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薛嶽將領詳細的事績嗎?

金多寶96308266


薛嶽將軍是著名抗日將領,從抗日戰爭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戰功累累,被稱為殲敵最多的將領,可以說是一代戰神。1946年10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授予薛嶽將軍一枚自由勳章,來表彰他的戰績,而且他是唯一被美國總統授予自由勳章的中國將軍。

萬家嶺戰役

萬家嶺戰役薛嶽所部,巧設“口袋陣”,共斃傷日軍第一零六師團8000多人,佔該師團總人數一半以上。當地還流傳著“山不在高,殲敵則名”的佳話,在這裡,日軍第6、101師團進攻嚴重受阻,另外第101聯隊和鈴木聯隊等聯隊長被擊斃,同時101師團長伊東正喜中將受重傷,但始終無法越過薛嶽佈置的防線,中隊長和小隊長死傷過半,這次戰鬥殲滅了日軍106師團大部以及增援的101師團一部,僅遺留的屍體便達三千餘具,取得了抗戰以來的第三次大捷。萬家嶺大捷與臺兒莊大捷齊名,是抗戰中中國軍隊大獲全勝的著名戰例,葉挺將軍曾評價萬家嶺戰役為:“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臺兒莊鼎足而三,盛名當垂不朽。”

發明天爐戰法

長沙會戰時期,薛嶽將軍發明了“天爐戰法”,“天爐”是將兵力在作戰地帶,布成網狀的據點,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分段消耗敵軍的兵力與士氣,最後,把敵軍“拖”到決戰地區,再狠狠的圍殲之,正是“天地為爐,造化為工”。長沙地形特殊,從岳陽下來,近150公里的鐵路沿線,卻有4條河流橫跨其間。薛嶽便以此地形著棋佈陣,由北而南,將大部隊時而分散時而合軍,貫之以縱深穿插、潛入敵後卻又倏而敵前、倏而敵側的迂迴戰法,使日軍疲於奔命、防不勝防,當然也會夾之以誘敵深入、伏擊作戰,總之用盡手段,但求殲敵。此戰術取得了前無古人的輝煌成績,造成日軍成軍以來大規模會戰的慘敗記錄,共殲滅日軍十萬人以上。

四次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是國民黨軍在抗日戰爭當中,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會戰,時間跨度從1939年到1944年。自武漢和廣州失守後,國軍抗日形式似乎呈現一邊倒的趨勢,投降風氣日益盛行,日軍更想“以戰迫降”。此時便需要一場紮紮實實的勝仗,來鼓舞國人和軍心。所以,長沙會戰並不只是單純的軍事上的勝利,它的戰略意義更加重大。長沙東可到廣州,南下可直廣西,往西可到重慶,長沙此時也是重要的交通線,所以長沙的戰略位置便十分重要。但是蔣介石剛開始本打算放棄長沙,以避日軍鋒芒,但薛嶽將軍堅持主張堅守長沙。前三次長沙會戰,岡村寧次、圓部和一郎、阿南惟幾分別率日軍攻打長沙,薛嶽將軍不畏強敵,利用敵人的驕狂之心理,精心策劃,精心佈置,尤其是針對日軍的後勤補給不足,給予日軍巨大的打擊,據粗略統計,四次長沙會戰,薛嶽所率第九戰區共殲滅日軍11萬餘人。


娜娜聊古今


薛嶽是一個很複雜的歷史人物,抗戰他有功,鎮壓革命他有罪,甚至在1949年4月國共談判時,薛嶽在我黨提出懲治的43名戰犯中列第27位。他的一生是複雜的,充滿傳奇色彩的。 清光緒二十二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廣東省樂昌縣九峰鄉一個世代耕讀的農家生了一個長子,按照族譜父母親為他取名薛仰嶽,字伯陵,乳名孝松,綽號“老虎仔”,這就是後來的薛嶽。



薛嶽從小就很勤奮守禮,六歲入學,十二歲進入樂昌高等小學,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1910年除夕前,薛嶽拜別雙親南下廣州投考陸軍小學。由於考試時間未到,薛嶽不得不到廣州新軍中當了一年的少年兵,收到當連長的表叔的照顧。1912年春薛嶽考入陸小第六期,同學中有張發奎和葉挺等人。由於薛嶽膽大心細,在軍校深得同學的敬佩,於是被張發奎等九人尊為小領袖並且在黃埔後山的一塊大石頭旁邊結為“石家十兄弟”。在軍校期間,薛嶽結識了同學鄧士章的胞兄、著名革命家鄧鏗。1914年3月,薛嶽等人在鄧鏗的影響下未及畢業就前往香港,薛嶽在鄧鏗的介紹下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華革命黨即國民黨的前身。


由於參加革命,薛嶽被廣東軍閥龍濟光勾結法國殖民當局兩次逮捕入獄,到1917年才獲得自由前後達三年之久。三年的牢獄生活鍛鍊了薛嶽堅定的意志。 1920年鄧鏗任命薛嶽為粵軍第一師獨立機關槍連少校連長。不久機槍連擴編為營薛嶽升任營長。成立大總統警衛團後,薛嶽的機槍營為第一營。1922年6月16日,薛嶽參加保衛大總統府的戰鬥,1923年1月薛嶽任第八旅第十六團團長。北伐前從第四軍來到第一軍當第一師副師長兼第三團團長的薛嶽當時很左傾。1926年9月19日,雜牌第六軍和第一軍第一師在南昌城內工人和學生的配合下南昌,由於第一師師長王柏齡沒有切斷南昌到九江的鐵路,使得孫傳芳軍順利反撲,加之王柏齡外出嫖娼,軍中無主,第六軍實力不強,被打的損失過半,22日,第三軍趕到與第六軍餘部會合後再攻南昌,上午時分攻入南昌但是由於不能有效配合又被孫軍打敗。第一師損失慘重,師長王柏齡逃跑,薛嶽見狀前往師部所在的生米街,穩住部隊,而且整頓了第一、第二團,基本保全了第一師。十月上旬,北伐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蔣介石提升薛嶽為第一師中將師長。

此時的薛嶽是傾向革命的,與中共領導下的工人糾察隊關係融洽,不顧北伐軍總參謀長白崇禧的反對應上海總工會邀請率部開進上海。在四一二反前夕,薛嶽還特意到中共中央駐地要求把蔣介石作為反革命扣押起來。這都證明此時的薛嶽是傾向革命的。 四一二之後,由於反對槍殺但不反對逮捕共產黨,薛嶽被第一軍排擠出去,轉而投考了李濟深,成為第八路軍暫編第一師師長。此時已經是第四軍軍長的張發奎拉攏薛嶽,並通過薛嶽勸說李濟深支持汪精衛,遭到李的拒絕。張發奎趁李濟深北上南京開會的機會,奪了廣州,薛嶽扮演了一次呂布。雖然事後,薛嶽才知道光芒萬丈的鐵軍、第四軍已經殘破到三個師的槍支還不如他一個師多。但是想回頭已經不容易,薛嶽暫時走上了反蔣道路。 廣州起義發生後,薛嶽對中共產生成見,在鎮壓革命行動的過程中,薛嶽表現得異常殘酷,甚至要槍決蘇聯領事夫婦和兩個孩子,被張發奎勸止了。由此薛嶽走上了一條徹底的與革命為敵的道路。 二次北伐成功後,開始裁軍,張發奎的第四軍被降為第四師,人員從兩萬餘壓縮至不滿萬人,這下激怒了張發奎和薛嶽,於是二人加入到反蔣隊伍中。結果蔣介石早有察覺,將張發奎和桂系聯盟打敗,第四師被迫縮編為三個團,薛嶽成為其中一個團長。緊接著,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後,桂張聯軍配合馮玉祥部作戰,結果在衡陽遭遇慘敗,第四師只剩千餘人。薛嶽此時撂挑子,待撤到桂林時只有五六百支槍了。李宗仁、白崇禧為薛嶽和吳奇偉補充了六千人後,建成了兩個師,薛嶽任第十二師師長。不久與滇軍爆發了南寧戰役,薛嶽腿部負傷。1930年12月,薛嶽因傷請求調任,於是調任柳州軍官學校副校長。 1931年由於蔣介石扣押了胡漢民,引起了寧粵之爭,薛嶽為避免捲入紛爭辭去官職避居香港九龍兩年。九一八事變後,吳奇偉投靠了“小委員長”陳誠,薛嶽通過吳奇偉搭上了陳誠的關係,陳誠親近薛嶽還有一層關係,陳程的精神導師是鄧演達,而鄧演達繼承了鄧鏗的事業,薛嶽是鄧鏗的親信。另一個原因是薛嶽的夫人,薛嶽一生有三位夫人,第二位是廣東樂昌縣長的女兒方少文,她是海南文昌人,因此和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是老鄉,而且二人是拜把姐妹。如此一來薛嶽能得到陳誠的支持,更能得到蔣介石的重用。 1933年5月,薛嶽在南昌被蔣介石委任為第五軍中將軍長,開始“圍剿”紅軍。10月10日,薛嶽指揮第六路軍攻佔古龍崗。紅軍長征後。蔣介石命令第六路軍總指揮帥所部八個師加一個支隊追擊,並藉機消滅地方軍閥。1935年2月,在遵義戰役中薛嶽被紅軍打敗,蔣介石嚴令追究責任,薛嶽將責任推到貴州省主席王家烈和九十三師師長唐雲山身上,還自請處分,由於陳誠的庇護,薛嶽沒事兒。後來薛嶽還被任命為貴州省主席。此後在與紅軍的作戰中薛嶽表現的十分小心謹慎。一直追擊紅軍的薛嶽率部進入甘肅後又進入四川。1935年5月,薛嶽率軍行經昆明時,與龍雲捐棄前嫌結為把兄弟。由於廣東軍閥陳濟棠聯合廣西李宗仁、白崇禧反蔣,薛嶽移師貴州,全國抗戰呼聲甚高,隨著陳濟棠的落馬,兩廣事件和平解決。1937年5月薛嶽任滇黔“綏靖公署”副主任兼貴州省主席。 全面抗戰爆發,薛嶽進入了人生中的新階段也是最輝煌的階段。國民黨軍組織了淞滬會戰,薛嶽的老朋友第四軍軍長吳奇偉致電薛嶽說“傷亡慘重”。一向以“討倭自任,以死報國”的薛嶽三次致電蔣介石請戰方被批准。妻兒不在貴州,薛嶽特意把他們招來談話,結果軍情緊急,家人未到他就出發了,所幸在距貴陽200裡的馬場坪相遇,聚談半小時後,薛嶽即赴上海。輾轉抵達南京後,立即被任命為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歸陳誠指揮。9月24日薛嶽從張治中手中接過指揮權。此時淞滬戰場在日軍強大海空軍優勢壓制下沒有什麼可供薛嶽發揮的空間,無非是多支撐幾天而已。雖然淞滬會戰以國民黨軍的失敗告終,但是薛嶽的指揮是正確的,比如設立電話預備總機,敷設線路通達各部隊,經常手持電話,口授命令。在戰鬥激烈的關頭依然保持鎮定。11月11日下午,薛嶽才率部後撤,其部下一個師未經批准擅自撤離,導致日軍竄至總司令部右側背,薛嶽臨危不懼組織司令部人員反擊和撤退,薛嶽的座車被擊毀,司機、副官、衛士全部陣亡,嗓門嘶啞的薛嶽命大沒死,打開車門匍匐在水稻田裡,遊過五道河汊才獲救。 1938年4月日軍開始集中八個師團另兩個旅團、兩個支隊二十餘萬兵力逼近徐州,國民黨軍隊為應對進攻發動徐州會戰,隨著戰事的推進,日軍的土肥原師團成為突出的孤軍,薛嶽決定集中手中的十二萬兵力分五路對土肥原師團進行圍殲。不幸的是蔣介石的親信愛將桂永清臨陣脫逃,使圍殲計劃受挫。但是國民黨軍的決心沒有變,蔣介石決定由薛嶽任第一兵團總司令指揮胡宗南、李漢魂、俞濟時、宋希濂、桂永清各部於25日發起全線進攻,殲滅日軍。薛嶽立即調整部署,分兵6路進攻日軍,但是叛將再出,蔣介石的嫡系愛將黃傑,無視軍令於28日擅自撤兵,29日凌晨商丘失守,蘭封會戰收到極大影響。桂永清和黃傑這樣臨陣脫逃的嫡系將領,最後也只是被撤職查辦了事,不久又被蔣介石啟用。這樣的腐敗體制下,薛嶽也是束手無策。 蘭封會戰失利後,薛嶽竟然提出了炸燬花園口淹死日軍的荒誕想法。於是蔣介石密令薛嶽掘開黃河堤防,用人工洪水阻止日軍西進。6月9日黃河花園口打的被掘開,豫皖蘇三生四十四個市縣,近五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成為澤國,近百萬人身死,上千萬人流離失所。而日軍被淹死多少呢?千餘人而已。這就是蔣介石荒唐的抗日辦法。可悲!可笑! 1938年8月1日,薛嶽受命全權指揮南潯線作戰。薛嶽分析戰場形勢後,多次向蔣介石進諫在德安、萬家嶺一帶殲敵,最後獲准。為避免蘭封會戰的覆轍,蔣介石告誡眾將必須善始善終。薛嶽力排眾議堅持“死守廬山”的戰略。要求一線部隊死守金官橋一線。由於戰前蔣介石的告誡,國民黨軍各部隊在薛嶽違抗命令軍法從事的訓誡中沒有出現嚴重的臨陣脫逃。但是,日軍第九師團的戰鬥力十分強悍,連七十四軍都被多次擊潰。到9月5日,第一兵團在烏石門線佈置了反八字陣,佈置了大量射程可達四千米的重機槍。由於日軍進攻面很寬,薛嶽頻繁調動部隊封堵,結果在南潯和瑞武之間形成了一條狹長的巨隙。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日軍中產生。9月18日日軍一零六師團長松浦淳六郎面見日軍十一軍軍長岡村寧次。25日,松浦淳六郎一聲令下日軍第一零六師團走進了那個狹長的巨隙。10月2日,薛嶽確認日軍的行動意圖,立即部署六個師對日軍進行合擊,首戰告捷,重創日軍。隨即調整部署決心殲敵於萬家嶺地區。十餘萬中國軍隊向萬家嶺地區運動,日軍也發現第一零六師團鑽進了口袋,於是開始救援,松浦淳六郎也意識到自己大難臨頭,於是開始突圍。此刻,松浦師團使用的五萬分之一地圖是十二年前,岡村寧次從孫傳芳那裡偷來的,並不精確,於是改用羅盤,沒想到萬家嶺附近有磁鐵礦,羅盤上的指針紋絲不動。這不能不說是天佑中華! 中國軍隊對日軍發起攻擊,幾乎全殲松浦師團,但是還是讓松浦逃了,主要還是中國軍隊的火力弱。中國軍隊離松浦師團司令部最近的時候不過一百米。遺憾!圍殲松浦師團之前,蔣介石曾要求薛嶽調第七十四軍、第六十四軍到後方整補,被薛嶽拒絕,這留下的第七十四軍和第六十四軍的一八七師在圍殲松浦師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8年11月13日凌晨,長沙發生“文夕大火”,這是抗戰期間與“花園口決堤”、“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大火造成三萬多人死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房屋被焚燬。蔣介石令薛嶽去長沙安撫人心,並派出自己性能最好的座車半途去接薛嶽,送他去長沙上任。到達長沙後,蔣介石下令薛嶽代理第九戰區長官數月後轉正,不久兼任湖南省主席。很快迎來了第一次長沙會戰。但是,決策過程十分曲折。白崇禧這個被日軍稱為“戰神”的副參謀總長、軍訓部長、桂林行營主任偕同政治部長陳誠勸薛嶽放棄長沙以北地區。這和薛嶽堅守長沙的戰略決心背道而馳。薛嶽有力的駁斥了小諸葛的建議。最後發揮作用的還是夫人路線。9月15日深夜宋美齡打長途電話給薛嶽,薛嶽抓住機會聲淚俱下的報告一個多小時,感動了蔣夫人和她身邊的秘書。最後蔣介石和陳誠都堅決地站到了薛嶽一邊。於是有了才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9月15日,日軍第十一軍開始進攻。薛嶽指揮第九戰區的三十二個步兵師、三個挺進縱隊約二十四萬人,迎擊日軍的四個師團、兩個步兵聯隊、兩個炮兵聯隊和一個工兵聯隊約十萬人。到10月14日戰鬥結束,中國軍隊損失四萬人,日軍損失萬餘人,由於雙方裝備的差距,算是打了平手。日軍在會戰中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沒有對任何一箇中國師造成殲滅性打擊,最後在交通線被切斷的情況下被迫撤退。這是七七事變後,日軍第一次主動放棄佔領區。1939年12月,薛嶽向日軍發動了冬季攻勢,主要是破襲戰和騷擾戰,對日軍以來的交通線進行了破壞。 1941年3月日軍分兵三路進攻上高,企圖捕殲中國軍隊主力。第九戰區在薛嶽的指揮下改進了戰術,加強了訓練,運糧上山、空室清野,破壞交通等措施給日軍造成極大困難。所以上高會戰發起後,第十九集團軍奮力抵抗,對日軍第三十四師團形成包圍態勢,由於圍堵不嚴,未能實現圍殲。經過十九天激戰,中國軍隊投入兵力十萬,日軍投入四萬,中國軍隊消滅日軍一萬五千多人,中國軍隊損失約二萬五千人。這次勝利被視為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蔣介石獎勵第十九集團軍十五萬元獎金,獎勵第七十四軍飛虎旗一面。薛嶽被勝利衝昏頭腦了。這為第二次長沙會戰的失利埋下了伏筆。 日軍派阿南惟幾接替岡村寧次。老謀深算的阿南惟幾集中十萬兵力策劃了第二次長沙進攻戰,而薛嶽卻在吃老本,繼續用第一次長沙會戰時的部署迎擊嶄新的對手。1941年9月6日日軍進攻開始,第二次長沙會戰開始。由於部署不當,導致戰局十分不利,連精銳的七十四軍都遭到嚴重損失,七十四軍五十八師師長廖齡奇在部隊遭受重大傷亡的情況下,抗拒命令擅自後撤,後被判處死刑。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國民政府對日宣戰,為了策應香港英軍,第九戰區派出第二、四兩軍準備支援第四戰區作戰。日軍第十一軍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向汨羅江方向發起攻擊,第三次長沙會戰開始。吃了一次虧的薛嶽不敢掉以輕心,1941年12月20日薛嶽下達作戰命令。此前11月17日,薛嶽正式提出了自創的天爐戰法。第三次長沙會戰成了檢驗天爐戰法的試驗場。薛嶽命令部隊,沿著預定的斜線撤退,把日軍誘往長沙。此次,中國軍隊有了“三十二倍十五榴”這種先進的重炮。對日軍造成嚴重打擊。狂妄的加藤大隊在夜襲中國軍隊時,加藤被打死,從他身上獲得的一份文件迅速呈到了薛嶽面前,從而使薛嶽掌握了日軍後勤保障不良彈藥不濟的情報。薛嶽拍案大叫“一紙雖輕,勝過萬挺機槍”。薛嶽立即將情報傳達前線各部隊,振奮士氣。 1942年1月4日,獲悉日軍早中國軍隊打擊後開始後撤,薛嶽決心將日軍殲滅於汨羅江以南撈刀河以北地區。於是下達了追擊令。1942年元月18日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此役斃傷日軍五萬六千餘人,中國軍隊損失兩萬餘人。勝利是輝煌的。不久長沙市政府全體會議決定將長沙市內的東長路改名為“伯陵路”。薛嶽的天爐戰法由此名聲大振。1943年11月,日軍進攻常德,薛嶽奉命救援,失利。1944年1月17日升為陸軍二級上將,5月日軍發起湖南會戰,薛嶽誤判敵情,導致長沙淪陷,日軍在衡陽戰役中遭重創。1945年日本投降後,薛嶽主持南潯地區受降。內戰中,薛嶽在萊蕪戰役中不斷失利,開始擔任閒職。 國民黨敗退臺灣後,薛嶽基本擔任閒職。1965年9月晉升四星一級上將。1985年,九十華誕,國民黨主席蔣經國致贈中山獎章,1998年5月3日一代戰將薛嶽與世長辭。


江南不缺水


薛嶽 革命跟隨孫氏走, 東征北伐見心肝。 生圖報國抒宏志, 誓死衛邦殲日奸。 豫贛飛騎驅勁敵, 長沙運略戰狂瀾。 人人皆有將軍計, 外患何愁滅不完。(用這詩評價薛嶽足矣)

薛嶽(1896—1998),又名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一級陸軍上將。畢業後入粵軍,歷任司令部參謀、營長、團長、師長,貴州省政府主席等職。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薛嶽指揮所部固守總統府後門,多次擊退了叛軍的進攻,冒著槍林彈雨,將宋慶齡護送出去。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三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一兵團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等職。

1939年9月,薛嶽指揮第一次長沙會戰。經過20多天的激戰,日軍慘敗,傷亡3萬多人。蔣介石通電嘉獎參戰將指揮過四次長沙會戰,曾獲美國總統杜魯門頒發的自由勳章。張治中稱他是“百戰名將”。 1907年入黃埔陸軍小學,受反清革命思想影響,後來參加同盟會。 1914年進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學習。 1917年初;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 1918年南下廣東,任中華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 1920年,任粵軍第一師機關槍營營長。1921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薛嶽調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營長。


李三萬的三萬裡


薛嶽可以說是抗日名將,排名應該相當靠前,至少是前三吧。

薛嶽是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的客家人,原名叫薛仰嶽,但他本人認為,國難當頭,光仰嶽不成,必須當岳飛,所以去仰字而就薛嶽。長大以後參加軍隊,在保定軍校讀過書,跟後面很有名的張發奎、鄧演達這些人是同學。此後加入粵軍。在1921年,孫中山成立了一個總統府警衛團,下面設了三個營,薛嶽、葉挺及張發奎就是三個營長。這三人後來的成就都很高,算起來,這三人同一年出生,按月份張發奎最大,葉挺次之,薛嶽是老三。

後面陳炯明叛變革命,圍攻總統府,孫中山是早就登上軍艦了,可把夫人宋慶齡留在了總統府。當時葉挺跟薛嶽率部突圍,葉挺開路,薛嶽斷後,殺出了重圍。

到了南昌起義,薛嶽葉挺直接較量起來。葉挺率南昌起義部隊南下,薛嶽奉命堵截,交手之後,葉挺更勝一籌,將薛嶽四個團都擊敗。可沒想到,葉挺下面的一個營長歐震臨陣倒戈,讓薛嶽反敗為勝。歐震後面一直跟著薛嶽。抗戰時立過功。曾經收復過常德。

葉挺就此退出江湖,再次復出已經是新四軍時的事情了。

薛嶽呢,他也沒有大成功,因為他站錯隊伍了。此後,他跟張發奎以及桂系的李宗仁還有汪精衛一起倒起了蔣。當時中原大戰,薛嶽還提議要直搗南京,可惜沒有被張發奎採納,最終他的部隊被打散。沒有了部隊,就沒有玩戰爭遊戲的籌碼。薛嶽只好退隱江湖。直到1933年,蔣介石主動起用它,讓他帶兵搞第五次”圍剿”。

薛嶽搞這個還是很認真的,在後面的長征中,一直追著紅軍完成了長征,是謂最佳陪跑員。當然,最終還是拍馬也沒有追上。不過,蔣介石也不怪他,畢竟紅軍這一帶一路,幫助蔣介石染指到他一直想染指的西南區域。

可以說,北伐時期跟紅軍時期,薛嶽的起伏比較大,他真正亮眼的表現,當然是在抗日戰爭。

抗戰爆發後,他參加過淞滬會戰,指揮過蘭登會戰,又打過最大規模的武漢會戰。在武漢會戰,創下了萬家嶺大捷,幾乎殲日軍一個師團,此戰被稱為跟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會戰齊名的三大勝仗。

最最有名的還是四次長沙會戰。薛嶽在其中創造了天爐戰法。什麼叫天爐戰法呢?就是將部隊布成網狀,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派小股部隊伏擊騷擾對方,慢慢地消耗敵軍士氣,最終把敵軍引到決戰地區而圍殲之。

四次長沙會戰,最後一次失守,但其中一共消滅了十萬日軍。薛嶽也被認為是消滅日軍數量最多的國軍將領。

可以說,薛嶽在抗戰中的表現是很突出的,那為什麼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沒有看到他的身影呢?三大戰役,他都沒有參加啊。

原因之一,他不是蔣的嫡系,不但不是,還有反蔣的記錄。所以蔣對他是比較提防的。抗戰結束,曾派到到徐州打過兩戰。薛嶽估計也是心氣不足,沒有什麼求勝心,打了數仗都敗北了。蔣介石趁機將他撤了下來,從此閒置不用。

據說,是當時的國防部作戰次長劉斐建議,說薛嶽好像沒有什麼信心,不聽蔣委員長的指揮。

於是,蔣介石就撤下了薛嶽,然後派了親信劉峙接替薛嶽的職位。劉峙可能大家也知道,淮海戰役,他指揮的二十萬大軍數天被消滅,氣得蔣大罵,說給他二十萬頭豬,共軍也抓不完啊。

後來,劉斐起義,國民黨卻說他早就是中共的臥底,這個事情現沒有定論。不過,撤薛嶽換劉峙,劉斐確實是功德無量。

那薛嶽幹什麼去了呢?在後面搞政治活動去了,跟他的老同學,老戰友張發奎搞選舉,聯合推出了孫科。當時在上海,他們幫孫科拉選票的事情被報紙曝光,還暴出了孫科的私生活。

甚至還捏造了一個廣東人的來信,要求廣東人不要投孫科的票,這當然惹惱了,薛嶽跟張發奎帶著一百小弟直接上門砸場子去了,順便說一下,薛嶽在上海,跟青紅幫也是有交情的。結果第二天報紙又登出:三帥奪大炮,表演全武打。

這個大炮是什麼意思呢?大炮就是報社的總編龔德柏,因為敢說話,人稱龔大炮。

這個龔大炮也不白給,拿把槍站在樓上,說誰上來就開槍。薛嶽雖然是軍人,也不管亂來跟報人開槍啊,只好走了。回去之後,又被龔大炮反告一狀,最後孫科掏錢擺平。

可見,將軍沒有用武之地啊。

到了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都知道不行了,才把薛嶽跟他的師兄弟們請出來。張發奎當陸軍總司令,薛嶽呢,組織廣東的部隊進行最後的抵抗,後面還撤到了海南島,也是為國民黨軍隊的家屬撤退臺灣爭取了點時間。他還希望能夠守住海南島,搞了一個防線,以他的字命名為“伯陵防線”。但也是沒什麼用,四野一到,摧枯拉朽。薛嶽一戰就敗,最後也退到了臺灣。

到了臺灣,那就真的是蔣介石的天下了。像孫立人一開始還能幫蔣拉點美援,受到了重用,可一旦沒有利用價值,馬上被關了起來。而薛嶽這樣有反蔣歷史的人,當然也是蔣介石重點盯防對象。好在,薛嶽的老婆跟宋美齡是金蘭姐妹,薛嶽跟陳誠的關係也很好,所以倒不用擔心生活。說起關係,薛嶽有個奇怪的事情,他一直不服白崇僖,他也一直想不通為什麼大陸這邊稱白崇僖為小諸葛。

既然薛嶽不服,為啥不起義呢,搞不好,爭取一個岳飛大戰小諸葛。

後面還有一件很轟動的事情,李登輝上臺之後,搞了一個“修憲”,想擴大自己的權利,薛嶽以元老的身份提出反對,就此得罪了李登輝。李登輝就利用職權把他在臺北的房子收了回來。薛嶽只好回去住自己的小平房。

不過,薛嶽也是看得開了,世紀老人,大風大浪什麼沒見過。薛嶽打日本鬼子的時候,李登輝還不知道在哪呢。

1998年,薛嶽逝世,享年103歲。


腦洞歷史觀


薛嶽,原名仰嶽,字伯陵,廣東樂昌人。其父為其取名仰嶽,希望他長大後像民族英雄岳飛一樣報效國家。薛嶽成年後,認為光是欽佩敬仰還不夠,便去掉仰字,取單名薛嶽,以岳飛自比。

1907年,剛滿10歲的薛嶽,進入廣東黃埔陸軍小學學習,受廣東新軍起義的影響,加入同盟會。又加入中華革命黨,從事反袁護國秘密活動。

1920年隨部回師廣東,由少校連長升任營長。二次東征中,任十四師副師長兼團長,率部英勇出擊,常以少勝多,戰果顯著,受到蔣介石的通電錶揚。


薛嶽胸懷大志,追隨孫中山革命,思想激進。27年甚至建議中央扣押蔣介石。結果軍隊反被蔣藉機解散。

抗戰名將,功垂千古。萬家嶺大捷“抗洪都於垂危“,三保長沙,打擊日寇,1946年受到美國總統杜魯門的表彰。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薛嶽不願安處大後方,向蔣介石請纓上前線殺敵。淞滬抗戰中,薛嶽指揮泰然,親臨戰地,一有戰鬥發生,必冒著槍林彈雨,親自巡視,指揮所率各部。

薛嶽在第九戰區司令長官任內,日軍先後出動約40萬人,三犯湘北,企圖直取長沙。薛嶽指揮所部,與日軍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會戰。並稱:湘省關係國家民族危難甚巨,應發抒良心血性,與湘省共存亡。表示了必守長沙的決心。

會戰打響後,薛嶽集中兵力殲滅正面之敵。指揮部隊輕騎疾進,發動伏擊夾擊,使敵人四面受擊,傷亡慘重。經過二十多天戰鬥,日軍遭到慘敗,傷亡4萬多人,包括軍官以上40餘人。

1941年9月,二次會戰於長沙。敵人在一百多架飛機,兩百多艦船支援下,分兵兩路進犯。薛嶽調集了十七軍共20萬兵力,




在正面使用"後退決戰“,以誘敵深入,將大部兵力埋伏東側山地,以牽制敵人,截斷其後路。中國軍隊四面彙集,形成反包圍形勢,二次會戰共殲敵4萬餘人。


11月中旬,薛嶽召開九戰區官兵大會,提出“天爐戰法“。即在預定作戰地帶,構成網形陣地,以伏擊誘擊諸手段,消滅敵兵力,挫其銳氣,予敵以殲滅性打擊。

1月4日,薛嶽指揮各部反攻,將日軍擊潰。日軍突圍,薛嶽己命令搶先佔領渡口,斷敵退路,致使做王牌遺屍遍野,爭相逃命。會戰歷時半個多月,殲敵5萬多人。

三次長沙會戰,是抗戰中規模最大、戰線最長、殲敵最多的戰役。取得了對日作戰的巨大勝利。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薛嶽作為一名軍人,對抗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薛嶽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受降司令官,在南昌舉行了受降儀式。

1946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為薛嶽頒發了一枚自由勳章,以表彰其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


周勇華2


廣東樂昌市九峰鎮是薛嶽將軍家鄉,2015年3月中旬山裡的桃花李花開的美極了!遠看猶如山間噴湧的彩虹!我曾因為攝影山鄉美景而走入薛嶽將軍的家鄉,只可憐原址門庭凋零殘破,但是我在旁邊不遠處見過有史料館!欣喜中得到一份報紙帶回家很認真的學習啦!🙏🙏🙏



用戶51892986132



薛將軍(廣東人,外號“老虎仔”)的“天爐戰法”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是通過前兩次長沙戰役逐步摸索出來的。也是根據長沙地區河網密集的特點因地制宜的好戰法。說白了就是通過河網讓日軍機械化無法發揮,然後逐次抵抗後向兩翼轉進隱蔽待機,引誘日軍進入“爐底”(基本到長沙城下了),然後發動總攻包餃子。



天爐戰法的關鍵還是爐底的防禦以及逐次抵抗的力度和節奏的把握,如果被日軍一鼓作氣打穿就完了,也是有點賭博的意味。而且實戰中,日軍確實已經打進長沙城裡了,發生了巷戰。薛嶽手裡的王牌,李玉堂的第十軍在戰役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最後兜底的就是這隻部隊,英勇頑強,此役之後被譽為“鐵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