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三平头三平尾三仄尾怎么讲?

放纵3


问题:古典诗词三平头三平尾三仄尾怎么讲?


前言

旧体诗中的平仄排列有多种组合,有个组合是律句,有的组合是律句的变格或者拗体,有的则不是律句。

抛开古体诗,单说格律诗(近体诗)。

三平头,在有些句式中不是律句,在有的句式中是律句。

三平尾,是大忌。

三仄尾,是律句正常的变格,不算诗病。

一、三平头

1、律句有四种句式,以五言律句为例:

a、平平平仄仄,

这一种的第一个字可以平仄两用,三平头当然没有问题。例如杜甫的五律《龙门》,: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首句就是三平头,很正常。

b、平平仄仄平,

这种句式的第三个字,是平仄不拘的,也可以:平平平仄平。例如杜甫的五律《送韦书记赴安西》:

夫子欻通贵,云泥相望悬。白头无藉在,朱绂有哀怜。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欲浮江海去,此别意苍然。

云泥相望悬、公车留二年,都是平平平仄平。三平头也很正常。

c、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两种句式,都是仄起,当然不可以三平头了。

2、七言律句

七言律句也是四种,就是五言律句在前面加了两个平仄相反的字,但是七律第一字都是平仄不拘的,所以三平头也常见。

a、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三个字都是可平可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可以是平平平仄仄平平。例如:

《题张氏隐居二首之一》唐代:杜甫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春山无伴独相求,平平平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同样,第一、三个字都是可平可仄,中平中仄平平仄,可以是:平平平仄平平仄 。例如李商隐七律《南朝》 :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 满宫学士皆颜色,江令当年只费才。

谁言琼树朝朝见,平平平仄平平仄 。

c、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两种仄起的句式,当然不能三平头。

小结:可见,在格律诗平起的句式中,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有两种句式是可以三平头的。

二、三平尾

三平尾,又叫做三平调,就是结尾三个字都是平声。这种句式是格律诗的大忌,因此有这种句式的诗,一般都会归为古体诗而不是近体诗。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只有”春“字出律,形成了三平尾,夜静春山空,仄仄平平平。否则也是一首近体的五绝。

三、三仄尾

平平平仄仄,如果是:平平仄仄仄,就是三仄尾。这种句式在格律诗中太常见了,被视为律句的常用变格。

五律,例如刘禹锡的《岁夜咏怀》第一句: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弥年不得意,平平仄仄仄。

七律,例如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第七句: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惆怅无因见范蠡,中仄平平仄仄仄。

李商隐七律《流莺》第七句: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曾苦伤春不忍听,中仄平平仄仄仄。

结束语

三平头,不是什么诗病。不过五七律中,要注意避免”四平头“,这是指每一句的前两个字雷同。

三仄尾,是格律诗常见变格。不需要有意规避。

三平尾,是格律诗的大忌,作律诗要注意规避。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1.格律诗中的的三平头,就是诗的前三个字都是平声字。如唐代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秦时明”三个字就都是平声字,现代有些另类学者就把它定义为所谓的“三平头”。其实在格律诗中这是不犯病的,自然在对联中也是不犯病的。

2.格律诗中的三仄尾,就是诗的后三个字都是仄声字。如唐代王湾的“潮平两岸阔”中的“两岸阔”都是仄声字,现代有些另类学者把它叫做“三仄尾”。其实这句诗也是没毛病的。

出现的原因是格律诗平仄要求是1.3.5不论,就是1.3.5位置可平可仄,一般不受限制。

3.三平尾是一句格律诗(对联)中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如“梅花点点迎新春”的”迎新春”这三字都是平声字,就叫三平尾。改成“庆新春”就对了。

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有人说“春山空”是三平尾,但如果这首诗不是五言绝句(律绝),是古风(不受韵律要求的古诗)那就允许出现三平尾了。个人不认为这首是律绝,因为“花”和“山”都是平声字。

三平尾是格律诗和对联的大忌,大家一定要注意克服,不要犯这个错误。

综上,格律诗词中的所谓三平头,三仄尾都是没毛病的,允许的;三平尾才是大忌。





风逐月影3


关于这个问题是詩词对联中的一个大忌。要是再细说一下,个人认为有几种情况

首先,关于三平头的问题,一般詩词,律詩或绝句,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平"起句,或者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这样才能充份的体现出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如果在起句中出现了"平平平……"的现象,就是三平头了,对联中也是不允许三平头的,因为已经失替了。

第二,就是三平尾的现象。就是在詩句中的最后三个字,必须是"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而不能出现"平平平"的现象。这也是个大忌,在詩词和对联中都是不允许的。

第三,就是三仄尾的现象。前面已经说很多了,詩词对联中的后三个字,可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都是可以的,唯独不能是"仄仄仄"收尾,因为那是三仄尾了,犯了詩词对联中的大忌。

我也是略知一二,不能说得太多。

谢谢悟空问答平台!谢谢大家的鼓励支持!祝大家春节快乐!





封护胜463


一般情况下,三平三仄尾都要拗救。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高手如苏东坡黄庭坚就故意写三仄或三平尾诗。但真的只有高手才可为之。三平三仄的不提倡在于伤了韵律的音乐美,太古板也不好,于是就有通融。好古就爱古,今人都将就着写,写诗己非鼎盛年代了。鲁迅说好诗让唐人写尽。刻意写古诗的价值也似乎得不赏失了。


绿水枉凝眸


三平头三平尾三仄尾,都是以字的平仄音来区分。

三平头,就是起句三个字都是平声。

同理三平尾,三仄尾。

格律诗和对联都讲求不能如此。


曾云金飞马


只听说有两平头和四平头,格律诗的四平头一般指出句和对句的开头词语词性是一样的如都是地名或都是同一类植物开头;一联叫两平头,两联叫四平头。

三平尾是指诗句的后三个字都是平声,不管是出句对句有一句也叫三平尾,是格律诗大忌。

三仄尾也是诗中有一句的后三个字都是仄声,就叫三仄尾,也是格律诗不允许的。


青松2369396


三平头不违反律诗规则,因为五言律中有“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句式,七言律中有“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的格式,而且杜律中有“中平平仄仄平平。”的句子;三平尾和三平仄都出律,五言和七言律句,基本上都是:最后两字平仄不是单就是双。


河北李秀杰


在起首句,三平头是允许的。三平尾和三仄尾是不允许的。


诗词杨柳岸


写诗填词,如果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是否平仄合律的问题上。我想,你们都应该耙田种地去了。你和诗词无缘!爬到网络平台上说诗词平仄格律的人,他们只有一个专长:別人写诗,他们评论。如果让他自己写诗,自己评论。恐怕他们都是全体缄默的。如果他们偶而有一两首溜出来见人的“大作”,往往也的词汇堆彻,意象全无,咸而无度,或淡而无味。你们看看当下被吹奉到今日头条上来的那些各个地方的所谓“实力诗人”,晒出来的“代表作”,就知道了。他们是为了名和利,卖文造诗。而不是,发与心悟而写诗。有这帮人长期意淫在中国的诗刊诗坛上,中国的诗歌创作,永远都是死气沉沉,绝无生气。这是中国当代诗歌领域中不可争辩的可悲现状。


用户51182697922李思


三平头就是开句头三个字是平,三平尾是句末三个字是平,三仄尾是句末三个字是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