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巴普洛夫大楼,为何德军三个月都攻不下?

难忘情人


来自八个不同民族的二十三名战士,在兼顾三十多位平民的情况下,倚靠一座四层建筑,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德军,坚守了五十八天,这应该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这个奇迹,在斯大林格勒,英勇的苏军做到了。 巴甫洛夫大楼是位于斯大林格勒市中心,靠近伏尔加河岸的一座四层居民楼,从这里能俯瞰列宁广场。


1942年7月,保卢斯上将指挥的德军第6集团军对斯大林格勒展开了疯狂的进攻,德军统帅部不断增加该方向的兵力,先后参加会战的还有第4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和意大利第8集团军。

而苏联方面仅有12个师16万人,共有火炮和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飞机454架。

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得十分惨烈,而巴甫洛夫大楼之战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一个缩影。

1942年11月初,德军终于缓慢地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且占领了整座城市的80%地区,将红军分割开来。


此时的战斗变成了残酷的巷战。

在巷战中,苏联红军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那个英雄的狙击手瓦西里·格里高叶维奇·扎伊采夫,利用城市的废墟成功射杀242名德军,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是斯大林格勒的传奇。

还有一个传奇当属“巴甫洛夫大楼”。 巴甫洛夫大楼是位于斯大林格勒中心的一座四层高公寓楼,建在伏尔加河边,可以俯视“1月9日广场”。

1942年9月,守卫在该大楼的红军第19近卫步兵师的23名士兵由雅科夫·巴甫洛夫中士指挥,在此阻挡了德军长达58天。


这是不可想象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巷战前,苏军在该大楼内建立了完备的防御支撑点,每个楼层都设置了防御火力点,大楼周围布设了地雷和铁丝网,面对广场的每一个窗口都布置了机枪和反坦克步枪。

在二楼和三楼的窗台上安放马克沁机枪,用沙袋作掩护,指挥所、弹药室、补给物资都设置在地下室。

大楼外埋设了大量地雷,并且挖通了很深的战壕,又在大楼周围设置火力点,整个防守系统几乎没有破绽。

德军曾无数次对这座大楼展开疯狂的进攻,红军依靠轻武器、机枪、反坦克枪和迫击炮顽强抵抗,始终坚守这座建筑物。

在红军的顽强抵抗下,大批德军被消灭,靠近大楼的德军坦克由于无法提高火炮仰角进行射击,结果也被巴甫洛夫和战士们用反坦克武器击毁。


从1942年9月27日至11月25日,他们坚守了整整58天,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全面胜利。

巴甫洛夫中士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崔可夫上将亲自为他戴上勋章。

同样的故事咱们中国也有。

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国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为牵制日军,掩护国民党军队后撤,率领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达三个月之久。

谢晋元说:

"我们是中国军人,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领土之内,也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我们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八百壮士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取得了军事上、政治上、道义上的胜利。

自己仅阵亡九人,伤二十余人。 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怀念那些在民族存亡关头,舍生忘死坚守民族大义和气节的英雄们,不管他们是苏联人,还是中国人

参考:《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 》

《抗战家书》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冯生


刚日读史


巴普洛夫大楼,是一座位于斯大林格勒的四层红砖建筑,正好在一个十字路口,所以是个绝佳的观察所,而且距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苏军由东岸向西岸进行补给的重要哨所,重要性不言而喻,原本已经落入德军手中,只是他们认为没什么重要性,所以防卫松懈,又被苏军夺了回来,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是一个重要的据点,当时守着这座建筑的是23名苏军战士,和数倍于自己的德军浴血奋战,并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因为当时带领他们而一名叫巴甫洛夫的中士,所以最后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大楼。



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了抵御德军的堡垒,士兵的生命平均不超过24小时,军官也不超过三天,双方可能一个在厨房,另一个在客厅,就这么近距离射击,尸体都成了掩体,伤亡惨重,而德军的重型武器也根本无法在巷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只能硬攻。

而巷战是战争中最惨烈的一种战争方式,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二战著名的巷战,这里原本就有很多工厂,所以建筑大多是混凝土加石头,比较坚固,而且这栋大楼底下的地下室,为了安全,至少有两个出口,同时用来作指挥所,弹药和补给储藏室,而且当时留在这里的30多个居民,挖通了这里和周围汽油厂,面粉厂的通道,指挥官每天都会通过这些通道过来指挥战斗。



为了能更好的进行战斗,他们把整栋打楼的玻璃被全部拆下来,避免交战时,里面的人被玻璃碎片划伤,一层也都加了铁丝网,以防止德军从外面向里面扔炸弹。

地面也做了处理,用沙子铺起来,避免被崩起来的碎石块崩伤,在楼的在墙上画一些伪装的射击口,用来误导德军,而反坦克炮,则放在地下室通风口处,低矮隐蔽。迫击炮则放在阁楼视野开阔处,同一楼层的每个房间都被打通,方便进出,不同楼层之间也打了洞,然后做一个简易梯子可以上下活动。

经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御,来自不同民族的二十三个苏联士兵,在这幢建筑里苦苦支撑了三个月,堪称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风云一点通


巴普洛夫大楼,位于斯大林格勒,二战时期,是一座4层红砖楼房,是苏军防守的一个重要据点。

战争期间,先后有巴普洛夫中士等23名战士,以及30名左右的当地居民居住守护此楼,配有波波莎冲锋枪、莫辛-纳甘步枪、1挺马克沁重机枪、3支反坦克枪、2门50毫米迫击炮等武器。

在此楼附近苏军埋了大量地雷,从大楼到汽油库和面粉厂大楼,苏军挖了交通壕,在大楼周围设置了不少明暗火力点,由地道和大楼相连,苏军一名连长几乎每天都从面粉厂大楼到巴普洛夫大楼指挥作战。

最终,大楼被德军炮火摧毁,但混泥土结构依然完整,直到将德军赶出此区域,大楼一直是苏军的重要支撑点。

巴普洛夫中士率领苏军战士和居民,一直战斗在1月9日广场上这座4层楼房,打退了德军无数次突击。

斯大林格勒的残酷巷战,震惊了交战双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苏军与突入市区的德军,几乎在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都发生了激烈的对抗,双方为争夺每座建筑物,都拼尽了全力。

在斯大林格勒,随处可见巴普洛夫这般楼房,尤其是工业区的建筑物,多以钢筋混泥土和石材为主,非常坚固,可以抵御大口径炮弹的轰击。

巴普洛夫中士率领的战士们,采用了许多典型的防御战术,有反坦克枪打击轻型坦克,或攻击持通用机枪的德军机枪手,室外交通壕,可作为外部防御和突击阵地。

马克沁重机枪,一般放在窗台上,用沙袋作掩护,射界开阔,能阻挡步兵的冲锋。

大量的单人射击掩体,适合步枪手射击,冲锋枪手射击更是灵活机动,从而发挥出自动枪械的火力优势。

楼上各窗口,包括开挖的射击孔,都适合士兵扔手榴弹,手榴弹是巷战一宝,另外一宝,就是冲锋枪,两者都能在近距离内给对手以极大的杀伤。

狙击手和观察哨位,都在最高层,或楼顶(如果可以爬上去的话),此处,也是迫击炮理想的阵地,及炮手绝佳的观察位置。


苏军的防御,从地下室开始,一直到楼顶,层层设防,处处是阵地,每个窗口都是战斗位置,窗口玻璃全都拆除,防止玻璃碎片伤人,步枪、冲锋枪、重机枪、反坦克(枪)炮、迫击炮、手榴弹等,步战武器除了大口径火炮外,几乎都不缺了。

指挥所、弹药室、食物、饮用水等都设置在地下室,巴普洛夫大楼甚至设置了列宁室,备有跳棋、骨牌和各类书籍,政治活动也在此进行。

苏军将每座建筑,都改成了坚强的堡垒,此类象巴普洛夫这般楼房,除非轰炸机投掷航空炸弹,或者用地面152毫米重型榴弹炮轰炸,否则,单靠步兵手中的枪械、迫击炮等是极难攻克的。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月盈则亏,物极必反。凡事一旦到了顶峰,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发生逆转。

1942年的秋天,无往不胜的德国战车,在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时候遇到苏联人激烈反击,遭受重创,戛然止步。

在守卫战中,苏军摸索出很多巷战的有效方法,阻止了德军的强大攻势,一个又一个建筑物,成了德国军人的坟场。

而巴甫洛夫保卫战就是其中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战斗。

巴甫洛夫楼是一座普通的四层红砖建筑,他的结构并没有什么特别,坚固程度也不出色。但 这座大楼地处闹市中心,东边不远的地方就是苏联军队的后方补给码头,承担着守军的物资和武器装备的运输任务。其他三面都是几百米的开阔地,四周的一切尽收眼底,是一个观察敌方动向再好不过的瞭望塔。

正是因为这座大楼所处的特别的位置,让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四层职工宿舍名扬天下。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23名苏军士兵,依靠轻重武器,在此地坚守了58天,没有让德军跨进来一步。也正因为这种坚定的抵抗精神,让后来苏联政府将这座大楼以这23名苏军的领导者巴甫洛夫中士的名字命名为巴甫洛夫楼。

说到这,你一定问,面对绝对优势的德军,巴甫洛夫和他的战友是如何能守卫58天没有失守呢?

首先,最先意识到这座大楼重要性的肯定是苏联人,苏军指挥官一定比外来侵略者更了解这座城市。所以保卫战一打响,苏军就派部队对大楼阳台和楼顶进行多处加固,在地下室储存了数量可观的生活必需品和武器弹药。

其次,德国人也不是傻子,对这座大楼的重要性也心知肚明,开始德国人在9月17日曾一度占领过大楼就说明了这一点。只是十天后的一个深夜,德军被巴甫洛夫和战友们突袭后失去控制权。在德军控制大楼的那几天,一定也在楼里头存放了不少武器和生活用品。

再就是巴甫洛夫和战友们占领大楼以后,预料到德军一定会死命反扑,做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看看他们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楼门口,埋了不少地雷,挖了几公尺宽的壕沟,里面灌满了水,壕沟后面架起铁丝网,用来隔离德军,不让他们往楼内投掷手榴弹。在楼道出口堆满了家具。最后一道是沙袋堆砌的掩体,掩体上架起了几架重机枪,地下室出风口,有对付德军坦克的火炮。

二楼大窗户都封闭得严严实实,只留下很小的射击孔,不但可以对德军精确打击,还预备了成箱的手雷送给靠近大楼的家伙们。

三楼是狙击步枪手的岗位,负责了解敌人动向,有来犯敌人及时动员战友投入战斗。

四楼的阳台改造加固后变成了一个炮兵阵地,迫击炮成为消灭敌方的利器,也起着稳定军心的关键作用。

同时,苏军还把最重要的反坦克炮放在了地下室的通风口处,处于一个隐蔽偏僻的地方,在德国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予德军坦克致命一击。

而楼顶则是通讯指挥人员的阵地,负责对外联络,鼓舞士气。 苏联军人还在的楼层之间架设有木梯,并且把个房间的墙壁打通,以便更加机动灵活补充弹药物资。以便一个方位有了伤亡导致防守薄弱时,其他地方的战友能够及时补充增援。

同时,苏军在每个楼层都准备了用来灭火的器具和材料,对付敌方炮火袭击可能引起的火情。 在地下室出口挖了通往外边的壕沟,通过它来源源不断补充军火和兵员,并把伤员送到外进行救治。


巴甫洛夫大楼守卫战之所以能够完胜,就是因为苏联守军们科学、完善、合理的防御。事实证明,热兵器战争中,只要防御方配置合理,完全可以弥补人数的劣势。巴甫洛夫大楼守卫战也因此成为了二战中的经典战例,被当做后世的巷战样板来研究。


小约翰


前面大家讲的挺多了,巴甫洛夫大楼,原本是一个面粉厂的宿舍楼。巴甫洛夫奉命找一个火炮观测的制高点,结果他就找到了这里,此前,苏德双方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大楼的重要性,直到苏联占领大楼后,德国组织了两次反扑都没有得手。

这座大楼的地下有地道,连接着附近的磨坊厂和面粉厂,苏联的援军就是从这里增援大楼的,工兵带着地雷,在战斗间歇时埋在大楼周围。反坦克小组把反坦克步枪架设在上面两层楼。炮兵把反坦克炮架设在一楼的缺口。机枪兵把机枪架在一楼二楼。整个大楼就变成了一座要塞。

还有通讯兵,他们接到的命令一般都是,把某某情报送到大楼,然后你就听大楼指挥官的指挥,不用回来了。

我曾采访过一位参与大楼保卫战的苏联老兵,他说德国人为了抢回大楼,曾一天不分昼夜地发动了六七次进攻,想用持续进攻疲惫我们并且攻下大楼,那一天很多战友都倒下了。


4455886699


巴浦洛夫大楼之战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一个缩影,苏军以一个排的兵力坚守了两个月的时间,直到援军的到来。在坚守期间,德军曾多次进攻巴浦洛夫大楼,但在苏军的拼死抵抗下德军始终未能前进一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这座四层居民楼也就成为了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德国法西斯的象征,也成了苏联人的骄傲!

巴浦洛夫大楼是一座四层居民楼,它背靠伏尔加河岸又控制者多条城市道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要地,因此这里也成了苏德两军争夺的焦点。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德军曾在一日内发起数次进攻,甚至还曾派出坦克支援步兵的攻势,但这座大楼依旧牢牢被苏军所掌握。纳粹德军的战斗力众所周知,那为何还就久攻不下巴浦洛夫大楼呢?

巴浦洛夫大楼虽然原本是一座民居,但自从苏军夺回这座大楼后,它早已被改建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大楼附近遍布地雷和铁丝网,而且各个楼层也都架设了火力点,机枪、反坦克炮以及迫击炮也都一应俱全。此外,苏军还挖了一条连通后方的战壕,以运送补给和援兵。在苏军大“打造”下,大楼早已变成了一座要塞,德军除非使用大口径重炮或者召唤飞机轰炸,否则很难摧毁巴浦洛夫大楼。在如此坚固的防御工事面前,德军的进攻自然会屡屡受挫。

巴浦洛夫大楼这种楼房改造成的堡垒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十分常见,在激烈的巷战中,它们成了苏军抵抗入侵的有效手段。巷战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残酷的战斗,由于地形的限制,重武器几乎毫无用武之地,故而巷战也成了最难打的战斗。巷战的特殊性直接导致德军的战力锐减,因此德军对巴浦洛夫大楼的攻势也变得束手束脚。

坚固的防御工事以及顽强的精神让苏军成功挡住了德军的进攻,这也是德军两个月都攻不下巴浦洛夫大楼的根本原因。在众多“巴浦洛夫大楼”前,德军耗尽了最后一丝气力,这为德军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战情解码


下。1940年,二战爆发,纳粹德国在此期间可谓军力鼎盛。希特勒迅速占领多个国家,德军不但实力强劲且军心强盛,德国军队整体越战越勇,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二战期间,德军不仅士兵实力强大且装备精良,配备有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的机枪,用“绞肉机”来形容德军的武器装备一点也不为过。另外,德军还大范围配有摩托车,这也使行军速度大大加快,火箭筒的使用也有效对抗坦克的攻击,使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其束手无策。既然德军拥有如此优良的装备也有出色的作战指挥,再到士兵意志坚定,那么为何一座小小的巴普洛夫大楼却让德军攻打三个月而攻不下呢?



位于斯大林格勒的巴普洛夫大楼是一座4层红砖楼房,在当时它不仅仅只是一座普通的大楼那么简单,而是苏联重要的防守据点。战争期间,几十名战士与居民居住并守护此楼,他们配有较为先进的枪支与大炮。另外,苏联军队在此大楼外掩埋大量地雷防止敌军侵入。从大楼到汽油库和面粉厂,苏军挖通战壕,又在大楼周围设置火力点,保证防守系统完备。可也就为德军对巴普洛夫大楼久攻不下提供了客观条件。德军在二战期间对苏联进行猛烈的攻击,成片的飞机在苏联城市进行轰炸,导致苏联地区废墟一片,甚至没有一条完整的公路,德国军队因此无法将坦克等大型作战设备开入苏联。

再有,斯大林格勒地区冬季严寒,所以当地房屋大多墙壁厚重,德军的一般军用设备也就无法对次地区的建筑造成太大伤害,加之苏联军队意志坚定,爱国热情高涨,猛烈的炮火攻击使德军无法靠近巴普洛夫大楼。其实,德军曾在当年9月份占领巴普洛夫大楼,但在德军占领后,苏联军队意识到大楼的重要性,拼尽全力将大楼抢回并在此后加强大楼防守,使得德军无法再次占领。


军武小咖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个背景,再来瞅瞅题主的问题。

背景

当年,小个子希特勒,仗着德国人的严谨,加上普鲁士浓厚的军国主义思想,将整个德国武装到了牙齿。随后就龇起了大黄牙,一腔的口臭就喷向了整个欧洲大陆,跟着拿着先进的俩板砖,用了39天的时间,将号称军事强国的高卢雄鸡掐着脖子,踹出了欧洲大陆。

一个大耳瓜子下去,一天的时间,丹麦就从地图上磨平了。这个,好吧,咱还是严谨一点4个小时战斗就结束了。荷兰这个昔日的海上霸主,五天就被碾成了飞灰。

波兰这个两头冒尖的家伙,一头左右都喂不熟的白眼狼,确实还是有点实力,耗时一个月,也没了。

这个期间,大胡子斯大林继承了老毛子的一贯优良传统,喝着伏特加,夹着长长的雪茄烟拉了个小板凳蹲在西伯利亚的高原上,瞅着欧洲乱成了马蜂窝。按照一贯的思路,欧洲乱成这样,那些个斗败了的家伙一准就得找外援,这外援除了他老毛子,就剩下装腔作势的英国佬了。

所以大胡子斯大林准备事态差不多的时候,做个和事老指不定还能上去捞上一笔。

这个小九九还没打出来,小个子希特勒一顿骚操作,欧洲这就安静下来了,大胡子斯大林惊的雪茄烟都掉在了地上。

小个子希特勒拿着一张破纸片子交给大胡子斯大林,大胡子斯大林一瞅是一封两国互不侵犯条约。

大胡子斯大林竖着大拇哥:“你牛!”得这章可就盖上了。大胡子斯大林这协议在手,心也放到了肚子里了。

小胡子希特勒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乐呵呵的撸起了坦克新出厂的炮管子就搞了闪电战,冲进了老毛子的地盘。

大胡子斯大林这个没注意,这老腰子可就闪了,小胡子希特勒的连个豁口都没有的炮管子,就已经顶到了列宁格勒肚脐眼上了。

这么说吧,这是个有信仰的年代,老毛子的大头兵,上到每个军官下到每个士兵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斯大林格勒的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了抵御小个子希特勒野心的堡垒。

在这场战役中,士兵的生命值根本就来不及补充,24小时就挂了,军官还好一点,但也超不过三天。

一栋楼,第一层是德国人的阵地,这第二层就是老毛子的阵地,或者一个客厅就是双方的阵地前沿,这场战斗岂止是惨烈,挂掉的尸体都成了极好的掩体。

这巴普洛夫大楼就杵在了这片烧焦的土地上。

巴普洛夫大楼

这巴普洛夫大楼其实就是一栋普通的四层居民楼,坚守在这里的是23名正牌苏联红军战士,11个俄罗斯人,其他6个乌克兰人(从前的情如兄弟,现如今……世事难料啊),剩下的还有格鲁吉亚人(大胡子的老乡)、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鞑靼人以及一名犹太人。

当然还有十几个来不及撤走的武装平民,少量的妇女同志,好吧,他们的人员就这么多了。

人员虽然不多,但这栋大楼却是很坚固的,秉承了老毛子的一贯特征,粗糙但绝对耐用的特点,混凝土浇灌的地基,还有一个露出地面半拉脑袋的地下室。

还有就是周围更为坚固的汽油厂和面粉厂的工业级别的建筑,乘着闲暇的时间,他们居然将这三个点用隐蔽的沟壕连通了起来,每个人都可以从三个地方流动作战。

当然这还不算,您要是去旅游,那负责解说的老毛子一定会喝着伏特加告诉你:“我们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好吧!咱们说劳动人民的指挥是晶莹剔透般的结晶,瞧见没,现在的遗址上没有一块玻璃,当然那不是德国人子弹打破的,是他们自己在开战前就敲掉了,仅仅是为了打仗的时候,别划伤自己,瞧想的多周到。

地面都用沙子铺好,你说是为嘛?很简单,这房子很坚固,坚固到一炮打过来总有讨厌的渣子飞起来伤人,这些可爱的沙子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而且防火,即使有了小火苗,一捧沙子就解决了,你说不行,那咱就再来两捧管够。

也不知道是哪个士兵或者平民想到的主意,我们居然全票通过,在外墙上画了伪装的射击孔,你要是问效果,我怎么知道,你得问对面的德国佬。

当然铁丝网是必须的,加固到了第一层的每个窗口,要保证比手雷小一点东西都钻不进来就成。

至于地下室搞了两个出口,如果只有一个,就是拿脑壳砸也要再砸出一个,当然要注意出口的隐蔽。

当然老天爷并没有遗忘他们,安排来了三支不比炮管短多少的反坦克狙击枪,还有两门迫击炮都做好了特别的隐藏。

这还不够,每个房间,每一层包括地下室都被打通了,还装了简易的梯子。

有人就要说了,要知道整个斯大林格勒被德国人拆掉的建筑就有800多座,为何这么一个就没有拆掉呢,德国人的炮呢?

大毛他也有,而且这栋楼的大毛和其他的地方的不一样,每人一只莫辛纳甘,波波沙只要你喜欢管够,一挺马克西姆重机枪,当然子弹同样管够,因为大毛的后勤补给线就在这栋大楼的后边,还可以呼叫一把炮群的支援。

德国人有炮,俺们大毛也有。所以这个地方他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有着辅助支撑的点,前文也说了,他们是三个点互为犄角,再加上丰富的后勤补给。

好吧这些准备,让这些个人守了58天,不是题主说的三个月,这栋大楼原本也不叫巴普洛夫大楼,而是胜利以后用一个中士的名字重新命名的。

好了,就写到这里,喜欢的加个关注,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后,德军势如破竹。在中线战场,德军中央集团军在莫斯科城下遭到了挫败,而在南线,南方集团军从开战伊始,除对克里米亚的进攻外,一路上也是高歌猛进。希特勒为了弥补在莫斯科城下的损失,决定攻打南线较有政治意义的斯大林格勒。


图为激烈的巷战


1942年6月,希特勒下令实施“蓝色计划,”仅仅在第一个月,苏军抵抗德军的四个方面军就阵亡或牺牲了370522人初尝甜果的希特勒立即下令由保卢斯指挥的德国第6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进发。


当德军兵临斯大林格勒城下时,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已经给斯大林格勒外围面向德军集团军方向的苏军沉重的打击。紧接着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司令里希特霍芬又下令对斯大林格勒进行持续轰炸。此时的斯大林格勒已经成了废墟。德军的坦克在这样的废墟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德苏两国的步兵在瓦砾之间争夺着每一寸土地。


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作战


1942年末是苏军最艰难的日子,德军的不断进攻已经把他们逼到了伏尔加河边。此时德军的空军和炮兵一直在对伏尔加河不断炮击,可苏军仍旧源源不断的登上斯大林格勒。


一名名为巴甫洛夫的中士曾带领第42近卫步兵团的一个营守卫一座位于列宁广场的四层高的大楼。在9月末,这位中士带领的部队骁勇善战,连续两昼夜抵抗德军的进攻。后来战局越打越局,第42近卫步兵团团长叶林上校一直下令派兵加强该大楼的防御。而原驻防部队先是在临近的几座楼里挖交通壕,后来一直挖到汽油库和面粉厂。在大楼周围也加筑了火力点。他们以这座混凝土结构的大楼为中心,构成了一个火力网。


巴甫洛夫大楼原址


后来,在德军的不断炮击下,该大楼最终还是被炸的面目全非。可幸存下的主体结构直到现在一直用以告诉人们苏军士兵的英勇。


欢迎关注本号,提供更多的军武知识科普。


区域拒止


说起来,苏联的这座大楼还挺传奇的,当然,传奇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在这里固守的苏联士兵,虽然他们是不同民族,但是却因为共同的原因在这里汇集,这23名士兵中,人数最多的是俄罗斯人,有11个人,剩下的就是格鲁吉亚人,乌克兰人,哈萨克人,鞑靼人,犹太人,乌兹别克人以及塔吉克人,大楼的名字也是战后以士兵的名义命名的。



当时苏德战争打的如火如荼,一个叫巴普洛夫的苏军中士,带领着少数的苏军士兵,在这里和数倍于己的德军打仗,地点就在斯大林格勒列宁大街和苏维埃路之间的一座四层楼红砖建筑,后来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座大楼。



这里是苏军抵抗德国的重要据点,曾经被德军占领,巴普洛夫经过多方侦查后,觉得此楼位置非同一般,它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向西,南,北地区有开阔的视野,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所,在它的东边,伏尔加河上只剩一个由东向西补给的码头,拿下它对战争的胜利有极大的好处,而且德军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座大楼的重要性,所以守卫很松散,戒备不严,在九月底的一个夜晚,他带领6个人占领了大楼,并且连续两昼夜击退德军的冲击。



他们的作战方式就是让藏在地下室的居民帮他们挖战壕,挖通大楼到汽油库和面粉厂的通道,并且利用大楼的制高点优势,设置了很多火力点,情况紧急的时候居民也参加作战,后来来了增援部队,带来了一挺重机枪,三把反坦克枪,还有两门50毫米的迫击炮。



德军的进攻凶猛异常,有一次他们都打进了大楼,但是很快就 又被苏军楼顶的反坦克步枪击退,德军对这座大楼也是深恶痛绝,开炮把它轰炸了,但是其主体结构因为是混凝土的,所以没有完全塌掉,直到苏军反攻之前,他一直是近卫42团的重要支撑点,二十多名苏军战士在这里坚守了近两个月,还无人伤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