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一样吗?

张之瀛大夫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它包括了多种类型的脑缺血疾病,比如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等等,也就是说,腔隙性脑梗死只是脑梗死下属的一个分类;

一般来说,腔隙性脑梗死和其它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相比较,有着以下特点:

1、症状较轻微:大多数腔隙性脑梗死在发病时并没有相关症状出现,偶尔会有小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一些比较轻微的症状,而且预后较好,比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反应迟钝等等;

2、梗死面积小:腔隙性脑梗死的面积都是比较小的,其直径一般都在2~15mm之间,其最大限度也不过20mm;

3、诱发因素为高血压:高血压症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得不到良好的控制,就会导致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发生硬化,久而久之,这些小动脉会慢慢闭塞,形成较小的梗死灶,也就是腔隙性脑梗塞。


综合内科张医生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医生。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是一样的吗?在工作中,很多老人家来做颅脑CT或者磁共振检查,报告单上会写着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这是脑梗塞吗?腔隙性脑梗塞其实也属于脑梗塞的一种,只不过前面有前缀腔隙性,意思是病变很小的梗塞,引起的症状也很轻微,也可以没有症状,而脑梗塞一般指范围比较大,出现症状比较重,预后也相对差一点。

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是什么意思?

临床上的脑梗塞是指血管闭塞了,导致所供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可以是大范围的,也可以是小范围的脑梗。

而腔隙性脑梗塞单纯是微小血管的闭塞,导致很小范围的梗塞,一般大小为2-5mm,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预后良好。


这是一个58岁男性,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58岁,却有着一个85岁一样的脑子。

这就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区的供水水管,无论哪一条大水管或者哪一家哪一户的水管堵了,导致家里缺水,都可以叫梗塞。而腔隙性脑梗塞,就只是指小范围的,某一家某一户的水管堵了,导致局部的缺水而已。

如果是整个小区或者某一栋房子的缺水(某一脑叶的缺血),那么会引起这栋楼的住户的很大的反应,但是腔梗只是累及一户人家,所以不会引起很大反应,临床症状可以不明显,很多老年人都只是头晕而就诊,不会出现偏瘫、口齿不清等表现。

所以说,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脑梗塞其中的一种。一般做颅脑CT或者磁共振可以显示出来。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候两者检查的结果会有出入,可能CT报了腔隙性脑梗塞,而磁共振没有报,这都是正常的,以磁共振为准。


有腔隙性脑梗塞应该注意什么?

脑梗塞大多数是因为动脉硬化引起,颈动脉的软斑块随着血流,流到了颅脑动脉主干或者末梢堵塞血管,所以有颈动脉斑块的,有动脉硬化的都要注意,是否需要使用药物,建议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要注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同时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更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加速斑块形成。所以说戒烟限酒很重要,还要低脂饮食,适当锻炼。


小影大夫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不是一回事。

道理很简单,它们不是一个等级上的概念。举个例子,医生、外科医生、内科医生,这三个名词是一回事吗?医生是个“大帽子”,它卡住了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这两个概念。

同样的道理,脑梗死是一个大的概念,指诸多原因(动脉硬化、栓子脱落、免疫炎症、肿瘤压迫等诸多原因)导致的所有体积大小的脑部动脉血管堵塞、严重狭窄所导致的神经因为缺血、缺氧造成损伤进而引发或不引发临床症状的一大类疾病。

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诸多类型中的一种(如果是微小血栓导致的腔隙性脑梗死,属于脑栓塞的概念),是大的脑动脉分出的的单个小穿通支血管闭塞引起的非皮质性小梗死(梗塞灶的直径一般在0.2-15毫米),这个概念最早来自19世纪,当时医生在尸体解剖中发现这类病灶,发现在大脑的中心部位及脑皮质的下面脑干上有很多的体积很小的缺血性的病灶,后来通过CT、磁共振等技术在活体上也得到了证实。不过,随着人们这类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腔隙性脑梗死这个诊断名词的争议也越来越大,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少,它更多的被“脑小血管病”等诊断所替代。

至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原因,目前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小的穿通支动脉的小动脉硬化(主要是脂质透明变性)是常见病因,尤其是较小的梗死(长度为3-7毫米)。

  2. 源自一些大血管,如大脑中动脉主干、脑底动脉环、基底动脉远端或椎动脉远端的穿通支动脉起始处的微粥样硬化斑。也就是说这些小穿支动脉的开口的地方由于斑块的完全或次全的遮盖,导致缺血。


  3. 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未经病理证实,但很多科学家仍怀疑微小栓子是这些小梗死的原因。

腔隙性脑梗死占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栓塞等)的15%-26%。

上面描述的三种腔隙性脑梗死病因中有两种与高血压相关性慢性血管病变有关。其他,如吸烟、糖尿病等因素也被认为参与其中。


神经内科宋璞医生


在每天的临床工作中,不光是神经内科医生,估计只要是你是医生,你就会被频繁的问到一类问题,就是:“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是不是一样?到底有什么区别?”之所以会这样,这要是现在各级医院CT使用比较多,腔隙性脑梗塞被检查出来的也较之以前增多了。那么,腔隙性脑梗塞跟脑梗塞相比,有哪些不一样呢?

客观的说,腔隙性脑梗塞跟普通脑梗塞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总结说来,不同来自于三个方面:病理基础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危害不一样。

1、病理基础

说到病理基础,普通脑梗的病理基础多数是动脉粥样硬化,当然还有有一部分脑梗塞是因为房颤造成的。而腔隙性脑梗塞病理基础是长期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带来的小动脉壁变性、肿胀、硬化以至于最后发生闭塞。

2、大小

通俗地讲,普通脑梗塞梗死面积较大,可以表述为西瓜。而腔隙性脑梗死梗死面积较小,可以表述为芝麻。当然,这样说并不严谨,但是容易理解。

3、危害

普通脑梗塞常常会引起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利等等严重症状,如果梗在生命中枢还可能致命。但是,大部分腔隙性脑梗塞发生后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可能症状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发现病变常常是在体检做了头颅CT以后,但是自己没有感知任何症状。

总之,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梗塞有相似之处,但是又不完全一样。


张之瀛大夫


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塞是不一样的概念。脑梗塞是脑血管堵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组织坏死,久而久之可形成软化灶。而腔隙性脑梗死就是一些微血管病变导致的局部小缺血灶,大多数老年人都会有一些腔隙性脑梗死。


上图是发生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脑CT图像。

那脑梗塞和腔隙性脑梗有什么区别?我来打个比方大家就明白了

人的脑组织的血管就像一棵小树一样,有主干,有分枝,脑梗塞就像树的主干堵了,然后主干之后的分枝得不到血液供应,就会因缺血、缺氧而坏死。而腔隙性脑梗死就像树的末梢小分枝被堵了,只影响树的末梢,不会影响树的主干,树还是可以成长。


老年人的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一样,水管时间长了容易长水垢,那么血管时间长了也容易长斑块

如果斑块不稳定它就会脱落,脱落之后形成栓子,然后就会随着血液在血管里走,但是血管就像河流一样,有大河流,也有小河流,当斑块到达小河流入口时,因河流太狭窄通不过,那么斑块这个栓子就会堵在入口处,就形成血栓了,如果这个部位在脑子就形成脑梗塞。

但由于末梢血液流动都比较慢,在血流慢的时候更容易形成斑块,所以末梢更容易形成血栓,就是所谓的腔隙性脑梗死。

老年人的血管条件都比较差,大多数的血管末梢局部都会有斑块形成,再加上老年人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就比较容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如果影像学上看到腔隙性脑梗塞,不要害怕,提示可能是局部小的脑组织缺血,如果是发生了脑梗塞,这时候病人一般都会有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临床症状,就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医。


张浩医生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程度的差异。腔隙性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20%~30%。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壁发生病变,最终管腔闭塞,导致远端脑组织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坏死脑细胞经吞噬细胞吞噬、移除后,形成小空腔,因此我们称之为腔隙性脑梗死,其梗死灶的大小一般不超过1.5~2cm。

由于梗死灶很小,且大部分患者梗死灶发生在脑组织的相对静区(不发挥作用),所以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通常没有神经缺损症状,也就是老百姓所谓的“健康状态”。因此腔隙性脑梗死也不需要治疗。

但是腔隙性脑梗死绝不是无伤大雅的病,之所以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肯定是存在一个或多个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大量吸烟、嗜酒等。当你发现CT报告单上写着腔隙性脑梗死的时候,一定要自查以上危险因素,尽早干预,否则,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大面积脑梗死了!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张医生在线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基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大脑深处的小动脉被闭塞,导致大脑组织缺血性软化。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大约3 / 4的患者没有局灶性神经损伤症状,或者只有一些症状,如轻微的疏忽、记忆力下降、轻微的头痛、头晕、眩晕、反应缓慢等。


神经内科医生吴春平


神内小美医生;回答仅供参考;欢迎关注、留言!


本质上来说“是一回事儿”!

  • 腔隙性脑梗包涵于脑梗死中!
  • 也就是腔隙性脑梗是脑梗死中的一部分或者说一类!

有什么差异呢?

脑梗死:

指的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所有的类型以及病因导致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坏死均可称之为“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


所谓的“腔隙性”其实是对脑梗病灶的大小进行了限制,多指病灶小于1.5-2.0cm的梗塞,多见于穿支血管病变导致!临床上症状相对较轻,病因多与高血压有关!

总体来说:

  • 脑梗死包涵腔隙性脑梗!
  • 腔隙性脑梗是脑梗死其中的一部分或一种类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神内小美医生


我是外科医生,工作中经常接触腔隙性脑梗塞的老年病人。因为手术需要完善术前检查的老人,有一些描述自己经常头晕、头痛、眩晕,我们会给老人安排脑部的检查,这种情况下常常能发现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的病人常常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很多老人会觉得是年纪大了,休息不好出现头晕,所以并不会很重视。

腔隙性脑梗塞其实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脑梗塞常见类型还有:血栓形成、脑栓塞。

腔隙性脑梗塞与其他类型脑梗塞的区别在于:①堵塞的脑动脉不同,②大脑缺血的区域大小不同,③表现症状不同,④发病的原因也不同。

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因为脑深部的小动脉发生病变而出现的血管阻塞,因为小动脉供血脑区域比较小,所以脑梗死的区域也很小。一般就在2mm-5mm之间,最大就半个小指甲盖大小。

因为是深部小动脉阻塞,所以腔隙性脑梗塞病灶散在分布在大脑中央,像哈密瓜的籽集中在瓜中一样。

👆腔隙性脑梗病灶细小,专业医生才容易辨识,病灶多MRI脑切面中部

腔隙性脑梗塞的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眩晕、记忆减退、迟钝、智力下降等。所以如果你觉得老人开始有点痴呆、健忘的时候,要警惕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多与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有关。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管因血压波动而受损、硬化,极易发生阻塞。

脑血栓、脑栓塞

脑血栓指的是脑的供血动脉里原位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栓塞指的是其他地方跑过来的“栓子",比如房颤引起的心脏血栓入脑、空气进入脑血管形成气栓、寄生虫栓子、异物栓子等等。

这些栓子大多堵塞较大动脉引起脑梗塞,梗塞部位多集中在一侧大脑,梗死范围也比较大一些。

常见的症状是以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智力障碍为主。发病原因大多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基础疾病常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脑梗塞常出现偏瘫:口角歪斜、半身不遂......

腔隙性脑梗塞多对症治疗,康复锻炼,饮食调整为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

脑梗塞需要尽快开通阻塞血管,尽量保持肢体功能,包括溶栓、抗凝等治疗。关注@罗医生健康说,收获更多权威健康科普,读懂更多感人故事。欢迎转发、评论、点赞,把我推介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可以私信我,一起交流更多健康话题。


罗医生健康说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因脑血管梗塞而导致的疾病,因此发生原因是一样;区别在于两者发生病变的血管位置有所不同,简单地说就是所造成的后果有所差别,如何理解呢?

脑是人体生命的中枢,有数目众多的脑神经细胞,并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域,脑血管承担着为这些脑神经细胞运输氧及营养的重任。脑血管纵横交错,从大血管分枝出中小血管,直到最终的微小血管,穿插在脑神经细胞的周围。

当这些血管发生病变,比如受高血压、高血糖等损害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的管径增厚、管腔狭窄,甚至有斑块形成堵塞血管时,血流即会受阻或中断,为周围脑神经细胞等的供血供氧中断,脑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不能进行,甚至受损死亡,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即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脑部不同的功能区,引起的后果也会各不相同。

当脑血管被堵塞的部位发生在细微的小血管时,只会造成很小区域的供血不足或缺失,这些区域可能仅仅造成了脑神经细胞之间的间质受损,脑神经细胞尚未受到损伤或损伤很轻微,常常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发生,这种状况即是发生了腔隙性脑梗。如果是脑部较大的血管发生了堵塞,缺血缺氧的面积较大,有更多的脑神经细胞因此而受损或死亡,其所支配的生理活动即会受到影响,比如运动中枢血管堵塞肢体的运动功能丧失即会偏瘫,发生在语言中枢患者会失语、说话口齿不清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脑梗发生了。

由此可知,不管是哪种脑梗都表明有血管病变的发生,通常腔隙性脑梗发生的更早,如果不加以进行干预治疗,梗塞将会进一步加重直至引起真正的脑梗而危及生命。因此,可以把腔隙性脑梗看作是脑梗的预警,必须进行干预治疗,主要措施是去除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发展的因素,比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戒除烟酒、生活规律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腔隙性脑梗虽然大多情况下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表现,但有研究显示腔隙性脑梗发生5年后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比如记忆力、理解力等产生影响,特别在老年痴呆的发生中起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