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式重机枪射速偏慢,比马克辛还重,日军为何依然坚持装备?

隋中平


马克沁机枪是自打它问世以来全世界杀人最多的一把机枪,而92式重机枪在他面前连提鞋的资格都不够,既然如此,为何日军还要坚持使用92式重机枪?

其实日军早注意到了马克沁机枪,并且模仿过马克沁机枪,奈何自己技艺太差,最终也没搞出个像样的东西来。

日军曾仿照着英国版马克沁机枪的样子设计了一款机枪——98式重机枪,使用30发保弹版和弹链供弹,但因为只生产了1500挺,所以只存在于东北的永备工事之中。但是这样的机枪也只是达到了550发每分钟的射速,远远比不了马克沁机枪。

甲午战争后,日军开始模仿法国的哈奇开斯机枪,因为当时机枪的发展趋势逐渐由水冷式偏向气冷式,所以日本自然也往这个方向努力,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没有掌握水冷式机枪的关键技术。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军自认为掌握了哈奇开斯机枪的关键技术,并且觉得自己仿制的并不比原版差,因此决定在此基础上设计一款属于日军自己的机枪,92式机枪就此问世了。

92式机枪总共生产了45000余挺,是日军的主力装备之一。

虽然武器生产量大,可是92式机枪却被士兵吐槽不断,首先一个机枪小队需要十个人来负责,四个人负责抬运机枪,四个人负责搬运弹药,两个人负责枪管。光那散热片就有够笨重的。

92式机枪射速理论上是450发子弹每分钟,实际只能发射180发每分钟。92式采用了30发的铜弹板供弹,这个设计使得众多日军吐槽不已。

这是仿制的哈奇开斯机枪的供弹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帆布弹链寿命短,易损坏而设计的。但是新的保弹版也有很大的设计缺陷,不仅容易磕损还容易供弹故障,这样法国人就放弃了保弹板,奈何日军一根筋地坚持到了二战。

之所以坚持如此换弹方法,是因为日军实在经不起如此大规模的挥霍子弹。日军对精准度的过分痴迷,导致机枪强大火力支援的特点成为妄想。因为在战斗中子弹时不时的故障,还有那傻缺的设计导致机枪声断断续续,因此被国军形象的称为“野鸡脖子”。

如果日军不是拥有步兵炮、掷弹筒、迫击炮等重火力压制我方部队,仅拼轻武器的话,凭借国军民二四式机枪就可以压制九二式机枪。

抛开日军92式机枪别的问题不说,光重量就够呛。

它需要四个人抬行,这还是不算配件、弹药的情况。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机枪的稳定性而做的牺牲。而这些奇葩的设计都是源于日本的国情和军事体系制定的。马克沁虽好,可是奈何自身实力不允许,对于日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


历来现实


射速大快,消耗的弹药就多,在供给力不足的情况下,显然就是缺点。机枪重,搬运困难,但能有效地化解后座力,增加射击精度。

我父亲抗战时是桂138师的重机枪射手,据他说不间断射击,倾射的,他只干个两次,一次是花园守卫战,对付日军朝鲜旅团的大规模冲锋;另一次是对日军阻击手对副射杀击杀的报复。平时,都是几发几发的有目标的点射,击杀必须击杀的目标。

有人说日军的92式机枪,射程近(约600米),射速慢,枪身重,这些都不算缺点。真正的缺点是需熟练的供弹手供弹,才能实现连续的射击。一旦熟练的供弹手被打死了,就麻烦了。

日92式重机枪是风冷,马克沁是水冷,装上水后比日92式还重,优点是射击的连续性更高,缺点是要配备专人担水。日军三八式步枪最远射程达1200米,无需重机枪对远距目标进行射击,故有600米射程足够了。而我们的步枪普遍射程为600米(苏、德式可达800米),需要重机枪对远程目标(1200米左右)进行射击。


安平144796971


马克沁和92式是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使用最多的两种机枪,因而常常被人们拿来做对比,结论是:马克沁胜出,无论是射速,火力持续性,便携性,小鬼子的92式都不如年代更久的马克沁机枪。

影视剧中的日军92式重机枪

那么,为什么日本不引进西方国家的机枪呢?

其实,日本很早就引进了马克沁机枪,只是日本的制造工艺不行,马克沁机枪没能实现量产,中日双方在甲午战争期间虽然都有马克沁机枪,但使用的不多,甲午战争后,日本引进并且仿制了法国的哈开斯奇机枪,这是一种气冷式机枪,因为当时主流机枪的枪管冷却方式是由水冷式向气冷式过渡,日本也就跟着这个潮流走。

我军装备的马克沁重机枪

后来,日本改进哈开斯奇机枪,一直用到了20世纪30年代,1932年,日本研制出使用7.7毫米子弹的92式重机枪,其全长1155毫米,采用30发保弹板供弹,重量55.3公斤(含三脚架),枪身重27.6公斤,射速450发/分,实际射速200发每分钟,有效射程800米。

我军缴获的92式重机枪

我们可以看出,92式重机枪的很大重量都是三脚架和枪身散热片的,重型三脚架是为了保证射击的稳定性,这种机枪号称射手在200米距离上靶率达到七成,拥有不错的精度。采用笨重的散热片是因为日本的制造工艺有限。

和马克沁相比,最让人吐槽的恐怕就是那个30发弹板了,因为日本的产能欠发达,子弹供应有限,所以92式的单次供弹就很少,不然弹药消耗的就非常快。同时,还要吐槽一下这个散热片,落后的散热设备也不允许92式长时间射击。

真实照片使用92式的日军

虽然很差劲,但这个野鸡脖子可不好伺候,日军标准的一个92式机枪分队需要10个人,4个人抬机枪,4个人拿弹药,还要两个人背着备用枪管等配套装备,使用起来很不灵活。

实际上,跟我差不多重的92式威力甚至还比不上大八粒。
在抗战中,中国军队也缴获了不少92式,但是由于另类的7.7毫米子弹很难获得,且操作复杂,我军更喜欢马克沁。


止水兴波


92式重机枪是由日军部队用的大正三年式机枪改进而来,它将原来的6.5毫米口径的弹药换成了7.7毫米的子弹,大大的增加了其远距离射击的威力。抗战时期,日军使用的重机枪主要是九二式重机枪。在现在看来,这种机枪的弊端非常多,可在当时,我军却将其视若珍宝,而对军事十分发达的美国来说,他们对这种武器不肖一顾,并且嘲笑92重机枪像"啄木鸟”,笨拙呆板。

大家都知道,重机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火力持续性,为此重机枪基本都是采用的弹链供弹。这是重机枪火力持续性的核心,而92式重机枪采用的是30发弹板供弹,其火力持续性大幅度降低,违背了重机枪的重要特征,虽说射程远了,可火力确减弱,失去了火力支援的特点。而且92式重机枪的供弹系统,还有一大弊端就是它自带注油器,这也就是说,92式重机枪在射击时,需要不断注入润滑油,由于当时机械化程度很低,注油都必须是人工注,所以92重机枪使用时还必须配有副手,这使得机枪的操作十分笨拙。不过说到底,虽然九二重机枪如此的不堪,那是按现在的武器定义来说的,可在那个时代,在日本由其对于当时的我们国家的制造水平来说,92式重机枪确实是十分先进的武器。


老兵说军事


评价一款武器装备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能仅从一两个参数轻易下结论。

98式重机枪

日本人不是没有装备过水冷式的重机枪,最早19世纪末期就曾经进口过数百挺马克沁重机枪。一战结束后又从英国又引进了维克斯重机枪(马克沁机枪的英国版),并在其基础上研制设计了98式重机枪。98式重机枪依靠水冷散热,外形上和维克斯重机枪相似,继承了持续射击性好的优点。但当时的日军已经大量装备气冷的92式重机枪,因此水冷式的98式重机枪并没有大批量生产。

日本98式重机枪口径为7.7毫米,使用30发保弹板或200发弹链供弹,全重约50公斤,射速550发/分,有效射程超过2000米,总共生产了大约1500挺,主要装备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永备工事中。

92式重机枪

日本92式重机枪也并非独立设计,而是以法国M1900/1897哈奇开斯重机枪为原型研制。早在日俄战争前,日本就引进了并仿制了气冷式的哈奇开斯重机枪,而引进的原因据说是当时无法掌握水冷重机枪的关键技术。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陆军自认为仿制的哈奇开斯重机枪表现还算令人满意,因此决定在哈奇开斯机枪的基础上设计一款适合日军使用的新型重机枪。在纠正了枪管散热能力差、弹药威力小的问题后,于1932年正式推出了让中国军民耳熟能详的92式重机枪。

92式重机枪作为日军大队级的直接火力支援武器,每个日军师团都装备有100余挺的92式重机枪,总共生产了约45000余挺,数量远超水冷的98式重机枪,是二战时期日军的主力装备之一。

92式重机枪,口径 7.7毫米,使用30发保弹板供弹,枪身重27.6公斤,全重超过55公斤,理论射速450发/分,战斗射速200发/分,有效射程1000米。

92式重机枪的问题

虽然日军将92式重机枪作为了主要装备,但92式重机枪的问题却不少。

日军装备92式重机枪的最初是为了摆脱冷却水的限制,降低后勤难度。但为了保证枪身散热,92式又增加了散热片的数量和体积,结果导致气冷的机枪反而比水冷机枪还要重。

射速偏低的原因则是92式重机枪使用了饱受诟病的保弹板供弹。保弹板供弹是法国人在哈奇开斯重机枪上首先使用的,原意是为了解决帆布弹链寿命短、易损坏而设计的,但保弹板供弹的缺点就是需要不断地更换弹药,火力持续性差,因此其战斗射程远低于理论射速。

另外,保弹板的设计也存在很大缺陷,携带中很容易因磕碰变形而造成供弹故障,因此需要时不时需要修理一下,很是浪费精力和时间。在搞清楚保弹板的缺点后,法国就将哈奇开斯机枪也改成了弹链供弹,彻底抛弃了保弹板的设计。可谁知道日本人却偏抱着供弹板不放,一直用到了二战。

法国人在设计保弹板时看中了其形状固定,便于携带,寿命长,可重复利用的优点,但在实际使用中根本没有达到预设想中的状况,反而因易磕碰变形导致比帆布弹链的问题还多。

为什么会装备92式重机枪

92式重机枪的装备和日军的战术思想与实际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旧日本陆军的步兵战术来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当时机枪还未普及各国普遍使用步枪射击,重视刺刀突击的作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机枪的作用开始显现,但日军以疯狂的刺刀冲锋突破了俄军的防御,使得其错误得认为战斗的最终胜利只能依靠面对面的白刃格斗。而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又强化了日军的错误认识,使其忽视了火力的作用,错估战争的发展形式。

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军人

在这种思路下,再加上日本资源匮乏、军工技术偏低、工业生产能力落后等客观原因,旧日本陆军在训练上偏重精准射击和白刃格斗以及悍不畏死的武士道精神,在武器上则要求精度高、射程远,同时还要保证一定的通用性,减轻后勤压力。研制92式重机枪时,日本就为了精度刻意降低射速,使得其射击200米处的目标时命中率超过70%,成为了当时精度最高的重机枪。而过重的问题,对日军来来说反倒没什么影响。毕竟当时日军的步兵战术主要依靠步枪、轻机枪和掷弹筒的组合,对重机枪没有太多要求。如此一来,全枪过重倒是提高了机枪射击时的稳定性,提升了精度,反而契合日军对轻武器的设计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重量和射速的问题也没有过多显现出来。在早期中国战场上,日军占有全面的火力优势,既不需要92式进行大范围战场机动,也不用其执行长时间的火力压制任务,因此重量和射速的的缺点没有凸显出来,倒是使用保弹板降低了后勤难度。而后期的太平洋战场上,92式重机枪主要被用来当做固定火力点,并用坚固的工事加以保护,机动性差的问题同样也被掩盖,射速问题也被日军以步兵战术所弥补。

综合来说,看似缺点突出的92式重机枪,其实很适合当时旧日本陆军下的作战思想,因此大量装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要奇怪,当年的日本作战思想已经脱离了时代潮流,过于重视对精度的要求,却忽视了火力输出的重要性。所以,才会装备很多颇具特点的步兵武器,比如又远又准的“三八大盖”,偏重的"歪把子",能上刺刀的“拐把子”等等。只不过这些武器只能在日军的战术体系下使用,一旦脱离出来,就成为了一件“奇葩”。

但是,我们在评价武器时,必须要代入当时的背景和环境加以考虑,否则就成了“刻舟求剑”。

日本研制的百式冲锋枪,不仅有两脚架,还能上刺刀,而且设计时要求还了很高的射程和精度。


水井土城


其实九二式重机枪来源于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法国人的军事思想被日本人看中,所以日本人向法国学习了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并且日本人还根据法国人的军事思想设计出来两款枪械。

第一款就是三八式步枪,关于这款步枪我也曾经介绍过,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唯一一款还加长自己步枪长度的一款步枪,其他的国家都把自己的步枪长度给截短了,只有日本把自己的步枪长度给增长了,是吧,长度增加了射程就增加了射程增加的武器在防御战或者在永背工事里面作战的话更具优势。

第二款武器就是法国的哈开司棋机枪,这款机枪它不同于其他欧洲流行的马克沁重机枪,他是法国人独立生产设计出来的,但是由于马克沁重机枪单独占有了水冷枪管的专利,所以法国人另辟蹊径开辟了一个叫做金属片散热的,其实道理也差不多,只不过二者之间的散热方式不一样,由此创造出来了哈开思齐机枪,日本人在学习法国人的作战思路的时候,顺手还把哈开思琪的机枪一起设计图纸加生产线等等全部抄了过来。

日本人经过仪器的设计研发之后,终于研发出了自己特有的九二式重机枪,这款重机枪相比较于马克沁重机枪来讲,其实更加适合日本,为什么日本人虽然在纸面上面的工业实力跟当时的欧美漆皮,比如说大和级战列舰这种大的玩具,日本人可以造的出来,可是在更多的地方,日本人的工业底子还是用底子薄来形容,日本人在工业化的时候非常推崇匠人精神,(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它的武器装备生产的时候,他不是说直接有大工厂里面机器直接锻造出来,而是分散到各个小作坊里面,有人为打造然后再统一收集起来,大家想想马克沁重机枪是一根单独的水冷枪管,要是重机枪的那是一片接一片的金属片,二者之间哪个更加适合小作坊式的生产?肯定就是九二式重机枪了。

而且九二式重机枪他的射击的时候,使用的是弹板供,但并不是弹链供弹,所以九二式重机枪对于子弹的需求不如马克沁重机枪来的多,战场上士兵由于肾上腺素激增,很容易就会死死地扣住机枪的扳机,就算军队里面要求机枪点射,但是在战场上人会不由得的选择向敌人倾泻自带,所以这个时候对于日本人来讲,它的武器装备就必须得更加偏向于节约和保守,所以你看日本人有没有冲锋枪没有,他只有一款实验室的冲锋枪,至于说真正大规模使用冲锋枪,日本人根本就不想玩也玩不起。

九二式重机枪更加适合日本人这种勤俭持家的这种作战理念。

同时降低了射击速度的九二式重机枪更加利于瞄准,在游戏之中大家就会发现一旦枪械进行长时间设计的话,很容易产生那种不可阻挡的剧烈的摇晃,这种尧化会使得你的射击精度大大降低,而九二式重机枪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逼迫着士兵朝向于精确射击,所以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可以堪称第二次世界大战里面精度最高的技巧,这个是根据他的命中率来计算的,毕竟相比较于其他机枪,瓢泼大雨,一般的射击最机枪小雨点似的射击,命中俩人那就能大大提高精确度了。

当然对于日本士兵来讲,这个重机枪其实对于整体的前线作战影响并不大,不是说重机枪在战争里面的影响不大,而是在日本人的理念里面,他们更加崇尚的是精神胜利法,只要精神上面胜过敌人,对于日本人来讲也就是胜利了,这种独特而且奇葩的胜利方法也使得日本人付出了血的代价,比如说日本人的万岁冲锋遇到美国人瓢泼大雨般的活力,经常被打的抱头鼠窜。


漩涡鸣人yy


二战时期的日本陆军的军用装备总喜欢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其中92式重机枪就是典型的代表,脱胎于法国哈奇开斯气冷式是重机枪的九二式可以说是完全获取了气冷式重机枪的技术。其实相比马克沁重机枪,九二式重机枪的枪身并不是很重,九二式的枪身重27.5公斤,而马克沁重机枪的枪身重量也有27.2公斤,两者之间的重量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之所以感觉92式重机枪重是因为加上它本身的枪架,它的枪战和他的枪声差不多一样重,整体加起来有55公斤。


而马克沁重机枪在各国都有自己的衍生型,而中国在抗战时期使用的民-24型重机枪是仿制于德国MG-08型重机枪,但是简化了枪架,因为MG-08的枪架高达36公斤,全枪的整体重达到了62公斤,这个重量远比日本92式的重量要大。而中国仿制这款重机枪时就简化了枪身和枪架,中国仿制版枪身只有20公斤而枪架也有29公斤。所以55公斤和49公斤的差距并不算很大。至于说说速度慢的问题,其实真正打起来的话并不要求太高的射速,像德国的MG-42每分钟1200发的射速太快,除了浪费子弹以外还消耗枪管的寿命。
德国的MG-08


式重机枪
民-24式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最高射速可以达到600发每分钟,但是它是可以调节的,最慢的也才100发一分钟,日本在使用重机枪的过程中主要以点射压制为主,所以并不需要太高的射速,而且每分钟450发的射速也完全够用,美军的M-2重机枪也是这个水平。而为什么日本会引发水冷式的马克沁重机枪,这是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引进重机枪的时候,法国用的就是哈奇开斯气冷式机枪,并且在战斗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给日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日本就是搞气冷式的技术,之后以哈奇开斯重机枪为蓝本自己逆向设计,最终搞出了九二式重机枪。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对日军来说劳资还想换成加特林机关炮呢,可有那么多金属给我祸祸吗?如果把92式换成希特勒电锯的话,估计一年下来就会把当时日本储备的金属吃完,不是日军看不到92式的缺点,而是没办法。话说当年国军接收美式军械时,好多长官不喜欢M1,说不好用,然后很多喷子就说果然国军没眼光!其实作为一个打老仗的人来说,谁不知道自动武器对火力提升的作用,国军比小日本还穷呢,咋用的起!


择日开张


一个字穷,物质不够,只能追求精度,日本海军的机枪跟陆军就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