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我是如何治好兒子的網癮的?

倪萍:我是如何治好兒子的網癮的?

寒假已經開始了,我隱隱覺得朋友圈裡已經有了一些焦慮的氣息,也有不少家長給我留言,問題大致分三類:

第一:作息紊亂,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怎麼辦?

第二:不肯學習,不聽安排

第三:沉迷遊戲

雖然這看起來是三個問題,但是我只要多問幾句就會發現,其實是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愛玩遊戲,因此影響作息,影響學習,而且不聽家長安排。

有次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遊戲已經變成了影響孩子成長和學習的洪水猛獸,很多的家長甚至對於優秀深惡痛絕,當真,只要孩子不玩遊戲,就學習生活樣樣自律了嗎?

我看這是家長對遊戲這個事情的過度解讀。


1. 為什麼孩子都喜歡遊戲?

無論我們看國內還是國外,到農村還是城市,我真的很少看到一個孩子可以和手機和遊戲絕緣。

有些人就把遊戲說成是一種病毒,專門破壞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家庭和睦團結。哇,這個高度,是不是有點把遊戲的危害等同於毒品了?

在我看來,這就是災難性思維的結果,據有個報道說,一百個玩遊戲的孩子中,其實只有一兩個是真正的有癮的。而且這些孩子之所以有癮,不完全是個人因素,更多與家庭本身的情感連接有關係:


倪萍:我是如何治好兒子的網癮的?

首先:當孩子感到孤獨時

一個孩子他如果沒有經過啟發和訓練,很難了解到內在細微的情緒,比如很多孩子和父母關係比較疏遠,父母工作忙很少陪伴他,或者單親家庭,父母都自顧不暇,給不到她情感的支持。

孩子內在是孤獨的,無助的,但是他又不知道如何應對和處理這樣的情緒,而手機遊戲是個最好的途徑,可以讓她不去觸碰自己的情緒,而合理的迴避掉一切。在遊戲過程裡,他能夠感受到短暫的繁華和熱鬧,儘管是虛幻的,也總比一個人待著自怨自憐強。

第二:遊戲的即時獎勵,輕鬆取代父母的高要求高標準


在很多家庭裡, 父母會採用高要求高標準對待孩子,而且以擔心孩子會驕傲為理由,很少給孩子肯定和讚美。這就會個孩子帶來一種匱乏感,同時,這種匱乏會變成一種動力,讓他更加渴望得到外在的肯定。

而遊戲這個東西,完美滿足了孩子的需求。你打得不好,沒有人批評指責,你過一小關,滿屏的喝彩和獎勵,這會給到孩子一種夢幻的感覺,認為自己是神一樣的存在。

現實如此殘酷,網絡卻如此溫情脈脈,孩子當然就選擇網絡了。

雖然網絡成癮的原因還有很多,但是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兩類因素,第一就是與父母關係疏離或者衝突,在網絡裡迴避創傷的感受。第二是自身價值比較低,從而在網絡裡去找尋價值和意義。


2.那麼如何去處理和應對呢?

其實只要做到兩步就可以,而且第一步就是關鍵,但通常第一步就把大家難住了。

第一步:檢查自己的情緒狀態

當你發現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比較長,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你有什麼樣的想法?

我在看一本佛教的書裡說道:父母要小心自己的評價“害”了自己的孩子。因為一旦我們對孩子有了某個評價,我們又以為這個評價是唯一正確的,那麼你就會利用自己的所有感官,去求證你這個評價,以證明自己是對的。

比如當你看到孩子玩了一個小時手機,而拖延了作業時間和睡覺時間,那你就會對孩子有個評價:他是個沒有節制的孩子,他沉迷遊戲。

這個評價看起來非常簡單,也很多見,但是非常危險。

第一種危險是當你有了這個評價之後,你肯定就會出現兩種情緒:憤怒,焦慮。

第二重危險是當你兒子聽到這個評價後,會得到暗示,他也會慢慢認同父母的評價,真的變得越來越沒有節制,越來越沉迷遊戲。

而如果這兩個狀況都發生了,就很容易發生衝突,很容易導致惡性循環。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我們要站在更高維度去看待孩子,比如當你看到你的孩子在玩遊戲,你首先想一下,他是從早到晚都玩了嗎?如果從早到晚玩,那是有點危險,可能真的上癮了。


倪萍:我是如何治好兒子的網癮的?


需要一些干預,比如去專業心理結構做評估和諮詢。

那一般情況下,一個孩子只是因為自律的習慣受到手機干擾而已,或者放假了,比平時多玩了一會,那麼我們要看到孩子放鬆的需求,以及去客觀的看到他玩手機的時間,然後呢,再去看看孩子在玩手機之外,都做了些什麼。

比如他是不是也做過作業?幫忙做過家務?以及出去運動過?

但凡是她有做過以上的事情,那我們就不能武斷的評價他只迷戀手機。而當這個評價沒有了,你的焦慮也會釋放一半,因此你再和孩子去溝通,就會變得理性,而且充滿的是對他的關心,而不是指責和控制。

第二:反思你們的關係

據調查,大部分網癮少年都與父母關係不太好。因此,如果你的孩子機不離手,拒絕與你們溝通,那麼很可能你們的關係出問題了,而孩子手機上癮只是你們關係不良引發的外部症狀而已,那需要做的,就是花時間陪他,不帶任何期待的去關心她。

在孩子的心理去播種一顆愛的種子,慢慢的,當孩子發現你是真心實意的對他好,並且並不對他的行為批評和指責,那麼孩子會覺得安全溫暖,然後慢慢的從網絡世界回到家庭裡來。

倪萍:我是如何治好兒子的網癮的?


前央視主持人倪萍回憶說,自己的孩子就曾因為打遊戲佔據學習時間,很多功課被拉下,讓老師很頭疼,老師把倪萍叫到學校談話,反饋她兒子學習不良,網絡上癮的情況。

兒子第一反應是:完了,我媽媽肯定要氣瘋了,要對付我了。

沒想到倪萍第一句話就是:兒子,咱們不讀書了。媽媽在家陪你。

她說到做到,回去以後隻字不提學習的事情,而且三天三夜陪著孩子打遊戲,她自己說,她知道兒子不是不思進取的,只是暫時有些困難而已,但越是孩子出現問題,越是需要關心。

於是她選擇默默支持孩子,不僅讓兒子休假在家,還捨命陪君子,日夜陪孩子打遊戲。三天過去了,媽媽沒有倒下,孩子自己覺得無聊了,提出要去上學,然後從此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網癮。


並且,他兒子到後來還把遊戲發展成一個正向的收入來源,在美國讀書期間,他通過打遊戲獲得了十萬塊獎金,回來全部給了自己的姥姥。

看起來,倪萍是做了一種普通家長做不出瘋狂的行為,而且結局非常美好。看起來有點幸運的成分,但這個背後有兩個決定性因素,第一就是倪萍本身沒有對孩子負面的評價,因此她並不焦慮,沒有焦慮就沒有控制。第二,倪萍認為孩子有困難的時候,正是需要關愛的時候,因此她選擇默默的陪伴。

對於那些一看到孩子被老師投訴,或者拿手機時間比較長,就恐懼焦慮,然後情緒失控的價值,倪萍的內在有個信念:我的孩子是好的,我不僅不能指責和拋棄他,我更加要陪伴他。

有個作家說:越是行為有問題的孩子,越是需要愛與關心的孩子。

所以,網癮真的不可怕,父母只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並且不要像個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然後給予適當的陪伴和理解,並且能夠看到孩子在手機之外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那麼手機就不會成為親子關係的障礙,孩子的行為也會在父母的真切關心下,自動校準,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