城前,讓衛兵放下吊橋。守城的衛兵在暮色的濃蔭中影影約約的見一隊老百姓抬著像馬鹿樣的獵物狩獵歸來,便放下吊橋。橋才在壕溝上落定,傣族人便丟掉毛驢,掄起長刀,吹響牛角號蜂湧進城裡,經過一場慘烈的戰鬥後克木人被迫四散他鄉。

以前克木老人所講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勐高棉語佤德昂語支,他們能聽懂百分之七十的柬埔寨話。

西雙版納這幾種民族的身份證你見過幾張?

空格人歸為布朗族

長輩們講過空格人的來源。空格人過去並不稱自己為“空格人”,而是自稱為“忽”。據說,“忽”人從內地(有說是四川涼山)遷到西雙版納境內後,大部分人渡過瀾滄江到了國外,少部分人為了把箐溝裡抓到的螃蟹烤熟了食之而耽擱下來,留在了西雙版納,傣族因此將“忽”人稱為“空格”,空格在傣語裡是“遺漏、耽擱”之意,久而久之,“忽”人將“空格”作為自己的稱呼。空格人居住的山也被稱作了空格山。

空格人自古就遵循著一個規律:森林和人是融為一體的。沒有人,森林就失去了靈氣,沒有森林,人最終沒法生存;愛護自己必須得先愛護生存環境,保護了森林,就是保護了人類自己。這個規律更接近人與自然之間矛盾的本質,應該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道理。然而,如今這個最基本的道理並不是所有的地球人都能明白!

西雙版納這幾種民族的身份證你見過幾張?

老品人歸為傣族

老品人全西雙版納只有勐海縣勐遮鄉曼洪村委會曼品寨一個寨子,據寨子老人講:我們過去自稱“老”,可能與是從老撾遷移來的有關,因住在傣族勐遮王統轄的地盤上,勐遮王稱我們為“品”,久而久之就叫成了“老品”了。老品人過去是居住在景傘大寨,上個世紀30年代遷到曼稿老寨,最後才落腳在現在的曼品新寨的。和我們說一樣話、生活習慣一樣的老品人在思茅的瀾滄、孟連都有,在當地他們被劃歸為拉祜族。

西雙版納這幾種民族的身份證你見過幾張?

勐混“八甲人”歸布朗族

勐混鎮曼必村的“八甲人”有48戶217人。據本寨子及周邊寨子的老人口述,在幾百年前勐慢(緬甸)、勐老(老撾)還屬“版納”管轄,當時發生內戰,導致社會不穩定,民憤四起,請求官方解決,老撾方就上書“版納”召片領求援,“版納”勐泐府召片領派一名王子率兵前往安民。王子在老撾安民期間遇上土司家公主喃麼坎,公主貌美靚麗喜人,王子一見鍾情,並相依相愛,王子就向公主求婚,得到勐老土司及頭人的同意後,並將公主嫁給王子,舉行了盛大婚禮,勐老土司還賜給公主一部分傭人。安民事宜妥當後,王子和公主率部返回勐泐府,在返回途中因人馬太多,路途遙遠,加上糧草不足,飢餓難耐,有6人(三男三女)因體力不支掉隊,與大隊人馬走散,也分不清方向和去路,他們6人商量決定就地建設家園,成家立業,隨著時間推移就形成了一個寨子,就是現在的曼必寨。該寨子靠近傣族寨,就與傣族、布朗族通婚,習俗、居住、禮儀、服飾、節慶日、宗教信仰都與傣族、布朗族完全相同,幾年過來也稱“老撾布朗”,信仰小乘佛教,語言為傣語。通過多方走訪調查,徵求村民意願,都同意把自己族群歸屬布朗族,並簽字按手印作為憑證。

勐阿“八甲人”歸傣族

勐阿鎮轄區內共有八甲人約800多人。“八甲人”自稱“八甲”,有自己的語言,語言與傣族較為接近,能互相交流。據八甲老說,他們搬到此居住已有六、七代人,一百多年的歷史。然而,他們究竟從何而來?是什麼民族?當地流傳著不同的說法。通過多方調查認為,居住在勐阿鎮、勐康、賀建、納京村委地的幾個村民小組自稱“八甲族”的人是景谷永平勐幫一帶遷徙而來的傣族。由於自稱“八甲族”的人遷到地森林茂密與傣族接觸較少,地域上更接近漢族和拉祜族,生活習慣、建築風格、宗教信仰等方面與漢族和拉祜族極其相似,但從調研推理分析,這群自稱“八甲族”的人,應該是傣族更為確切,通過到各寨子的走訪瞭解,徵求轄區內所有八甲人的意願,均願意把自己族群歸屬於傣族,並簽字按手印為證。

西雙版納這幾種民族的身份證你見過幾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