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羅店,成血肉磨坊,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此戰一舉成名

解放戰爭中,蔣軍有幾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被稱為“五大主力”,分別是新1軍、新6軍、整編74師、第5軍、第18軍。

蔣軍內部對這幾支部隊的評價不一,說新1軍、新6軍是裝備出來的,因為這兩個軍都是在緬甸由盟軍裝備訓練的部隊。而整編74師是“打出來的”,其前身74軍一開始是雜牌軍,但在俞濟時、王耀武等幾任軍長的帶領下,抗戰期間打出了威名,尤其“虎賁”57師血戰常德,更是婦孺皆知。第五軍是“練出來的”,當年第五軍是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曾在崑崙關大破日軍。

唯獨第18軍是“寵出來的”,為什麼呢?因為18軍是有著“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的老部隊,人稱:土木系(土代表18軍主力11師,木代表18軍)。人們都說,18軍因為是陳誠起家的部隊,所以物資財力人員上優先供給,軍官晉升也快。沒有陳誠,18軍不會有那麼多好裝備,也做不了五大主力之一。

小小羅店,成血肉磨坊,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此戰一舉成名

陳誠,人稱“小委員長”

18軍確實借了陳誠不少光,但也不是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淞滬會戰期間,18軍血戰羅店,其戰鬥力讓日本人印象頗為深刻,讓日軍付出了很大代價。

羅店是一個很小的地方,相比於淞滬戰場,簡直小得不能再小。然而就是這麼個小地方,卻決定了戰場的局勢,就像後來在解放戰爭中小小的塔山深刻影響著解放戰爭的進度。

羅店是上海北邊的一個小鎮,僅3平方公里,是寶山、嘉定、上海、松山之間道路的樞紐所在。羅店一旦被日軍佔領,日軍南可進逼大場、劉行,威脅上海國軍的側後。同時還可直接威脅到寧滬鐵路,切斷國軍後撤道路。

小小羅店,成血肉磨坊,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此戰一舉成名

8月23日,日軍強行登陸,國軍在月浦、羅店、寶山等地對日軍展開阻擊。羅店守軍並不多,但憑藉地形與空軍支援頑強反擊。日軍付出巨大代價後,才第一次佔領了羅店。但日軍還未站穩腳跟,11師與67師的反擊就來了,一個突擊便將日軍趕出了羅店。回過神來的日軍,很快在炮火與坦克掩護下殺了回來,羅店再次易手。

小小羅店,成血肉磨坊,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此戰一舉成名

18軍的裝備在蔣軍中是一流的

24日,18軍軍長羅卓英指揮11師與67師向羅店附近集結,準備將日軍壓縮到江邊並殲滅。25日一早,11師與日軍便開始交火,戰況十分激烈。日軍先是包圍了11師一部,而很快11師主力又將這支日軍反包圍。一時間,日軍國軍混雜在一起,雙方多次發生白刃戰,陣地反覆易手,雙方均傷亡慘重。

8月26日,67師接替11師作戰。日軍在炮火掩護下進攻,67師頂著轟炸拼死抵抗,在付出巨大傷亡後陣地岌岌可危。67師201旅旅長蔡炳炎親率一個營支援一線,與日軍展開血腥的白刃戰,激戰中蔡炳炎不幸犧牲,成為淞滬抗戰中犧牲的第二位將軍。戰至中午,更多的援軍到來,終於打退了日軍進攻。

小小羅店,成血肉磨坊,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此戰一舉成名

蔡炳炎將軍

27日,14師與67師組織奪回羅店。14師參謀長郭汝瑰與83團團長高魁元帶領83團趁著夜色突襲,14師其餘部隊與67師為之提供掩護。然而在黑夜中,83團各部隊之間配合不當,在先頭部隊被日軍橋頭堡阻擊時,後面的炮兵卻遲遲不能到位,先頭部隊只能頂著日軍的機槍強渡,導致傷亡巨大。

83團3營一度攻佔日軍在羅店的指揮部,卻因後續兵力跟不上在天亮後反被敵人全殲。由於傷亡過大,83團不得不撤出戰鬥。其餘掩護部隊在83團撤回後,也在8月30日停止進攻。

就在18軍停止進攻的前一天晚上,德國軍事顧問法肯豪森向南京建議,若想保住上海,羅店至關重要。在德國顧問的關切下,9月1日,18軍聯合74軍反擊羅店,對羅店的包圍圈逐漸縮小。11師、14師、67師輪番拼死進攻,日軍在羅店的陣地不斷被壓縮。然而戰至9月6日,守衛寶山的98師一個營被全殲,寶山失陷使得羅店附近的14師面臨被日軍包圍的危險。

小小羅店,成血肉磨坊,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此戰一舉成名

日軍登陸後向國軍進犯

眼見14師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且登陸的日軍不斷增加,18軍不得不放棄進攻羅店的計劃,宣告著羅店的徹底失陷。羅店鎮地勢平坦,河流眾多,沒有任何地勢可以作為掩護,國軍只能用血肉之軀與日軍抗衡。

而日軍則有坦克飛機大炮的掩護,雖說18軍是陳誠發家的部隊,但此戰陳誠並未顧及自己的家底,而是不斷命令18軍不顧傷亡的作戰。可以說,羅店一戰讓18軍這支飽受爭議的部隊打出了自己的名聲,也打出了血性。

記者曹聚仁不顧槍林彈雨的危險到羅店前線採訪,並寫了一首羅店戰場憑弔歌頌戰士們。畫家的彩筆揮不盡那濃馥的色彩,樂家的符鍵彈不起那悲壯的嘶喊。

小小羅店,成血肉磨坊,國軍五大主力之一,此戰一舉成名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歡迎文創作者加入,留言或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