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以前常说:结婚那天宁可得罪抬轿的,也不敢得罪吹曲的。为什么?

湘俚伢子


结婚是每个人一生最大的喜事,大家都希望结婚能顺顺当当,千万别出现一点差错,预示着今后的生活也会一帆风顺。农村老人以前常说,结婚那天宁可得罪抬轿的,也不敢得罪吹曲儿的。这这是为什么呢?梅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吹曲的一般都是在迎亲队伍的最前面,敲锣打鼓吹喇叭,有着鸣锣开道、驱邪除妖的意思,更有着吸引众人的围观。吹曲的人当中的班主,往往会向喜主家讨要赏钱,如果你不给打赏的钱,就会把吹曲的人给得罪了。那么吹曲儿的人就会很现实的给你回报,本来应该吹十首曲子,他们就可能吹五首或六首曲子,本来是喜庆的曲子,他们也会想着法儿吹的慢,吹得跑调,是围观的人觉得曲变味儿了,真有点儿喜不喜悲不悲的感觉,这样既预示着不吉祥,又是喜主家很掉面儿,使人一听觉得很别扭,是本来吉祥喜庆的迎亲队伍,让别扭的吹曲儿的人,在最前头吹出的不和谐不吉利的曲子,是人们很忌讳的一件事,弄不好还能打起来呢。


在过去人们结婚时,有的是骑着毛驴,也有的是抬着轿子。喜主如果得罪了抬轿的人,抬轿人只能采取使劲的颠簸轿子,多次反复的前后或者摇摆轿子,使围观的人反而觉得这是在闹新娘,不但不会引起别人的嘲笑,反而会给迎亲的队伍带来更大的欣赏热点。抬轿人出力,本来想的是折腾喜主家人,却往往能产生更好的喜庆气氛。

总之,在过去结婚当天,喜主家是万万不能得罪吹曲人的,他不仅使喜庆的气氛受到了破坏,而且会让自己在外人面前很掉面子,同时,结婚的事一辈子只有一次,大家都希望是顺顺利利办喜事,活跃的气氛更添喜。


山村梅花


曾经很多年以前,农村娶媳妇是要乘坐小花轿,还要雇吹唢呐的,滴滴答答娶媳妇,热热闹闹行大婚。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这句老话的故事。

那么当年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老话呢?为什么会有在结婚当天宁可得罪抬轿的,不敢得罪吹曲的老话呢?没上学之前我曾经有幸跟着奶奶坐街头听老太太老爷爷们扯故事,听到好听的故事我会从头认真听下来,并且深深烙印在脑海里。


老人们那天坐在墙根下晒太阳,那天都是些奶奶们,我坐在用树根刻成的三条腿板凳上,偎在奶奶怀里,听一帮老太太闲扯,那天老太太们说起了这句老话:结婚当天,宁可得罪抬轿的,也不敢得罪吹曲的。

过去娶媳妇雇吹手,吹手也是吹曲的,就是吹唢呐的人,普通人家一般是雇俩抬轿的,俩吹曲的,抬轿的是卖力气活,吹曲的是卖艺。

结婚当天大喜之日,何来得罪二字?还是钱给闹的不是?本来都是有价的活,谈好了条件,该抬轿的抬轿,该吹曲的吹曲,可经不住有人打赏啊,被打赏惯了的轿夫和吹手,一看不到赏钱那心里就跟小猫爪子挠似的。



得罪了抬轿的,他们无非是抬新娘的路上使劲故意颠簸,把新娘颠簸的七荤八素,而得罪了吹曲的可不得了,他们会把喜乐给吹悲了,也能把悲乐给吹喜了,抬轿的是明枪,吹曲的是暗箭,结婚那天图的是吉祥,而吹曲吹了不好的曲,老人们说会影响新娘新郎的运势。

据说当年有一个家里条件还不错的吝啬农民娶儿媳妇,该农民是远近闻名的吝啬鬼,也因为吝啬让很多人讨厌他。因此娶媳妇那天,他不仅仅没打赏钱给抬轿的和吹曲的,还寻了理由扣了人家几个钱,这就把抬轿的和吹曲的得罪喽,不过吝啬农民提前让儿子去告诉了儿媳妇,结婚当天多穿裤子,别墩疼了屁股,看来是知道要被墩的后果。于是媳妇被抬回来时晕晕乎乎的。

只不过新媳妇下轿时,吹曲的因为心里不乐意,于是吹了个李二嫂改嫁,因为吹的节奏故意添加了点欢快节奏,所以很多人没听出来,但前来吃酒的客人中,有人懂乐器,然后就听出来了,听出来的人知道是喜主家得罪了吹曲的人,也就没给点破。

后来这事被传开就,于是有人就根据这事说了:结婚当天,宁可得罪抬轿的也不敢得罪吹曲的。


悠然见东山


小时候,碰见人家结婚的时候,咱是兴高采烈。虽然,是人家娶媳妇,但是咱也能跟着沾光儿。去跟新媳妇要几块糖,若是自己亲人结婚,还可以大吃一通。晚上,去结婚那家闹新房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乡村冬天的时候,也有结婚的人家。

其中有这么一家人是儿子娶媳妇,非常时兴。新郎头戴着大礼帽,后面还有吹手,也是大家说的吹曲的,吹吹打打去迎亲。花轿抬新媳妇,新媳妇坐在轿里。得罪了抬轿的,大不了,轿夫们左摇右晃来折腾新媳妇。毕竟抬轿子是体力活,折腾新媳妇时间长了,大家也累了,东家给了钱,也必须给抬到家里去。谁也不愿意三言两语,把自己折腾累了,闹出个病来,三长两短,不容易。

得罪吹曲的不得了。结婚喜的日子,吹曲的一般是给人家吹的是《抬花轿》《花好月圆》《喜拜堂》《入洞房》《大起板》《百鸟朝凤》等非常喜庆。人们也喜欢听。这家的人慢待了吹曲的,吹了大半天,都没有上茶。都大中午头,没有端上半杯水。正当新媳妇进家的时候,几个吹手眼神一交流,变了调。你听听他们吹得是什么?可气的,给你吹一个《猪八戒背媳妇》,笑话新郎是个猪八戒。再发个抱怨,给你来一个《李二嫂改嫁》,刚过门,叫你新媳妇改嫁。若是发了狠,吹一个《孟姜女哭长城》,叫你喜事当丧事办起来。后来,有人听门道来,管事给吹手们上了茶,上了糖。那些吹手们立马又换了一个曲子,是《百鸟朝凤》经典名曲。

老人说的话都是有根据的:宁可得罪抬轿的,也不敢得罪吹曲的,千万别把喜事办成丧事儿。

我是毅语惊人,希望我的解答让你满意,关注我的头条号,有更多的幸福和惊喜等着你。


毅语惊人


农村老人以前常说:结婚那天宁可得罪抬轿的,也不敢得罪吹曲的。为什么?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在结婚的当天一切都要以吉祥为主,在我们这边,很多人都会闹“公婆”,就是在这一天公婆要小三辈,大家都会在公婆的脸上又涂又画,同时还会让公婆跳舞、拉车等,总之能想到的办法都会想一遍。毕竟在这一天公婆迎接儿媳妇上门,是不能发火的,只能痛并快乐着。

从这就可以看出,结婚当天吉祥是主题曲,而在过去,新人间的家庭距离都不是太远,基本上都是附近的村庄。因此那时都是抬花轿将新娘迎娶进门,这样才能显得喜庆和热闹。而在花轿的前面还会有吹曲的戏班子,这样一路上敲敲打打,可是非常热闹和欢庆的。不过抬轿子要给钱,吹曲也要给钱,不给钱的话谁卖力干活。

除了索要最基本的工钱外,抬轿子的和吹曲的都会问新郎索要一笔小费,这笔费用给可以,不给也可以,毕竟已经付过工钱了。不过大家都会给上小费,这样才能显得更喜庆,其实现在结婚也是如此,都会给婚车司机1人2包烟,戏班子1条烟,这是我们这的规矩。

如果不给抬轿的小费,那抬轿的人就会让轿子变得颠簸,不过颠簸与否只有新娘知道,其他人很难看出来。但吹曲的就不同了,如果得罪了他们,或者小费没给到位,他们吹奏的曲目就会从《百鸟朝凤》、《花好月圆》等变成了《李二嫂改嫁》、《分飞燕》等,这可是不吉利的象征,整个村子都会笑话。

正因为如此,结婚那天是不能得罪吹曲的,而到了今天也是如此,毕竟主家在那天不能发火,一切要讲究吉利,大家怎么看?


惠农圈


谁说你问谁!!!


北斗1102


因为抬轿的最多也就让你不舒服而已,轿夫不敢把你扔下河,也不敢把轿子往坟场上抬。而吹笛佬就不同了,他们能将喜曲吹成哀伤曲子,甚至给你来一曲哀乐。所以,一般不会得罪吹笛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