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迫击炮如何装弹?

一心灯


迫击炮从日俄战争诞生之后,长时间都是作为小分队伴随火力而存在,其口径多在100毫米之下,主要就是方便灵活机动,拆解开后单兵就可以背负携带。但是进入二战以后,在各国火力至上主义的熏陶下,迫击炮也开启了快速进化模式,口径越变越大,美国在1944年制造了专门摧毁德国工事的“小戴维”迫击炮,口径高达914毫米。苏联虽然没有如此超大口径的巨炮,但是却打造了一代经典——M-43型160mm重迫击炮,该门炮虽然威力不是最大的,但是其灵活性和稳定性却达到了新的高度,就连当时的德国军队缴获后也对其赞不绝口,这门炮在二战后期成为苏联团师级部队攻坚克难的利器,一时声名远播!


▲迫击炮是苏军二战中生产最多,应用最广的火炮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军工产业从仿制苏联产品开始艰难起步,我军也师承了苏军的大炮兵主义,因此当时综合性能优异的M-43型160mm迫击炮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1956年,南京307厂完成了该炮的样炮生产,并且通过了实弹和定型测试,最终被命名为56式160毫米迫击炮,很快进入我军成为现役部队。
▲56式160毫米迫击炮


该炮口径是后来诞生的63式60毫米迫击炮的两倍有余,全炮长度达到3.87米,全炮重1.47吨,一枚普通杀爆榴弹的重量就有41公斤重。迫击炮属于曲射火力,在发射时炮口倾斜角度较大,如果将160迫设计成普通迫击炮那样的前膛装填炮弹,根本不可能有人把这么重的炮弹抬举到这么高,所以160迫采用的是类似于榴弹炮那样的后膛装填方式。首先要将身管打平,然后打开炮膛,将炮弹推进去,最后将炮膛卡扣锁死,再将身管打高。

但是这样的后膛装填方式也带来一个弊端,那就是迫击炮弹无法通过自行下落撞击击针而自动发射出去,因此160迫设计了手动击发装置,必须人工拉动才能带动击针撞击炮弹底火,将炮弹发射出去。由于16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装填过程异常复杂,并且全程由人工操作,因此导致其射速非常慢,理论射速为3发/分,在实际作战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其实只有1到2发/分,相对于66式152加榴炮平均6到8发/发的高射速而言,160迫确实毫无优势,那么是什么让它在部队中备受青睐呢?



首先不得不说其威力巨大,迫击炮膛压低,因此其弹壁较薄,所以能够在内部装填更多的炸药,160迫击炮弹装填约7.8千克炸药,152加榴炮弹则只有约5.8千克,因此迫击炮弹的爆炸威力平均要比同口径的榴弹炮高出20%以上。由于迫击炮弹的弹道非常弯曲,并且自带稳定尾翼,因此炮弹在末端几乎是以90°垂直落地,在爆炸后,弹片和冲击波能够向四周均匀传播,最大程度的发挥爆炸威力。而普通的加农炮和榴弹炮,它们的炮弹落地时无一例外都是倾斜扎进土里,爆炸后很大一部分能量被土层削减,实际威力有限。根据实际测试,160毫米迫击炮虽然只能形成1米深的弹坑,但是其有效杀伤面积却高达2268平方米,相当于5个篮球场大小!在两山轮战中,160毫米迫击炮曾经在云南八里河东山创造过一炮炸死40名敌军的辉煌战绩,其威力可见一斑!



其次,160迫的最大射程虽然只有8.3千米,但是得益于特殊的抛物线弹道,即使敌人躲在遮蔽物后面,160迫依旧可以实现隔山打牛!在金门炮战中,国民党许多设置在太武山东侧的隐蔽工事都被160迫击毁,在老山作战中,越军不少修筑在山坡反斜面的碉堡火力点也被160迫的曲射火力炸平!这充分说明了160迫具备其他身管火炮所不具备的优势!不过由于我军空中力量的强大和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的快速增长,160迫机动性差、射速慢的缺点则逐步显现,从80年代以后,各类新式自行榴弹炮和小口径速射迫击炮的诞生进一步挤压160迫的生存空间,160迫也正式退出了解放军现役武器序列!


军武吐槽君


兔哥回答这个问题。86年“两山”轮战期间,本人有幸接触到了56式160迫击炮。该炮是我国根据苏联M160迫击炮仿制的一款重型迫击炮,其主要特点是炮弹的威力大,但射速慢,射程近,机动性差,加之其它火炮如,152榴弹炮,130加浓炮,85榴弹炮等等入役,使得160迫的作用减少,因此早在60年代初就停止了生产,70年代就退出现役。


入库封存储备起来了。对越作战时又重新派上用场。两山轮战时曾一炮干掉越军40多人,可见其威力。该炮有底座,炮架,俩个车轮,炮口部有牵引环,用汽车拉着行军,牵引车当时是老解放。装弹时抬高炮尾,俩人抬着炮弹,炮弹由底部装入,锁死炮钮,在放到底座上,固定好,其它迫击炮是靠炮弹下落的惯性,弹底发射药被炮管底部撞针撞击发射。

160迫由于底部装弹,不具备下落惯性,所以就加装底部击发装置,手动控制击发(拉发)。理论上一分钟能放三发,实际上,前几发还行,越打越慢,因为它一切都靠人力,太费劲了。射程不错,是我国迫击炮射程最远的,有8.3公里。

炮弹也有几种,但主要是杀伤榴弹,重41公斤多,(现在知道为什么越打越慢了吧?),这样的炮弹杀伤面积达2300平米左右。我滴乖乖!难怪一发打死40个越南猴子。就这样吧,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兔哥42928


说的是M160/56式160mm迫击炮吧?威力巨大的160mm迫击炮的炮弹重达41.14kg,而炮管更是3米多长,而且迫击炮一般是超大射角下射击的,传统的前装填在160上是没发使用的,一是炮弹太重,而是士兵根本没办法把这样的炮弹举到那么高的位置。所以160采用的其实是后装填式的。

160mm迫击炮非常重,和一枚152mm榴弹相当

入下图所示,重型迫击炮的炮弹是通过炮尾装弹的。首先要提前调整炮架的仰角,将火炮助锄固定好后,火炮可以打开闭锁装置恢复到平放状态,高度正好是士兵抱起炮弹到腰部。装填完毕后,再将火炮摆放到预设仰角一致的位置,并完成闭锁。这种炮尾装填式的迫击炮击针无法直接撞击迫击炮弹底火,需要手动击发。

重型迫击炮装填状态和射击状态

迫击炮弹结构,尾部有一个类似霰弹枪弹壳的药管,通过撞针撞击药管底火完成击发


除去重型迫击炮外,还有两种迫击炮的变种也是后部装填的。一个是迫榴炮,一个是速射迫击炮。迫榴炮是一种低膛压的线膛炮,可以同时兼容榴弹和迫击炮弹,一般都是自行火炮,必须从后部装填;速射迫击炮则是一种可以使用类似弹夹结构装弹,拥有自动装填能力的迫击炮。

我军82mm速射迫击炮装填,先将迫击炮弹装入一个弹夹结构中,直接将弹夹从尾部装入火炮

车载82mm速射迫击炮装填和射击

矢车菊速射迫击炮射击,注意是人工拉动扳机完成发射的


纸上的宣仔


160毫米迫击炮,用李云龙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他娘的真大”,说是一门迫击炮,但其个头却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之上,绝不亚于苏制122毫米榴弹炮。

当然,此炮只是在博物馆内看到,一般在部队看到的迫击炮都是个头很小的,包括炮弹也是小小的,60毫米迫击炮弹,也就比手榴弹大不了多少。

我军历史上确实装备过那门160毫米迫击炮,是苏联M-160式160毫米迫击炮的仿制产品,但这玩意不仅笨重,而且装弹十分麻烦,且使用包括维护不便,因此研制成功装备部队不久,即退出了现役,封存在军火库内了。

此炮被军队重新启用,应是84年两山轮战中,而不是79年南疆冲突,因为当时国内最畅销的《兵器知识》军事科普杂志刊登过我军战士操控过这门炮的图片,不注意或军事知识不过硬的读者,非常容易将其当作是一门榴弹炮。

160毫米迫击炮炮管长度远大于我军当时装备的54式122毫米榴弹炮,需大仰角状态射击,因此160毫米的迫击炮弹,不可能与别的迫击炮那般是从炮口滑膛沉底反弹击发射击的,一定是从炮管尾部和榴弹炮一般装填后才击发的,事实也正是如此。

160毫米迫击炮装弹时,40余公斤重的榴弹,最起码得2名炮手共同将其塞进炮尾部,锁死炮钮以后,再放到底座上,手动拉击发装置,炮弹就射出炮管,每分钟射速不会超过2发。

由于56式160毫米迫击炮笨重,使用了M式炮架和绞车,由北京212吉普车牵引,实际上就是一门牵引式火炮,如同我军当时大规模装备的牵引式54式122毫米榴弹炮。

56式160毫米迫击炮,尽管服役时间非常短,但却是我军历史上第一门大口径迫击炮,榴弹弹重41公斤,杀伤面积高达63X36平方米,因此弹丸爆炸威力极大,最大射程8.3公里。

此炮曾参与过金门炮战,当时我军有一个营共12门56式160毫米迫击炮进驻小嶝岛,对小金门、大担岛、二担岛等岛上目标进行打击。

战后,据时任小金门指挥官的郝伯村事后对56式160毫米迫击炮的评价是“可与美制M-101型榴弹炮媲美”,感概惊叹160毫米迫击炮炮弹的威力极大,落地形成的弹坑有一人多深,国军很多隐蔽在山背面的阵地都被摧毁。

84年两山轮战期间,根据战场地形地势地貌,早已退役的56式160毫米迫击炮被拉到老山、者阴山,用于重点打击对手坚固工事和屯兵洞,尤其是山背后的隐蔽工事。

迫击炮是过山炮,弹丸能打到山背面去,是其他火炮即便能具备一定曲射能力的榴弹炮都做不到的,8.3公里的射程,榴弹弹重41公斤,56式160毫米迫击炮在两山轮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效果是其他小口径近射程的迫击炮所远远达不到的。

我军迫击炮曾一炮轰死对手40余人的战绩,就是由56式160毫米迫击炮所创造的,在八里河东山前线,实施压制和破坏性射击时,共耗炮弹一个基数40发,其中一发160毫米迫击炮弹击杀了对手40名官兵的纪录。

但此炮缺陷就是操控不方便,全炮重量高达1.3吨,导致机动性很差,两山轮战结束以后,就彻底退出了现役,现在,只能在博物馆看到此炮了。


国平军史


如果炮口离地太高装炮弹够不到炮口,那么可以站在高一点点的地方去塞入炮弹啊。

于是板凳就在大口径迫击炮的炮兵班中成了一个重要的军事装备。

这不,踩着板凳就可以放入炮弹了。没错图上那玩意就是板凳,平时坐在上面休息、战时就是一种武器,说不好被敌人摸过来还能单兵自卫。


~~~~

哈哈不皮了。

题主提到的是160mm迫击炮,160mm 最常见的一款是苏联1943年定型,1944年装备部队的一型迫击炮,在我国有仿制品叫做56式160mm迫击炮。


大型的迫击炮由于身管长度过长,很难从炮口塞入弹药因此也会和普通火炮一样采用后膛装填的方式。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迫击炮”这个词汇并不特指从炮口装炮弹的“小炮”,也是有大口径迫击炮存在的。


在这门炮的后部是有一个开膛机构的,装炮弹的时候将炮身放平,打开炮膛,将炮弹装入后再调整射击角度。然后拉炮绳(其实第一张图也是拉炮绳的)对炮弹的底火击发。


缺点是射速慢,平均一分钟只能开2-3炮。优点就是这货威力大啊,一炮下去3000平米范围内没有活口。


更大口径的迫击炮也都是后膛装炮弹的,例如俄罗斯的240mm自行迫击炮,看下图:


装弹方式其实和160mm的M943迫击炮是相同的,只不过机械化程度高一些。


其实还有更奇葩的迫击炮装弹方式——用弹匣装弹,这样的迫击炮是可以打连发的。之前W君在其他的问题里回答过,当时大家问炮身跳的厉害精度怎么保证。2B9矢车菊两秒打四发炮弹,要什么精度啊,人家那叫火力覆盖。


军武数据库


我是60年代当兵的,我单位就有一个160迫击炮营,有人说这种炮只装备了很短时间就退出现役,这种说法与实际相差甚远!国产160迫炮1959年开始装备部队,在中印战争中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单位的160迫击炮也是1959年出厂的。有人说这种炮射速慢,每分钟只能发射2至3发炮弹,请问152加农炮每分钟能打多少发炮弹?有人说这种炮的维护很麻烦,这种说法就错了!在陆军的炮种里面迫击炮是最简单的,榴弹炮和加农炮最起码多了复进机和驻退机,在维护方面要比160迫击炮复杂得多!在炮弹装填方面160迫击炮更简单,因为炮管处在水平状态……。我在部队多年,主要负责122榴弹炮、152加农炮和160迫击炮的中修和大修,对各种火炮都有一定的认识,在新闻头条里有些事不能说得太清楚,请见谅。


车仔佬42104839


滑堂炮,最大射程8700米,用嘎斯63牵引,有个大座板,由炮口牵引,76入伍时就是这种炮,只记得,绞车座板牵引环……


奔驰十奔波


160迫击炮装备守备师团级支援火炮,直到1985年退出现役。160迫击炮最大缺点就是滑膛炮身管较薄,三号以上装药发射后要及时用润滑油清洗,否则炮管容易变型报废。


崇武小老兵


100kg的炮弹,3米长的炮管,手动从炮口装填是不可能的。


瞎子摸史


我只知道120是最大了,160真没想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