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治专家呼吁:重视并保证临床氧气供应

“当前,医疗救治工作面临着氧气供应不足的巨大困难。”1月29日,健康报记者电话连线了正在湖北武汉参与救治患者的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邓医宇。自从1月25日抵达武汉后,广东省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就马不停蹄在武汉汉口医院开展工作。

“病毒感染造成重症肺炎,主要是侵犯肺部,从而造成呼吸困难。”邓医宇表示,医疗队接管汉口医院呼吸科后,发现该院中心供氧系统容量满足不了这么多患者需求,氧流量不够,对患者无法实施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治疗,为了强化临床治疗中的氧气供应,通过把鼻导管吸氧改为面罩吸氧、尽量用氧气罐来保证足量的氧、鼓励家属购买制氧机配合中心供氧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死亡病例逐步减少。

但是,随着收治患者增多,氧气缺乏问题变得十分突出。邓医宇介绍,汉口医院原是一家康复医院,不具备综合救治大量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的能力,现在面临的问题包括:中心供氧系统容量有限,无法适应救治需求,当大量的重症病人涌来后,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均无法使用;氧气罐数量有限,更新速度较慢。“所以一些患者得不到充足的氧疗导致死亡,非常可惜。如果能解决氧气供应的问题,时间越快越好,能够让患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甚至下降一半以上。”

“一般的医院仅有一部分病人需要吸氧,所以中心供氧系统的设计不是按照“当前战时状态”来设计。”广东省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谢佳星也认为,现在突然大量的肺炎病人入院,全院都是这种病人,都要吸氧,相当部分的重病人需要高流量吸氧,负荷太大,原有的中心供氧系统满足不了需求。

“据我了解,其他省份的医疗队也普遍面临氧气供应的问题。”邓医宇说,当前防护用品短缺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广东省援湖北医疗队现在正在敦促汉口医院改进中央供氧系统并调试,预计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有个制氧工厂正在加紧生产,但是氧气罐数量不够用,正在向社会征集;买各种制氧机供临床使用,但制氧机的容量不够,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

“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保证临床氧气供应刻不容缓。“邓医宇预计,“火神山、雷神山定点医院建起来后,情况应该会好很多。”

“DIY改造装备,

我们的战斗力UP UP UP”

“在病区里,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再加上层层密闭的口罩和护目镜,镜片上很快雾茫茫一片。只能在模糊中慢慢摸索,逐渐适应,提高工作效率。”今天凌晨2时,广东省第一批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医生王凯在结束了6小时的诊治工作、脱下防护服后,半回头望着病区,看到接班的战友们都还在继续奋战。

昨天晚上22时,汉口医院急诊收入一名呼吸衰竭的患者,鼻导管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还不到60。下病危、面罩吸氧、连接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护士有条不紊的执行医嘱。

“医生,中心供氧设备压力不够,血氧上不来。”护士向王凯喊道。

根据医院现有条件,氧供应设备出现故障,氧压不够,病人血氧难以维持,怎么办?只有自己想办法改善吸氧条件。

“我们发现将高流量的接口连接氧气罐,就可以达到高流量所需氧压要求,进而进行高浓度氧疗,以改善病人缺氧状态。”王凯和其他医疗队员立刻行动,将高流量机器连接至氧气罐、调好参数、给病人戴好高流量鼻导管……很快,病人血氧就稳定到80%-90%之间,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女儿看到父亲症状缓解,激动地拉着王凯,不住道谢:“非常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援助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太谢谢你们”。

“我们是广东医疗队的,我们就是来帮助你们的,你们也一定要加油,我们陪你们一起共渡难关。”当时,王凯这样安慰着对方。

文: 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通讯员 陈平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