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完全由职称的高低来决定,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马薯铃卖士豆


当然不公平。无论从工资的结构设计,以及现实的情况,都是不太公平的。

第一,职称的评定本身就存在着不科学性。

在职称的评定方面,有的靠资历,有的与名额有关,有的与学校的等级或重要性有关。比如有些重点学校的名额分配就比较多,一般的学校名额分配就比较少。

另外有的在职称评定方面,设定的规则和条件不一定科学,操作层面不一定非常严格,说不定还存在着暗箱操作的问题。

就这一点,尤其是基层的教师对此意见很大。

第二,如果仅仅依靠职称的评定,存在着僵化的倾向,不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是一个创新的地方,需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果仅仅依靠职称工资,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没有多大的激励作用。

而且不能发挥能上能下的引导作用,干多干少都会一个样。

第三,学校教师的工资应该以教书育人的业绩作为主要标准。

比如上课的多少?比如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比如上课水平的评定。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关注育人方面的业绩,比如音乐,体育,美术等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有没有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现象,比如师生和谐方面,比如学生当中有违法行为等等。

这些方面都可以纳入教师工资的主要依据,从而真正让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


碧翰烽


当前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完全由职称的高低来决定,当然是不公平的。可以说,在广大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职称的高低是左右老师工资高低的唯一渠道。

下面,小徐老师用数据来说明一下,职称造成教师的工资差异有多大。

一、同学历,同时参加工作的老师职称晋升的早晚造成老师间的薪级工资差异。

在教师行业中有这样一种情况,同学历同时进入教育系统的两个老师虽然同样在学校干了同样的工作,干了同样的年数,甚至教学成绩也相当,但是就因为晚晋升一年或者几年,而使薪级工资产生差距。

例如,1999年专科毕业的两个同事,一个是2008年过的一级职称,一个是2009年过的一级职称,就差这一年,薪级一个是“24级”一个“25级”,工资每月相差90多元。这让晚晋升一年职称的老师一直心里不痛快,因此他们在单位所做的贡献是一样的,就因为他错过了一年评职称,就造成工资上的差异,确实让人心里想不通。

二、更大的差距在于不同职称之间的差距,即使同学历同时进入教育系统,就因为职级处于不同级别,就会造成工资上的巨大差距。

例如,我校98年毕业的本科两个教师,2002年同时评为二级教师,2008年一个评上一级职称,一个没有评上,后来因为职称实行限额制,之后的十年,学校没有晋升一级职称的名额了,因此这两个老师,虽然学历一样,任职年限也一样,而且在学校都是教学骨干,但是却拿着相差巨大的工资。

如下图所示,两人的职称一个是专技十级,薪级“25级”;一个是专技十二级,薪级“22级”。
然后,我们按照最新教师基本工资标准表一对照工资数,仅基本工资就相差:2007+1686-(1797+1413)=483元。如下图所示:

一级职称,每月相差近500,这极大的打击了职称受限的广大老师的积极性。

三、比相差一级职称更大工资差距的是相差两级职称的老师,2008年之前,职称还没有实行限额制,那时候很多中师毕业老师都抓住机会过了高级职称,而后来的大专、本科毕业的老师在岗干了三十多年了依然是二级职称或一级职称,高级职称十年没有名额,而每次调资都以职称高低来调,造成差距越拉越大。

目前,我校二级职称,二三十年的教龄,也就只能拿到3500-3700元钱的工资,而高级职称,三十教龄的老师,工资却可以拿到4700-5000多,工资数额相差1200-1500多元,而且后来这些没有晋升名额的老师无论从学历还是从能力、成绩都丝毫不比老教师差,就因为职称没有名额了,他们就只能拿低工资,试问这公平吗?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是极大的打击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大大降低了教师职业吸引力的。

因此,总的来说,中小学教师工资由职称高低决定,极不公平,体现在:

1、职称评聘并不是公平竞争,前面评的人有名额晋了,后面的人没有名额,教学能力,学历再高也晋不了,因此极不公平。

2、同工不同酬,极不公平。

教师职业,大家在学校里同样的课时,同样传授给孩子知识,同样保学生升学,特别是同科之间,工作量相同,教学成绩相同,却挣相差巨大的工资,这是不公平的。

3、我们国家一直提倡按劳分配,能者多得,但是以职称高低来决定老师工资高低,完全割裂了与老师的工作量,工作能力等上面的差异,这有备于我国按劳分配制度,是极大的不公平。

综上所述,小徐老师并不反对老师因工作量或工作能力而造成的工资差异,但是用和工作量、工作能力不相匹配的职称来决定教师们之间的工资差距,我认为这是世间最大的不公平。


指尖教育帝国


看看我现在的情况吧,对比一下。

我现在的现金工资是7600左右吧。我是中学一级,比我少三年工龄的高级老师会比我高400-500左右,加起所有补贴,他们会比我高出1000一个月,就是说,他们不用干,努力也好,勤快也好,一个月就可以比我多拿1000。

而比我大十年的一级老师大约是8500或者多一点,现金多1000,总收入一个月就可以多出1500或者更多,而如果比我大十年但又是高级的老师,收入在9000现金左右,那所有收入加起来比我多2000-2500。

那如果往下推,比我小十年还是二级的老师,那肯定就是5000左右的现金收入了。最高和最低相差很大,大到你不敢相信,现金工资都相差近5000,总收入可能一个月就相差6000或更多。

我们不是不想升高级或者升不了高级,而是升高级的条件年年在变,明明我们已经够条件了,交了评审费,完全没有原因的基础上,他们收了钱就是不让你过,你也真没办法,这种是杀死人的差距。以前一直在提同工同酬,后来貌似实现了,但是现在比以前相差更大,最高最低相差近一半。你让年轻人哪来的热情做事。其实最高和最低相差一两千就好了,没必要把差距拉得那么大,但没办法,做领导的都想自己工资高得飞起,就是要把这差距拉大。你说平均分配公平还是按劳动分配公平,平均分配最少都还有点公平性,如果按劳分配,但劳动量是行政领导记录的,他们又会把自己的功劳记得很大,又来拉开差距,还做很多没用的功夫。要公平,其实你上够了自己的课时就应该拿到平均数,差距主要表现在工龄上体现一千几百元就够了,其它完全可以免。可惜他们时刻就想着坑钱,却没人来管。


中小学英语精修


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伤透了基层教师的心,职称工资让好教师没好报,我县有一位十分优秀的老校长,他为全县的教育做出特别大的贡献,在恢复招生考试制度以来,他从乡镇联校长做起,把乡镇中学搞得特别好,每年中考全县第一,的确比县里的示范初中办得要好,城里的学生都往他的乡镇中学跑,县领导把他当作救火队员,县里哪座中学办不下去就把他请去立马就变了样,最后把县最乱的第五高级中学交给他,他虽然不是大学毕业,学历只是一高中毕业,但他特别会办学校,因为他不贪,一切都先为教师着想,好多大学生、研究生都对他是服服贴贴地接受他的领导,在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职称评定,他为职称指标全都给了勤劳能干的一线教师,就是不考虑自己,现在他已退休了十五、六年了,退休工资比起那些从来不上课的一心钻营职称的乡镇中心校人员差一、两千,痛心啊!多么坑人的职称工资制度啊!


进堂5


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应该淡化!

医生、会计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很受人器重,可中小学教师称称并不为人看重。众所周知,许多科技人员的职称确实有较高的含金量,而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缺乏应有的公平科学,导致不少能力和成绩平平的教师,投机取巧早早获得了高级职称,不管做多少事,都能心安理得稳稳拿较高工的工资!有多少教师几乎一辈子没教语文课,他居然可早早顺利地评上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的当初顶班的工友没上过讲台根本无法胜任教学,他也可轻而易举地评为中学一级教师,这种现象在义务教育系统实属普遍!最令一线教师不平的是在一线奉献了三十多年的老教师迟迟与高级无缘,而有一官半职或关系的领导(教师)却可轻轻松松评高级!


用户7484469728119


合理吗?给你们讲讲我一个教师朋友在我们聚会时说的事,说他们学区今年分到了三十几个中级职称名额!全给小学教师了,初中教师没有一个。更让他生气的是他们学校申报了7、8个人,全部是按省上文件要求够条件的!然而结果下来,他们学校只晋升了一个,而且工作时间不超过五年,啥条件都没有的年轻教师,后来了解这个人有后,所需要的证书全是文印部打印,单位盖章!而且在晋升的这三十几个中条件造假的很多,掏钱买的占大部!最后学校解释说你们的成绩倒数,没有成绩等(因为名额有限,所以学区是按近三年全县或学区统考成绩排名为主控制的!),结果一个老师不服,去查学区下发的成绩排名,结果人家成绩比晋升职称的这位教师优秀许多!校领导最后说他说了不算!还告诉我有些教师到退休都没有晋升中级职称,这样的教育公平吗?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吗?


神魔之影


我想题主过分强调职称对中小学教师工资的影响,事实上不可能工资完全由职称的高低来决定的。甚至有不少学校尽量减少职称对工资的影响,做到优质优酬和多劳多得。

一、误解了职称对中小学教师的影响。一般地教师工资跟职称相关的主要是岗位工资,这个影响不少,比如高级七级岗2773比中级八级岗2440元多333元。还能影响的项目是占绩效工资70%的基础性绩效。我们有时说高级教师比一级教师工资高1000多元,其实很多是由于高级教师年纪大,工龄长,薪级工资高,然后再和职称共同作用才形成较大差距,而不是只有职称的作用。

二、学校在采用各种措施减轻职称对工资的影响。比如有的学校釆用课时工资,价格就不分职称,只根据教学效果开决定课时单价,做到优质优酬。然后也根据工作量来计算课时费,多劳多得,没上课就没收入,拿不回自己所扣的30%奖励性绩效工资。对班主任有专门考核发放班主任津贴,对教学、教研优秀的重奖。从而使不少中级职称老师收入超过高级教师。

职称对收入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可以激励老师们积极工作,多出成绩,从而获得高一级职称。当然我们不否认职称评审中的一些不公正现象。

估计大部分老师都希望取消职称对工资的影响,你赞成取消职称以及取消职称对工资的影响吗?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这很不公平,中小学教师就不适合职称制度,不能体现出高职高能,高级教师做的事初级教师都做得到,初级职称的教师做的事很多高级教师做不了。有的一生混日子一个县级奖都没有的人评上了高级教师,他高级在教学上拖着过,把精力用在搞关系,搞资料;有的一生奔走几个乡镇,踏遍了大江南北业绩突出评上过省市县优秀教师,却评不上高级职称,他只专心教学,不搞其它资料,可谓术业有专攻。


用户9608480787268


职称的弊病现在是千疮百孔。另很多教师不满,不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情绪,而且也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同样的教师为什么工资不同,要说安本事,安劳动量拿工资,也无可后非。关键是有的高级职称的教师教学能力并不高,工作量有不大,却拿着高级教师的工资。这能让任劳任怨,老实把脚的一线教师心里平衡吗?

职称评定确实需要改了,去掉那些包含人情味,关系网的腐败因素,让职称评定更加透明,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去掉那些不合理里的条条框框,比如中师学历不能晋升高级。学历并不代表教师的能力,有的教师学历不高,教学能力却很高,这样的教师大有人在。

我希望职称评定不仅要看学历,更应该看教师的工作量,看教师的工作年限,看教师的敬业精神。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工作量很大,有的甚至包班,这样的教师往往因为学历低,荣誉证书少,不能被评为高级职称,实在令人遗憾。


AC11264


当然不公平。理由如下:

1、高职称大多都被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占用了,一线教师有可能到退休都拿不到高级职称。而这些拿到高级职称的领导大多数都不代课,要么象征性的带一些非检测学科。

2、现在的体制,高级职称很少,除了领导拿到手的之外,有少于被那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拿到手了,而他们工作了一辈子了,拿到高级职称之后自然认为到站了,可以休息了,所以就专找后勤之类的工作到退休。当然他们老了走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人都是要老的何况他们工作了一辈子。

3、也有一些个别情况。那就是教书不怎么样,投机取巧,钻政策的空子,掏钱买论文,买课题,评优秀,拿先进,样样不少,就只为一个目的:评高级职称时候用。

4、还有个别的教师,为了进职称,托关系,送礼等。

这样一来,狼多肉少,就那几个可怜的高级职称,被上述四类人拿去了,苦了一线那些卖命工作的教师了,有些人直到退休也拿不到高级职称再正常不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