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皮壳篆书款,狮耳圈足宣德炉

明代《狮耳圈足篆款宣德炉》鉴赏


耄耋皮壳篆书款,狮耳圈足宣德炉

宣德炉,乃 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设计铸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相传为制作精品的铜炉,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促下制作。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余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亦有很多。

明末清初文学家冒襄在《宣炉歌注》中曰: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宣德炉的色皮,可谓变化万端,光是著斑色便有,枣红色、桑椹色、猪肝色、翡翠绿色、茶叶末色、水银古色、藏经纸色、土古色及鎏金、渗金、洒金等等不一而足。

而宣德炉的款识也有一、二、四、六字款若干种,如,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宣德等,主要为楷书,亦有篆书款,而篆款多为“宣德”二字或“宣德年制”四字款。关于宣德炉的介绍和资料尤多,历来说法不一,落宣德款之遗器也甚多,五花八门,到代与否往往多存争议,此便不赘述了。

本人帐中有藏宣德炉二三,今日将其中的一只宣德篆款狮耳圈足炉,帐中择出,拍照亮相,发于头条公展,与藏好共同鉴赏之,是骡是马,不同见识与心态者,难免见仁见智,也属正常矣。

鉴赏此炉,一眼可识,其乃铜质香炉器形,测之口径约为15.9厘米,耳距约22厘米,高约7.6厘米,器形相对较大,重达2.5公斤,上手十分压手,极具沉重感。可识此炉整体铜质精良,胎体厚实,浑身平滑光整,难寻砂眼,呈藏经色感,应为取历经炼制之优质精黄铜铸就无疑。

复观其貌,整体器形彰显浑厚沉稳,线条流畅大气,整器型制规整而典雅,炉口平整,束颈,两侧对称开口狮头耳,刻画精细,颈毛线条密细清晰,张口露牙,形象精准而逼真。其浑圆鼓腹,轮廓亦见丰厚,下承圈足微外撇,足见铸造工艺颇为精湛。其形貌彰显古朴大气,更具庄重之感。

观其表面,可见包浆凝重,色泽油润,微黄而呈藏经色,凸显古朴内敛。尤其是浑身上下皮壳叠嶂,十分老道而坚实,可以确定地说,若无数百年传世而不能形成如此老道坚硬之皮壳。复用手轻叩之,更有金石之声,清脆悦耳,悠扬绵长矣。

再观其底,正中可见“宣德”二字方形款,乃篆书书体,文字书相规矩,彰显端庄。其字笔划清晰,横直竖立,整体具到代官款之范儿,难有疑问。

藉此,无需细表,此件“宣德篆款双狮耳圈足铜炉”,诸般特征特质,几无可挑剔,愚见以为,其乃开门见山之物器。就今可见公展之宣德炉,此炉耳形独特,甚为少见,言之精妙之宣炉,当不为其过矣。


耄耋皮壳篆书款,狮耳圈足宣德炉


耄耋皮壳篆书款,狮耳圈足宣德炉


耄耋皮壳篆书款,狮耳圈足宣德炉


耄耋皮壳篆书款,狮耳圈足宣德炉


耄耋皮壳篆书款,狮耳圈足宣德炉


耄耋皮壳篆书款,狮耳圈足宣德炉


耄耋皮壳篆书款,狮耳圈足宣德炉


耄耋皮壳篆书款,狮耳圈足宣德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