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心雨165325473


忧伤、凄美、隐晦,是李商隐诗歌的几大特点。李商隐擅长借物、借景抒情,这首《落花》也一样。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客人次第离去,园中花瓣乱飞。纷纷扬扬,撒满曲径小道;迢迢遥遥,送别斜阳余晖。肝肠寸断,不忍轻扫;望眼欲穿,盼来春天,怎奈春天转瞬又回归。花儿献给春天的一片芳心就此了尽,最终只落得了个残花败蕊沾衣襟。

这首诗以“落花”为主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花瓣飘飞春将近的凄婉景象。但我们也应看到,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正身处仕途困境,因此,他在这凄美的景象背后,还暗藏了一颗“苦心”。

首联表面是在写客人留不住,花也留不住,内里是在写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颔联表面是在写花瓣飘飞的景象,内里是在写诗人虽身怀壮志,却又被排挤在外的无奈和惆怅。

颈联表面是在写诗人对春天易逝的伤心,内里是在写诗人对宦海无常的感慨与怨恨。

尾联表面是在写花装点了春天,最后却落得残花沾衣的悲惨结局,内里是在写诗人对自己惨淡未来的担心与失望。

在这首诗中,诗人几乎一直在写“落花”,但我们却可轻易看到,其实这是诗人在以“落花”自比,以落花的易逝表达他对人生的无限感慨。那纷飞的落花,不也正是诗人的凋零人生吗?

《落花》这首诗是一首伤春诗,但李商隐又巧妙地在“伤春”这一外壳包裹下,往里注入了自己的充沛情感,因此,它也就超脱了一般的伤春诗,而有了更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水准。


感人故事会1220


李商隐的这首《落花》作于846年,此时的李商隐闲居在蒲州永乐,因娶王茂元之女构怨于牛党的令孤鹗,遭人诋毁和诽谤,心情与境况都不顺遂,便以园中的落花委婉吐露心迹。

落花

唐代: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被称是唐朝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大都是悲凉哀婉的,令人黯然神伤,他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一生艰难。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前四句写景,客竟散去,落花飘飞,孤独落寞,让诗人倍觉伤感。这里诗中的“迢递”形容落花连绵不止。花树参差,落英缤纷,辉映着斜阳的余晖。这唯美的景色里竟都是诗人的惆怅。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四句写的是诗人内心的感触。肝肠寸断中不忍心去打扫一地的落英,望眼欲穿,花儿却仍自飘零,不能回到枝头。鲜花为了点缀春天,献出一片芳心,但却凋零残败,泪落沾衣。诗人以此暗喻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悲伤饮泣。

清学者李因培在《唐诗观澜集》言道:“玉溪咏物,妙能体贴,时有佳句,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这首《落花》是李商隐众多精彩之作中的精品,全诗以景起始,以情终结,韵调婉转却蕴意深刻,有幽怨失落彷徨等等的复杂之情。

请关注“诗词与文学”,一起品读诗文,欣赏经典……


诗词与文学


飞花尽落,望去竟觉断肠,断肠人惜的是花的凋零,是春的离去,更是岁月的无情流逝,《落花》是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所要表达的正是这样的心境情绪。全诗简洁柔婉,但将诗人的内心愁思表达的细腻哀婉,读来颇能感染人心。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楼上的宾客们都竞相离去,园中的花瓣飞离枝头在空中纷纷乱飞。花瓣参差错落连着曲折的小径,飘往远处的飞花送离着天边的夕阳。看着满地的落花心痛至有断肠之感,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季匆匆就要离去。因这惜花之心便觉得春天离去的太早,所能得的是飞花和泪沾于衣衫。

首联写宾客离去、花飞而去,离人离花独留自己眺目远送,欲留不得,一片幽婉哀怅之景。接下来描写的则是远近飞花带来的伤怀,近处的飞花在曲折的小径上参差错落,被泥土覆盖,直至最后不见其踪,飞向远处的花瓣则向着夕阳的方向,夕阳西下,望去断肠,飞花追逐,最终落于黑暗的远处,结束了自己绚烂美丽的生命。

在首联和颔联中,李商隐虽未着笔于心理描写,但所描绘出的景致足以让人们了解他内心凄婉、只看落花的内心情感了。

到了颈联,诗人以落花做引道出了自己惜花惜春的心中所哀,落花不忍扫,盼来的春天眼看就要远去。这种情感是无力又无奈的感觉,因为落花和春天都是人力无法阻止的,它们随着岁月更迭、季节变换,该走之时必得离开,从来不可能为了谁而驻足停留。

最后诗人说一片芳心最后只有落花和自己的泪沾于衣上,承接上句中落花和春去的不可改变,这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看着漫漫飘花,和流逝而去的季节,怅然欲顾,但无济于事,个中悲戚,最终还是要自己体会。

整首诗用白描手法,但画面的渲染度和诗人的内心表现的细腻程度实为淋漓尽致,有着“花谢花飞花满天,魂消香断有谁怜”之感受。李商隐的诗大多哀婉凄怆、带有极强的画面感,这一首也不例外,将他一生仕途颠沛坎坷的凄惘,都表现寄予在了对落花和春逝无尽的伤怀中。





听雪话诗词


先把诗放在前面,以便解说: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先解题目:落花。

“落花”这是暮春时节常见的景象,这个题目首先就点明了时间节令。

另外“落花”这个意象,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伤春之情。所以这个题目也就暗示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但这只是凭着经验猜测的,不读诗的具体内容,我们终究不知道诗人要表达的具体情感。就如龚自珍写“落花”,他写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哪里有半分伤感的味道,反而充满了献身的伟大。

第三,诗人既然以“落花”为题,必然要用些笔墨去描绘它,自然就有了写景之句。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写景之中自然是蕴含着诗人的情思的,至于是哪一种,我们要具体读过诗才知道。



李商隐是晚唐有名的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写诗晦涩朦胧,其一首《锦瑟》就难倒了古人,难倒了今人,至今无人能说的清楚它要写什么,恐怕今后也无人能说的清楚。他一辈子受牛李党争影响,沉沦下寮,郁郁不得志,大约在46岁就去世了。了解了李商隐的身世经历,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情思,也就能深刻地理解他的诗歌了。



三读诗歌。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起句。这两句的意思是:高阁上的游客已经全部离开了,小园内只有落花乱飞。这一联已经透露出无限凄凉与伤感,颇有些人走茶凉的感觉。这一联虽写的是今日之景,却暗含着往日景象。那时小园内繁花似锦,游客如织,好不热闹。如今繁花凋零,览客尽去,相形之下,便是无限凄凉与落寞。

颔联“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承接上一句的“花乱飞”而来。因为是乱飞,所以上下参差,落花铺满小路。落花纷飞中又送走了一天。夕阳余晖斜照中,落花飞舞,便只觉无限凄迷。以上这两联只以写景抒情,感情内蕴其中,不露半点痕迹,全靠写景营造凄凉氛围。

颈联“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转向抒情。“肠断”说明诗人已伤心到极致了,落花满地,却不忍心去扫,不忍心再伤害它们 一次。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依然要匆匆归去,留也留不住。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浓烈的伤春惜春之情。

尾联“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收束全篇,是全诗感情最为浓烈处。一片芳心向春倾尽,得到的不过是泪落沾衣而已。这一联说的既是落花,说的更是自己。自己一生如这落花一般,空负才华,无人赏识,有凌云之志,却难以实现,心中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千古之恨!“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泪落沾衣,怕已是到了伤心至极之处!



李商隐是位感情细腻的诗人,暮春落花都能惹出他无限的情思。他借落花之遭遇,写自己怀才不遇之落寞伤怀。全诗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感情蕴藉,细腻感人!


小锅煮书


这么说吧,如果要问唐诗里最忧伤的是哪一首,我会告诉你三个字:李商隐。可能跟他的身世有关,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李商隐喜欢写爱情,但他写的不畅快,让人读来吧,像是在猜谜,就比如这首《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这首《落花》很妙,妙在它本是一首咏物诗,却把惜花、伤春、悲己三者融为一体,花开有时、命运无常,诗人把落花写得愁肠寸断,非常哀婉动人。

你看这首联,说高阁上人们竞相离去,只因小园里的春花已经随风飘落、渐渐凋零,落花无人赏。这联诗有花有情,一个“”字,一个“乱”字,让人顿生惆怅,颇感茫然。而且这联诗起句很妙,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如果调换过来就味道全无。

再看颔联,上句写园中小路崎岖蜿蜒,行路艰难,下句写小园的主人伫立在楼上,目送客人不断离去,斜阳的余晖照射在他身上,仿佛是在送别夕阳。


颈联,客人都已离去,小园主人的视线回到园内,他不忍归去,只因眼前的落花越来越多,铺在地上让人肠断,他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就这样匆匆离去了。

这一联实际是惜春,东风吹落百花、吹尽春色,诗人是无奈且伤感的。

尾联最妙,清朝人屈复在《唐诗成法》里说,“人但赏首句,赏结句者甚少”,可见其推崇结句。究其原因,这尾联语义双关,一方面惜花:花儿自然是多情的,她们用自己的美点缀了春色,结局却是飘落凋零,粘人衣裙。

一方面悲己:惜花之心因春尽而破碎,只能落得个泪沾襟的结局。

整首诗读来,我们能感到诗人的幽怨,有一种美好事物被摧残的哀伤。为何李商隐会对落花如此惋惜?时李商隐因陷入牛李党争,又因为母守丧,正在永乐闲居,他有一首诗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从诗题就能知道,这小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亲自种下的,而今春去花落,自己辛勤所得的美好,竟然落泪沾衣,情何以堪啊!



也可自话


落花

唐代: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诗人当时的境况不佳,心情郁闷,诗文里流露出来的是幽恨与怨愤。

高阁上,曲终人散去。小园里,风吹花落漫天飞舞,飘落到了田间曲折的小径上。

斜阳在花雨中西下。心痛怜惜这花雨,不忍将它扫去。

苦苦盼望着,盼来了春天,却又匆匆归去。

赏花的情意也随着春天的归去消失了,春去花谢,我却泪湿衣裳。

飘零的落花的结局,早已注定。梦想碎灭后的看花人啊,只落得泪垂沾衣、低回凄凉的惨况。

春来春去,这是极尽绚烂后的落寞。几多花开,几多花败,衣衫泪透,红尘看破,一切都是轮回之道而已。


清心一栈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落花》这首诗是李商隐在22岁时,为母服丧,赋闲期间的触景生情之作!

译成现在意思是:日暮,楼上的游客开始离去,园子里的花瓣随晚风飘飞。夕阳下花瓣翩跹曼舞,纷纷飘向曲折的远方小径,像是在送别斜阳投下的薄薄余光。面对凋零的花朵,我肝肠寸断,真不忍心扫去。我盼望留在枝头的春花能永立枝头;但,我知道它依旧要凋谢,此情此景面,令我落泪沾衣,哀伤不已。



李商隐这首诗含蓄蕴藉,耐人咀嚼;首联远观落花飘舞的情状,展现诗情画意;随后直接胸臆,放飞情感:春花不能永驻,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花开花落自当其时,只能任其自然;最后,回归自身,体现出自己忧伤哀怨、悲天悯人的情怀。


全诗是借落花之景抒发伤春之情,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自然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伤,看似写落花,实际上描绘自己抑郁忧愁的情愫,属伤春悲秋的典范作品!


希望星晨58298869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

高楼空空,游客一个个地离去,只因这小园中清冷风里花卉乱飞。

那参差花枝连着小径的幽深,稀疏花枝外,斜阳正留一抹暗淡余晖。

面对纷纷的落红心碎,肝肠寸断不忍打扫一地的衰颓,望眼欲穿——巴望花不再飘落,期盼春光繁花再度归来,可是枝上残留的花却仍然随风凋落越来越稀少了。

为点缀春天一片芳心已碎,可是春光去了,只落得残红沾襟点点浅绯……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荥阳人。曾受牛党令狐楚提拔,表为巡官。开成二年(837),又因令狐楚之子令狐绚举荐,进士及第,任弘农尉。李党王茂元镇河阳,惜其才,用为掌书记。后李商隐娶茂元之女,牛党斥之为“背主、忘恩”。

《落花》这首诗作于武宗会昌六年(846)。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而构怨于令狐绚,处于遭人诋毁而阻隔的境地,故于诗中借咏园中落花曲折吐露自己的心迹。

诗中首两句写客去而楼空园寂,只有落花乱飞,风飘万点,这一起点,用落寞孤寂的氛围笼下全篇。三、四句承上写落花:花树参差,落红纷纷,那疏枝外一抹暗淡夕辉,透露出春光将逝的伤感情怀。五、六进而写怜花:惜花情深,故不忍打扫一地衰败的残红;望眼欲穿,花却仍自随风稀疏的飘零。这两句情深语苦,极缠绵之能事,没有落花心事的人道不出。没两句语意双关:花为点缀春天奉献一片芳心,却落得凋落残败的结果,正如自己欲用于世而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泪落沾衣。这一结,将人生感慨不尽于言外。

此诗起得“超忽”,结得低回,起、结句皆妙,非他人所能及。

李商隐才华绝世却潦倒一生,其诗总蒙着一层抑郁凄婉情调,而且都用笔曲折。这首《落花》寓含一种象征意味,抒发了与落花同病相邻的哀怨情思。它既切合于物又委曲于情,落花之叹与身世之慨融合无痕。





爱读书的妈妈


问题:李商隐《落花》这首诗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析?


前言

李商隐这首诗是比较有名的拗体五律,有三联的出句是拗体。

李商隐写这首《落花》诗时因为陷入牛李党争境况不佳,流露出的是幽恨怨愤之情。时间大约在会昌六年(公元846年)。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一、《落花》拗体句简析

1、平平仄仄平的变格

高阁客竟去: 平仄仄仄仄

肠断未忍扫:平仄仄仄仄

第1句和第5句都是相同的拗句, 中仄平平仄的第3、4两个字都应该是平声,变成了:中仄仄仄仄。

救拗的方式是对句救拗,原先的句式:平平仄仄平,其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声,平平平仄平,因为2、3字连续平声,所以第一个字平仄不拘,可以是仄平平仄平

救拗的结果如下

小园花乱飞:仄平平仄平

眼穿仍欲归:仄平平仄平

2、平平平仄仄的变格

芳心向春尽,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这种变格在唐朝近体诗中比比皆是,不被认为是拗体,不存在救拗,对句不变,还是中仄仄平平。

芳心向春尽:平平仄平仄

所得是沾衣:中仄仄平平

二、《落花》 简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诗除了第1句,句句离不开花。除了第二句有一个“花”字,其他都把“花”省略了。

其中眼穿仍欲归,也是在落花中望眼欲穿,

芳心向春尽,芳心是爱花之心,也是花心,看着春天一步步离去,人花俱损,沾衣的是泪水还是落花之雨呢?

结束语

这首《落花》除了用拗句以外,其他对仗、黏连、押韵都没有问题。

会昌六年(846年),李商隐由于被认为是李德裕一派,因此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 牛党掌握大权以后, 李商隐一直仕途不得志而郁郁寡欢。这首诗是伤心人借落花吐露自己的心声。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李商隐的《落花》和前面讲过的《春日寄怀》差不多写在一个时侯,也就是丁忧在家闲居的那段时期。由于朝廷高层牛李党争激烈,作为李党女婿,牛党门生的李商隐,因为夹心人的身份,已经被朝廷放弃。

一个志向远大的读书人,前程未卜,甚至是可以预见的没有前程,李商隐的心情是极其郁闷的,所以才有“未知何路到龙津”的感叹。

《落花》则更多地体现了他幽怨愤恨的心态。大好的春天,满园缤纷,红桃绿柳,有客自远方来,对酒高歌,多么开怀的事。李商隐却不写,他写的是客人走后,一个人看着落花伤心。这就是满满的负能量君啊。我们来看这首诗: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照例先看平仄,晚唐格律体(近体诗)已经完全成熟,作为晚唐诗坛最高峰的李商隐自然是运用娴熟,格律应该不会出问题。

我们看第一句,“阁”字是入声字,发仄音,按照基本平仄格律,首句第二字定平仄,那么这首五律的正格应该是仄起不押韵,也就是首句是“仄仄平平仄”,可是我们把平仄一对,差得远哪。“高阁客竟去”,“平仄仄仄仄”,三仄尾不算大忌,还有孤平啊,这问题就比较大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故意的,唐人在写这种感情比较奇特的诗歌,首句需大开大合,用发音来引起读者重视的时候,经常会采用三仄尾这种出律的开头,称为“音韵陡峭,如怪石林立,破空而出”,仄声本来就短狭、急促,一连串仄音,自然就会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急于表明什么东西的心态。

但是为什么说它还是一首五律呢?因为李商隐在对句,也就是第二句做出了拗救。

按照正格,首联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我们看到“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却是“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通过把对句的第三字“花”出律来完成出句的拗救。

那这首句出律是不是无心之失?可以肯定不是的。第一点,完全可以通过换字来适合平仄。第二点,我们再看五、六句,是和一、二句完全一样的出律。“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平仄为“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看,出律和拗救都一模一样。

李商隐就是故意这么玩的。

我们再来看诗歌的内容。首联上句叙事起笔,下句写景。“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诗人不写赏花饮酒欢聚,而是从散席,客人都离开了开始下笔,并且用出律的字句突兀描写,给人一种欢乐不再,孤独忧愁袭来的感觉。其实花不一直在乱飞吗?可当客人在时,竟没注意到,直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那些纷飞乱舞的落花,触动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怜花怜己。

颌联对仗,并承接首联继续更细致、多角度地描写落花。“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为什么用“参差”?这是承接上一句“花乱飞”,落花缤纷乱舞,连接弯弯曲曲的小路。“迢递”是连绵不绝的意思,上句是从空间上来写落花,而这一句是写时间了,连绵不绝的往下坠落,映送夕阳残照。这里又加上了夕阳余晖的意象,把整首诗的意境继续往黯淡、伤感的情绪里沉没。

颈联依然对仗,并转开一笔,换了角度。“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这仍然是写落花,但是通过写人来写花。我站在这里啊,肝肠寸断,不忍心去扫那些同病相怜的落花,对着春天望眼欲穿,却时光匆匆,春日将尽,无法挽留。

尾联收合。“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这些花儿将春色打扮得如此美丽,只可惜春天将尽,便像我一心为天下,只落得个落花成泥,徒自悲伤的结局!这一联收得不明显,更清楚的是诗人将落花比作自己,因为春尽而落,只有“沾巾”(流泪)的命运,其实也是将自己比作落花,图有事业心,却无能为力,只能自哀自怨,暗自垂泪。

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负能量满满,大家了解就好了。

另外补充一点,尾句“所得是沾衣”的“衣”字在平水韵中与“飞”、“晖”、“归”同属五微(平),是押韵的。

我们整首诗赏析下来,就会发现除了出律拗救之外,其他的平仄、押韵、对仗以及起承转合都是娴熟而合律的。拗救也是一种格律诗的技巧,虽然不建议大家在写诗的时候使用,但是学习了解后对赏析古诗词是很有用的。

所以,这首《落花》是一首悲伤的近体格律诗(五律)。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