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搞一些唐诗宋词方面的创作,但又不呆板单调,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Lucky斯基


生活是诗词创作的源泉。只要积极地深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多方面多角度深层次地了解和体验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和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就能从中汲取丰富的创作营养,并迸发出无限的创作灵感。生活又是一个百花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日升日落,湖海江河,梅兰竹菊,鱼虫鸟雀等等,这些自然造化都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总之,只要深入生活,有了丰富的集累,诗词创作就一定是丰富多彩的!


勤耕


唐诗宋词的特点就是有韵律,平仄,对仗,句式,字数等限制,相对于自由体诗,称之为格律诗词。创作格律诗词又不呆板单调,难度确实很大。这中间涉及到作者的文化水平,素养,读背过多少唐诗宋词,掌握多少词汇。还有作者的阅历,经历,文字写作能力等等。

我的做法是。首先要有工具书:新华字典,词谱,韵书这些基本的工具书是少不了的。其次:写诗填词不能空洞,要言之有物,有的人为了符合格律,堆砌词语,不知其说什么。第三,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提炼内容,写身边人身边事,使人一看便懂。第四,先用自由体写成,再按格律诗词的要求对照修改,最后成诗(词),实在不行就按自由体诗发表,待以后再改。附我近期写的鹧鸪天《抗击肺炎病毒》一阙,请指正。

冠状幽灵飘汉城,

搅的大地不安宁,

穷凶极恶无常鬼,

暴戾横行擅害生。

钟院士,力全倾,

亲临武汉送瘟冥,

中央举起金箍棒,

驱走妖魔阴转晴。

(中华新韵)

2020.1.27



金星753


在唐诗宋词元曲中,我最喜欢的是唐诗的格式及韵味。如有的诗句组合就好像用文字画出来的山水画一样,虚实隐现意境深远。有的诗句又豪放无比,金戈铁马又好像至身于古战场。又有的诗句爱情缠绵留恋往返动情不已。

生涩复杂深奥的诗很难让人喜欢,而那些貌似简单朗朗上口平民化的诗更能让人记住并广为流传。另外,篇幅短的诗容易让人记住,长篇大论的诗喜欢的人少,如李杜二人的长篇叙事诗。虽说是名篇,可是能记得住有几人?

所以,我们在想自己做诗词时心中应该有一个框架,即诗的篇幅不要太长,内容尽可能的简单易懂要走平民化路线。让人看不懂的诗词市场应该很少。

我是普通人,我也非常喜欢诗词。我试着写了些诗,如下:

1: 好友相聚

好友多年喜相逢,

杯杯佳酿入腹中。

足下浅踩似云里,

前方乱晃眼迷离。

酒逢知己千杯少,

面红态憨烂如泥。

2: 红颜赞

杭州西湖有佳人,

红颜露笑倾满城。

纤纤玉指轻舒展,

痴情男儿欲断魂。

我写的不一定好,但大家都能看得懂我说的是什么,既然我们喜欢诗词就要学会欣赏并试着去创作,当作一种爱好也不错。

因为我文化程度低,那么个人的格局会有些小,那种大气豪迈气冲云天的诗句肯定写不出来,毕竟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但这并不防碍我自己做些小诗玩玩,娱乐娱乐自己也是一种不错的行为。

宋词元曲这些形式我不太喜欢,个人觉得有些杂乱,所以不想再去欣赏研究。我还是比较喜欢唐诗整体方块状,像军队一样排列整整齐齐,像天安门广场上阅兵式一样漂亮。

简单些是一种美,平民化也是一种美。用简单平民化的语言来解说我们心中的感受就是语言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去理解。





来自南通的龙卷风


谈不上好的建议,只是,要以生活为基本,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提起有含金量的东西,再加以艺术的表现出来。

在下有在过生日时偶作的不成文的句子,看看你能否点评一二。

一任寒来暑往,

数载秋冬春夏。

无计留芳华。

且叹年年今朝,

增寿,增寿,

入镜看,白了头。


酒琬澄


多读多想多做。

多读,积累词汇,场景。

多想,生活常见都可化作诗词。

多做,将生活常见常想用积累创作,只有多做,不断学习,就进步了。


吴勇1977年


诗是什么?《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中国的诗,以雅洁胜,从不冗长。适宜用简单的笔法,描绘出神妙的情景,气韵生动,神隽明达。

在盛唐诗中,平仄音节的变化是相当复杂的。但是我们对于诗的内在的技术与精神,所感兴趣甚于韵节的排列式。唐诗之令人惊叹之处,为其塑形的拟想与绘画的技巧同工异曲,这在远近配景的绘画笔法上尤为明显。诗与绘画的雷同,几已无可驳议。

且先从配景法说起,试读李白的诗,便可见之: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这么二句,不啻是一幅绘画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是一幅何等雄劲的轮廓画,画着一个远游的人,跨着一匹马,疾进于高耸的山径中。它的字面,是简短却又犀利,恰如画家所欲描绘于画幅者。更隐藏一种写法,利用几种前景中的实物(人面和马头)以抵消远景的描写。

这样的写法,确实是写景的妙法,此等文字绘画,可举者数百计。王维是中国最伟大的一位写景诗人,便用这方法写着: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其技巧系赖在前景中选择一实物以抵消远处的景物,像云、山顶、瀑布、银河,乃聚而图绘于一平面。刘禹锡这样写着: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这种描写技巧是完美的:隔墙头而望山巅,确乎有似数点探出于墙头上,给人以一种从远处望山的突立实体的映像。在这种意识中,已观山上画,更看画中山。诗人的目光,即为画家的目光,而绘画与诗乃合而为一。

于是兴起一种田园诗派,一时很为发达。它的特长是善于写景和使用印象派的表现法。王维的技巧据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为他同时又是大画家。他的《辋川集》所收的全是一些田园的写景诗。一首《栾家濑》,只有深刻体会中国绘画神髓者,才能写得出: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流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这又逢到暗示问题。有趣的是诗人的手法,在以联想的暗示一种嗅觉,实即为绘画上的笔法。如是,一个诗人形容旷野的香气:踏花归去马蹄香。画题则没有别的表现香气方法比画一群蝴蝶回翔于马蹄之后更容易显出。这样的画法,足以证明中国画与诗的相通,而宋时曾有这样一幅名画。

从印象派联想的技巧,又发展出一种表现思想与感情的方法,也可称为象征的思考。这作法叫做兴,即唤起作用,《诗经》中即用之。在唐诗中,胜朝遗迹,亦用象征的方法,千变万化的歌咏着,却不说出作者思想的本身,却用巧妙的隐喻法。如,韦庄歌咏金陵过去的繁华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延袤十里的柳堤、陈后主盛时的繁华景象,如重现目前,而其无情最是台城柳一句,烘托出人世间的浮沉变迁,与自然界的宁静的对比。被称为无情,因为它们未能记忆着实在应该记忆的陈后主,因而分受了诗人的痛切的伤感。用同样的技巧,元稹描摹的老宫女在残宫颓址的闲谈情景、刘禹锡描述的乌衣巷残颓景象,都写出了对于过去繁荣的悲郁之情。

李白在他的大作里有过这样两句: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样的写法,是在替自然设想一种诗意的感想,假想它是有感觉的,这感想已临近泛神论。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此种泛神论的或引自然为同类的感想语法,以杜甫的《漫兴》一诗,所见最为明显。看首四句:眼看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这些字面像丁宁、无赖、莺语,间接地赋予春及莺鸟以人的品格。

我们也可以从宋诗中找出一个例子来,这是叶李的一首《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此种眼界的主观性,辅以慈爱鸟兽的无限深情,才使杜甫写出: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那样活现当时情景的句子。此地我们认识了唐宋诗词的最有趣的一点——内心的感应。用一个拳字来代替白鹭的爪,因为诗人已把自已与他们同化,或许自身感觉到握拳的感觉,很愿意读者也跟他一同分享此内在的情感。这是唐宋诗词的基本本质,在诗中化为真实,不过是诗意的真实。


雾都湿气


文字语言流畅尤如高山流水还依风云雷爆任自在不呆板,比如春来百花繁天然美丽无喻无量边此是诗词歌赋的最高境界,人人向往百千万亿之中难得遇其一。心境,意境,神境,神化,自然。这个无上境界虽然是难得也可得比如古代诗人文圣终生所作百千诗词之中并非首首如此总有几首此类天下第一的无上诗词,但是并非它一生所作的其他的诗词不好,总之虽然是一人所作总有高低优劣之不等之分。只要喜欢努力就好。切勿急于求成反而不美,自然就好。我也喜欢诗词歌赋偈赞讼哈哈哈我也作不好。但是虽然写不好还是依然继续中。

另:今有一年之前佛学心作一首

担持大愿宏正法。无始劫海即是家。

如来自在如来住。三世十方一刹那。

我亦不知它算诗词歌赋呢?还是赞论喻偈,只是我到现在还用它。希供同志参考之。


竹水山诗影社


对这个问题,我给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你要清楚了解和掌握唐诗宋词规矩,也就是有什么定性的要求,必须遵守,不能走样。比如,唐诗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每种对字数、押韵、平仄、对仗的要求,要十分清楚,掌握纯熟。类似最基本的东西不会运用,你写出来就算不得唐诗。宋词也是一样。

二,大量阅读、特别是背诵唐诗宋词,包括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过去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的越多越好,达到见到某种景色就能随口一首诗词的程度就基本可以了,你的基础就算是比较扎实了。

三,仔细推敲和研究唐诗宋词的名家名篇,它们的用词、用句、用意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为什么要这样描述?这样的心得会对你帮助很大。

四,你要想做到不呆板单调,可以多多学习古人中那些潇洒飘逸的名家名作,比如李白的诗,苏轼的词。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和事物,善于总结和抓住标的物的动态和静态的状态和延伸。还要精化你的用词用句。

五,建议你可以多读一些元曲,元曲比较通俗、自由、洒脱,可能比较适合你。





九思堂笔记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唐诗也好,宋词也罢,古代都是唱出来的,只要我们把现代的生活用最唯美的诗词来表现,配合作曲家创作出最唯美的歌曲,不但可以使唐诗宋词不枯燥,甚至可能推出又一个新时代艺术的高潮。







天天慕容


《春 草》

青青路边草,

一年冬又枯。

寒霜灭不尽,

春风吹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