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稀——老青島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糖稀——老青島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老青島人的童年裡,糖稀是抹不去的記憶,黃色糖漿在兩根竹籤之間攪來攪去,一股濃濃的香味便慢慢散開來。它和彈蛋兒、跳皮筋、踢沙布袋等小遊戲一起,喚起了好幾代人的共鳴。

記得上小學時,學校的大門口外面每天都會有賣小零食的,一般都是幾個老人提著籃子,裡面多是煮的甜蠶豆、麥粒、chu波羅等。還有就是專門賣糖稀的,一到上學或放學的時候,那幾位老爺爺奶奶跟前很是熱鬧,那時的孩子可沒有現在這樣的零花錢,一買基本都是一分錢的,回家後還不敢讓大人知道。

在我的記憶裡,賣糖稀的是一位爺爺,個子很高卻佝僂著背,一個不大的鋁製飯盒裡向小朋友們售賣自制的糖稀,往往不多久就賣完了。放學後不少同學買了糖稀,一邊玩一邊吃,很是開心,因為母親不讓我們身上帶零花錢,就只能乾眼饞了。有一次竟跟著賣完了糖稀的爺爺後面,不知不覺到了他的家門前,現在還會依稀記起,那是臺湛路北端靠近小橋,在那座有名的大茅房旁邊有一條長樓梯走下去的兩間暗暗的小房。時間匆匆過,一晃已是四十年,吹不散的往事,抹不去的兒時記憶。


糖稀——老青島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那時的家庭生活條件都不太好,不僅沒有零花錢,玩具更是奢飾品。尤其到了冬天,零食更是少得可憐。這時候,既廉價、又能引得一群小夥伴樂翻天的就是糖稀了。可以玩,玩完了再美美的吃掉。兩根小木棍,加一團明黃色的糖稀。攪一攪,拉一拉,又好吃好玩。只是現在看來就有些不太衛生了。

纏糖稀的小棍兒多是高粱秸細稈或者竹稈兒,高粱秸細稈截成10公分長左右,竹稈兒就是拿冰糕棍兒一截兩斷。將小棍兒頭插進盛在鋁飯盒的糖稀里,兩手轉動,使得糖稀纏繞在兩根交叉的棍頭之上,到約莫有一分硬幣大小時方停。

纏糖稀時,先是雙手把糖稀拉長,然後右手抬高,把拉長糖稀的三分之二處搭到另一根小棍上,形成一個糖稀圈。右手繞下來後要趕緊插入糖稀圈裡,搭上糖稀圈接著纏。纏糖稀時,雙手要反方向扭動,就像麻花較勁一樣,如此,才不會使拉長的糖稀跌落。纏糖稀又快又好的大多是女孩子,在兩手不斷拉伸、上下翻飛中,不一會兒功夫,初時略顯茶色的糖稀,變得越來越稠,顏色也慢慢變淺為米黃,最後變成銀白色。

糖稀雖小,纏糖稀卻是個力氣活,舉輕若重,一拉一繞,一拉一繞,纏不了幾下就會覺得胳膊發酸。我小時性子急,覺得那樣子纏太慢了,猴年馬月才能使糖稀變白啊,於是就改為雙手持棍兒,使得棍頭挨著棍頭朝一個方向轉圈,這叫做繞糖稀。繞糖稀也能繞的糖稀發白,不過是得多費點功夫。往往不等糖稀變白,就會變成用舌頭纏糖稀,最後繞到肚子裡是不是變白就不得而知了,那就是記憶裡童年的美味。


糖稀——老青島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糖稀也逐漸難覓蹤影了。前年逛糖球會的時候,又不經意發現了糖稀的身影。雖然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攪糖稀是什麼了,但對於無數老青島來說,它就是一份非常珍貴的童年回憶。


糖稀——老青島抹不去的童年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