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肛欲期?

冯潘


小孩子都会有肛欲期,通常在1-3岁左右会出现。肛欲期的宝宝不再像以前一样随意大小便,他们会出于好奇,有意的控制大小便来感受肌肉的收缩感,所以很多宝宝会出现憋大小便的情况。

如何帮助宝宝度过肛欲期

肛欲期一般会持续两个月左右,这期间,家长在训练宝宝大小便时不能过于苛刻,否则宝宝会过于紧张,压力大,从而干扰排便。

1.接受宝宝的行为

如果宝宝正处于肛欲期,家长不要因为其弄脏了裤子而责骂、批评孩子,要接受宝宝这一行为,及时给其换洗衣物,以平常心陪着宝宝一起度过这段时间,宝宝自然就会恢复了。

2.不要误以为宝宝是便秘

有些家长觉得宝宝不拉大便是便秘,所以就企图让其吃药来调理。宝宝处在肛欲期,会有意的不拉大便,并不是便秘,不需要吃药缓解。

3.多些耐心,鼓励宝宝

处在肛欲期的宝宝,一天会多次把裤子弄脏,家长很容易生气。但不能因此数落孩子,责罚孩子,这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更加害怕大小便。家长要多些耐心,多鼓励孩子,慢慢地他们就会改变了。

肛欲期是宝宝成长的特殊时间,也是宝宝在联系大小便,家长们一定要静下心来帮助宝宝度过,千万不能埋怨孩子。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育儿”,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孕婴帮帮妈


孩子出现憋尿憋大便的行为,就表示进入肛欲期了。肛欲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生理现象。

肛欲期通常发生在2-3岁的小孩,在孩子学会自己脱裤子大小便后,出现孩子憋尿憋大便,将大便或小便解在裤子里的行为,孩子在体会肛门和尿道括约肌收缩和放松的体验,并从中获得快感。有些孩子还会研究自己的排泄物。这个时期通常持续2-3个月,个别小孩半年。

孩子进入肛欲期,家长应该怎么做?

我女儿2岁半时去了幼儿园,这时候她已经会自己去厕所大小便了。

有一天下午放学在家,本来玩的好好的,突然就安静下来了,眼睛发红想流泪,小脸皱成一团,站着不动,过一会又没事了,接着玩。准备洗澡的时候,她说,妈妈我要站你后面。我说好呀。然后她站到我后面,抱住我,过一会大便拉在裤子里了。

连续几天,女儿都是这样,有时候自己到一个角落悄悄的把大便拉到裤子里。有时候,问她要不要拉便便,她每次都说不要。不理她的时候,就悄悄拉在裤子里。于是我到网上查找原因,原来女儿到了肛欲期。

于是我就跟女儿的班主任就女儿的肛欲期进行了沟通。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采取的措施都是这样:

1、我们只是默默的关注她,不再问她要不要上厕所之类的,假装看不见。

2、发现她有憋大便的表现,根据她的需要,想安静就让她安静,不打扰她。她想站你后面时,就让她站,想去某个角落就让她去。总之,她想做什么都允许,而且不问她原因。

3、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就及时帮她换裤子。

4、孩子每次拉完大便,不管拉在裤子里还是厕所,都表扬她,“你很棒!便便是你拉出来的哦!”“你做的非常好,拉便便第一名!”我们每次都对她竖起拇指表扬,每次拉完大便,孩子都非常高兴。

5、就孩子拉大便这件事,绝对不能骂她。尽量满足她的要求。

然后不知不觉的,2个月不到,孩子就度过肛欲期了。肛欲期一过,白天孩子大小便都是自己去厕所,自己脱裤子拉了。

家长要对肛欲期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正常的现象。对肛欲期的孩子,千万不能打骂,嘲笑,否则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害怕,会延长肛欲期的时间。





蝶舞飞宝宝


如何让孩子顺利渡过肛欲期,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肛欲期。

肛欲期

如果把口欲期看成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阶段那么肛欲期就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阶段。肛欲期通常在孩子2-3岁,不过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会晚一点。

肛欲期是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新发现,因为孩子进入肛欲期,他会开始尝试着控制自己的大便,在学会控制肛门一松一收之间,孩子会体验到对身体的控制,让他们感受到快感自己对身体学会控制的自主感。



为了经常感觉到这种掌控的感觉,孩子就会出现憋尿或者憋臭臭的行为。

肛欲期孩子的表现

自主排便倒退

孩子进入肛欲期之后,父母突然发现孩子喜欢尿裤子或者开始拉到裤子上,但是很多孩子之前已经可以自主排便,突然间开始出现这样的行为,因为孩子在学着掌控,只有憋着才能有掌控感,所以孩子会开始出现排便倒退的现象。

开始对屎尿屁感兴趣

朋友家的孩子快三岁的时候每次拉完臭臭就要开始来围观臭臭,有一次甚至用手去摸,被妈妈发现,气的要打孩子。

还有一个朋友家孩子是姥姥姥爷带着,看他开始憋臭臭,姥姥赶紧拉下床让拉臭臭,一看都拉到裤裆上了。赶紧换了裤子,收拾干净让孩子自己去穿裤子。

这个时候朋友家孩子走一步站着拉一坨,拉完后哈哈大笑着跑来,姥姥跟在后面连追带吗,这个时候孩子不小心踩了一脚臭臭带着跑的满房子都是,孩子却开心的不行。

进入肛欲期的孩子,开始对屎尿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甚至把屎尿屁当成一种玩具。

有的孩子责开始对自己的屁股感兴趣,他们发现自己屁股上长了一个洞,非常好奇洞洞里除了便便还有什么。


开始偷偷摸摸的憋尿或者憋臭臭

我女儿2岁多的时候,突然间开始拉到裤子上,有时候看她在用力拉臭臭,可是就是不肯站起来或者去马桶,大人一说就哭泣,甚至开始不拉了。

很多次看她躲在门后面,帘子后面表情凝重,有时候满脸通红,拉完了会告诉大人拉到裤子上了。

如果不了解孩子甚至气的想动手打一顿。

不过作为家长千万别生气,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是通过对掌控排便的感觉来掌控自己的身体,而她掌控的过程是在一点一点憋尿或者憋臭臭的过程中学到的。

对于孩子肛欲期父母要这样做

首先,理解孩子,不要当众责骂

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有问题,这是她身体正常发育的过程,但是父母会认为这是不可理喻的,一旦发现孩子故意拉到裤子上,当众开始指责或者骂孩子,这种行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孩子的肛欲期延迟,本来了没1-2个月,因为父母的责骂,内心越紧张越做不好,肛欲期迟迟过不去。

父母的做法,不要责怪,也不要说下次记住去厕所,唯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让她心情继续保持。

其次,不要强行干预孩子

我女儿两岁多总是偷偷躲起来拉臭臭,每次看到她拉臭臭,我都会强行把她抱出来,这是人为打断了孩子学习控制自己身体的过程。

孩子没有学会的技能本能的会继续学习,所以强行打断去纠正孩子并不会改正。

第三,不要不停的提醒孩子

很多家长怕孩子尿裤子或者拉裤子,就会不停的问要不要上厕所,甚至强迫孩子上厕所,有时候孩子可能会排出一点点,家长就以为孩子就是不知道,要按点提醒,不停的提醒让孩子不停的强制排便,孩子没有学会掌控的能力,一旦离开大人去幼儿园,很容易出现尿裤子的现象。

孩子进入肛欲期,父母要给足尊重,不要焦虑,和孩子一起度过去,一定要知道这只是一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如果干预过多,会适得其反。

第四,多看绘本引导孩子

大人讲得再多,孩子未必能够听的明白,但是绘本上有简单的图案描述,就能让孩子理解,而且绘本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可能当下没有改变,但是影响却是深远的,过于某一天孩子会突然明白。

作为父母,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有十足的耐心,同理心,不要焦虑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状态,所以父母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豌豆妈妈育儿


弗洛伊德说,孩子在0-6个月口欲期结束后,会进入肛欲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会有涂抹大便的冲动,孩子会通过粪便的保留和排便的过程获得快感。

如何度过肛欲期?

一,进入肛欲期的宝宝,可能以前都会说拉臭臭,现在可能会将粑粑藏起来,然后拉到裤子里。有的宝宝可能会用手去触摸肛门等。

让孩子自己决定排在哪里,有的宝宝会故意排泄在裤子里,有的宝宝会玩弄粪便,用手触摸或者是拿东西翻动粪便,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粪便充满了好奇。

养育者可以在适当程度上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当孩子排泄在裤子里时,不用指责宝宝。

二,肛欲期,养育者可以训练宝宝进行有规律的排便,让孩子感受到,排泄粪便时,父母是尊重TA的,是可以对父母产生影响的。

肛欲期发展是否顺利,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格发展。有人认为,强迫性人格也可以称为肛欲型人格。有的人喜欢称收藏,而收藏意味着独自占有,也被认为是肛欲期性格。


笋亦竹


原则一:懂得孩子排便控制系统发展的规律

孩子的憋尿行为是进入肛欲期的典型表现,家长需要通过学习育儿的科学家知识,来理解孩子的行为。

原则二:接纳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现

父母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接纳孩子肛欲期的大小便行为,不可以将孩子弄脏裤子作为家人的谈资,更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此事。

家庭成员对待孩子肛欲期表现的态度要一致,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这个阶段的延长。

家长没有接纳孩子肛欲期的表现,对孩子发脾气会导致孩子紧张不安。当孩子随不了父母给他的压力时,就会出现退缩的状态,他希望回到小时候,那时候她尿裤子妈妈不会打骂他,这是孩子在寻求自我保护的方法。

原则三:不可以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憋尿或憋大便

当孩子正在进行憋便的过程时,父母不可以打断孩子,这样会破坏孩子正在寻找临界点的过程;

父母不要对正在憋便的孩子说,“你看你已经憋不住了,快去洗手间啊!”

不可以将正在憋便的孩子直接抱进洗手间,或者强行按坐在马桶上,这样会破坏孩子正在进行的体验;

有时候,孩子憋便的同时也在玩着玩具,即使成人多次提醒,孩子也不愿意去洗手间,无论孩子在什么状态下憋便,都不要责怪和催促孩子。

原则四:不可以阻止孩子肛欲期的性体验

一部分孩子在肛欲期通过憋尿体验性感觉,一部分孩子通过憋大便体验性感觉,这些都是肛欲期孩子的性发展过程,有些孩子长大后也会存在憋大便体验性快感的行为,只要不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影响到他人,这个行为是可以保持的。

原则五:不要将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当成便秘进行治疗

成人夸大了宿便的危害,将孩子当成了一个机器人,要求孩子每天准时准地大全,如果孩子有两天不大全,很多成人就会给孩子使用开塞露,这样的做法是不尊重孩子生命节律的行为。对孩子强行使用开塞露和肥皂条塞肛门,这种恐惧和痛苦会与孩子的大便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产生大全的恐惧和痛苦而抑制解便,最终导致真正的便秘。

长期给孩子使用开塞露排便,破坏了孩子大便的自身排便反射系统,会导致孩子形成对开塞露的依赖,对孩子的健康极为不利。

对了长期依赖开塞露刺激排便的孩子,当停用开塞露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重建自身大便排便反射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孩子几天都不解便的情况,当这们的情况出现时,这是孩子的修复过程,父母要给孩子时间,耐心等待,给孩子宽松的解便氛围能够帮助孩子尽快修复。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给孩子吃中药、吃大量水果和蔬菜,这不仅不能改变孩子肛欲期的发展进程,反而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不健康的征象”,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负面意象,也对大便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只要孩子每天生活作息规律,排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孩子的肛门正常,没有被封闭,孩子就会自然排便。

原则六:平静地应对孩子尿裤子

当孩子将大小便解在了裤子里,平静温和地告诉孩子:“宝贝,这不是什么问题,妈妈给你换上干净的裤子。”父母不要说无用的废话,比如“记住下次要去卫生间”孩子已经知道要去卫生间大小便,但是他目前无法做到,父母不可以内心无比焦虑,孩子会读透成人的心,知道父母内心不接纳他此时的状态。

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大小便的问题上失去了接纳孩子的本能,他们期望孩子能够“正常大小便”,潜意识里攀比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尿裤子,父母会觉得自己没面子,然后便对孩子施加压力。这样的父母爱的不是孩子,是他们自己的面子,这样的父母就不能够做到平静地接纳孩子的肛欲期。

原则七:不可以羞辱、耻笑、责骂、威胁和暴打孩子

“都这么大还尿裤子!”“怎么不知道去卫生间?”“你怎么这么笨!”“其他小朋友怎么不像你尿裤子?”“你再尿裤子,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下次记住不尿裤子!”……这些话都不要说。

打骂和羞辱并不能够改变孩子生命发展的本能,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自贬心理,影响孩子人格中自尊的建立。

原则八: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

三岁以上的孩子,经常尿裤子,排除生理性疾病之外,很可能是缺乏父母的关爱。

原则九:父母要与老师积极沟通

当孩子出现肛欲期的表现后,父母要与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在老师的配合下,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如果老师不能够理解孩子这个过程,父母可以让孩子暂时离开幼儿园,等肛欲期度过后,再进入幼儿园。

原则十:不要打搅孩子对排泄物的研究

当孩子原自己的排泄物进行研究时,父母不要打搅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研究大小便的范围,为孩子提供研究工具,之后清理。如果孩子的手上沾上了大小便,父母协助孩子洗干净就可以了,不要斥责孩子不讲卫生,也要以肮脏羞等概念来训斥孩子,可以温和地告诉孩子,大小便中有细菌,如果不洗干净手上的大小便,会使身体生病。


潍水夜听


处在肛欲期的孩子还会表现为对自己的排泄物着迷,研究自己的排泄物。孩子天生就对世间的万事万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对自己的排泄物也不例外。有的孩子在解便后,会用手去玩大便或小便。当孩子对自己的排泄物进行研究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搅孩子,可以告诉孩子不要将大小便到处涂抹,如果仅是孩子的手上沾上了大小便,父母协助孩子洗干净就可以了,不要斥责孩子不讲卫生,也不要以“肮脏”“羞”等概念来训斥孩子。可以温和地告诉孩子,大小便中有细菌,如果不先洗干净手上的大小便,身体会得病。.


柚子爱动物


自从宝宝出生以后,一直在成长,一直在发育,会不断的学习到一些新技能,比如宝宝刚刚出生时,还不会憋尿憋便,但是当宝宝生长到1岁以后,我们会发现有些宝宝已经会出现对自己的大便小便感兴趣,或者说控制自己的便意了,同时可能也会引起一些反应,那么这些现象和反应,就是我们称之为肛欲期而引起的了,那我们要如何知道自己的宝宝已经进入肛欲期,然后来正确对待这个阶段的宝宝呢?

肛欲期的表现,肛欲期一般发生在宝宝1~3岁这个年龄阶段,进入肛欲期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宝宝会对自己的便意产生好奇,会刻意去憋大小便,然后就会出现排便不规律,甚至有些宝宝还会出现尿频的现象,或者经常拉或尿在裤子里面。

发生这些现象并不是说宝宝生病了,其实这是恰恰是说明我们的宝宝已经进入肛欲期了,肛欲期的宝宝会因为憋尿或者憋便时,尿道括约肌产生的收缩而来获得快感,从而导致宝宝对自己的大小便产生兴趣,甚至有些宝宝会去研究自己的便便。



当宝宝进入肛欲期时,我们大人会比较苦恼,会因为宝宝排便不规律,而且还会拉或尿在裤子里面这些现象而烦心,然后常常会因为这些来打骂宝宝,其实这样是错误的,当宝宝进入肛欲期后,我们大人要和宝宝一起对待这些现象,正确引导宝宝并且要和宝宝一起正视这些现象,来顺利的度过肛欲期。

当宝宝进入肛欲期之后,我们要尽量讲解给宝宝,该怎么控制自己的便意,然后产生便意之后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感觉和现在,一一的解释给宝宝听,然后再来慢慢引导宝宝自己如厕,或者有便意时告知大人,就算宝宝没能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也要平静对待宝宝尿裤子或者拉便便,不能给宝宝产生心里压力。



当我们引导宝宝自己如厕,和讲解给宝宝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后,如果宝宝还不能正确规律的如厕,那么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发脾气,因为发脾气会让宝宝紧张,从而产生心里压力,然后就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肛欲期延长。

肛欲期这段时间,我们的对待方式和态度可影响宝宝的人格和心里发育,所以我们要知道肛欲期是宝宝正常生长发育的一个现象,我们要从心里来接受这个现象,来陪伴宝宝,和宝宝一起共同度过这个生长阶段。


杨谧说


肛欲期大致会经历2-6个月的时间,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进入卫生间,坐在马桶上大小便,孩子会因为无法做到而感觉自己无能,产生自卑心理。

比如:

儿子把大便拉在裤子里,爸爸没有骂他,而是说我摸到”黄金“了呀!没有因此告诫儿子以后要记得上卫生间之类的话,没有将这个事情当回事,后来没有再出现这类事情了。

爸爸说,”儿子已经怕老师批评,也不知道大便在裤子里多长时间了,多可怕啊,为什么还要责备他呢?要让他快乐一点。“这是真正从内心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如果问儿子为什么不去卫生间,而是拉在裤子里,只能说明不懂得儿子正处于肛欲期的发展阶段,如果部他为什么拉在裤子里不去找老师换裤子,只能够说明不理解这是年幼孩子因为担心被老师骂而采取的自我保护行为。

很多的时候,自以为是的父母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而不懂得也不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为。

一部分孩子在经历肛欲期的时候,因为父母的无知而被破坏了肛欲期的发展进程,孩子的肛欲期发展会遭到极大的困难,有的孩子几年都处于尿裤子和大便在裤子里的尴尬和痛苦之中。

因此,父母要懂得应对孩子肛欲期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一:懂得孩子排便控制系统发展的规律

孩子的憋尿行为是进入肛欲期的典型表现,家长需要通过学习育儿的科学家知识,来理解孩子的行为。

原则二:接纳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现

父母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接纳孩子肛欲期的大小便行为,不可以将孩子弄脏裤子作为家人的谈资,更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议论此事。

家庭成员对待孩子肛欲期表现的态度要一致,否则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导致这个阶段的延长。

家长没有接纳孩子肛欲期的表现,对孩子发脾气会导致孩子紧张不安。当孩子随不了父母给他的压力时,就会出现退缩的状态,他希望回到小时候,那时候她尿裤子妈妈不会打骂他,这是孩子在寻求自我保护的方法。

原则三:不可以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憋尿或憋大便

当孩子正在进行憋便的过程时,父母不可以打断孩子,这样会破坏孩子正在寻找临界点的过程;

父母不要对正在憋便的孩子说,“你看你已经憋不住了,快去洗手间啊!”

不可以将正在憋便的孩子直接抱进洗手间,或者强行按坐在马桶上,这样会破坏孩子正在进行的体验;

有时候,孩子憋便的同时也在玩着玩具,即使成人多次提醒,孩子也不愿意去洗手间,无论孩子在什么状态下憋便,都不要责怪和催促孩子。

原则四 不可以阻止孩子肛欲期的性体验

一部分孩子在肛欲期通过憋尿体验性感觉,一部分孩子通过憋大便体验性感觉,这些都是肛欲期孩子的性发展过程,有些孩子长大后也会存在憋大便体验性快感的行为,只要不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影响到他人,这个行为是可以保持的。

原则五:不要将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当成便秘进行治疗

成人夸大了宿便的危害,将孩子当成了一个机器人,要求孩子每天准时准地大全,如果孩子有两天不大全,很多成人就会给孩子使用开塞露,这样的做法是不尊重孩子生命节律的行为。对孩子强行使用开塞露和肥皂条塞肛门,这种恐惧和痛苦会与孩子的大便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产生大全的恐惧和痛苦而抑制解便,最终导致真正的便秘。

长期给孩子使用开塞露排便,破坏了孩子大便的自身排便反射系统,会导致孩子形成对开塞露的依赖,对孩子的健康极为不利。

对了长期依赖开塞露刺激排便的孩子,当停用开塞露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重建自身大便排便反射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孩子几天都不解便的情况,当这们的情况出现时,这是孩子的修复过程,父母要给孩子时间,耐心等待,给孩子宽松的解便氛围能够帮助孩子尽快修复。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大便节律的改变,给孩子吃中药、吃大量水果和蔬菜,这不仅不能改变孩子肛欲期的发展进程,反而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不健康的征象”,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负面意象,也对大便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只要孩子每天生活作息规律,排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孩子的肛门正常,没有被封闭,孩子就会自然排便。

原则六:平静地应对孩子尿裤子

当孩子将大小便解在了裤子里,平静温和地告诉孩子:“宝贝,这不是什么问题,妈妈给你换上干净的裤子。”父母不要说无用的废话,比如“记住下次要去卫生间”孩子已经知道要去卫生间大小便,但是他目前无法做到,父母不可以内心无比焦虑,孩子会读透成人的心,知道父母内心不接纳他此时的状态。

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大小便的问题上失去了接纳孩子的本能,他们期望孩子能够“正常大小便”,潜意识里攀比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尿裤子,父母会觉得自己没面子,然后便对孩子施加压力。这样的父母爱的不是孩子,是他们自己的面子,这样的父母就不能够做到平静地接纳孩子的肛欲期。

原则七:不可以羞辱、耻笑、责骂、威胁和暴打孩子

“都这么大还尿裤子!”“怎么不知道去卫生间?”“你怎么这么笨!”“其他小朋友怎么不像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