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要打沙特?

王海70580


薩達姆打沙特,也是想把美軍從天上、海上拉下來,他覺得在地面上,伊拉克軍隊是有勝算的。

當然,經過多國部隊多日的轟炸之後,薩達姆的軍隊,尤其是駐紮在科威特的近20萬軍隊已經陷入絕望,戰鬥意志極其低下。1991年1月中旬,美軍為首的聯軍向伊拉克和伊軍在科威特的目標進行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大規模空襲,十幾天炸下來,可把老薩炸的有點吃不消了,為了改變被動挨打的地位,老薩召集軍官會議,決定向沙特與科威特邊境處的海夫吉方向進行越境作戰,最好能給聯軍造成一定傷亡,或者能抓獲一些聯軍士兵,這樣就能把聯軍拖到地面上來,至少也能在將來的談判桌上取得一定的籌碼。

說幹就幹,1991年1月29日晚上,駐科威特的裝甲部隊,先後派出兩撥坦克和步兵戰車,向沙特境內秘密進發,每撥隊伍都有幾十輛坦克和幾十輛展車,外加幾百名伊拉克士兵,不過他們在美軍的轟炸下,傷亡了幾十人,損失了十幾輛戰車,最後都退回了科威特境內。到了晚上11地點,第三批伊拉克裝甲縱隊又繼續開進沙特境內,不過他們這次是打著“投降”的名義大搖大擺地在沙特的沙漠公路上前進,為了顯示“誠意”,他們的坦克炮管都一律向後轉向。

當他們接近沙特軍隊的時候,沙特士兵們也糾結了起來,趁著沙特士兵糾結的當口,伊拉克士兵迅速把炮管轉回來,猛轟沙特軍隊,這撥沙特士兵本身就是屬於警戒部隊,裝備一般,只有部分配備無後坐力炮的軍用吉普,面對伊拉克坦克集群的攻勢,沙特士兵落荒而逃,伊拉克軍隊在1月30日凌晨時分佔領了海夫吉。

吃了大虧的沙特軍隊迅速呼叫美軍支援,美軍空軍即時加強了對沙特邊境的警戒。

又過了一個小時左右,第四批伊拉克裝甲集群企圖開進沙特境內,這回,他們可沒第三批人幸運了,美軍迅速發起了空中打擊,伊拉克裝甲部隊在損失慘重之後,不得不退回科威特境內。

此時,駐紮在海夫吉的幾百名伊拉克士兵已然成了孤軍,沙特軍隊決心發起反擊,一雪前恥。

沙特這邊,分成四撥人馬,阿拉伯聯軍裡的卡塔爾部隊負責封鎖海夫吉的北部通道,以切斷伊拉克士兵的撤退道路,沙特陸軍一部負責封鎖海夫吉南部通道,沙特國民衛隊負責發起正面進攻,而美軍則負責提供空中火力支援以及火炮支援。

1月31日凌晨,在進行了一撥炮火和空襲打擊後,沙特國民衛隊以兩個營兵力對海夫吉發起衝擊,不過剛開始一陣子,伊拉克軍隊憑藉猛烈的炮火進行還擊,阻截了沙特軍隊的攻勢,而沙特軍隊雖然裝備有比伊拉克士兵更先進的AMX-30B2坦克,卻始終不敢衝上去短兵相接,雙方就這麼遠遠地進行火力呼應。

美軍看了自然大跌眼鏡,這阿拉伯聯軍真是靠不住,慫的很,美軍加強了空中打擊,把伊拉克士兵的裝備蹂躪了一遍又一遍,最終,伊拉克的炮火開始稀稀拉拉起來,看樣子,伊拉克士兵的子彈差不多了,裝備也廢了一半多了。在此主場優勢下,沙特軍隊重振旗鼓,大著膽子一路猛衝進了海夫吉,伊拉克軍隊頓時軍心潰散,幾百名士兵扔下手頭的一切武器趁著夜色直接逃進了沙漠裡。

這場一天多的小型戰役,沙特軍隊死傷100人左右,伊拉克士兵死亡約100-300人(很多人都死在了沙漠裡,無法統計),還有300多人被俘虜,90輛坦克和裝甲車被摧毀,只有幾十名伊拉克士兵逃了回去。

而裝備水平與美軍沒什麼差別的沙特軍隊,在這場戰鬥中的表現,與戰鬥意志已經崩潰的伊拉克士兵都只勉強打了個平手,這讓美國人實在是隻有嘆氣了。


雲中史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海夫吉之戰很簡單,是薩達姆敗中取勝的方法。

當時伊拉克軍隊已經遭到聯軍的狂轟濫炸12天,一線和二線軍隊損失巨大,後勤線被切斷,幾乎無法支持。

薩達姆認為,這樣持續被炸而不能還手,伊拉克軍隊自然是必敗無疑的。

在這種情況下,薩達姆要求軍隊主動進攻聯軍,給聯軍地面上的打擊,讓聯軍被迫提前出動地面部隊參戰。

在薩達姆看來,他的地面部隊還是很強的,數量眾多,裝備先進,至少幹敗沙特的國民警衛隊是沒有問題的。

當時美軍過強,薩達姆不敢碰。就選擇了沙特軍隊駐守的海夫吉鎮。

這是邊境的一個小鎮,是沙特領土。

這裡聯軍兵力薄弱,僅有沙特國民警衛隊的輕裝甲部隊,以及少量美國特種部隊和偵查部隊助手。

這裡地形開闊,沙特這點兵力是守不住的。

如果伊拉克軍隊冒著空中轟炸,果斷佔領海夫吉鎮,就可以從這裡殺入沙特空虛的後方,預計可以前進至少150公里。

聯軍為了救援沙特,只能出動地面部隊進行攻擊。

在薩達姆的如意算盤中,這樣就等於將美軍拉到地面決戰,而不是光挨炸了。

為了攻打海夫吉,薩達姆調動了大軍,伊拉克第5機械化師的2個主力旅,並且由第1機械化師的2個旅策應,還有1個旅佯攻。

這些部隊雖沒有共和國衛隊那麼精銳,也沒有T72之類武器,卻有大量T-54/55、T-62、中國69式、BMP-1、BRDM等裝甲武器,還有122、152等火炮支援,還有薩姆7防空導彈掩護。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夜戰中,伊拉克裝甲部隊偽裝來投降,靠近鎮子時突然發動攻擊。

這裡駐守的沙特第2國民警衛隊第5機械化步兵營以及第8、第10國民警衛隊旅的小部隊,不是伊拉克重武器的對手,被打的潰敗出鎮子。

只是,伊拉克軍隊沒有高興太久。剛剛佔領鎮子,他們就遭到炮艇機、攻擊機、戰鬥機的高強度空襲,美軍還不斷炮擊。

聯軍先讓沙特和卡塔爾軍隊發動反攻,沙特也希望收服自己的地方。

然而,阿拉伯人的戰術水平讓美國人大吃一驚。

美國軍官認為,沙特人和卡塔爾人只是將所有的彈藥發射出去,並不在乎是否打中目標。他們甚至發現他們朝天空發射反坦克導彈。

但此時伊拉克軍隊被高強度的轟炸搞的已經崩潰。

在沙特人進攻的時候,很多伊拉克人已經投降。

在沙特人和部分美軍殺入小鎮南部時,伊拉克人不敢巷戰,而是丟棄所有重武器(乘坐坦克撤退很容易被幹掉) ,潰逃出小鎮,離開了沙特領土。

事實證明,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即便面對戰鬥力很爛的沙特和卡塔爾部隊,伊拉克人也無法作戰。

此戰,美軍幾乎沒有損失,11人傷亡都是空軍的誤傷,只有1架AC130被擊落,導致14人死亡。另外還有1輛卡車不知道小鎮已經被佔領,開進去運送補給被伊拉克人俘虜,其中1名女性美軍戰俘稍後被釋放。

沙特和卡塔爾也只死亡18人,負傷50人,2輛輕型坦克和10輛裝甲車被擊毀。

相反,伊拉克軍隊損失非常慘重,66人死亡,137人受傷,還有高達566人被俘,重武器基本全部損失,包括112輛坦克和裝甲車,74輛卡車,20門火炮。

很多伊拉克士兵,是空著雙手才得以逃走的。

搞笑的是,遭遇如此慘敗,薩達姆卻自信滿滿。他誤把沙特和卡塔爾軍隊當作美軍,由此得出很多荒唐的結論,比如聯軍坦克戰鬥力不如伊拉克坦克;聯軍炮兵打不準,空軍轟炸也是濫炸;聯軍畏懼陸戰;伊拉克坦克在近距離作戰可以獲勝。

其實,他們面對的僅僅是沙特、卡塔爾的陸軍,和少量美軍地面部隊。


薩沙


是伊拉克打科威特吧。伊拉克打科威特,主要是因為伊拉克無力支付超過140億美元的兩伊戰爭貸款,和科威特超量生產石油導致的伊拉克石油利潤下降等原因導致的。

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貸款:

20世紀80年代初,伊朗與伊拉克爆發了邊境戰爭。在這期間,科威特一開始保持中立,並嘗試從中調停。1982年,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公然嘗試向科威特輸出革命,科威特因而開始支持伊拉克。之後,科威特便對伊拉克開始進行大量的經濟援助。在兩伊戰爭期間,當巴士拉港口因戰爭而關閉時,科威特起到了伊拉克的主要對外港口的作用。但是,當戰爭結束後,這兩個阿拉伯鄰國的友好關係卻由於經濟和外交因素而惡化。

當兩伊戰爭結束時,伊拉克的財政狀況並不足以支付科威特在戰爭期間給予的140億美元的戰爭貸款,因此請求免除債務。伊拉克認為兩伊戰爭成功的阻止了伊朗對科威特的霸權。然而,由於科威特拒絕免除伊拉克的債務,導致兩國關係越來越緊張。在1989年下半年,伊拉克與科威特領導人間組織了幾次會議,但並未能解決債務爭端。

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陸軍坦克、裝甲車

石油利潤下降等問題:

1988年,伊拉克的石油部長伊薩姆·沙拉比向石油輸出國組織施壓,希望降低原油生產配額以結束20世紀80年代的原油供應過剩的局面。沙拉比主張拉高油價,認為此舉將幫助伊拉克提高其石油利潤並支付600億美元的債務。但是,因為科威特擁有大量石油下游產業,所以並不擔心原油價格過低,因此於1989年,向石油輸出國組織提出將國家總石油生產限額提升50%。所以整個80年代,科威特的原油產量都超過了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強制配額,也因此阻止了原油價格的進一步上升。

因石油輸出國組織內部無法達成一致,導致伊拉克無法成功的拉昇油價,結束供應過剩,也因此難以恢復被戰爭拖垮的經濟。據估算,從1985至1989年,伊拉克因科威特的石油政策每年損失達到140億美元,科威特拒絕石油減產被伊拉克看作是一種侵略行為。

後來,伊拉克聲稱科威特對魯邁拉油田進行跨國境線定向鑽井,這使得雙方關係更加惡化。雙方對魯邁拉油田的爭論,從上世紀60年就開始了,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在魯邁拉油田的鑽井行動不斷下降,與此同時,科威特在此的鑽井活動不斷增加。在1989年,伊拉克譴責科威特使用先進鑽井技術,來開採伊拉克在魯邁拉油田所佔的份額。伊拉克同時估算了大約有價值24億美元的伊拉克石油被科威特偷採,並要求科威特予以賠償。

科威特陸軍坦克

1990年7月25日,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幾天前,石油輸出國組織官方人員宣佈,科威特與沙特阿拉伯達成石油減產協議,將石油日產量限制在150萬桶,可以看作是潛在的解決了伊拉克與科威特之間的石油爭端。但是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伊拉克與科威特之間緊張的關係得到了緩解,因為在同一時間,伊拉克在邊境集結了大量部隊。1990年8月2日凌晨2時,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四個精銳師以及相當於一個師兵力的特種部隊發動了入侵科威特的行動。


鼎盛成寧


應該說,在海灣之戰爆發前和海灣之戰爆發後,薩達姆對沙特都有著別樣的想法,只不過前者只是個想法,後者卻付出過一定的行動。

在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前,精確一點的說是在入侵科威特之前,伊拉克薩達姆進入到了一個相當困難的局面,八年的兩伊戰爭已經把伊拉克打成了一個爛攤子,國內經濟的崩潰和數百億美元的外債讓薩達姆苦不堪言,轉移國內矛盾和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家致富是薩達姆最想追求的目標,入侵科威特或者沙特,自然就成了他的目標計劃。



可以說,在海灣戰爭爆發前科威特和沙特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卻也是世界上富裕國家當中軍事力量最脆弱的國家,科威特人口不過200萬,軍事力量僅有二萬軍隊且沒有領土戰略縱深,在伊拉克裝甲部隊的衝擊下一天之內就可以從內陸推到海岸,同比之下的沙特雖然土地面積廣大,但軍事力量卻同樣薄弱,僅僅數萬正規軍,面對兩伊戰爭後擁兵110萬的伊拉克,橫掃這樣兩個國家如同摧枯拉朽,所以,在海灣戰爭前,這兩個最富裕的鄰居都是伊拉克迫切想要打劫的目標。

當然綜合相比之下,領土面積狹小的科威特更方便下手,這也是薩達姆後來選擇的戰略計劃,但眾所周知卻也捅了螞蜂窩,要知道對於薩達姆的野心,外界並非不曉,但對他最後這種盲目的行為也絕對不能選擇容忍,要知道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總量佔地球的20%,操控兩國的石油就可以影響全世界的石油價格,如果沙特再落入薩達姆之手,那國際經濟的格局將不敢想象,一個可以操縱世界的新石油帝國從此誕生,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接受的。也間接促成了海灣戰爭的爆發。



可以說海灣戰爭如果沒有爆發,入侵沙特也必然會成為薩達姆接下來的行動,因此隨後面對海灣戰爭多國部隊的集結,沙特也傾盡全力不但提供了鉅額資金贊助,甚至允許多國部隊駐軍沙特,但即便如此,也依舊沒有阻止海灣戰爭中薩達姆所進行的一次冒險軍事行動,即海夫吉戰鬥。

1991年隨著沙漠風暴行動的開始,伴隨著多國部隊持續的飛機轟炸,號稱中東第一軍事強國的伊拉克遭受重大軍事打擊,50%的軍事力量還沒有見到敵人就宣告摧毀,原始落後的指揮體系面對信息化戰爭,驚人的差距也就此而來,為了挽救空中領域的失敗,薩達姆只能寄希望於自己上百萬陸軍能夠在地面作戰發揮作用,將多國部隊的交戰區由空中轉入地下,因此選擇動用地面部隊對沙特的海夫吉小鎮發起進攻。

這次戰鬥的戰略目的,其實相對較為簡單,伊拉克企圖以陸軍碰陸軍,縮短雙方的軍事差距,用製造地面傷亡來提升多國部隊在海灣戰爭中的壓力,但這一仗卻僅僅在一天之內就宣告失敗,無情的事實告訴薩達姆,在失去的空中優勢的情況下,即便來到地面戰場,伊拉克陸軍也難有勝算。

由於持續的轟炸和空中偵察,伊拉克的陸軍部隊早已不敢大規模成建制的活動,只能以數量不多的小股部隊分批向海夫吉小鎮發起進攻,近乎添油式的進攻,根本無法給多國部隊製造壓力,甚至在戰鬥初期並沒有增援的沙特部隊就死死頂住伊拉克軍隊長時間的進攻,隨後面對美國和卡塔爾部隊的增援,以及更強大的空中火力,伊拉克數量並不多的進攻部隊也隨即土崩瓦解,本寄希望於與多國部隊進行一場規模較大的地面戰役,最終卻以一場小規模的戰鬥而收場,伊拉克軍隊徹底失去了進攻的勇氣。


遼寧資深球迷


如果朝鮮和美國打起來了,朝鮮肯定會去攻打韓國和日本,所以最緊張朝鮮的是韓國和日本,而不是美國。

伊拉克為什麼要攻打沙特呢?因為海灣戰爭時,沙特是阿拉伯國家的老大,美國帶著一大堆聯合國軍隊攻打伊拉克,美國在中東比較大的軍事基地都在沙特,美國的飛機、坦克都是先運輸到沙特,然後從地面進攻伊拉克和伊拉克在科威特的佔領軍。

伊拉克打不到美國的飛機,因為美國已經開始信息化戰爭,依靠衛星,伊拉克還停留在二戰時的機械化戰爭,伊拉克都還沒看到美軍,糊里糊塗就被美軍打死了。既然打不到美軍,那就報復一下沙特、襲擊一下沙特的美軍基地吧。


劉權林


這裡提問說的是“海夫吉之戰”吧? 在“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後兩週,伊拉克軍隊被炸的耐不住了,打算用地面部隊主動出擊的方式去恐嚇一下美軍,同時試探多國聯軍的穩固程度。


伊軍出動了幾路團級規模的機械化部隊,對沙特和科威特邊境地區沙特境內的海夫吉小鎮發動了四次進攻。在交戰中,伊軍分別於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沙特的國民衛隊交手,美海軍陸戰隊主要是輕裝機械化部隊,但是得益於先進的空地一體戰體系,在足夠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先進的夜視器材和少量的M60坦克的支援下讓伊軍沒少了吃苦,但是最後伊軍還是在沙特國民衛隊防守的地段得手,達成了突破衝進了海夫吉小鎮。


伊軍佔領海夫吉之後開始構築防禦陣地,明顯沒有進一步發展突破的意思。這就讓多國聯軍有了足夠的調整時間,很快在大批美軍戰鬥支援部隊和空中力量的掩護下,沙特國民衛隊發起了反擊戰。開頭階段,伊軍打得挺頑強的,沙特部隊推進很慢,可是隨著美軍的空襲和炮火,尤其是海軍艦炮的支援力度不斷增大,伊軍開始棄城逃跑了。沙特部隊在追擊過程中算是“戰果輝煌”吧,繳獲了大批伊軍主動丟棄的坦克和裝甲車,但是可以想見,要是沒有美軍的炮兵、空軍和艦炮火力支援,勝負可就不好說了。


應該說,伊拉克這種試圖用戰鬥偵察的方式發動試探性進攻改變自己被動挨炸的策略是一個徹底的失敗。除了損失大批武器裝備之外,更是讓伊軍中下層認識到了美軍的威力。不但戰役目的沒有到達,反而造成了自己戰略上徹底動搖。隨後薩達姆慌忙衝科威特撤軍,大量的機械化部隊在沒有足夠空中掩護的情況下沿著高速公路蜂擁而逃,結果讓多國聯軍的空襲殺得屍橫遍野,形成所謂的“死亡公路”。


在美軍大批抵達沙特的時候,薩達姆就已經徹底輸掉了這場戰爭。他真正唯一的機會在於,沙特開始研究接納美軍進駐的時候果斷的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徹底拿下沙特,那樣子還有一線生機,最少日後談判也能多一些籌碼。憑著當時伊拉克和沙特的力量對比,以及周邊的形勢,其實沒人攔得住他那麼幹。


其實從一開始,薩達姆低估美軍的作戰能力過高估計自己,悍然發動對科威特的入侵,這是踏上不歸路的第一步,他沒有意識到。介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美國斷然不會容忍一個大國能夠操縱世界石油市場,所以海灣戰爭是打定了。薩達姆的失敗也是註定的了。不過籌碼多,巧妙利用機會,結果總是會好於傻乎乎的硬碰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