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人小時候是奶奶帶大的,長大後對父母沒有一絲感情,隨著年齡增長只有怨恨?

瓣瓣瓣瑪瑪


人是有感情的,感情來自接觸,及接觸中的互相投入。

父母因工作等各種原因,將孩子放奶奶處,這種情況不少見,比如留守兒童夠普遍了。關鍵是:父母有多少關注和奶奶有多少解釋?父母在可能的情況下,關心和爭取團聚的機會。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把他當個寶的,父母掙錢也是為了家和他。奶奶也要這麼做孩子的工作,而不是說些:你爸媽不要你了,不要奶奶了,這種洩氣話。

有了這些積極的鋪墊,孩子會明白父母的不易,會有對父母的期盼,會有血濃於水的親情。一旦有機會投入父母的懷抱,會倍加珍惜這份親情。

反之孩子體驗到的是:父母的不管,奶奶的抱怨,生活的寂寞…這樣長大的孩子,會對父母有深情厚意?隨著年齡增長,家庭壓力、生活的不如意。他會把工作不如意一學歷太低一教育不夠一父母不關心一扔在奶奶處聯繫起來。這些能怪誰?該怪誰?

解鈴還須繫鈴人,還得有關人員去做工作。願濃於水的親情,化解這些不解,還和睦的大家庭關係。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如何看待有些人小時候是奶奶帶大的,長大後對父母沒有一絲感情,隨著年齡增長只有怨恨!

答:我兒子就是從小被我爸媽一手撫養長大的,從小被我爸媽寵溺的不分東南西北了,什麼都是由著他的性子來,高興了怎麼樣都行?不高興了隨你怎麼說,就是不搭理你?一個字都不肯多吐露;我到現在是真的追悔莫及啊,由於自己當年年少無知,把孩子留給我爸媽,和老公出門去打工,口頭上是打工賺錢,可實際上(心理卻不成熟),卻是貪玩所致,玩心未泯,把孩子留老家給我爸媽照顧,本來是沒啥事,不用擔心他吃不飽喝不足的,可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隔代教育和自己親自教育的差別太大了;由於我們的疏忽大意,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也從沒有理解一下他幼小的心靈正在承受著什麼樣的煎熬和痛苦!從未了解過他的真實想法,就以自己貪玩為主,謊稱是出門賺錢,賺了錢回來看孩子?可是幾年過去了,不但沒有賺到錢,而且還是年年打工,年年窮,孩子的學習也被我給耽誤了;最終兒子終於變得和我生疏了,再也不親近了,我變得在孩子心理也是可有可無的,不知不覺就孩子不在對我抱有期待,最開始還經常打電話給我,說想我了,問我啥時候回家,我也告訴他快過年的時候就回去陪他,給他買新衣服,新鞋,新玩具;卻從沒有想過孩子需要的不是這些,而是實實在在的陪伴和守候啊?可是事到如今?哎,說多了都是辛酸淚啊?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兒子越來越叛逆,而且距離和我也是越來越遠了.再也看不到有一點的依戀情緒,對我這個媽媽也是直接忽略掉了.我知道我兒子對從小我們沒有親自撫養他,教育他,而怨恨我們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可是如今我們也在悔過了,真的當年我和老公也是孩子樣,根本不懂得如何撫養孩子,更別說教育孩子了?可是如今眼睜睜的看著兒子離我越來越遠,怨恨也是與日俱增?我也真是無能為力?但願他在長大一點就應該明白了,當父母的並不是存心要把他耽誤的!


女王的水晶鞋


奶奶帶大的孩子,對父母感情確實是不深,這個應該是事實,至於隨著年齡的增長只有怨恨,這還要看個人,沒有普遍性。

我身邊就有個現實的例子。我表姐姊妹仨人,她是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她從七個月大就被送給奶奶撫養,和她媽媽關係一直都不好,她結婚的時候,把奶奶爺爺家當的孃家,她父母都沒參加她的婚禮。直到她生了孩子以後,由於夫妻兩個人都要上班,她的婆婆嫌她生了個閨女不給她看孩子,爺爺奶奶歲數大了也幫不了她,她才回心轉意,慢慢和自己的媽媽關係好了一些,但是少了女兒和媽媽之間的那種親呢感。畢竟不是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的,他們彼此也不是很瞭解,那種情感上的陌生感似乎永遠存在他們中間。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的陪伴和愛是很重要的,一旦缺失,就很難彌補。父母不要抱怨子女不懂事或者對你怨恨,其實大部分原因都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而導致的。父母再苦再難,也要儘可能把子女帶在身邊,讓子女感受到被愛和被呵護,對他們的一生都是極其重要的。

所以,既然已為人父母,就要有為兒女犧牲自我的那種精神,不要一有問題和困難就把孩子推給老人,自己倒是清閒了,苦的是孩子。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和大家共勉。





我的退休生活


說起這個問題身邊見到的還真不少,就說我侄子。當年侄子一歲多的時候,他媽就生了二胎,給侄子生個妹妹。從此他就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媽媽就照顧他妹妹。他媽為了自己輕鬆,很少管他的事,一直到初中畢業,他回家從來沒找過他媽,有事只給爺爺奶奶說。以後結婚生子,雖然是他爸爸媽媽出錢辦事,他也只是‘’公事公辦‘,不原和他爸媽多說一句,看見他爺爺奶奶,那種親和愛真不是裝岀來的,看見就親的很。他媽吃醋氣的哼哼的,可沒辦法,孩子就和爺爺奶奶親。看身邊的一些孩子真跟誰長大就給誰親,由此看來做父母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多陪伴孩子,關心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長大後才知道孝順父母。只生不養,父母疼他們,可他們真的不一定孝順父母。





月亮樹666


這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很多年輕人生了孩子後,生活壓力變大了。父親一個人賺的錢不夠整個家庭用的,所以就需要夫妻兩人一起去外面賺錢養家。只好把孩子放在家裡給奶奶照顧,大多數的父母都不願意和自己的孩子長時間分開的。講講我自己的故事吧,我大寶生下來半歲我就去上班了,孩子扔給我婆婆帶。前面兩年我和孩子很少溝通,孩子很依賴他奶奶。前幾年孩子的性格很暴躁,我們說什麼他都不聽,後來我意識到這是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父母的愛,缺少安全感,用這樣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奶奶雖然能夠在衣食住行上給他足夠好的照顧,但是心理上的父母的位置,奶奶永遠代替不了。後來我儘量多陪伴孩子,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他的愛。身邊也有很多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在家,父母在外賺錢,過年的時候父母和孩子短暫的團聚後又要分開。留守兒童是現在很大的社會問題,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的孩子,有的成為老師眼裡的問題少年。有的孩子有抑鬱症,當然也有努力上進懂事的孩子。就看爺爺奶奶怎樣去管教了,爺爺奶奶對孩子肯定比父母更寵愛一些。如果寵愛成了溺愛,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好事。父母應該多和孩子父母溝通培養感情,讓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能夠健康的成長。爺爺奶奶帶孫子的時候也要多和父母溝通,用科學的教育方式。該嚴格管教的時候不溺愛,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玲平


我家孩子在一週多的時候斷奶,我出來上班,孩子一直跟著她奶奶,自然跟奶奶奶最親,在五歲上的幼兒園然後來到了市裡跟著我們,奶奶也跟著過來,現在一起生活了五,六年,孩子跟我和她奶奶都挺親的,所以我的建議是儘量在孩子上學前讓孩子跟著自己,孩子大了老是沒跟著父母肯定會有生疏感,為了孩子將來儘量自己帶


愛米152


我就是啊,只是沒有怨恨吧。畢竟父母也是掙錢養家。錢總不能從天上掉下來。但真要說感情,我和我爸關係感覺也不是很親密。感覺很多當父母的,很少會關注過程,只看結果,這個並不好,會產生很多誤會,也會有像樓主說的怨恨,我就不知道心酸了多少次了。只能說溝通太少,都沒有替對方來考慮吧。


喵了個咪68488462


我兒子從40天回到孃家一直養到現在,今年20歲了。從小是我媽一手帶大我幾乎沒有參與他的成長,但我也有陪伴他(不是日夜陪伴)我感覺我和我兒子沒啥距離,但他有啥心事更願意跟我媽講而不跟我說。但我兒子很孝順,對我媽更好更孝順,我跟我媽吵架他總是站在我媽那邊。


飛龍在飛天


[喜歡NEN生活的人都在看。歡迎在右上方加關注]


我來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題主問,如何看待有些人小時候是由奶奶帶大的,長大後對父母沒有一絲感情,隨著年齡的增長,只有怨恨。現實生活中,孩子由奶奶帶大,這種情況很普遍。但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父母沒有一絲感情,隨著年齡的增長,只有怨恨,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的。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教育方面出了問題。

由於各種原因,父母不能親自帶孩子,而交由奶奶來帶,這種情況相當普遍。我們作為成人都知道,孩子從小由誰帶大,他們就跟誰親。如果父母長期不能親自帶,不僅不利於孩子幼小心靈的成長,而且母子關係會疏遠。

平時奶奶帶孩子的時候,就要在孩子面前經常提到爸爸媽媽,說哪些是爸爸買的,哪些是媽媽買的,爸爸媽媽怎麼怎麼喜歡你。而做爸爸媽媽的也要經常抽出時間,與自己的孩子親近,做遊戲陪著玩兒,避免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疏遠。如果不注意,等孩子們長大肯定就不會與父母親近了。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事例。爺爺奶奶早年沒有生育,從小帶了一個養女。養女長大後招了一個上門女婿,生了三個女孩。養女夫妻倆一直在外面做生意,基本上不帶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來帶的。三個孫女與爺爺奶奶的感情很好,三個女兒與父母的感情一般,但也並沒有什麼怨恨。這三個女孩子後來都相繼考上了重點大學。這三個女孩子參加工作以後,都要經常回來看望爺爺奶奶及父母。三個孫女對爺爺奶奶非常好,買吃的買穿的還給錢。

她們回到家中也沒發現什麼異樣。但有一次,三個孫女兒在與鄰居談話當中,得知她們的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不孝順,尤其是在老人中風後,照顧不好。三個孫女兒聽說這個問題以後,聯合找媽媽爸爸談,先問有沒有這些情況存在,如果有不孝順的情況,要立即改正。如果不立刻改正,那麼將來,你們怎麼對待爺爺奶奶的,我們就怎麼對待你們。父母聽了三個女兒的話以後,非常震驚。自此養女夫妻倆對老人的態度明顯轉好,細心照顧啦。後來三個孫女兒回來還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他們怎麼樣。

我的這個故事並不是說,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對父母有什麼憎恨,而是說,養育孩子跟種莊稼一樣,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穫。不能疏忽大意,說不定哪塊地就撂荒了。帶孩子教育孩子也是這麼一個理兒。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謝謝你加我關注並點贊,轉發收藏。


NEW生活


這個不一定,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有的也很懂事,就是長大後和父母關係沒那麼親近罷了!至於長大後對父母叛逆也有!主要看教育子女的方法,而不是看,爺爺奶奶,父母誰帶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