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升米恩,斗米仇?

我们一一一一个样


过去,农民朋友他们没有多余的钱读书识字,所以多数人都会以为他们没有文化,什么都不懂。但是,读书识字只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农民朋友通过生活、生产实践也可以慢慢认识,提升自己的智慧。千百年来,老祖宗们靠着自己的摸索,也总结出了许多非常有哲理的话,也被称为俗语。这些俗语,有的现代人不相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没有道理。

一、常常病,救了命,一时病,要了命。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经常病病歪歪的人反而能够活很大岁数,但平时身板硬朗很少生病的人,一旦生病就是大病,甚至一病不起。乍一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身体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比身体健康的人还要长寿?其实,对于经常生病的我来说,特别好理解。因为从小就喜欢生病,所以就多多少少很注意饮食、卫生等习惯,生病了心态也正常,所以这样的人反而慢慢身体变好了。但是那些不拘小节、从来不生病的人总是以为自己身体好,不去注意这些事情,遇到病痛总觉得自己能扛过去,也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二、穷人养娇崽,富人当牛马。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所以不论穷人富人,都会把最好的东西拿给孩子。但是有的人家本来家里穷,父母吃苦惯了却不舍得孩子吃一点苦,对子女娇生惯养。这样的子女长大成人后,不仅不能体谅父母,也没有能力改变家里的困境,也只好像父母一样为富人当牛做马。这样的结果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也没办法。所以,过去农民家都是穷养孩子,不能太娇惯,更要培养孩子的志气,让孩子以后出人头地,不再当牛做马。

三、吸一辈子烟,烧一辈子手,喝一辈子酒,丢一辈子丑。

在农村,抽烟喝酒是很多农民朋友的两大爱好。抽烟的人,吞云吐雾的时候潇洒快活,但是经常抽烟烫手的时候也遭罪;喝酒的人,一杯下肚,好似神仙,却常常因为喝醉了酒发酒疯也丢人现眼。这句话放在现在,也是很准的,相信你我身边都有这样的人。烟酒一沾上,就很难戒,也经常看到一些人酒后撒泼,无任何个人形象可言。

四、升米恩,斗米仇。

在过去农村,大家的收入都不是很高,甚至很多家庭都是吃上顿没有下顿的,邻居好心借一点给他渡过难关,他就一直对邻居一直感恩戴德,后面如果不再借了,那么可能他就会感觉对方不肯帮自己了,一点都不说情义,过去的种种感谢之词都化为云雨,甚至还在村中说别人是坏话。

其实到了现在,这句话说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你帮别人一次,像借了几百元他,别人对你感恩戴德,若你经常帮,哪次不帮了,那人就会抱怨你。这就是人性,对你形成了依赖,你就得一直帮下去。所以,帮人也要适可而止。

五、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陪嫁衣。

这是农民朋友对子女的一种激励,过去,分家、出嫁都是是代表长大成人了。既然已经长大成人,就不要再依赖父母的接济。父母给的再多,也比不上自己有勤劳致富的能力,所以既然成家后一切都要靠自己。

看完这些俗语,我真是佩服农村老人们,从他们嘴里说出的话都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向他们学习,生活中就会少走弯路。


寻你and奔跑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亲戚,朋友之间,其实,经常会有。

比如,我老公家里,真是把这个现象,体现的淋漓尽致。

婆婆生了三个儿子,抱养一个小姑子,婆婆长期跟我生活,老公是老二。

起初是大嫂家孩子送来让婆婆照看,直到两个女儿上中学。公婆没有收入,家里一应开销,都是我们拿。大嫂虽然因种种原因,没给过生活费,但,我愿意负担。因为,我知道她是个善良的人,但凡她经济宽裕,就会往家买东西。

接下来,是老三家孩子。有些悲剧,有时候,都不知是哪里出了差错。

其实,都是兄弟妯娌,我也愿意像抚养老大家孩子一样。但是,老三两口,真的是自私自利的,无以复加,让人找不出形容词。

有人说,媳妇不好也就罢了,可是,儿子本身就很不孝,这又该怪谁呢?

虽然公婆没有什么收入,大嫂结婚时候,是第一个孩子,手里还是有些钱的,也算是什么都有了。到我们时候,考虑到二老很难,何必去逼迫他们,所以,我们的房子,物品,都由我的爸妈出钱。

到老三结婚,公婆各处借债。房子,物品,三金,一样都不能少。公婆从一开始,对老三的教育,就很畸形。提出的要求,就是再无理,也不敢拒绝,总说,怕自己老了,他们不养活。

从一开始,我就认识到,错的教育,给老三媳妇太区别的对待,是不会收获好的结果的。我也曾提醒过公婆,可是,老人认为,我是大的,理应处处照顾小的,我这么说她们,就是在啃她们。我很无语,这世上掏钱难买情愿意!

老三媳妇第一胎,不小心流产了,结果越心急越怀不上。跑到我的院子里,跟婆婆吵架,非要逼着婆婆去给她买一个孩子。

是的,妳没听错。十五年前,要我婆婆拿八千元,去邻省抱那个孩子回来,不是她去抱。

婆婆担心抱回来,她如果以后跟老三生活当中,不顺她心再闹离婚,孩子不要了,那时候自己怎么办?所以,没有同意。老三媳妇不依不饶的闹,我劝她,妳又不是一开始不会生,有这些钱不如去好好看病,自己生多好。她说,我算过了,生一个和抱的,一样花钱。我又劝她,想抱的话,抱一个女孩儿,以后自己再生的话,就好办了。如果抱男孩,万一自己生男孩儿,那负担就大了,跟孩子之间矛盾也会多。她说,一步到位,抱就抱男孩儿。

后来,终于还是随了她的愿。她又说,担心抱的孩子,公婆会不亲,一定要公婆抚养,才会越养越亲。就这样,直到去年,婆婆生了重病,她才把孩子带走。

这之后,她生了个女孩儿。两岁多,就又扔给婆婆。婆婆敢怒不敢言,十几年,两个孩子,没给过一分钱,没买过一根菜。婆婆实在太生气,跟我说,别说老人了,她连她女儿也没给买过一个糖。

我总是想,花钱多少无所谓了。只要孩子们长大了,不怨恨我,说我虐待,就心满意足了。摊上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婆婆,也是无可奈何了!

更让人毁三观的是,婆婆病重,她以死相逼。当时,因我儿子才一岁多,女儿照看,结果发高烧。到晚上,我说,老三你照顾妈,明天早上我来了,你就回去。结果,我刚从医院走,他就把婆婆一个人扔在病床上。他媳妇打电话,说她要死了,上不来气了。

婆婆胸椎结核,三节骨头坏死,如果治疗不好,就是高位截瘫。她不让老三伺候,说敢管婆婆,就离婚。

婆婆最虚弱时候,瘦的皮包骨。大嫂衣不解带在医院二十多天,累的输了好多天液。小姑子孩子小,忙完家里,忙医院。我呢,公公脑出血尚在康复,还有一岁的儿子。伺候几天,孩子高烧几天不退,没办法,请护工看护!

所幸,现在终于可以自由活动了,能够生活自理。

升米恩,斗米仇。我认为,施者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人好,要看对方是怎样的品性。像大嫂,虽然她一时经济紧张,但是,她有一颗善良的心。把婆婆伺候的,我都做不到,坚持不了。

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之深远!公婆得到老三这样的回报,在我看来,是必然!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爱子,却最终陷子于不义!

痛斥子女不孝的人,有没有反省过自己?

我现在,也被老三两口怨恨。但不同的是,我一开始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局,所以,我不痛心。之所以愿意给斗米,是碰上这样的婆婆,无法改变她的思想。

公婆总要赡养的。不抚养弟媳孩子,老人会把她碗里饭,给孙子。

升米恩,斗米仇!是自己智慧不够,没有认识到被施者本性。

假如,已经得到这样的结果。不妨换一种思维,施恩不求报!没有恩,也没有仇!既然自己愿意,无愧于心就好了。对方觉得有恩于他,他愿意报答,那就随他。如果因不再施恩而仇恨你,那么,仇恨在他心里,而不在自己身上。既然已经斗米给了人家,不再给就是了,自己也不会再失去什么!调整好心态,愿意恨,让他恨去。

相信,纵然自己看错了人。但,绝不至于会得到恶的果报!


用户婉若清扬


升米恩,斗米仇,是两种不同意义的给予概念。

一小方升米,也就几斤,大升也不过八斤上下。米粒虽少,它可是救急救难的要命粮。当一个人或一家人处在灾难之时或一家人无一粒之炊了。此时你若送人一升米,甚或一口米,一文钱,一口水等,你可能就会保住其人或其家人的性命,能使他们转危为安,甚或因你的一粒米而改变了他们的不死命运。米虽不多,它反映的是人性,是善良,是一颗爱心,一粒米胜过千山重的恩德。可想而知他们会如何看待你。他们肯定会感激不尽,会把您当成救命之人。尽管他们无力报恩,但他们会铭记一辈子,甚至会对儿孙辈说要辈辈不可忘记恩人家,要永远记住人家的好。要万世不忘大恩大德。

一斗米,约三至五升上下。可比升米多了不少。但斗米虽比升米多,如果你送的不是救急难,送的不是家,不是人,你这一斗米也反映不出你的德行,显示不出你的慈善之心和大爱的含义。如是这样,不但得不到人家的承情和感激,反而会成祸害之根。比如现在的社会现象,天下贪婪之人成堆,拍马屁献殷勤讨好的人成群,而斗米的效应就合乎此类社会现象上。某人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威望,势力和权力。在这种权与势的作用下,有很多心怀不正的拍马屁而讨的扒揭自身利益的人,他们会拿斗米的格局,去对方家卖人情,买人情。而斗米也会变成斗金斗银的份量而殷勤上呈,且总是偷偷摸摸,背地里做事,从来不敢见阳光的。这种送斗米斗金的人,送去人家也不嫌多,你再接着送照样不嫌多,人家对你不但不说一句感恩的话,甚或因得到了此人的好处后,贪婪的双手可能会伸向你家而永不罢手。尚若你以后的斗金接济不上,那你的厄运就来了。不但不为恩,反而变为仇了。这一切的根源其实不在于对方的贪婪,而是在于自己已产生的贪心不足造成的恶果呀!


福自福地來wjf


升和斗都是古代延续下来的一种老式计量单位。记得小时候生产队里分粮食时还有用过,梯形的木头盒子,把粮食装进去,上面用一根平尺擦着口一划拉,满满平平的就是一斗。海水不可斗量的斗也是它。升要小的多,我见过,家家都有,老人说十升是一斗,到底是不是这样我没有验证过。相比较而言,斗代表大和多,升代表小和少。

“升米恩,斗米仇”说的是当一个人急难的时候你伸出援手解了对方的燃眉之急,雪中送炭,对方是心存感激的,此刻你是他的恩人。但是当你不断的去援助他,他习以为常了就产生了某种依赖,甚至认为你帮助他是应该的,一旦你不援助他,他还会心生怨愤,开始恨你。由感恩到结仇,似乎是善良惹的祸。

我想起了演员孙俪的故事。当年孙俪还不是很出名很成功很有钱的时候,遇到一个很穷的面临失学的男孩,孙俪决定从不高的收入里拿钱资助他读书。孙俪和母亲按时给他打学费买读书用品买衣服,鼓励男孩好好读书。开始男孩和他母亲很感激孙俪,把孙俪当成自己命中的贵人、恩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后来男孩考上大学,孙俪给他交了学费,置办了被褥服装洗漱用品,在手机还是奢侈品的年代还给他买了手机,每个月给他打500元生活费。本该怀着感恩之心的男孩上大学不久却开始频繁跟孙俪要钱,还越要越多,孙俪了解到,除去自己的资助,男孩还在学校领到了贫困大学生补助金和奖学金。之所以钱不够花是他开始穿名牌吃很贵的食物,还谈了恋爱。孙俪就断了资助,男孩没有从自己行为上找原因,反而振振有词,什么交际需要钱谈恋爱需要钱,我多要点怎么了?你一个演员挣钱那么容易,来钱那么快,你多给我点也是应该的,多给我点又怎么了?他把这件事洋洋洒洒的写成了6000多字的声讨书发到网上,历数自己花钱如流水的种种理由和孙俪不资助的“罪过”,这件事对孙俪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男孩完全是一副白眼狼的嘴脸,一门心思要毁了孙俪。这就是典型的“升米恩,斗米仇”的例子,就是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人性本善,受人滴水恩必当涌泉报,虽然我们施恩不图回报,但是一个感恩的微笑一句发自心底的谢谢是对施恩者最好的回馈,不应该吗?我们以善意推测,那些不懂感恩的人就算不会表达谢意,也不应该如此置有恩之人于死地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恩一助当常怀感恩之心。


好日子26


我们都知道俗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我们一旦能够准确掌握很多俗语中的道理的话,对于我们的人生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老祖宗他们总结出来的这些俗语一定会有他们存在的道理,肯定不会是空穴来风,在农村中有一条俗语叫做“升米恩斗米仇”,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不知道,可是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我们从字面意义上面来看非常的好理解,无非就是给人家一升米,这就是恩情,而给人家一人一斗米便就成了仇家,虽然意思好理解,可是其中道理我们却不明白,都是给米只不过数量不同,为什么就便会有恩人和仇家的区别呢?我们仔细来研究一下便明白这个道理了。


在以前古代的时候有一个书生,他看见门前经常有一群非常贫穷的孩子,便每天都会给他们一个鸡蛋以作奖励,时间一长这一群孩子便每天到这个书生门前来讨要鸡蛋,可是这个书生后来自己也很拮据,但是他为了不让这群小孩伤心,依然每天从牙缝里挤出一个鸡蛋来给这些孩子们,到后来这书生自己都吃不起鸡蛋了,于是便告诉这些孩子们,已经没有能力再给他们鸡蛋了,可是这群孩子们反而认为这书生小气,便从此再也不与这个书生往来,反而还每天说他的坏话。

其实这个典故和这句俗语的道理是相同的,你给人家一升米解了人家的燃眉之急,让他们吃了一顿饱饭,人家自然对你心生感激,可是你如果给人家一斗米的话,他不仅吃饱了饭,他还有剩余,他便养成了对你依赖的习惯,一旦有一天你不给人家米了,他就会认为你这个人太小气了,正因为每个人其实心中都有一种贪念,一旦养成习惯之后便很难改掉,所以说救急不救穷也是相同的道理。

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一旦朋友或者是亲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拉她一把是应该的,可是没有道理永无止境的帮助下去。反而是应该教他如何自力更生,毕竟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出来的成果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文妹影视娱乐


帮人太多了,就产生要求回报的心思。少的话就不会这样想。施恩求报,就是在培养仇人。


众妙大学


人性的弱点

人都对不劳而获的东西欲望大!欲望贪心太大得到的容易了,他就自我催眠成自己的东西了!

不要给别人还不起的东西!给了就不要要回!


粉红自由者


升米恩,斗米仇,这个词只适用于一小部分人群,不是社会普遍现象,社会上总会有一些见利忘义,事非不分的小人伤害别人,甚至伤害帮助过它的人,但它们终归不是全流,也成不了主流,我们远离它们就好


84057小隐于野


升米恩。斗米仇。是心理期待落空。造成的落差。反过来。斗米恩。再升米也可成仇。这就是疑心+贪性。都是感激。高标准的恩惠容易成了衡量内心感激的标准。一旦低于这个标准。轻则不再感激。重则反目成仇。


Xiao米Show


我是这样理解,就是你帮助一个人,第一次帮助她,她会特别感激你,你连续帮了九次,第十次没有帮她,她就记恨你怨恨你,还到处说你不好,其实这种不知感恩的人她不会想到,别人本可以不帮她,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别人也不欠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