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有一种奴性。如果有人对我好我总会受宠若惊。并且唯唯诺诺。没出息死了。内心自卑怎么办?

韩本熙


这是一种严重缺乏安全感的自卑型表现行为。就像一颗常年缺少阳光雨露滋润的小树苗,渴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又习惯了生活带来的压抑和痛苦。如果有一点点的阳光雨露洒进来,就感动莫名,想要用所有去报答。



自卑的本质是因为没有安全感,是习惯了把“我”是什么样的,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上。一旦面临着选择,就不知所措,所以选择跟随大众。

拥有这种性格的人,面临着选择时,潜意识里优先考虑的是自我防卫,怎么样才能避免引起其他人的反感和注意,而不是去主动争取,机会会一直与你擦肩而过。

在阿弗雷德·阿德勒写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到,童年或者少时家庭或者学校施加的病态压力,很容易在孩子的成长中造成重大影响。建议你可以从这方面找寻成因。


其实,每个活在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无论富贵贫贱,高低美丑,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装点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所以用心接受自己,你与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完全配得上享受这份美好。

现在的你,要学着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摆脱对外界评价的依赖,自信起来,真正能决定你感受的是你自己的内心,外界的评价只是间接的起着作用。

慢慢改变,给自己时间去成长,多读一些好书,开阔自己的眼界,多观察自我,知道自己的一点一滴改变,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等到水滴石穿的那天,你就是最灿烂的烟火。


自在飞花悄入梦


我以前也是这样,死要面子活受罪,内心自卑,还不承认,但是现在好多了,经历多了,看的多了听得多了,也变了,不再唯唯诺诺,也开始变得冷漠淡然,我希望回到以前,至少那个时候心还是善良的……别人对我好我也会同样回报给他,但现在不会了……



夜深昼近


我也是的,喜欢跟别人混,不出主意,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这样不用动脑筋,我很快乐,别人对我好点我会感动死的,也会成为包袱的,非得还了情我才会安心,当小孩时还蛮快乐的,长大了就会没这好的事了。因为人都有能力了,心也变得复杂了,不那么单纯了。


童心留念


大家好,我是缓缓,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有人一对你好,你就会受宠若惊的话,在我看来,这不是奴性,只是有点敏感自卑,而敏感自卑我想也是有原因的:

缺乏家人的关爱和认可

家人的关爱和认可是很容易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的,因为我本人就是如此。我从小因为父母离异后,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忙于生计,平时都没有时间管我,我属于放养式的孩子。

小时候的我就一直很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中学因为成绩不好,后来慢慢努力,虽然到后面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也一直在进步,可是从来没有得到过家人的一句鼓励,那时候总会有点挫败感。


青春期本是最敏感的时期,很多心事也不敢和家人倾诉,因为知道即使说了他们也不能理解,所以最后都是和好朋友倾诉的。

所以那时候的我格外重视友情,觉得朋友大过于天,别人对我好,我就加倍对别人好。


直到现在慢慢长大,我的性格也有所改变,变得开朗和自信,虽然还是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是我已经看淡了很多。

因为我知道只有自己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这个别人不仅仅是朋友更是家人,所以当别人对我好的时候,我会大大方方的接受我觉得合适的好,反之,自己也会给予对方相应的好。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同等的,没有必要觉得别人对你好,你就不好意思接受,或者觉得受宠若惊,大大方方接受并回应就好。


生活中努力寻找自信

内心自卑的人,要想有所改变的话,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生活中寻找自信。其实自信都是靠自己慢慢找到的。


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卑心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除了先天条件优越的人天生会比较自信以外,大多数普通人都会存在一些自卑心理。

尤其是家境不太好或者离异家庭,这类家庭的孩子他们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在生活中自卑的程度比较深。


有自卑心理其实也不全是坏事,它可以使人更积极的做出改变,要想找到自信,可以尝试着以下几个方法:

1、发掘自身的闪光点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不过因为对自己认知不够全面,所以会产生自卑。如果你一下子不能发掘自己的特长,那就多与人接触,多参加一些活动。


通过身边的朋友的评价得知自己的优缺点,或者对自己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作总结,哪个是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哪个就是你的特长。

我是今年开始接触写作,在这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开始写作,只是在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小说看故事书,都特别佩服那些作家,心理也曾有过想之比肩的想法,但是一直不敢尝试。


直到今年,我知道原来写作不仅仅是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赚钱,犹豫再三之后我才开始学习,从报班学习到独自写作,直到后面上稿成功后,得到编辑的认可后,我慢慢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是这也是我的一个价值所在,因为我看到我的文章有人看,能给人带去能量,这对于我自身也有满足感。


当一个人有了满足感其实也就是有了自信了,后来慢慢在头条上写作,过原创,获得青云奖,这都是平台对我的鼓励,但这些也离不开我自己的坚持。

所以每一个迷茫的人,想要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就先从一件小事开始做起,当你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一定会有所改变的。


2、用补偿心理超越自卑

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


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


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


最后通过知识的营养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他摆脱了自卑缺陷的影子,找到自信,成为国家领导人。

也许你会说这类人太遥远,其实我们身边也挺多这样的人,都说当你找不到自己的闪光点的时候,就多读书。


读书是最能提升一个人气质的事情,当你读了很多书以后,你会发现你的心境和谈吐都会有所改变。


愿每一个内心自卑又敏感的你,都能在往后余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重获自信,当别人对你好的时候,你也可以落落大方的回应。

以上小小建议,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缓缓,执笔芳华,仗剑天涯,用笔墨触碰内心,以脚步丈量世界,愿你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缓缓的舒心苑


我曾经也是这样,我将这归咎于父母对我的认可和鼓励太少了,尤其是童年和少年时期。

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她是个负能量满满的人,母亲也确实吃了很多苦,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母亲很少鼓励表扬我,我真不记得我跟妈妈撒过娇。我对妈妈冲我露出赞许的笑容的最初印象,是我十多岁时家里打玉米,我混在大人中间干活时。 当时我真的心里好激动啊,妈妈的笑让我温暖。

我的父亲是个重男轻女的人,我十岁以前家里只有我们两个,什么是都得紧着弟弟的,一般犯错挨批的总是我。我没少挨打挨骂,弟弟毫发无损,并且直接造成他很轻视我,我没有姐姐的权威。

上初中后,我来到更广阔的天地,尤其初三时,认识了玉玲,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视为知己,甚至盲目仿效,不惜跟父母作对。那是我真的不愿回家,一有天气变化,我便借故住到同学那里。

初三时一位男同学对我有好感,那时男女生不说话。我一边欣喜,一边又在默念“我哪里好啊”,丝毫不能正确地面对。我在朋友那里发现我的价值,因为我在家里发现不了。尤其初三以后,我跟家里只有矛盾,父母只会对我打骂,或冷言冷语。

工作后,我也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对别人的看法和态度过分在意,有时觉得备受打击,甚至失去对自己的信心,使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没有抓住自己至关重要的机会。

现在,对于女儿,我是及时鼓励和认可的,女儿去年还经常问我,“爱我吗?我可爱吗?”今年很少问了,因为她确信她的妈妈最爱她,会永远支持拥护她。她什么事都会对妈妈讲,别人对她好不好她都能坦然接受,在妈妈这里得到慰籍。

相信她不会随便受宠若惊,她不会内心自卑,因为她知道有很多人爱她,尤其是妈妈。

有心事,看👉陈大大新语,我们一起聊一聊吧!


陈大大新语


具体的事情要具体去看待,我觉得你这不叫奴性,其实你跟我还是有一点相似,只不过我没有自卑而已,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感恩的心。生活中的我,我同样也是,别人只要对我稍微有一点好,我就会铭记于心,总想着将来有一天我要报答他。可能是由于家庭原因吧,小时候没有得到过太多温暖。可能你的经历跟我差不多吧,但我要更正你的是,你要坚信,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起码在精神上我们都是平等的。保持你这颗感恩的心。相信你身边会有几个比较不错的朋友,因为我身边一样。你真心待他人,他人也会真心待你,人和人之间都是相互的。唯一需要做出改变的就是不要自卑。不要自卑,不要自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豫小沁


我就是这样,去别人家做客客气的跟个孙子一样,别人来我家做客也客气得跟个孙子一样


叫我小何哦


为什么别人的一点好都会让我受宠若惊?

看到这个问题我一下子想到了周冬雨,这姑娘就是在台上讲话总是颤颤巍巍,对主持人过份礼貌客气,恨不能别人递她个话筒,她就要微微曲膝致谢的感觉,不大方。




但是观众们普遍认为,周冬雨这样挺可爱的 而且她参加了好几个真人秀,她的表现既不胆小也不怯懦,很有开创性。

为什么两种环境下她的表现完全不同呢?因为所有人都有着不同的人格面具。

这幅面具是我们与陌生世界相处的方式,它不等于你本来的人格,它是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而不是最终印象。

根据我对很多人的观察,核心人格比较外向、有冲劲儿,对很多体验都兴致勃勃的人,如果人格面具却是多愁善感温情如水的人,这个人就会在陌生的场合表现他的受宠若惊。

他们内在的自己与外在的自己太不统一了,甚至可以说,是反差太大了。就好像一只狮子在扮演一只小白兔,观众们给它喝采,只有它知道自己是一只狮子,它开始不好意思。

自卑如何克服?亲,你的表现并不是自卑,只是人格与面具不统一,你怕你狮子的真面目被人看到会把他们吓跑,在很多时候,面具是必须的。

在无数星星的光芒下,世间的一切也不过是蚂蚁的烦恼。如何扮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欢迎关注,每天带您讨论几个心理学的小问题。

京城少年


你好,依赖型、讨好型人格大多是从小养成的,是原生家庭问题的导致了这种性格缺陷,要改变自卑、依赖、讨好,不敢与人亲近、容易受宠若惊的毛病,你首先得对你的原生家庭和早期生活进行反思。

穷人家的孩子容易自卑

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比起物质充足,家境良好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容易自卑。比如农村家庭的孩子、城市底层劳动者(失业家庭、单亲家庭、因病致贫家庭等)的孩子,他们从小物质匮乏,处于社会较底层的阶层,他们的生活非常辛苦,很多冤枉得不到满足,为了获得生存资源,必须唯唯诺诺看人眼色,甚至受人接济补贴。他们不像有钱人的孩子,被当做掌上明珠,任何愿望都能轻而易举地满足,他们每一次得到,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别人的一点点的恩惠,都会让他们感激涕零。成年后的受宠若惊,愿意出身卑微、愿望难以满足。


过分严厉的父母容易培养自卑的孩子

有些家庭本身条件并不算太差,但是家教过严,管束过宽,对孩子的约束超过了合理范围,尤其是从来不肯定孩子的优点,对于缺点穷追猛打,不给笑脸。这样的家庭,孩子为了生存,必须讨好、取悦父母,以此得到一点点卑微可怜的肯定。长大后,这些孩子对别人也是同样唯唯诺诺,他人的一点赞美都会感到受宠若惊,他人的一点否定,当做天塌下来的大事,

这种奴性是父母长期压抑、打压所导致的。


天生体弱的孩子容易自卑

身材矮小、体格羸弱,容易受人欺负,这是人性之恶。从小到大,弱小的孩子遭人欺凌,强壮的孩子欺凌他人,和动物世界没有什么两样。人的锐气、尊严、胆量都是这样一点点被磨损殆尽的。尤其是,容易生病、体貌丑陋的孩子,内向、自卑、甚至抑郁,荣格早就在自卑超越中详细说明。


那么如何解决呢?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进行心理咨询,需要进行长程的治疗,才能渐渐重塑个性。我这里说几个要点:


第一、是从体魄上磨炼意志,强化气场。改变气场,先要解决硬件问题。人格懦弱,气短胆魄小,如果用中医理论来说,就是正气不足,胆气不足,那么说先就要练浩然正气,正气来自于体魄,所以要强健体魄。撸铁、有氧、特别是学习拳击、搏击、散打、武术,特别有效,不妨一试。


第二、是正视原生家庭的阴影。承认自己的贫穷、直面自己的匮乏,了解父母的霸道,是不是能原谅这些过往的阴影?很多人恰恰是把这些不堪压抑在内心深处,藏而不露,苦苦压抑,所以才会造成内伤,始终无法摆脱不良的性格。当你能够坦然面对过往,也就有了自强不息的勇气。


第三,是重塑自信和勇气。从构建你的梦想开始,坚持自我的表达,比如说你要明确哪些事情是你的利益所在,哪些是底线所在,你试着维护这些底线,从开始说不做起。有了自我,才有了利益,有了利益才有所维护,学会说不,是蜕变的开始。坚持下去,或许就有改变。



西双版纳的茶花


这其实是内心深处骨子里的善良在作祟。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我也是同道中人!愿天下善良的人都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