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qzuser214257048


李隆基是皇帝,太平公主是他的親姑姑,可是,他一檔上皇帝,卻迫不及待地剷除她,原因不外乎是她威脅到了他的皇權。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從小便很受寵,武則天對她有多寵呢?

當時,唐朝會用公主和吐蕃和親以達成和平相處的政治目的,所以,吐蕃一聽說唐朝皇帝的皇后有一個女兒,便派人來到長安請求和親,讓太平公主嫁到吐蕃。

武則天聽說吐蕃蠻夷竟然想去自己的寶貝女兒,心裡頓時不高興了,她之前在母親死後便讓太平公主充當道士,為母親祈福,此時最好的拒絕方式自然便是讓吐蕃人知道女兒是道士,所以她便為太平公主修了一座道觀。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駙馬薛紹受誣告被以謀反之罪處死後,武則天不忍心讓她當一個沒人疼沒人愛的小寡婦,所以又開始給她物色駙馬。

原本已經選定了武承嗣,偏偏武承嗣生了病,於是武則天又相中了武攸暨,為了讓太平公主嫁給武攸暨,她直接殺了武攸暨的夫人。

可見,武則天對太平公主有多好,便對別人有多狠。

武則天對太平公主的寵愛,是太平公主日後能夠參與政事的一個原因,當然,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類我”,頗懂權謀之術。

不過,武則天遇事難決之時雖然會找太平公主商議,但是卻嚴令太平公主不得向外洩露她讓太平參與政事一事。

太平公主也知事情深淺,更知道自己的母親武則天的為人,因為武則天認為她“類我”,所以她也害怕武則天會認為自己會有擅權或是奪權的想法,從而招來禍端。為了讓武則天放心,太平公主過起了高調的貴婦生活,豪車美宅,怎麼奢侈怎麼過,她是在用“自汙”的方式消除武則天的疑心和戒心。

太平公主作為一個女人,能有這份見識和能力,卻是很不簡單。

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類我”,也確實看得很準,太平公主的權力慾確實是一點也不弱於武則天。

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權力,也為了擺脫武則天的桎梏,太平公主開始轉向支持李唐宗室,也即武則天的兒子、太平公主的哥哥李顯。

705年,張柬之趁著武則天臥病不起之際,率領五百禁軍將士擁李顯入紫薇城發動了“神龍政變”,誅殺了武則天的面首張昌宗和張易之,隨後逼迫武則天遜位於李顯。

太平公主在這場政變中也予以了配合,也算有一點功勞,所以李顯即位之後便晉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和哥哥李旦一樣食邑五千戶,這事別說對於一個女人了,即便是對於男人而言也是一種無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李顯雖然再一次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但可能是因為長期受到武則天壓制的原因,導致了他性格上的懦弱,致使韋后和安樂公主專權。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李顯當了五年的皇帝之後,竟然會死在韋后和安樂公主的手上。

李顯一死,韋后立15歲的李重茂為帝,繼續把持朝政,同時也加大了對太平公主和李旦的打壓力度,試圖將皇權攬於自己一人之手,或有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之勢。

太平公主當然也不會束手待斃,她一看韋后出手對付自己和李旦,便迅速和李旦以及李旦的兒子李隆基達成了一致意見,聯手向韋后發難。

李隆基誅韋后之後,太平公主又和李隆基一起廢了李重茂,然後擁護李旦稱帝。

李旦當了皇帝之後,自然要好好封賞太平公主,這一次,她實封萬戶,萬戶侯是多少男人的夢想呀!她一個女人卻走在了無數男人的前面。

李旦也和李顯一樣,被武則天打壓慣了,懦弱的性格已經刻入了骨髓,所以,他當了皇帝之後雖然沒像李顯一樣被自己的女人給架空,卻被妹妹太平公主給製得死死的。

太平公主的權勢有多大呢?只要是太平公主上奏的事,李顯肯定準奏,可謂是太平公主說什麼,沒有主見的李顯便會聽什麼信什麼。

即便是宰相和朝臣們商議通過的事,只要太平公主沒有點頭,這件事也沒戲。

太平公主的擅權讓李隆基看到了危機,如果再任由她這麼下去的話,恐怕還真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武則天,但是,李隆基是不敢明著和她作對的,七個宰相,有五個是她的人,她的人又掌控著禁軍,李隆基一不留神便會沒命,由此可見太平公主權勢之盛。

李隆基不敢和太平公主作對,太平公主卻為了在李旦死後能夠繼續掌控權勢,便想廢了精明的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另找一個懦弱的人當李旦的接班人。

實際上,李隆基曾向太平公主妥協過。

李旦因宋璟和姚崇二人上奏讓李旦將太平公主外放到東都洛陽,但是李旦不忍心,只讓她去了蒲州。此事被太平公主認為是李隆基在挑釁自己,於是李隆基嚇得趕緊向李旦說,爹呀,您快讓姑姑回京吧!

只不過,李隆基的妥協和補救措施並沒有得到太平公主的原諒,她最終還是決定聯合朝中文武發動兵變殺李隆基。

李隆基聽說太平公主要對自己下手,他能怎麼辦?要麼坐以待斃,要麼先下手為強!

李隆基能夠當上皇帝,能夠開創“開元盛世”,能夠“一日棄三王”,便說明他絕對是一個狠人,所以,他肯定會選擇先下手為強——他率先向太平公主下手,派人殺了太平公主的親信,斷了她的臂膀,讓她再無能力向自己發難。

太平公主一聽說李隆基對自己出手了,又聽說自己的人死了差不多了,趕緊一溜煙逃到了南山,三日不敢出。

只是,太平公主終究難逃一死,她不死,李隆基心中難安;她不死,李隆基心中怨氣難消。

所以,李隆基在這場“先天政變”中從李旦手裡拿到了皇權之後,便迫不及待地賜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寧糊塗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太平公主,這個問題要從好幾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擁有第一繼承權的,應該是李隆基的哥哥,後來的宋王李成器。李成器不願意和鋒芒畢露的三弟爭奪天下,才主動讓出了太子之位,可是姑姑太平公主,比較支持相對軟弱的李成器,並在親哥哥李旦那裡說了一些李隆基的壞話,這點,讓李隆基很不滿。

其次,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氏一族。在這場政變中,太平公主對年輕的李隆基,刮目相看,覺得他的能力很強,會成為自己的勁敵,所以之後一直針對他,同時,李隆基也對姑姑的老到,謀略,狠辣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雙方都把當時的盟友看作未來的對手,互相防範,所以,李隆基登基後,也不足為奇。

第三,睿宗李旦,對自己的妹妹非常信任,不僅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而且還把很多朝廷要事交給她處理。幾名宰相大多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實力很強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剛剛登基的李隆基的皇權。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嚐到了先發制人的好處,面對權傾朝野,經驗老到的姑姑,他並沒有信心在朝堂爭鬥中,慢慢獲得最後的勝利,年輕的皇帝要的是快刀斬亂麻,於是,以有心算無心的李隆基最終取的了勝利,順利的誅滅了太平一黨,開啟了開元盛世的序幕。


腦洞大開的歷史


金玉其外的大唐。

1、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她的母親可不得了,堂堂的明月當空照的武則天。太平公主先是下嫁表哥薛紹,估計這個薛紹是個美男子,不然很難入他的法眼,表哥因為謀反餓死在河南監獄後,太平公主再嫁武攸暨,這個武攸暨是母親武則天的堂侄。客觀地說,太平公主是我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不僅僅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她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2、為何殺死姑姑?

在正常人的家庭裡,姑侄關係那絕對是非常親密的關係,姑姑一般都會拿著自己的侄子視同己出,但是在皇家,在利益面前,這種親情關係根本不值一提。李隆基是太平公主兄長李旦的兒子,太平公主和李旦都是武則天所親生,是親兄妹,她是李隆基的姑姑,是親姑姑,和母子關係只差一層,太平公主比李隆基大二十歲左右。太平公主跟她的母親一樣,也是個對權力有慾望和野心的女人。應該說,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曾經是一個戰線上的朋友,不過戰鬥勝利後,翻臉相殺也是必然的,他們兩個人唯一一次站在統一戰線上,是韋后亂政的時候。兩人都是李家的兒女,他們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李唐王朝敗在一個女人的手中。不過韋后之亂被平定之後,太平公主跟李隆基也成了利益衝突,勢同水火的兩方。太平公主不想要讓唐睿宗立李隆基為太子,而李隆基也忌憚太平公主的勢力,害怕姑姑會危害他的利益,在當皇帝之前,兩個人的勢力都不足以消滅對方,終於,李隆基在登基之後,力量的天平發生了傾斜,李隆基終於瞅準了機會,殺掉了妄圖兵變謀反的姑姑太平公主。



智者說歷史


在古代歷史上的權勢爭鬥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唐玄宗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這對姑侄的鬥法就是鮮活的例子。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在唐隆元年(710年)六月攜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


太平公主親手將少帝李重茂拉下皇位,將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推上皇位。但在睿宗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為帝的次年,太平公主就被侄子李隆基賜死家中。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對曾經並肩戰鬥的緊密盟友最終公開決裂,到了置彼此於死地的地步?答案就是他們彼此都觸動了對方的“奶酪”——權力。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最小的女兒,深受帝后的寵愛。當時吐蕃人請求與唐王朝和親,但李治與武則天捨不得唯一的女兒遠嫁,為推脫和親,就為太平公主修建了太平觀,讓她當道士去了。當然,這只是掩人耳目的權宜之計。

太平公主共有兩段婚姻。她真正地參與朝政是在她第二次婚姻之後。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駙馬是她的表兄薛紹。薛紹出身高貴,母親是高宗李治的同母姐姐城陽公主。婚後的太平公主生兒育女,生活平靜幸福。


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對李唐宗室大肆打壓,加緊了稱帝的步伐,激起李唐皇族的反抗。在鎮壓越王李貞和琅琊王李衝父子時,駙馬薛紹和哥哥薛顗牽連其中。

對於薛紹是否真正參與謀反,有關史料的說法一。最後武則天不管女婿是否冤屈,不顧太平公主的苦苦哀求,還是把薛紹活活餓死在獄中。

薛紹死後,武則天為女兒太平公主挑選的夫婿是孃家武家的侄子。先是挑了武則天哥哥武元爽的兒子武承嗣,太平公主沒看上眼。後來太平公主就挑中了武則天的堂侄武攸暨為婿。


第二次婚姻之後的太平公主開始參與朝政,展現出遺傳自母親武則天的果敢決斷、足智多謀的政治才幹。 在剷除薛懷義、來俊臣的行動中,太平公主一手操刀,動作乾淨利落。她還投母親所好,將自己包養男寵與母親分享,張昌宗就是她推薦給武則天的。武則天對這個有才能又有“孝心”的女兒喜歡得可是不得了。

太平公主雖是武家的兒媳,卻心屬李家陣營。在武則天晚年重病之時,以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聯合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等,發動“神龍政變”,殺死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逼迫武則天退位。

神龍政變的第四天,太子李顯再次登上皇位,江山終回李氏皇族。在政變中立下大功的太平公主與哥哥相王李旦被中宗李顯大加封賞。太平公主被冊封為“鎮國太平公主”,還被恩准開府設官。要知道,在唐朝只有親王才有這種待遇的。可見太平公主在當時聖眷是多麼盛隆。


李顯對相王李旦也不薄,加封其為“安國相王”。後來李顯又要冊立李旦為皇太弟,被李旦婉拒。

在李顯主政期間,皇后韋后及其女兒安樂公主奢侈無度,干預朝政。安樂公主開府設官,權勢煊赫。她還曾要求父親李顯立她為皇太女。

朝廷在這母女的亂政下,功臣遭到清洗,太子李重俊惴惴不安起兵政變,一派亂象。

景龍四年(710年)六月,中宗李顯被韋后投毒暴斃。在韋后的操作下,年僅16歲的中宗第四子李重茂被立為帝,韋后臨朝稱制,這一切似乎都在複製武則天當年奪權的故事。

為制衡韋后奪權,太平公主也是費盡心思。她曾設想讓相王李旦參知政事,以分散韋后的權力。但這個設想由於韋后一黨的阻撓而落空。


於是,太平公主聯手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剷除了韋后一黨。韋后親立的傀儡少帝李重茂也被太平公主趕下皇位,李隆基的父親相王李旦被擁立為帝。在政變中立下大功的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由於共同的利益,唐隆政變使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這對姑侄暫時走到一起。政變後,李隆基的政治聲望日漸高漲,對太平公主的權勢造成威脅。這姑侄倆開始互視對方為最大對手,展開數度交鋒。

太平公主首先出招。由於李隆基是睿宗李旦庶出的第三子,他前邊還有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而李隆基被立為太子,這在立嫡立長的古代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太平公主抓住這點在朝廷中大造輿論,以圖改立太子。太平公主曾親自召集會議,大唐的宰相們悉數與會。在會議上,太平公主首先提出要更換太子,但遭到吏部尚書宋璟的強烈反對。


會後,宋璟又聯合兵部尚書姚崇到皇帝李旦面前告了太平公主一狀,並建議將李旦的嫡長子李成器及高宗李治的長孫李守禮(此人也有做太子的資格)外放到地方為官;把歧王和薛王的左右羽林軍改編為太子侍衛軍,加強李隆基的軍事力量;把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夫婦趕到東都洛陽,以免在長安再生事端。在中書侍郎張說的勸說下,李旦依照宋璟的建議而行。

但太平公主也不是吃素的,她可是唐隆政變的首功之臣。她發動朝中力量,對李旦和李隆基父子進行反擊。最終李隆基服軟,立刻將自己與此事撇清,稱對宋璟的建議,他事先毫不知情。宋璟和姚崇成為背鍋俠,這老哥倆被逐出京城,下放到了地方。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再次較量。這年七月,天空出現彗星。在迷信的古代,一般都視彗星的出現為不吉之兆。太平公主遂利用這一自然現象,命法師提醒李旦這是太子要上位的徵兆。太平公主的本意是想借此激怒李旦,從而廢黜太子李隆基。哪知李旦順水推舟,當即表示同意退位,支持太子李隆基繼位。太平公主弄巧成拙,偷雞成反蝕一把米。


在太平公主的建議下,李旦雖然退位,但還掌握著部分國家大權,並沒有全退。太平公主利用太上皇李旦的權力,在朝廷中大肆安插親信。在朝堂的七位宰相之中,其中就有五位是太平公主的人。

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平公主曾與竇懷貞等人陰謀廢掉玄宗李隆基,並且與宮女元氏合謀,意圖在李隆基服用的天麻粉中投毒,毒死李隆基。太平公主與玄宗李隆基的矛盾不斷激化,已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在中書侍郎王琚等人的大力鼓動下,玄宗李隆基決定對太平公主動手了。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平公主在此時也決定發動政變,兵分兩路,一路擒拿李隆基,一路佔領朝廷官衙。

公元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帶兵進入虔化門,召見太平公主的黨羽並將他們殺戮。而太平公主則逃亡到一處寺廟之中,三天後被玄宗李隆基賜死家中。

《資治通鑑》中記載,太平公主陰謀毒死玄宗李隆基,後又在先天二年陰謀發動奪權政變。但也有的史學家推測,這兩點有可能是玄宗李隆基故意抹黑太平公主,以增加他誅殺太平公主的正當性。



歲月是一條河流


李隆基要幹掉姑姑太平公主,是為了穩住皇位。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一心想要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其野心勃勃,不過也確實有實力,曾一度掌控大權,李隆基在與太平公主的鬥爭中取得勝利,並且殺了太平公主。


武則天去世後,皇位傳給了李顯,李顯有位精明強幹的皇后與公主,皇后便是韋皇后,公主是安樂公主,這對母子也把武則天當成榜樣,同樣也希望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於是在李顯死後,她們開始控制皇權。

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這時候有共同的敵人,因此結為同盟,她們為了扳倒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密切配合,最後他們二人成功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他們也彼此不再需要對方,兩人都覬覦皇位,所以成為了敵人。



起初他們中間還隔著唐睿宗,唐睿宗是他們二人合力送上皇位,目的是為了扳倒韋皇后與安樂公主。不過唐睿宗本身沒多大能耐,其實也就是個傀儡皇帝。唐睿宗也還算明智,夾在二人中間不好受,直接宣佈讓位當太上皇。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爭鬥,李隆基勝了,所以他當上了皇帝,太平公主被處死。


麥地傳奇


上官婉兒墓誌銘出土,已經完美為我們解答了這個疑問。

在所有史料裡,都記載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裡應外合,發動政變,消滅了韋氏集團,推李旦做了皇帝,但從上官婉兒的墓誌銘看,這裡邊可能有蹊蹺。

太平公主確實參加了李隆基的政變,但很顯然,太平公主被侄子擺了一道。中宗李顯死後,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擁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帝,但是韋氏專權,李重茂形同傀儡,為了阻止韋氏集團立安樂公主的陰謀,太平公主、上官婉兒聯合李隆基發動政變,但等政變發生了,局面已經不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能夠控制的了,李隆基可不是簡單的想除掉韋氏集團,他的目標是皇帝寶座。所以旗幟鮮明反對韋氏集團的上官婉兒被李隆基以韋氏集團同黨為由處死,原因很簡單,上官婉兒作為中宗李顯的昭容,親手擁立的李顯兒子李重茂做皇帝才是利益最大化,她不可能同意李旦取代李重茂做皇帝。李隆基殺她就是除篡位的一道障礙。這個在上官婉兒墓誌銘出土之前就有歷史學家就開始懷疑了,墓誌銘的出土使這個猜想成為事實。

太平公主的情況就比較微妙了,在這種情況下,她不得不妥協,實際上李重茂做皇帝最符合太平公主的利益,李重茂是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擁立的,如果李重茂做皇帝,太平公主資格老又有擁立之功,朝中地位無可動搖,但是哥哥李旦做了皇帝,有個如狼似虎的李隆基輔佐,基本沒太平公主多大的事了,很明顯,這並不符合太平公主的利益。但是皇宮被李隆基控制,太平公主被裹挾,不得不被李隆基牽著鼻子走。但太平公主心裡肯定是不服的。

李隆基以韋氏同黨的名義處死了上官婉兒,削掉了封號。而太平公主偏偏要給上官婉兒風光大葬,並在墓誌銘中刻意強調了上官婉兒反對韋氏專權的事蹟。在墓誌銘蓋上大書【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很顯然,太平公主雖然被裹挾,但並沒有從心裡認輸,姑侄鬥法從政變開始就已經劍拔弩張。

很快這場鬥法以太平公主失敗告終,首先李隆基逼父親退位,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掌握實權的李隆基很快除掉了自己的姑姑,至此李隆基從政變一開始就策劃好的計劃徹底實現了,整個計劃歷時僅三年,李隆基完成計劃後還不忘消滅證據,篡改歷史,給上官婉兒和太平公主扣了不少帽子,甚至派人破壞了上官婉兒墓,但是上官婉兒的墓誌銘倖存下來,使這一歷時迷案最終浮出水面。


山野論史


原因很簡單,太平公主威脅到李隆基了

背景:

武則天當武周皇帝時,她和丈夫唐高宗李治有兩個兒子以及一個女兒還活著,即: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太平公主。而唐玄宗李隆基則是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按照這樣的輩分,太平公主自然是李隆基的親姑姑。



聖歷二年,即公元699年,病重的武則天將李顯立為太子,並將朝政大權交給他。

不久後,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李顯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在位期間,許多的政務都是由皇后韋氏以及安樂公主協助處理的。

慢慢地,朝政大權就落入她們手中,而這兩人也不是一般人,頗有權術和手段,且善於玩弄權術,很快就將李顯的權力架空。

緊接著,她們先是貶驅發動神龍政變的五大功臣,繼而毒殺太子李重俊,然後再安排韋后的哥哥韋溫掌握大權,同時在朝中安插各種親信,在公元799年,她們成功毒殺李顯。毒殺唐中宗李顯後,韋后準備效仿武則天,即謀權篡位,併成為第二個女皇帝。



這時候的李隆基已經長大成人,以皇孫的身份被封為臨淄王。李隆基頗有心計,又善於韜光養晦,在暗地裡培養了一定的勢力。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都看不慣韋后和安樂公主平時的作為,對韋氏集團謀逆亂政的作法更是感到憤恨,眼看李家的江山要易主了,這兩人就聯手,並於同年六月聯手發動唐隆政變,一舉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及其親信。

此政變直接讓韋氏集團垮臺。平叛後,在太平公主的幫助下,李旦繼位,即唐睿宗。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自己的姑姑呢?


話說,太平公主也是一個很強勢的女人。

她是武則天和李治的小女兒,性格非常像武則天:機警聰慧、幹練果斷,並且有很強的控制慾,很受武則天的寵愛。武則天曾打算把太平公主立為太子,但因傳統的宗法制以及朝廷大臣的勸諫,此事就此作罷。

神龍政變後,她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

唐隆政變後,她又被賜“萬戶”。

仗著自己擁立睿宗有功,太平公主經常干涉朝政,拉幫結派、任人唯親,提拔了不少聽從於自己的官員,此外,太平公主還大量受賄。儼然又是一個武則天、韋后。

而且,太平公主也有和武則天、韋后一樣的心思——謀權篡逆、成為女皇帝。



然而,太平公主最擔憂的還是李隆基,這個侄子實在是太聰明瞭,不僅不容易接受自己的擺佈,還很容易給自己造成威脅。

所以,在各方面,太平公主經常阻撓和排擠李隆基,同時派人監視李隆基的行動,並利用流言蜚語挑撥李旦和李隆基的關係。

甚至,太平公主還向外傳播謠言,說李隆基不是李旦親生的,要求李旦廢除李隆基皇太子的身份,並鼓動大臣們同意更換太子。

隨著兩人的矛盾的日益加劇,李旦見姑侄兩人不和,擔心再出現政局混亂的情況,於景雲三年,公元712年,不顧太平公主的極力反對,直接將皇位讓給太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見阻止不了李隆基當皇帝,就打起了刺殺李隆基的主意,甚至安排宮女在李隆基的飯菜裡下毒,可惜都沒有得逞。

李隆基也察覺到太平公主的險惡用心,但一直礙於父親的面子,所以李隆基想等到李旦去世後再好好懲治自己的這個姑姑。

豈料,這太平公主在朝廷中越來越囂張,引起了許多大臣的不滿。李隆基身邊有大臣就對他說:陛下您要及早動手,以防被動,只有穩定朝政才是對太上皇最好的報答。


於是,李隆基終於下定決心,先將太平公主集團的親信騙到宮中,然後逐個逮捕。再包圍太平公主的府邸,太平公主聞訊出逃。

但幾天後太平公主就被擒獲,李隆基不顧父親李旦的建議,直接將她賜死,而太平公主的兒子們和親信數十人,也均被處死。

此為歷史上較為有名的先天政變。


金兔歷史


唐玄宗幹掉親姑姑太平公主,實在是太平公主自找的。

本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盟友。那時候,太平公主的哥哥,也就是李隆基的大爺李顯當皇帝。

李顯也就是唐中宗。中宗有一個特別出色的皇后韋氏,還有一個同樣要求出色的女兒安樂公主。這二位,偶像都是武則天。人生追求也向武則天看齊。

唐中宗死後(據說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孃兒倆毒死的),韋后扶持了一個小寶寶繼位,自己隱在背後把持一切,儼然已經有了武則天當年的氣象。假以時日,估計她也會學習武則天干脆自己當皇帝。

但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不答應了。同樣不答應的,還有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

太平公主的想法是,要當女皇,也是她當,輪不到韋后這個外人;李隆基的想法是,乾坤顛倒,剛剛正過來,不可再次顛倒。

雖然內心的分歧是不可彌合的,但此時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韋后和安樂公主。

因此,他們成了盟友。姑侄二人聯合,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把李隆基的爸爸、也就是武則天的有一個兒子李旦扶上了帝位,史稱唐睿宗。

唐睿宗上位後,近乎傀儡。也正常——因為他本來就是靠別人送上皇位的,他並不具備任何當皇帝的實力。

太平公主抓住了當下,隱於唐睿宗的背後,掌控一切;李隆基抓住了未來,做了皇太子,隱於是唐睿宗背後,等待時機。

唐睿宗感覺很難受,就說,我要做太上皇,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潛臺詞是,你們姑侄直接鬥吧,別讓我夾在中間難受。

這自然是難免的。因為李隆基不是個願意做傀儡的人。

其實,太平公主早就看出李隆基不是個小慫,不容易控制。她本想找個小慫過渡一下,以後可以當女皇,但李隆基讓她心裡打鼓。她曾經三番五次勸唐睿宗更換太子,可是唐睿宗不敢,也不願。

而對於太平公主的野心,李隆基也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李隆基上位後,和太平公主的鬥爭就難免了。

一仗下來,李隆基顯然技高一籌,太平公主便只能認輸了。認輸的代價是,死。

名叫太平,可這個公主的一生,人不如其名,一點都不太平。


趣談國史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是權利的角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李隆基殺死姑姑太平公主並不稀奇,他的前半生的輝煌也是從殺死太平公主後才開始的(史稱開元盛世)。

李隆基出生於公元685年,小時候曾經出格為王;父親李旦生活在武則天的威嚴之下,常年沒有出頭之日;李旦雖然被立為皇帝卻不能參加政事。或許因為有些大臣想要推翻武則天卻沒有成功,連累了李旦被廢李隆基也被幽閉宮中。

直到神龍政變,那一年李隆基14歲親眼目睹了一場武裝政變。張諫之等人看到武則天年邁有機可乘,果斷髮動政變殺死了武則天男寵奪回了李唐政權,接李顯繼位。

可能是親眼目睹了政變的奇妙之處,李隆基回長安後就暗中籠絡人才,特別注重在萬騎中發展勢力(萬騎是皇帝的撫慰對,早期只有百騎、武則天時期發展成為千騎、李顯發展壯大為萬騎)。慢慢的李隆基就在暗中擁有了自己的勢力,皇帝身邊的特種部隊有很大一部分是支持李隆基的。


李顯軟弱大權旁落韋后,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撥亂反正。

由於李顯的無能導致皇權旁落,韋后想要學習婆婆武則天統一天下,做第二個女皇帝。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公然賣官鬻爵,韋后也是不加禁止;韋后的兄弟也在朝中擔任重要的職位。嫣然一副從走武則天老路的架勢。

這時候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盟友,他們一起密謀摧毀了韋氏集團的力量;擁立李旦從新為帝,史稱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之後,李隆基被冊封為太子。而太子與太平公主成為權利鬥爭的中心。

太平公主不甘寂寞,經常參政議政。可能她希望得到更大的權利,而李隆基成為她權利路上最大的敵人。李旦為了緩解矛盾,將皇位傳給了太子李隆基;沒想到卻激化了矛盾。

在太平公主想要發動政變的時候,李隆基的到消息(情報工作做的比較好)先下手為強幹掉了太平公主的羽翼,最後賜死太平公主(太上皇求情都沒用)。

搞定太平公主史稱“先天政變”,改國號為開元。

李隆基繼位後卻沒有得到最高權利。太平公主是他的政敵,上面還有太上皇管著;通過先天政變殺了太平公主才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皇帝。


蟻史為諫


政治權利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如果李隆基不幹掉姑姑太平公主,被幹掉的就是自己。

太平公主,中國歷史上最鼎盛時期的王朝公主,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唯一長成的女兒,但她的一生婚姻不幸而沉淪於權力,並沒有得到什麼幸福。



武週末年,太平公主漸漸進入權力核心圈。太平公主誅殺武則天的寵臣張昌宗、張易之,擁護中宗李顯繼位 ,因此而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走向權力的巔峰,從此以後在權力的旋渦中越陷越深,再也沒有能脫離。


中宗朝的政治情形基本是兩派對立:一派是皇后韋氏、昭容上官婉兒、安樂公主,一派是太平公主和兄長相王李旦以及侄兒李隆基。太平公主其實是不把韋氏等人放在眼裡的,自認為能夠對付,所以並不收斂,比較驕橫,這也就是太平公主的本來個性。新唐書說韋后等懼太平公主“多謀斷”。“多謀”應該是太平公主的一個基本特性。

唐中宗李顯被韋后毒死之後太平公主與侄兒李隆基聯手鏟除了韋氏一黨,並且親手把中宗之子自己的另一侄兒李重茂拉下皇位,一手扶立自己的兄長李旦做了皇帝。因為有這一番功勞,太平公主從此可以與皇帝坐而論政,享食邑萬戶,這時的太平公主走到了權力的頂峰。但從此太平公主的結局也種下了因為。

皇帝李旦一邊是妹妹太平公主,一邊是被立為太子的兒子李隆基,左右難以取捨制衡。太平公主在得到的權力鼓勵之下有了更深的慾望,而太子李隆基也感覺受到姑姑的制約,於是兩方面的矛盾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太平公主意圖廢掉太子李隆基,而李旦卻最終提前傳位給兒子自己退位成了太上皇。不知收斂的太平公主專擅朝政,百官依附,連宰相這樣的高官都出自太平公主門下。忍無可忍的李隆基不得不剷除姑姑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最終被冠以謀反罪名而被李隆基賜死。顯然太平公主的集團是並沒有準備好謀反的,匆忙之間已經年輕的皇帝李隆基分化瓦解。家財萬貫的太平公主曾經所掌握過的權力如泡影一般瞬間便被侄兒李隆基打得粉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