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古代历史上最能隐忍的人物是谁?到什么程度?结局如何?

三点淩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个人认为是崔杼。

崔杼名气很大。

他杀了齐后庄公,篡了位。

结果,齐国的史官却写下了“崔杼弑庄公”。

崔杼大怒,杀了史官,让他的大弟弟重写历史。

谁知道,大弟弟还是写“崔杼弑庄公”。

崔杼杀了大弟弟,让二弟弟接替,然而还是这么写。

崔杼无奈,只能放过了他,让其他人去写。

那么,崔杼为什么杀死主公庄公呢?

他也是有难言之隐,却不能一洗了之。

曾几何时,崔杼是一个超级忍者神龟,大绿帽丈夫。

齐庄公好色,一次聚会时无意中看到了崔杼的老婆郭姜。

郭姜不但美貌妖艳,还非常风骚,以勾引男人为乐趣。

奸夫淫妇一拍即合,庄公趁着崔杼不在家,装作去拜访,和郭姜搞上了床。

后来庄公经常故意安排崔杼去外面出差,频繁和郭姜通奸。

这事很快传到崔杼耳朵里,他自然是狂怒。

但庄公是他的君主,得罪不起,搞不好还有杀身大祸。

于是,崔杼只能忍气吞声。

更搞笑的是,自从庄公搞上郭姜以后,崔杼怕得罪庄公,连自己的老婆也不敢碰了。

本来指望装忍者神龟就算了,谁知道奸夫淫妇竟然不给他这个机会。

庄公见崔杼装不知道,心中嘲笑他无能。也许是嫉妒崔杼是郭姜名义上的丈夫,庄公竟然多次羞辱崔杼。

一次,庄公和郭姜通奸后,竟然拿走了崔杼的帽子,还赏给自己的侍从。

侍从都觉得过分,认为这样太羞辱崔杼了,不愿意接受。

庄公就自己带着崔杼的帽子。

朝中大臣也不是弱智,很快发现了这件事。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时间崔杼成为众所周知的绿帽丈夫,被所有人讥笑。

这玩意谁能受得了?

关键还有更夸张的。

一次崔杼生病在家,庄公装作探病,结果和崔杼聊了几句,就跑到郭姜的房间里去了。

两人搂搂抱抱,好不亲热。

崔杼气的眼睛通红,实在忍不得,就让丫鬟将妻子郭姜喊出来,命她去了内室。

然而,庄公本来是抱着上床的目的来的,此刻竟然不走,抱柱唱歌。

崔杼气的胸口差点暴裂,当时他已经准备杀死庄公报仇,一怒之下就决定提前下手。

他让和庄公有仇的宦官贾举动手,带着一群武士来杀庄公。

庄公发现有人要杀的,顿时性欲全无,试图跳墙逃走。

贾举让武士射箭,庄公大腿中箭后倒地,被武士乱刀杀死。

弑杀庄公后,崔杼又拥立庄公的异母弟弟杵臼为君,史称齐景公,而自己任齐国右相。

搞笑的是,崔杼杀了奸夫,却没有杀死淫妇郭姜,反而保持以往的待遇。

唯一的解释:这是真爱!


萨沙


历史上最能隐忍的人物我选明朝的首辅,张居正的老师徐阶。

徐阶有个好母亲,从小教育他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年少的徐阶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他第一次金榜题名为官的时候,遭到了大奸臣严嵩的陷害,让嘉靖皇帝在柱子上刻下了徐阶小人,永不录用的字样,一般来说在古代有过这样的经历仕途也算是走到了尽头,但是徐阶并没有放弃。他隐忍了十几年,在地方任官时励精图治,终于被当时的首辅夏言给召了回去。

可是徐阶刚被招回去,夏言就被当时的次辅严嵩设计杀害了,从此明朝最大的最腐败的严党粉墨登场,满朝文武几乎都是严党的成员。此时徐阶凭借着自己的经营和能力已经一步一步的做到了次辅的位置上,但他不是严党的成员,相反他一直想要为民除害,除掉严嵩,可是满朝官员都是严嵩的党羽,嘉靖也对严嵩无比信任,谈何容易。于是徐阶选择了再一次隐忍,这一次连他自己都不相信有什么办法可以扳倒严嵩,于是他选择等,自己比严嵩年轻,只要把严嵩熬死,严党在嘉靖皇帝的面前没有了代言人,就可以将严党一一清楚。于是他开始对嘉靖阿谀奉承,大力支持他的修道炼丹,主动申请给嘉靖写青辞,拍严嵩的马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严嵩的儿子,以至于当时他的学生都怒喷外界嘲讽徐阶是严嵩的小妾。

出乎徐阶意料的是,他还没等到严嵩死,严嵩的智囊团--他那个绝对聪明的儿子严世藩主动漏出了破绽,让徐阶有了一击毙命的机会,在那个时候,别人才意识到徐阶的城府,对严嵩招招毙命,清扫严党,整顿朝纲。在他终于大权在握的时候,他漏出了真正的面目,嘉靖皇帝也发现那个之前对自己阿谀奉承的人,成了一个制衡自己的人


烽鸟媒介


认真阅读了问题,并未注明中国还是国外,答题者全部说中国的名人,其实古今中外,都有不少能隐忍的人物。那我就说一个国外的人物,希望可以给你个答案


德川家康。日本江户时代首任幕府将军,被日本人尊称为东照神君。他把日本从混乱的战国时代,带向和平统一的江户时代。他的生平事迹和秦始皇略有相似,都生在混乱的战国时代,从一个人质,逐步统一全国。


德川家康。生于1543年,原名松平元康。年仅5岁时,即1548年在今川义元的要求下,被其父亲送到今川氏作为人质抵押,以此换得与今川氏结盟共同抵抗来犯的织田氏。在人质期间,松平元康认识了北条氏,这为未来松平元康发展自己的力量埋下了伏笔。


1562年,在作为人质期间的松平元康,因数次骁勇善战的抵抗织田信长的来犯,已经逐渐取得来自今川氏内部的认可,并提拔为先锋将军。而今川氏却因自家无能逐步走向没落,松平元康念在旧情(作为人质期间,其实今川氏待其不薄,也为联盟共同抵抗织田的来犯尽心尽力)曾数次试图挽救今川氏,但最终发现今川氏是烂泥扶不上墙,为表忠心并领导今川氏(因为今川氏和松平氏结盟共同抵抗织田氏,在经过一系列的战役和族内的变革后,松平氏因自身实力衰退,已经名存实亡,结盟早已不复存在,松平元康没有了自己的家。再加上今川氏对松平元康的认可和松平元康自己也把今川氏视为一家),于同年改名‘松平家康’,舍弃今川氏偏讳“元”字。翌年,松平家康开始推动今川氏的改革,并清理周边潜在的威胁。于1566年统一今川氏,并在1567年改名‘德川家康’。至此,松平元康正式以德川家康的名字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据传松平元康其祖先居住地源头德川乡(实际上是德川家康是篡改了祖谱,僭越改姓。类似陈胜吴广起义之前现在鱼肚子里放字条让别人以为是天意)。


此后,在经历了‘破围之战’后,德川家康开始积蓄力量消灭武田氏,于1582年与织田信长共同消灭武田氏。


织田信长死后,织田家主要分为两派,分别以丰臣秀吉和田胜家为首。但是很快田胜家在内斗中输给丰田秀吉并被灭杀,织田家被织田信长统一。此后不久,德川家康突然向丰臣秀吉提出讲和,因为织田信雄(织田信长的次子)投降,因而失去了与丰臣秀吉决战的意义。并将12岁的次子德川秀康作为人质送往丰臣秀吉处,与丰臣秀吉保持着不敌不友的关系。


1598年,2次侵朝失败的丰臣秀吉病逝,继承人是只有6岁的幼子丰臣秀赖。德川家康见时机成熟,利用自己手中积累的人脉,巧妙施计,不断削弱织田氏的国力,并在1600年,开展了‘关原合战’,逐步蚕食织田家势力。于1603年统一日本,开创江户时代。


从一个人质,到一国之君,德川家康忍常人不能忍,从1548到1603历经55年。期间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危难。几次差点被灭族,但德川家康总能化险为夷,靠的除了机制的头脑,过人的胆魄外,就是‘忍’。比如在今川氏做人质的忍耐,与曾经的敌人织田信长联手灭杀武田氏,再到在织田信长麾下做部将的忍耐。德川家康一次又一次的对对手、对敌人的忍耐和积蓄力量,最终让他成为了东照神君。


Harley历史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卓越的英雄人物。他们或成就帝业,或带领家族走向昌盛,或成就个人万世英名。纵观他们的成长之路,莫不是运来乘风破浪,运衰时垫伏如乌龟样隐忍渡过危机四伏的时刻。等待时来运转时的暴发!

司马懿,字仲达。东汉末年曹操征召为 参谋,曹操对司马懿的谋略深感敬佩。曹曾梦三马同槽争食,疑有马姓之人将来反曹。遂诱杀西凉马腾,其子马超虽勇,然曹操机谋过深终败马超。曹操虽诛灭马腾,但疑心颇重对司马懿家族的人也不放心。由其见司马懿鹰视狼顾,其心必异。所以晓喻子孙对司马懿要提防利用,不得令掌军权。其子曹丕在世子争夺中得司马懿协助胜出,代汉自立后,虽对司马懿重用但不付实权以免司马懿有异心!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得力于司马懿的机谋深远!然虽有抗蜀,平叛的大功。但曹魏集团仍是对他防备有加,曹丕,曹睿,曹真,曹休等人视他如芒在背。司马懿从出仕至高平之变历经四十七年,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位主子,在打压和排剂下,即要努力为国争战,又要提防曹氏贵族的冷枪暗剑。是何等的坚韧的性格和容忍的耐力啊!直到七十岁才终于等来时机,高平陵一役定鼎乾坤,为后世子孙一统三国建立晋朝奠定坚实的权力基础!当然晋朝的短命,也不是司马懿所料到的!古时侯人的寿命平均也超不过五十岁,司马懿能挺到七十岁才寻到反扑的时机,若是寿命不够长这一生恐难有反击的机会。他又未有未卜生死寿命的本事,可见他有多么强大的自制能力和睿智的眼光!宁可忍到死,没有必胜的把握绝不轻举妾动。司马家族终因司马懿的隐忍而一击必中,从而站在胜利的顶端!可见隐忍是英雄人物成就大事的必修之功课!是吗?





坐看雨收云散


题主的问题很好,从隐忍这个人性的角度去看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特殊的视角。就我所想到的,有以下一些,希望大家多多补充。

一,勾践

忍常人所不能忍,知耻而后勇的一代诸侯。以王者身份甘愿为奴三年,睡卧坟地,尝粪牵马,博取吴王信任。归国后,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最终造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传奇故事。

二,韩信

寄人篱下又何妨,胯下之辱又何谓。面对嫌弃自己白吃白住的人和要求从自己胯下爬过的地痞,年轻的韩信选择的默默隐忍,一笑了之,投军自强。从此世间多了一个“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传奇和一个百战百胜的名帅。

三,司马懿

装病卖傻避猜疑,我用岁月熬死你。为了躲避帝王的猜疑和隐藏自己的政治野心,一代权相也能委下身段甘当演员,以岁月为赌注,看准时机,一举发动,最终三家归晋,司马懿是当之无愧的奠基人。

四,徐阶

严嵩的掘墓人,厚黑的大明首辅。20年的唯唯诺诺,为严嵩马首是瞻,甘把孙女嫁给严嵩之孙作妾。一朝倒严,连根拔起,雷厉风行,不得不说,徐阶作到了封建官场政治斗争的极致,厚黑学的经典人物。

五,王莽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卑为篡时”。被誉为最像穿越者的王莽,未得大权之时,讲礼仪,知诗书,谦虚俭让,礼贤下士,养名养望,妥妥的阳光青年,时机一旦成熟,便把西汉王朝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六,李忱

唐宣宗李忱的隐忍不下于勾践,装疯卖傻,甚至被扔进粪坑也一言不发,在民间生活也不艾不怨。后来其被太监们安上皇位准备掌控之时,其性情大变,治贪官,收失地,表现了一位明君应有的一切素质。





历史小兵感悟未来


我是爱吃炸酱面的独爱炸酱面,我来回答

写作不易,请加关注,欢迎讨论,欢迎评论,欢迎转发

能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药耐得住寂寞,成大事者要能忍隐。

要说古代历史上能忍隐的人很多,崔杼、范雎、孙膑、徐波,勾践,德川家康等等数不胜数。而我要说的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当时已经天下大乱,曹操在董卓败亡后占据中原部分地区,掌控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的曹操已经显现出枭雄之资,问鼎中原之势。切曹操多次欲授予司马懿官职,使其入世,然司马懿数次拒绝曹操,一方面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看不太上曹操,另一方面天下诸侯林立,无法完全看清中原大地谁主沉浮。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认命司马懿作了文学掾,此为一忍。



在魏明帝曹叡时期,诸葛亮多次北伐,曹魏内部无人是其对手,魏明帝只能启用司马懿带兵对抗诸葛亮,实际上依当时魏、蜀两国的实力对比,曹魏是占有绝对优势的,而司马懿本人相比诸葛亮在政治,军事,计谋等方面不落下风,但是司马懿就是不彻底击败诸葛亮,始终留着诸葛亮这条“鲶鱼”,让魏明帝无法做出为卸磨杀驴的举动。司马懿借着诸葛亮对曹魏威胁之机,官微升迁为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并逐渐掌控了部分兵权。


司马懿一生先后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麾下为臣。曹操,曹丕全都对司马懿闫家防范,司马懿也只能做个谋臣而吴实权,到了曹叡时期,因有诸葛亮的压力曹叡对司马懿的防范有所放松,但有曹爽压制,司马懿也只是掌握了少部分兵权,到了曹芳时期曹爽专权,司马懿被打压,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司马懿装病长期在家不见外人,忍隐等待时机,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忍了一辈子,装了一辈子,作了四朝老臣,最终在晚年一举镇压曹氏,从此魏国大权统规司马氏所有。

司马懿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忍隐,另外一点就是活的久,他将对他有所防范曹操,曹丕,曹叡全部熬死了,“老而不是是为贼”就是其最好的体现。


独爱炸酱面


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越王勾践到了吴国,被囚禁在大坟旁边的石屋里,给吴王夫差喂马拉车,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勾践把吴王的马喂得很好,每次吴王去打猎时,越王勾践让吴王踩着他的肩膀上马,并对吴王毕恭毕敬,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为了复国大计,越王受尽了嘲笑和凌辱。吴王生病时,越王勾践前去问候,他帮助观察吴王拉的大便,以此来体察吴王的病情。这样越王过了三年,

越王带着妻孑和自己的手下侍侯吴王,终于赢得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

越王回国后,发奋图强,为了记住家仇国恨,他每天睡在稻草上,在房孑里挂着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就尝尝苦胆,并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三年前的屈辱。越王的行为感动了越国上上下下的官兵和百姓。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由弱变强。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军与晋国争夺盟主,越王趁吴军虚,一举打败吴兵。公元前478年,越王第二次攻打吴国,吴战败,吴王求和不成,拔剑自刎。

综上所述,越王终因忍辱负重到极致,保存并发展了自己的实力,成功地完成了复国计划。


物语情归


用脑读历史,用心讲故事,欢迎关注【讲古场】

历史上隐忍之人有很多,比如孙膑被庞涓刺字断足、囚禁起来,后通过装疯才得以逃脱来到齐国。之后才有围魏救赵之事,最终马陵一战,庞涓中计而死,孙膑得报大仇;再比如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被迫求和,在吴国过了三年的人质生活。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被迫自杀。再比如伍子胥、管仲等都是隐忍之人。

今天我要说的这个人是战国末期的秦国名相――范雎。提起范雎,人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提起范雎为秦国制定的战略思想,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那就是

远交近攻。这个思想不仅影响到秦国,而且一直影响着中国之后的历史,是我国中原政权解决边疆少数民族问题时经常用到的策略。第一个明确提出远交近攻策略的人就是范雎

范雎是魏国人,擅长辩论,靠着一张嘴,游说诸侯。但屡受挫折,生活过的很拮据。最后他回到魏国,下决心要为魏国服务,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由于家贫,没有门路拜见魏王,就先到魏国中大夫须贾家做事,希望有机会拜见魏王。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范雎抛向了万丈深渊。

此时,须贾受命出使齐国,范雎随行。须贾一行人来到齐国后,几个月一事无成。这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不知道什么原因,齐王派人送给范雎很多礼物和金钱。范雎受宠若惊,但没敢接受。须贾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怀疑范雎向齐国出卖了魏国的情报,自己才一事无成。但出于外交礼节,须贾令范雎收了礼物,退回金钱。

回国后,须贾马上向魏国的丞相魏齐汇报了此事。

魏齐也是个糊涂人,范雎若出卖了魏国,怎么还会回来呢?魏齐派人对范雎严刑拷打,打折了肋骨,还打掉了几颗牙。范雎一看,这样打下去,自己就没命了,于是就装死。魏齐听说范雎死了,就派人用席子把范雎的尸体卷起来,扔到厕所。然后请大家喝酒,让大家轮番到厕所对着范雎的尸体小便。

等到大家都喝醉的时候,范雎许以重金,说服了守卫。守卫向魏齐请示,把尸体扔了,大醉的魏齐就同意了。于是范雎才得以活命。

魏齐酒醒后,后悔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范雎的朋友郑安国把范雎藏了起来,让范雎化名张禄。适逢秦国有使者來魏,范雎在郑安国的策划下,两人一起跑到了秦国。范雎到秦国后也不顺利,但他靠着耐心和才能,最终做到了秦国的丞相,并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战略,为秦统一天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秦王很器重范雎,听说范雎的仇人魏齐跑到了赵国,就扣留了赵平原君赵胜,向赵王索要魏齐的人头,最终替范雎报了大仇。

后来,范雎听了蔡泽的建议,功成身退。向秦王推荐了蔡泽,代替自己为相。范雎退休后病死家中,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讲古场


看到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脑海里下意识的跳出了越王勾践,被夫差打败后,卧薪尝胆十年,最终兵发吴国,一雪前耻。还有韩信,年少受胯下之辱,而后掌百万雄兵。但要比起这位来,他们就都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位就是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的儿子,和宫女一夕之欢后有了他,因为是宫女所生,所以一直不受待见,被封为光王。在小的时候就经历了一场刺杀后就疯了,变得呆傻起来,在皇室,大臣眼中俨然成了一个傻子,成为大家嘲笑、愚弄的对象,而且一傻就是37年。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政,国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乌烟瘴气。大唐的皇帝再也没有了往日威风八面的荣光。更可悲的是皇位的传承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唐宪宗后开始,唐朝皇帝的废立完全掌握在宦官的手里。宪宗之后,短短20多年经历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等,穆总是宪宗的儿子,但是后面三位完全打破了父死子继的传统,都是李忱的侄子,也都是宦官拥立的。

在这种环境下,皇室子弟如果过于睿智反而会遭到刺杀。而呆傻的李忱,因为是个傻子,因此没有受到大家的关注,一直很安稳的做自己的光王。但是,在唐武宗时代,当时的武宗李炎由宦官拥立。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他开始杀宗室,而李炎一直认为自己这个叔叔呆傻的有点蹊跷,为了免除后患,他开始要整死李忱。

最开始准备无声无息的杀掉李忱,因此每次出去打猎、划船等都带上李忱,故意捉弄这个傻子,让他落个水,摔下马,摔下台阶,直接制造意外搞死李忱。但是,每次李怡都能逢凶化吉,后来干脆让人把李忱扔到皇宫的茅厕粪坑之中,企图让他淹死,而过了一天,下面的人报告说李忱还没死。

后来武宗又派宦官马元贽等直接杀掉李忱,这位当时是有权的宦官,心想着武宗反正体弱多病,不知能活多久,如果留下这个傻子,那么自己以后立他为帝,那岂不是大权独揽。所以没有按照武宗说的去做,而是把李忱送到了一处寺庙出家。而很快,武宗病危,当时武宗李炎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但是宦官们不同意,表示要立傻子光王李忱为帝,其他大臣也没意见。毕竟让个傻子当家自己才好捞油水啊!

后来李忱就全票当选了皇帝,这就是唐宣宗。可当上皇帝后,大家才发现这家伙不仅不傻,而且还相当精明,可就算再后悔也没办法了,生米都做成爆米花了。“宣”这个谥号一般是用来形容英明神武的皇帝的,李忱被称宣宗,其实就是其英明神武的体现。在位期间,大唐实现中兴,国力强盛,出现所谓的“小贞观”盛世。

宣宗在位期间主要做了几件事:一是,将把持朝政,与宦官同流合污的宰相李德裕及他的一班人马全部拿下,铲除,使得朝政重新回到自己手里;二是,打击宦官势力。自己勤政亲为,虽然自己是宦官扶持上位的,为了国家和自己,所以时常敲打那些掌握权力的宦官,使得他们不敢把持朝政,这样吏治得到整治,朝政开始清明,全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三是,整顿军事,收复河湟之地。在安史之乱后,河湟之地就被吐蕃王朝占据,从唐肃宗开始,就想收复河湟之地。但是无奈国内焦头烂额,维持都尚且困难,因此,河湟之地一直被吐蕃人侵占。而宣宗继位后,吐蕃发生内乱,宣宗当机立断,派兵收回了河湟之地三州七关,对巩固唐版图,做出重大贡献,后人称他为“小太宗”。

四是,轻徭薄赋,削弱藩镇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安史之乱后,大唐藩镇割据严重消耗国力,而且很多藩镇势力甚至超过中央,尾大不掉。宣宗在位期间大力削弱藩镇势力,使得大唐皇权回归,出现末世盛世景象,被称为“小贞观”。一个装傻37年的皇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更是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如果照此势头发展,大唐继续兴盛也未必可知,但是宣宗在位仅13年就死了,而后世的君王又陷入了腐朽之中,最后不得不灭亡。

综上所述,大家比一下,和这个皇帝比起来,勾践也好,韩信也罢,是不是弱爆了!

李忱,你不仅是大唐的皇帝,也是隐忍界的皇帝,作为双冠王。隐忍之最,非你莫属!


情系苍生心怀故土


中国古代众多名人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位枭雄:

1.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从亡国之君到灭吴成功,隐忍的功力可想而知;

2. 孙膑金蝉脱壳,最终报仇雪恨,围魏救赵击杀庞涓

3.刘邦,还军坝上,原本按照先前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比项目先入关中,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知晓此事的项羽自然是大发雷霆,手下将士也都建议他杀入长安,灭掉刘邦。在这样的危机之下,刘邦没有选择螳臂当车、闭关自守,而是还军坝上,让位项羽。

鸿门宴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同时削减刘邦军队至三万人。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以示再也无意东出,以麻痹项籍。

后才有了刘邦抓住时机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终战败项羽夺得天下。

4.朱元璋 在浙西驻扎6年,借助覆船山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三条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如果朱元璋没有在自己力不如人的时候,韬光养晦,丰满自己的羽翼,自然不会有后来的连战连捷,最终击败劲敌陈友谅,建立大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