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摄影爱好者(不是模特),你是如何培养自己的“镜头感”的呢?

柳侍墨


这个问题让我回想起自己以前刚学习摄影的时候,是如何学习摄影的。

简单地总结一下可以分一下几点:

大量浏览优秀摄影作品

当你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时,你会急于出去尝试拍摄,因此你可能会找个公园或者景区,然后开始你的一通大拍,然后拍完发现,这拍的啥啊,一点也不好看。

所以一开始学习摄影,要浏览优秀的摄影作品,这有什么好处?

首先是看构图,因为一开始学习摄影的人,对于光线是不敏感的,但构图是一目了然,你拍的片子与优秀的摄影作品第一个差距就是构图;构图要掌握角度,比例,以及考虑光线的位置,一般来说角度跟比例是最先要掌握的,只有这两样掌握了,你的构图才会慢慢地改善过来。

了解器材

刚学习摄影,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深入了解器材,了解器材的好处是你会知道相机的操作对于出片有什么影响,什么镜头拍出来的效果是怎样的。

比如35mm适合拍摄什么风格的片子,50mm适合拍什么风格的片子;了解器材是你创作的第一步,连相机镜头都不知道怎么用,又谈何创作呢?对吧!

实践实践,再实践

当你了解了器材,又通过学习优秀摄影作品,你还是不能够拍出好看的照片,你需要大量的练习与实践,去模仿那些好看的片子,记住,先从模仿开始!

只有不断地拍摄,你才会遇到各种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不实践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差!

所以当你遇到问题时,不要慌,一个一个去解决,多结实有经验的摄影师,他们真的能够给你很多帮助。

摄影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如果你喜欢摄影,那么坚持学习,坚持拍摄,迟早你会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摄影眼。


大猫影界


当你举起手中的机器时,你就知道这颗镜头大致上的取景范围和光圈对应的景深和透视关系。

拿最常用的三个焦段28/35/50来说,很多人会觉得,退一步就是28,进一步就是35,再进一步就是50。这就是那句玩笑话,变焦靠走。实际上这三个焦段中,2835的视角比较接近,但是透视关系大不一样,28焦段畸变比35大,表现空间透视感强烈,所以掌控难度也相应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相机测评的时候说28的定焦机器例如理光GR等不适合于新手原因就在此。35和50没有广角的冲击感和长焦的压缩感,视觉上让人觉得平淡无奇,再加上这两个焦段在F8和F11的时候的估焦范围正好在2米至3米远,在这个距离中拍摄的画面是最能体现照片内涵,也就是最适合让照片讲故事的距离。但是在这个距离用28的镜头,就会感觉画面一下子就被拉远了,这也是现在主流观念中判定3550是人文标头的原因。

关于培养镜头感,其实在现在这个时代,摄影师不怎么需要镜头感。如果你是摄影师,你需要关注的点应该不是在镜头感这类伪玄学这种问题上,因为现在很多的工艺技术足以弥补镜头感带来的便利。你只需要扭动变焦圈构图,半按快门让机器给你对焦,准确无比。而不需要口中默念十米内靠估十米外靠超阳光十六法则等等咒语拍照,拍完还提心吊胆深怕焦没对上曝光没控制好等等问题,这就是培养镜头感最好的方法。


剑枫雪舞


5个关键词,轻松掌握“镜头感”!

我参与摄影工作10年了,也爱旅行,去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尝试拍摄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走过的地方越多、拍过题材也越多,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中,渐渐懂得人生中的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更是相联的。“镜头感”这件事,看似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拍摄瞬间的影响表达,细则涵盖拍摄瞬间的选择、相机的熟练程度、摄影的必备知识等很多内容涵盖其中,当你觉得这很难的时候,又发现它很简单,只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罢了。

我个人在锻炼镜头感和摄影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总结出以下五个关键词;希望对爱好摄影的人,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想聊的、或我说的不详尽的地方,也希望大家点个关注后给我发私信,或是直接在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指正小女子的不对之处。期待和大家的坦诚交流中,我们都能有所提高!

第一个关键词:“发现”

纽约电影学院教材的扉页就写着,“如果你是一个好的摄影师,你不用去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最好的风景就是你家后院”。

在我培养自己“镜头感”的路上,比较喜欢这句话,也是我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候的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发现”。在同一个地方,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会有不同的构图思路涌现出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相机去准确记录。同一景物,要用不同的视角去反复尝试,才能找到最佳的拍摄方法,或许这个最佳的拍摄方法,就是此类景物在拍摄时,最好的“镜头感”。

第二个关键词“用光”

摄影很容易“误入歧途”,就此走上把钱用光的道路。但摄影真正的“大家”,都会认为摄影是一门捕捉光的艺术。知名大师的作品100%都是用特别的光线来构建作品的,可我们摄影爱好者多数的时候是用不好光线来拍作品的,对用光来构建作品的时候,不会很好的把握“光线”!

拍摄人物的时候,如果不会用光、测光,那常见的一种场景就是需要被拍摄的人用脸去找光,然后在拍摄。这就是没有掌握用光技巧的两个典型案例。

如果不能准确的把握拍摄场景的用光需求,“镜头感”也是无从建立的。换而言之,镜头感也是需要“准确用光”来“保驾护航”的。

第三个关键词:“取舍”。

“镜头感”这件事论到最后,就是如何用有限的镜头去记录无线的世界。面对人生路上的风景,每一帧都是美丽的,而我们手中的镜头确实有限的,用有限的镜头去记录无限的风光,在构图时就要学会取舍。

第四个关键词:“临摹”

临摹就是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知识和技巧。临摹别做作品的时候,我们要临摹的不是相机的设置参数,而是发现、用光、取舍、构图,其次,才是相机的准确使用。即先心到,再手到。

森山大道曾在一次给日本年轻学生的讲座里提到,他曾经仅在一百米的行程里,就用完一整卷(三十六张)胶卷。他一直坚持“没有量,也不可能有质”。

人生路上的很多事,没有捷径可以走,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有可能小有所成。这就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在反复的练习中,将摄影的知识、相机的熟练程度、以及构图,或“镜头感”等在这个过程中,熟能生巧。

第五个关键词:“摄之以情”

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皮特·亚当斯

如何用手中的相机,准确的记录旅途上的景色、人物、风情,让自己的作品不受天气、镜头、相机等外在因素的束缚,这其实需要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投入我们的感情,细细去体味,尝试不同的拍摄技巧,而不是随便的、快速的按下手中的快门。

不负光阴、不负景色、不负我们手中的相机。这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这是我的观点,我期待大家在评论区里,能够留下你的观点。


摄影简单说


建议多去美术馆看看经典的作品,多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