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最终为什么会失败?

乌拉189025667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也可以说是“托古改制”。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首先,王莽改革了官制。王莽对于中央官职,采取了更名大司农为羲和,后改为纳言;改大理为作士、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少府为共工、水衡都尉为予虞、光禄勋为司中、太仆为太御、卫尉为太卫、执金吾为奋武、中尉为军正的系列措施。地方官职的名称也多有改动。

王莽还根据古籍,更改了秩禄之号。他还按照传说的周制,大封五等诸侯共796人,附庸1511人。不过其中有很多人实际并没有得到封地,每月只能领到几千钱。王莽的这一举措,使得贪污受贿、榨取民脂民膏的现象在各级官吏中层出不穷。至于那些清正一些的受封爵者则穷困潦倒,甚至靠给别人打短工来维持生活。从这点来看,王莽改官职、秩禄之号,非但没什么实际好效力,还加剧了社会矛盾。

其次,王莽修改了地名。更改地名对于王莽而言不过是大手一挥,但这一举措却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连一些官吏也弄不清楚各地地名。所以后来,王莽不得不在诏令中注明所提及的地区的旧名称。

此外,王莽还冻结了奴隶制度。虽然王莽对现有的奴隶数量进行了冻结,禁止继续买卖和产生新的奴隶、婢女,希望使其自然消灭。但这一举措实际效果也很微弱,且这种靠拖延来解决问题的办法,治标不治本。

王莽还实行王田、私属制。在掌权后,王莽根据古书上记载的井田制度,于始建国元年(9)颁布了一道著名的诏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诏令的核心是私人不得买卖土地与奴隶,朝廷将按照人口分配土地。实行王田的诏令刚一颁布,便遭到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一部分地主、官僚甚至举兵反抗。因而王莽不得不在始建国四年(11),即诏令发布后的第三年,宣布取消“王田”、“私属”制度。

<strong>

王莽还实行五均、赊贷及六筦制度。始建国二年(10),建兴帝王莽下令“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五均”的主要内容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

五均官的任务一是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二是管理市场的物价。各地五均官在每季度的第二个月,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如果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

赊贷则是由政府办理贷款。此外,酒、盐、铁由国家专卖,铸钱也由国家专营。新朝还向取利于名山大泽的养蚕、纺织、缝补、工匠、医生、巫、卜、樵夫、渔民、猎户及商贩等征收山泽税。这些措施,加上五均赊贷,合称为“六筦”。

虽然王莽的这些举措,无论从减轻普通百姓的经济负担来看,还是从加强封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控制,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来看,都是有利的。这些政策和措施,实际上是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延续

。但是,新朝推行这些政策大多是依靠一些富商大贾。他们利用特权同官僚、地主互相勾结,肥己营私,囤积居奇。原来为平抑物价防止商人渔利的五均,也变成官吏贱买、贵卖从中谋利的机构。

王莽还改革币制。当政后,王莽为了削弱汉朝旧族势力,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曾经被废弃许久的刀币和布币都在改革中恢复。由于币制复杂混乱,民间交易很不顺畅。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strong>

王莽还强迫民众劳动。凡是无业游民,政府制定惩罚措施,每人每年缴纳布帛一匹。无力缴纳的,政府便强迫其服劳役,并在劳役期间供给饮食。

王莽还将对外政策做了调整。改西汉自昭宣以来同外族建立的平等友好关系,妄自尊大,修改周边少数民族封号,改变民族称谓,使中央政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恶化,直至爆发连年战争。

王莽称帝及其改制,表面看来是王莽的个人行为,但实际上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特殊产物,是西汉末年以来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矛盾的反映。王莽施行的各种政治、经济措施,虽然目的是解决社会危机,维护其统治,但这些严重脱离实际的措施,既触动了豪强地主、富商大贾乃至一部分官僚的既得利益,也给广大下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干扰,进一步激化了西汉后期以来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王莽的所作所为,使他成为社会各个集团、各个阶层反抗的主要对象,成为众矢之的。

王莽改革虽然也有一些符合近现代进步标准的措施,但在封建社会早期的时代背景之下,失去土壤的这些举措无法发挥作用,反而触动大地主阶级利益。而其另外一些诸如修改官职与地方名称、修改周边少数民族封号等的举措,给国家带来的只有麻烦与祸患。观其改革的结果,王莽在地皇四年(23)被推翻,实在是罪有应得。


邓海春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而将这个曾经辉煌的朝代“拦腰斩断”的,就是王莽和他所建立的新朝。王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古人将他斥为谋权篡位的大奸之臣,然而以今人的眼光看待王莽,又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如胡适为王莽平反道:“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翦伯赞也在《中国史纲》里认为“王莽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最聪明的一位政治家……他要将当时矛盾百出的社会经济制度加以改良”。关于王莽,许多人甚至戏称他为“穿越者”。那么,王莽这位古代的篡权者,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穿越者”,他所建立的朝代,为何一世而亡呢?

王莽被认为是“穿越者”,和他所建立的新朝有关。从公元9年1月到公元23年10月,王莽建立的新朝国祚不到15年,仅历经一帝,极其短暂,然而它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西汉后期,皇室子嗣稀少,血脉凋零,数代皇帝早夭,加之孝元皇后王政君长期掌管大权,外戚王家自然迅速崛起,成为西汉的实际主宰者。王莽作为王家最出色的青年才俊,深受姑姑王政君的喜爱和重视,逐渐进入朝堂中枢,最终代汉称帝。

古人常将王莽视为窃国大盗,奸佞之臣,然而客观地讲,对于王莽来说,做皇帝不是最重要的,能够施行自己的改革,才是关键。王莽的改革是极其全面的,它涉及土地、货币、外交等多个领域。王莽上台以后就宣布: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宣布:将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称私属,与王田一样,均不得买卖。其后,改革币制、官制,规定盐铁官营,山川河流收归国有。

新朝货币

王莽改制的内容确实堪称惊世骇俗,如果说王安石改革是大刀阔斧,那么王莽的改革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翻天覆地。将土地收归国有、禁止奴隶买卖,这种种措施,在现代人看来是如此的熟悉,也难怪许多人将他称为“穿越者”和“社会主义者”。

不过,从现代的眼光来看,王莽的改革是极其先进的,着力点也在改善民生,维护百姓,为何王莽的新朝还会一世而亡,且正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正与王莽的改革有关。

从浅层的角度来看,王莽将土地收归国有、禁止奴隶买卖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是先进的,但是仔细分析王莽改革会发现,他不仅不是一位先进的改革者,还是一位极其“复古”的改革者。在王莽改制当中,王莽确实主张将土地收归国有,抑制土地兼并,但他的方法却是复古的,甚至是倒退的。王莽信奉儒教,他崇拜孔子所说的礼治时代,于是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同时,王莽虽然禁止了奴隶买卖,但他没有废除奴婢,他只是将奴婢改称为“私属”,与王田均不得买卖,但奴隶事实上依旧是存在的。

王莽的出发点没有问题,他认识到了西汉末期土地兼并、人口买卖情况严重,百姓流离失所,民怨沸腾的事实,同时希望用改革缓和社会矛盾。然而王莽的改革名目复古,与现实情况不符。在收归土地的过程当中,豪强地主的利益受到侵犯,而土地最后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到了百姓手中,这就使得王莽失去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力量的支持。而且,在改革的过程当中,王莽朝令夕改,遭到反对以后,王莽便会用严刑峻法强行推进改革。如果说王莽的改革能够取得效果,反对他的力量自然会逐渐变小,但事实却是,随着王莽的改革,新朝的经济凋敝,百姓的困境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反对王莽的浪潮愈发浩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莽不仅没有对改革进行调整,反而主动挑起数场战争,激化了矛盾。在西汉时代,中原王朝和周边各族关系很好,不论是北方的匈奴人,还是南方的少数民族,都向汉朝臣服。王莽代汉称帝以后,四方的国家没有反对王莽,他们纷纷投靠王莽,支持新朝。这本是收买人心的大好机会,但是王莽却刚愎自用、狂妄自大,不断挑起战火。

王莽称帝以后觉得国内已有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三郡,却没有西海郡,为了凑全“四海”,王莽集结大军将青海湖一带占领设西海郡。如果仅是这样还不算什么,为了发展这块荒芜之地,王莽竟强制移民。百姓不够,王莽就疯狂增加法令,强行“制造”罪犯,然后将他们迁往西海郡。

除此以外,王莽还向四方诸国派出使臣,将他们全部“降级”。王莽很不喜欢匈奴“单于”这个称呼,于是他命人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改授予“新匈奴单于章”,一个“新”字无伤大雅,但将“玺”换成“章”,无疑是对匈奴单于的羞辱。同时,王莽的使臣还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为“下句丽”。对于不配合的诸国,王莽一律采用武力方式。可是王莽的军事指挥能力极差,王家也没有多少出色将领,这使得新军损失惨重,各地烽烟四起,中原百姓和各族人民都死伤惨重。这样一来,四方诸国纷纷不再臣服新朝,不断侵扰新朝边境,新朝百姓也对王莽怨恨至极。

王莽是一位改革家无疑,他的人品也值得称赞,但是他作为一个朝代的开创者,显然是不称职的。王莽的改革盲目复古,没有结合实际,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它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失败是必然的。而王莽本人的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性格狂躁等性格特征,更加速了他改革的失败和朝代的灭亡。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在乱军当中被杀,校尉公宾将他的首级斩下,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分裂了王莽的尸体。百姓们听说王莽死后,“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汉书》)就这样,王莽,这位悲情式的人物,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中国史纲》翦伯赞

《汉书》班固


历史战争


王莽

我们知道,西汉王朝施行了带有奴隶社会性质的分封制和封建社会性质的郡县制的双层社会制度。然而这种畸形的社会制度给西汉中央政权带来的遗祸是无穷无尽的。到了西汉晚期,社会矛盾随着帝国的衰败日益激烈。赋税徭役日益加重,而特权阶级穷奢极欲。土地兼并不断上演,统治阶级田产无限,多畜奴隶;与之对应的是天灾不断,社会流民哀鸿遍野。整个社会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只等怒火传来,十万火急!

此时的王莽因其天赋异禀、抱负远大,而获得了一批忠粉。加之作为外戚的王家多年的经营,早已助他权倾朝野。公元八年,幼小的傀儡皇帝刘婴禅位于王莽。从此开启了王莽烟花般的人生巅峰,也为水深火热的社会带来了一丝希望。然而,未等立稳脚跟,王莽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制,企图尽快缓和社会矛盾,树立统治威信。改制内容大致如下。

一、政治上

1)改革官制,主要是将中央和地方的官名统统改了遍。改后的官名多富有理想色彩。如大鸿胪改称典乐,执金吾改称奋武。另还依照古籍增加了不少官职,如大司马司允、司恭、司从、司葱、司睿等等。导致官员不知所措,机构臃肿,新的贪污腐败滋生。

2)大量修改地名,颠覆已有的传统命名方式。令老百姓晕头转向。

3)废除奴隶制,禁止买卖奴隶婢女。很有人情味!

二、经济上

1)废除土地私有制,收归国有,恢复周朝的井田制。禁止土地买卖,使人人有田耕。很有乌托邦的色彩。但得罪了地主豪强。

2)改革货币,反复无常,共计四次。导致货币种类繁多,流通困难。但每一种货币都样样精品。


3)实行政府主导的赊贷,促进货币流通,以期繁荣民间经济。同时也顺便试水社会福利,如丧葬贷款等无需利息,只还本金;农业生产和商业需求贷款,只收利润的十分之一作为利息。设立五均官,负责收税和管理物价。设六莞令,酒、盐、铁由国家专卖,铸钱由国家专管,并向各民间手工业者和技术人员征收山泽税。这些举措的目的在于杜绝民间经济压迫,减轻百姓负担。

4)强制劳动,对无业游民亮剑!

5)政府干预经济调节,像极了今天国际通行办法,可谓思维超前。

三、对文化、教育、祭祀、法律、立法、度量衡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深刻了王莽的烙印。

四、在民族事务和外交上更加强硬,彰显民族气节,毫不妥协。使得对外战争不断,动摇了新兴的王朝。

等等,不一而足。篇幅有限,不再赘述。从改革内容上不难看出,王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彰显自我的意识,更有对社会管理的深刻认识。但从今天的角度上看,也正是他的这些举措导致了改革的最终失败,并奏响了新朝的挽歌。究其原因有六:

1、操之过急,反复无常。史载王莽性急,想法太多。新朝立足未稳便进行了疾风暴雨般的改革,且花样繁多,轻易改动。弄得官员猝不及防,百姓不知所从。

2、一味的效仿古制,忽略了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诸多措施可操作性不强,反倒搞得经济混乱、民怨沸腾。

3、没有平衡好老百姓和地主的利益分配,与富商大贾争利,失去了豪强的广泛支持。

4、许多措施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也流于表面认识。

5、民族矛盾激化,战乱加速了经济和人力消耗。

6、天不作美的自然灾害。

然而,总结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王莽的改制很大程度上过于超前,又过于个人理想化,即忽视了当时落后社会生产力的本质,又违悖了社会发展规律。

但我们在批判王莽篡权夺位、劳命伤财的同时,也应该客观为他点赞,因为他是一个将个人理想、普世价值,与家国命运联系起来的历史实践者。今天的我们很难去评判王莽的所作所为是为个人之私,还是家国情怀。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说不尽的故事。


大道亦可至简


说起王莽,大家的印象总觉得他篡位上台,荒淫暴政,最后被农民起义推翻了。但王莽其实是个道德标准很高,一心想把国家搞好的皇帝,他设计的制度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但他死就死在这些先进的制度上。

我们看看王莽当上皇帝以后,是怎么做的。

第一,废除奴隶制。当时西汉有大量奴隶,但王莽觉得,奴役别人是不符合儒家道德的呀,他就宣布,废了!这事儿当然好,比美国林肯领先了1800多年。但先不说地主干不干,奴隶首先就不干啊。为啥呢?因为西汉末年闹灾荒,农民没田没吃的,为了保命,才卖身为奴混口饭吃。你把奴隶制说废就废了,全国360万奴隶,有自由没饭吃,到你王莽家吃吗?

第二,商业“国有化”。王莽的出发点是好的,看到奸商囤积居奇,放高利贷赚钱,于是就规定,所有的生意都归国家做,你们都别做了,老百姓要借钱也找国家借。这下可好,奸商是打击了,但正经商人也没活路啦。《王莽传》里有这么四个字评价,叫“食货俱废”,意思是老百姓吃的、用的全都没着落了,这不是逼人造反吗?

第三,频繁改革货币。汉朝后期出现了通货膨胀,王莽觉得,这事儿好办呐,发货币就行了。于是,他发行了各种大钱、小钱,光形状就有上百种。做买卖的时候,张三用大钱,李四用小钱,都不知道该怎么换算,天下人根本没法活了,不造反,还能怎么办?

所以你看,用最高道德标准做出来的制度设计,如果不切合实际,反而是更大的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