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未戰先跑的“逃兵”專家不要亂帶節奏丨長江評論

長江日報-長江網評論員周劼

這兩天,對於新冠肺炎疫情,一個叫管軼的專家大談“感到極其無力”“我害怕了”“連我都選擇了做逃兵”。

且不說這個專家的真偽,就算是真的“防疫”專家,來武漢轉了一圈,在其他專家“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決戰第一線時,說這些立場先行的喪氣話、充滿偏見的鍵盤俠口氣、亂帶節奏的雞賊語——這和表達個人的獨立思考完全不同,我們從中看到的不是專家先見式的大聲疾呼的緊張,而是一個比普通人還不如的未戰先跑的逃兵式的恐慌。我的感覺和網友一樣:

一個跑路的,和鍾南山這樣堅守一線的科學家,我選擇相信後者。

但我在想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如此“專家”的聲音掩蓋了其他專家的聲音?

大家用戰爭、戰鬥來形容這場抗擊疫情的鬥爭,醫護人員、專業人士是戰場上的戰士,但這場戰爭不是隻有醫院一個正面戰場,還有社會這個大的第二戰場、正面戰場,專家“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第二戰場,專家也要“沙場秋點兵”。

第二戰場為什麼重要?美國學者做了一項研究,發現媒體報道的數量與疾病傳播數量之間有明顯的正相關。當媒體的報道量增加10倍,疾病的感染數減少33.5%。其中的原理在於,疾病的傳播是在動態的社會活動中發生的,所以個人行動對傳播有著重要的影響。媒體報道多了,大家的防範意識增強了,疾病的傳播速度就會減緩。因此,廣泛的媒體報道可能是預防疾病傳播的一個有效手段。

媒體的報道,除了事件、事實,更多的則是關於疾病和傳播的知識、觀念、觀點,甚至前瞻性思考。“廣泛的媒體報道”中的廣泛和深度都需要專家的權威、專業、素養來支撐,需要專家以科學的知識、理性的思維和務實的態度幫助普通市民從眾多的信息中辨真偽、分輕重、定緩急、除虛妄。

所以,第二戰場不可謂不重要,專家的更多出鏡、發言不可謂不重要。社會的戰場直接關乎醫療戰場的成敗和難易。

從這點說,在信息面前,在疑惑面前,專家不能缺席,要勇敢且快速發聲,要響亮且堅定發聲。

世事總不是等到諸般順暢了才發言,也不是等到平臺搭好、話筒架好才出聲,在諸多不便中,專家的聲音才更珍貴。要知道,你的聲音大十倍,疾病能減少三分之一。而你的沉默,把信息的傳播輕易交給謠言、崩潰論、販賣焦慮來開墾,就會像聞一多的詩裡所言:

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它造出個什麼世界。

那樣是世界怎麼樣,不知道,但一定是一個病態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