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志出身比張無忌好,師父也很牛,為何卻被稱“扶不起的阿斗”?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因為袁承志沒有什麼才幹,還有人格缺陷。

袁承志是所有金庸主角中,最暗淡無光的一個人。

就才幹來說,袁承志唯一厲害的就是武功,其他基本沒有任何才幹。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武林盟主之內,穆人清收他做徒弟,很多人服從他,其實都是看著他老子袁崇煥的面子。

後來他在江湖闖蕩,別人知道他是華山派以後也很給面子。

畢竟,當時華山派有穆人清、歸辛樹、黃真、歸二孃4個高手,還有木桑道人這種朋友,徒子徒孫也很多,在武林實力強大。

但袁承志自己則沒什麼了不起。

他缺乏基本的識別能力,竟然去支持李自成。其實,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李自成是土匪集團,之前連明軍都打不慣。完全依靠明軍主力被滿清消耗殆盡,李自成才能翻盤。

這種人掌握天下以後,能夠守住漢人江山嗎?

袁承志不分青紅皂白,僅因為父仇就去幫助李自成奪取天下,他老子袁崇煥在九泉之下不知道作何感想。

最終袁承志目的李自成在全軍潰敗的時候,仍然卑劣內訌,逼殺忠心耿耿的李巖,這才幡然醒悟。

此時袁承志助紂為虐,其實已經無臉見人,只能逃去菲律賓,終身沒有回來。

袁承志還有一些人格缺陷。其一就是,他不能能夠分得清善惡。

比如在溫家的時候,袁承志為了女友溫青青,就站在金蛇郎君一邊。

其實,當年溫家老六殺了金蛇郎君一家3口,自然死有餘辜,但金蛇要殺光他一家100多口就屬於太過分了,更別說還將幾個女人賣去做妓女。

可以說,溫家五老不是好人,但金蛇郎君比他們更壞(比如欺騙坑害何紅藥一生)。

再說袁承志對於歸辛樹的態度。歸辛樹也不是什麼好人,為了一己之私濫用暴力,縱容弟子傷人甚至殺人。如果不是木桑道人及時出現,連溫青青都被孫仲君殺了。

然而,袁承志對於師兄的錯誤不敢指出,反而唯唯諾諾,低三下四的巴結,甚至出手相助。

還有就是對於長平公主的愛情。可以看出,袁承志對長平公主是有愛情的,相反對溫青青多是一種責任感和習慣性。

在性格偏激的溫青青逼迫下,袁承志實際上是被迫放棄同其他女性可能的愛情。在他明明喜歡長平公主的時候,卻因為所謂的面子(不能揹負負心薄倖的名聲),拒絕了長平公主,導致後者出家,一生未嫁。

這也是一個感情上的懦夫,只會自己一生痛苦。


薩沙


袁承志是將門之後,可是自幼體弱多病,體質不適合練武。幸虧金蛇郎君夏雪宜為報恩來到袁家獻藏寶圖,並教他八段錦以強身健體,袁承志後來才能練武。不久父親袁崇煥被陷害,袁家全家被誅,還是幸虧金蛇郎君夏雪宜把袁承志救走。

所以說,金蛇郎君夏雪宜是袁承志的第一個貴人。夏雪宜把袁承志送上華山後,袁承志跟木桑道長學得鐵劍門武功,又練成穆人清的混元功,接著在華山尋得金蛇郎君遺物,練成金蛇秘笈裡面的武功,初出江湖已身懷絕世武功。

後助李自成起義,義軍內部腐化,袁承志失望退隱。扶他的人,都把他扶起來了,沒有扶不起一說。


倚齋聽風雨


袁承志是《碧血劍》中的主人公,身為袁崇煥的子嗣,武林第一高手的徒弟,看起來很有前途,但最終卻遠赴海外,隱遁而終。在許多讀者眼中,處於亂世,又有較好的身世背景,卻沒能打出一片天地,似乎有些遺憾。正如題主所說的,他的作為好像還不如張無忌,那麼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在哪裡呢?大約有如下幾點:

第一、袁承志是抗清名將袁督師的唯一血脈,這個名頭看似光鮮,其實徒具虛名,並無多少實用價值。這主要來源於其父袁崇煥的案子,在後世人的眼中,袁崇煥是個愛國英雄,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中,其爭議頗大。比如文學家張岱就對他意見極大,在《夜航船》內更將周延儒、袁崇煥、杜勳、馬士英共同列為崇禎朝四大奸臣。

另一位參加過抗清鬥爭的著名學者朱舜水,直接大罵袁崇煥是個賣國賊;明軍將領徐石麒則說,袁崇煥擒殺毛文龍,根本就是為了取信清廷,看似主戰,其實骨子裡是主和派。明末史學家計六奇雖說袁崇煥死得比較冤,但認為他列出十二條罪狀,擅殺毛文龍更加可惡。

這些精英人士尚且有如此看法,而那些能生吃袁崇煥之肉的普通百姓,又能指望他們支持什麼呢?又有多少人會聽令奸臣、賣國賊子孫的號召呢?縱然有一部分人認為袁崇煥是忠臣,但對其聲望的折損已經不可避免了,凝聚力必然大大下降。所以袁承志的身世背景並不是很好,至少不比張無忌好很多。

第二、袁承志沒有繼承其父執拗而剛烈的狠勁,而是一個忠厚朴實,性情有些內斂的老實人,也缺少救民於水火的熱血丹心。他武功很高,遇到不平之事,能做救人於苦難,但這種行俠仗義的方式,遠遠不夠大俠的資格,更不具備平定天下的資格。他沒有郭靖那般視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大俠胸懷,不論成功與否,皆能為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擔當和勇氣。

第三、要想成就大事,既要有英雄之才,又要有政治野心。這兩方面,袁承志都不具備。在抵禦外族入侵這件事上,他既不如為國為民的大俠郭靖,也不如誓要驅除外族的張無忌。遇到困難就要回避,隱遁海外固然逍遙,但是這種無志無剛的做法,是大俠所不為也。跟他一樣做法的,大概只有陳家洛了。

由此可見,袁承志只是一個普通的武林義士,既無政治野心,又無韜略之才,也沒有死而後已的決心勇氣,這樣的人不可能創出極大事業,稱不上英雄,也算不得大俠。


鷹飛九月



碧血劍作為金庸先生早期的作品,主角袁承志給人的印象雖然不至於說十分英明神武,但是墮落到被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感覺還是太有失偏頗了。相反,我個人覺得袁承志還是金庸作品的男主人公中,比較出色的一位。


首先,作為武俠小說中主人公,袁承志除了小時候被安劍清的侍衛在眉角上劃了一道之外,成年後大小戰役,從未吃過大虧。唯一碰到的對決的高手是玉真子,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行刺皇太極失手而被俘算是袁承志比較恥辱的一戰,不過早期的金庸先生對男主角的刻畫一般都是順風順水的,所以沒多久袁承志就和神偷部下聯手,偷了玉真子的衣服,把這口惡氣給出回來了,最後還在臨近結尾的地方擊斃玉真子,雖然第一版中,有小金蛇的幫忙,但是不得不說,作為主角,袁承志的武力還是毋庸置疑的,這從他跟歸辛樹的“無敵敵千招”裡頭也能看得出來。


仔細看袁承志的成長路線,小時候跟著父親部下學武,接著碰到了崔秋山,然後沒多久又跟了安大娘母女,接著碰到了啞巴,再碰到了華山師祖穆人清。一個小孩子,勤奮刻苦的練習武功,從不喊苦喊累,而且悟性奇高。這本身就很難得,加上看他對身邊環境和人物的適應性,看得出來是非同一般。後來成長中的他除了熟知華山派的拳法劍法之外,還意外的學會了金蛇郎君的武功,勤奮的練習讓他的混元內功更是醇厚,加上金蛇劍金蛇錐,藏寶地圖和冰蟾等寶貝,幼年顛沛流離的袁承志可說後來是開了掛一般。不說別的,單說打架,毫不誇張的說,袁承志是十五部小說中,少有的出風頭次數較多的一位。幾乎是打一次就出風頭一次。打的五行陣大敗虧輸就不說了,裝不會武功卻最終收服兩邊的七省大盜,化解焦閔兩家恩怨時折服後輩的打鬥,後來一邊寫字一邊接下洪勝海所有攻勢,在眾人都害怕無比的五毒教中全身而退折服美女何鐵手等等描寫,都是顯得瀟灑自如遊刃有餘,要知道他不過是個年輕後生,五老心中的“就從孃胎裡開始練武,也怎麼會有這種功力?”的疑問也並不是空穴來風,實在是被他打的怕了,覺得強的都有點不合理了。


那麼也許你會說,武功好又沒什麼了不起的,張無忌武功也很好,不一樣遭人嫌棄?那麼我們再來分析分析袁承志的人品。


首先,熱血肝膽,有情有義。

作為袁崇煥的兒子,身為廣東人的袁承志除了那股子倔強勁頭之外,還有熱血忠義的心腸。雖然後來他武功高強,甚至順利當上了七省盟主,但是對山宗的舊部,對安大娘,對崔秋山等人還是會很動情等細節都能看出來,他是重情義的。小時候為了救安小慧,差點被老三砍死,但是也寧死不退,長大後為了實現抱負和報仇,甚至有獨自潛入皇宮去行刺的勇氣,也可以說是一身是膽,光這份膽量和孤勇,就已經跟“阿斗”這種形象千差萬別了。


其次,明辨是非,尊長有禮。

作為華山派的關門弟子,袁承志一直都試圖低調的行走江湖,但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太強,不得已得罪了二師兄歸辛樹。不過只要是知道了是非所在,他也不怕得罪師兄而出頭阻止閔焦兩邊的爭執。後來不得已跟二師兄放對的時候,又謹守門戶,並不下狠手。而且即使有了這樣的爭執,後來在救治歸鐘的事情上,他還是出了大力氣,也成功化解了師兄夫婦對他的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師父,朋友,部下,他都愛護有加。要不然,阿九也不會對他如此心折。


再次,急流勇退,開創新天地。

國內打完仗後亂成一鍋粥,好朋友好兄弟李巖和紅娘子遭受不幸,李闖王許下的諾言終究只是空頭支票,到頭來萬事成空,這樣的悲憤之下,作為主角袁承志,能做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他跟張無忌的被朱元璋行騙而主動離去,是有很大區別的。選擇去渤泥島開創新天地,其實是他的主動選擇。對於當時的他來說,這種選擇是明智的。

跟張無忌的沒有政治抱負不同,袁承志還是一個稱職的領導,他並沒有那種可以幫他打點所有教內事物的楊逍這樣的人才,可是七省豪傑還是對他服服帖帖,領軍打仗他也沒有什麼過多的失誤,這靠的就是他的人品和擔當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袁承志作為金庸先生作品中的男主角,雖然受歡迎程度上可能一般,但是應該也不至於被形容成阿斗那麼慘,他還是一個武功高強,忠肝義膽,明辨是非,俠骨柔腸的人。要說他為什麼給人印象一般,那可能是他跟張無忌有類似的地方,那就是心裡到底愛哪個姑娘多一點,自己都搞不清楚(新修版裡頭,金庸老先生更是直接修改成了,他更愛阿九多一些)。這也不是他的錯,跟金庸的人物設定有關。只不過大家有了這種印象之後,就忽略了他的很多優點,畢竟看上去,一個勤奮,悟性高,老實規矩,一路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波折的孩子,因為沒有太多的情緒起伏,反而會沒有油頭滑腦的韋小寶或者愛到離經叛道的楊過那麼來的生動有趣了。


葡萄說話


袁承志的時代和郭靖一樣,都是一個無可挽救的時代,袁承志和郭靖的共同點太多了,都是父親被本國害死,本國又是一個必定要滅亡的國家。郭靖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後成就大俠的英名也不能改變異族統治,袁承志是知道不可為就放棄,自己下場不錯。袁承志其實和那些穿越劇的主角一樣,一身本領,想要當救世主,可現實讓他死了心。明朝爛到根上了,該亡。清朝正在上升有前途,可又不想當漢奸。那就只有投李闖王了,可投了後才發現不過是一個胸無大志的土匪,並不比明、清更高尚。所以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認為不是英雄創造歷史,而是歷史創造英雄,在一個不需要英雄的時代,袁承志的出走是唯一的選擇。張無忌出生在一個大時代,英雄輩出,正是好男兒建功立業的時候,袁承志出生在一個最黑暗的時代,根本不能比。


海中巖haha


袁承志和張無忌,袁承志上面有李自成,張無忌上面有朱元璋,這是一段跨不過的歷史,所以他們的結局註定不能稱王稱霸。

不過他們一定要被塑造成為少謀寡斷的普通青年形象,這倒未必,只不過熟讀金庸先生作品的人都會知道,金庸先生筆下的主角都是十分淡泊名利的,而那些爭權奪利的配角統統沒有好下場。

人物形象跟作者塑造有很大關係,像黃易的《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裡面的主角項少龍頭上是秦始皇,寇仲頭上是唐太宗,這兩位當權者可比李自成朱元璋厲害多了。而項少龍和寇仲跟兩位當權者相比卻絲毫不弱,甚至隱隱可以壓兩位當權者一頭,甚至從某各方面說,他倆是秦始皇和唐太宗成就霸業的關鍵人物,如果他們最後不相讓,就沒有秦始皇唐太宗什麼事了,如此霸氣的人設讓讀者看了大呼過癮。

不過金庸先生顯然和黃易不是一個套路,在歷史的大潮下,主角顯得如此渺小,哪怕是豪俠如郭靖、喬峰,都是用個人力量對抗歷史洪流的碾壓,顯得悲壯又無助。袁承志和張無忌更不用說了,兩人只不過是武功高強的江湖人,天下大勢什麼的跟他倆壓根就不搭邊。

袁承志和張無忌在天下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普通人,不過兩人又有所不同,袁承志屬於高開低走。袁承志老爹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煥,是明末重臣,可惜被崇禎皇帝殺了。袁承志雖然幼年喪父,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家中老臣還有一點,好歹也有人照應,後來跟隨天下第一高手華山穆人清學習武功,不僅得到穆人清的真傳,還得到他好朋友木桑道長的喜歡。小時候的袁承志怎麼就這麼招人喜歡呢,估計出身官宦之家,也許骨子裡就帶著八面玲瓏的性格。


跟袁承志一比,張無忌就慘多了,雖說他出身武林豪門,但卻是孤島出生,一回中原父母就被逼自殺,自己還中了無人可治的玄冥神掌,連張三丰都無可奈何,從此張無忌開始了獨自飄零的生活,一路上無依無靠,歷盡艱險,甚至差點被災民給吃了。後來他練成九陽神功純屬主角光環,跟袁承志這樣打小有人疼有人愛的生活相比慘多了。


然而,長大以後的袁承志卻性格大變,按理說依著小時候的性子,袁承志長大了應該跟胡斐差不多,但卻硬生生往郭靖的路子上靠。但是袁承志既沒有郭靖的真誠,也沒有郭靖的執著堅定,似乎只保留了郭靖的木訥。從個人成就來看,他做的不錯了,是武林盟主,但是這個武林盟主並不是他自己想幹的,一來他武功不錯,二來他是袁崇煥的兒子,大家需要他去做那個位子。當了武林盟主之後,他成了闖王的附庸。

張無忌性子倒是從小到大一個樣,艱難困苦的經歷並沒有給他性格增添些許崢嶸,反而愈加溫潤圓滑。比起袁承志,張無忌多了幾分從容和隨遇而安。同樣的,他也是被人推舉到明教教主的位子,不過他成了朱元璋的領導。

然而,闖王跟朱元璋顯然是無法比擬的,朱元璋是一代梟雄,天下霸主,跟朱元璋相比,闖王倒像是個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剛有點成就就嘚瑟不開了。作為闖王的附庸,袁承志是多麼希望闖王雄才大略,可以推翻前朝,驅除後金,一統天下,然後袁承志看到天下太平,悄然隱退。可惜闖王終歸只是個土包子,他的上限就那麼高,完成不了一統天下的霸業。


作為朱元璋的領導,張無忌一開始跟朱元璋並沒有太多瓜葛,因為他們級別相差太遠。實際上明教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武林中的明教,包括從教主到五散人五行旗在內的明教高層,另一部分是民間的明教,這部分明教教徒廣佈,人數眾多,大部分人可能都不知道明教總部在哪,但是他們也是忠實的信徒,還是各地起義的主要力量,朱元璋顯然就是民間明教最有力的掌控者。實際上,處理武林紛爭需要上層明教人士做主,但是領導起義民間明教足夠用了。就算當時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上層明教被一網打盡,也絲毫不影響民間明教的起義活動。所以張無忌救了明教高層,挽救的只是上層明教,跟朱元璋關係不大,他還巴不得不要救,這樣正好沒人可以管束他了。

袁承志作為一個普通的江湖青年,武功高強,江湖地位尊崇,如果闖王跟朱元璋一樣雄才大略,他其實還是可以大大發揮作用的。但實際上,闖王才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連李巖那樣滿腹經綸的人才都得不到重用,何況袁承志這樣的江湖草莽了。作為名將之後,袁承志當然有著一份家國情懷,雖然能力有限,他也希望能夠天下太平。然而闖王雖然推翻了前朝,卻沒有能力一統天下,反而加速了外族的入侵,實際上是個罪人。袁承志發現自己追隨之人居然是這樣一個貨色,失望可想而知,最後遠遁海外。



張無忌有朱元璋這樣的下屬實際上是幸運的,畢竟在當時明教名義上是天下義軍的領袖。憑藉張無忌的才能,他當然沒有辦法驅除元蒙,殲滅諸侯,一統天下,而朱元璋則有這個能力。雖然張無忌最後被迫讓出教主之位,但他本來就胸無大志,喜歡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最後能夠看到自己下屬完成霸業,天下太平,內心肯定充滿欣慰的。

如果把袁承志和張無忌交換一下位置,會發現最後的結果不會有太多改變,不過如果袁承志換成張無忌,或許阿九公主就不會出家了,而張無忌換成袁承志,除了趙敏,其他小姑娘就沒有什麼機會了。


一覽眾河小


袁承志的出身和張無忌的出身各有故事,在江湖中,袁承志出身不如張無忌。

小說《碧血劍》中,袁承志是袁崇煥之子,如果他老爹沒有被崇禎皇帝凌遲的話,他的出身確實不錯:書香門第,督師薊遼,深受皇恩,權傾一時。可惜的是他出生後,袁崇煥已經被以通敵名義凌遲處死,袁承志作為袁崇煥的兒子,已經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逆賊”之子,就談不上什麼好的出身了。

張無忌是武當張武俠翠山之子。武當派自師祖張三丰以下,各各是在江湖中如雷貫耳的人物,深受各派敬重。張無忌的母親是天鷹教主之女殷素素,也是江湖中的成名人物。如果說是歷史,那麼袁承志的廟堂出身肯定要比張無忌好。可是,他們都生在武俠世界,論起江湖出身,袁承志明顯不如張無忌。

袁承志和張無忌同為英雄男兒,在感情上,袁比張強太多。

在金庸先生筆下的眾多男主角中,袁承志和張無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就感情上來講,張無忌扭扭捏捏的像個娘們,袁承志就好多了。

我們看倚天時,腹誹最多的就是張無忌對待感情的態度。這哥們屬於見一個愛一個的類型,至於自己最喜歡哪個,估計他也搞不清,放在女性讀者的角度,妥妥一個渣男形象。

袁承志對溫青青的感情,就踏實多了。說實話,金庸先生在描寫袁承志和溫青青的感情上,處理的並不好。尤其是袁承志認識溫青青後,感覺變的少了少年時的靈氣,多了一些迂腐。難道這就是愛情的力量?

袁承志和張無忌一樣,都屬於“扶不起的阿斗。”

袁承志和張無忌在事業上,由於性格和大環境的影響,都屬於扶不起的類型,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從性格上講,袁承志和張無忌都屬於溫順善良類型。他們都揹負血海深仇,從理論上講,長大成人習得絕世武功後,應該是快意恩仇,縱橫江湖的。可現實是,他們長大後似乎對自己的仇恨不太在意,名義上是為了大局著想。

可是在大局觀上,他們又如出一轍。處理事情過分的倚重別人,少有決斷。自己判斷事情的是非時,依據的是內心的良善。從人性上講,無可厚非,從為國為民的角度上講,簡直該死。郭靖在面對郭襄要被燒死時,可以放下兒女情長,回救襄陽。這二位仁兄呢?估計為了情愛會什麼都不管不顧。所以說,他們雖然在江湖上有了極高的地位,但是最後大權旁落,也是必然。江湖上的英雄終究比不過梟雄。


請關注風舞鷹翎。


風舞鷹翎


袁承志為什麼說'扶不起的阿斗'?是誰說的不負責任的話,誰說的?說話的人自己有多高尚?

他爹袁崇煥抗金督師,中了反間計被千刀萬剮,袁一心報父仇,他聚結'山宗'舊部,七省盟主身份帶領義士幫闖王打天下,看到李闖稱帝后,李闖沉迷陳圓圓美色,李闖部屬搶金搶銀搶美色,百姓苦不堪言,這社會就好像木桑所說:只要棋在,舊劫已去新劫又來,百姓還是受苦受難。心灰意冷之際,約班好友遠離是非之地,去了新加坡,趕走紅毛鬼,做島主自耕自吃,繁衍後代生生不息。覺得是明智之舉。



糖花果123456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我們都知道袁承志的父親是,明朝末年的一代名將袁崇煥,袁承志相當於是名門之後,如此出身可以說是完全不在張無忌的出身之下。

袁承志後來拜在了當時華山派掌門穆人清的門下,穆人清外號神劍仙猿,其人武功深不可測,他曾連續二十年縱橫天下,且未曾一敗,無論是劍法還是拳腳上的功夫,穆人清那可都是一等一的水平。

可以說,穆人清在當時武林中的地位,就相當於張三丰在倚天屠龍記中的武林地位,穆人清和張三丰兩人都是各自那個時代的武林之中的泰山北斗。袁承志有穆人清這樣的大神級人物做他的師父,如此榮耀也是非常人所能及。

論出身,袁承志的出身絲毫不在張無忌之下,論武功,張無忌的武功可以橫掃倚天的整個江湖,而袁承志的武功在碧血劍中同樣是天下第一一般的存在,袁承志不僅學了穆人清的全部武功,他還學了武功不下於穆人清的木桑道長的絕大部分武功,另外他還學了金蛇郎君的全部武功,袁承志的武功可以是無比的全能。

碧血劍中,袁承志少有敗績,在碧血劍最後的時候,反派頂級高手玉真子去華山派挑釁袁承志的師父穆人清,結果袁承志直接代師出戰,把玉真子給一頓狂揍,那一戰,袁承志名動天下。

在情感方面,袁承志也是不輸張無忌的,張無忌有趙敏、周芷若、小昭、蛛兒四大美女追求他,袁承志也有溫青青、阿九、安小慧、焦宛兒、何鐵手這些大美女繞著他轉。

無論從什麼方面來講,袁承志的情況都是不在張無忌之下的,可是袁承志在人們心目中的存在感,卻非常的低,人們一提到金庸筆下的男主角,很少有人會想到袁承志,這袁承志的存在感實在是太低了。

就算是提到碧血劍這部小說,人們第一想到的人更多的是金蛇郎君,而不是袁承志。對於袁承志,金庸也是有意提拔他,金庸在兩次修訂他的作品的過程中,對袁承志也是進行了諸多的改動,可是無論金庸怎麼照顧袁承志,最終還是把他扶不起,因為這個袁承志這個人沒啥突出的個性,人生也很順,不像張無忌那樣經歷了很多的磨難,這些都使得袁承志這個角色沒啥閃光之處。

最終,袁承志的存在感也就怎麼都起不來了,即便他有著比張無忌還好的出身,有著比肩於張三丰一般的師父,金庸也非常照顧他,每次修訂都特意為他加戲,但是最終,金庸也很無奈,扶不起,就是扶不起啊。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張無忌間接建立明朝,袁承志間接滅亡明朝。

但是,若說袁承志是“扶不起的阿斗”,卻著實有些牽強和過於貶低。

袁承志作為薊遼總督袁崇煥之子,他的名字就決定他的一生:承父之志。他藝成下山,剛開始就想著替父親報仇除去崇禎,而恰逢闖王起義,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於是袁承志就輔佐闖王,替闖王籌集軍餉,一心要將大明王朝推翻。在李闖佔領北京逼迫崇禎上吊自殺以後,卻只貪圖享樂,驕奢淫逸,於是北京城一片烏煙瘴氣,李闖的部下只顧著錢財和女人,卻未能發現潛在的危機,因為他們覺得只要推翻了明朝,就沒有任何敵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可是,在他們不把吳三桂放在眼裡,搶奪陳圓圓以後,吳三桂一個舉動就讓他們徹底葬送了勝利的果實。

對於袁承志而言,當他看到李闖部下在北京城殺傷淫掠,而最佩服的大哥李巖又被李自成殺掉,他內心就明白了,李闖也不可能給老百姓帶來安寧穩定的生活,這讓他非常懷疑自己的幫助李闖推翻明朝的舉動到底是對是錯。

後來的袁承志是非常迷茫的,他眼看著一幕幕痛心的場景,自己卻無力改變,這讓他無比愧疚,這才認識到自己武功雖高,可是影響力也著實有限。

當無力改變這種現狀之時,袁承志只能眼不見也淨,畢竟後來大清入關,漢人的江山落入滿清之手,袁承志如若見到滿清的所作所為便更會痛苦傷心。

可以理解袁承志的隱居海島是對現實無力改變的逃避,畢竟身在時代大海之中,他武功雖高,卻也只是一葉帆舟,他根本無力決定航向,因為大海中的風向才是主導因素。一人之力太渺小了,人在歷史潮流之中也是太過微不足道。

袁承志也只是一個人,並無改變歷史的能力,即使南宋末年的郭靖大俠,武功再強也阻擋不了蒙古大軍對襄陽的衝擊。



其實,論出身,袁承志的確要比張無忌要好,畢竟他是出身官宦之家,而張無忌卻是出生在一個遠在千里之外荒無人煙的海島上,父母都是江湖中人。相比而言,袁承志的出身條件要比張無忌好一些。

袁承志師承華山派高手神劍仙猿穆人清,得傳華山派頂級內功“混元功”,以及華山拳法,劍法。又從木桑道長那裡學到他的暗器功夫和詭異步法“神行百變”。當然,他還繼承了金蛇郎君夏雪宜的金蛇劍和金蛇劍法。

他年紀輕輕,可是一出山就是當世頂級高手,武功之強甚至強過大師兄黃真,可能功力有所不及神拳無敵歸辛樹,但是武功多變又勝過他。

也就是說,袁承志的武功在當世可能僅次於師父穆人清和師兄歸辛樹,至於其他之人,包括第一反派人物玉真子也都不是他的對手。

當然,《碧血劍》中的武功就已然衰落的厲害,相比《倚天屠龍記》那簡直差距太大。

在倚天中,張無忌學會全部《九陽真經》並打通任督二脈,功力之強是後世人難以想象的,他憑藉一人之力將讓明教起死回生,然後帶領明教在江湖上大顯神威。當然,明教人才輩出,特別是朱元璋常遇春之輩,雖然武功不夠突出,但是打仗和權謀算是頂級,到後來,張無忌已然尾大不掉,難以真正掌控明教的各方勢力,畢竟張無忌並非出色的領導者,他只是一個武功高強的普通人。

張無忌在明知難以掌控明教之時,就選擇讓權,將教主之位交給楊逍,後來又交到朱元璋手裡,而張無忌也樂得逍遙,和趙敏隱居山林,基本上也不會出現在中原,畢竟他是朱元璋第一忌憚之人。

可見,張無忌和袁承志都是一樣,最終都選擇遠走他鄉。



袁承志本是一個積極的人,他一身過硬武功在江湖上鮮逢敵手,可是他依舊未成大事。

這其中原因不在於袁承志本身,而在於當時的環境複雜,袁承志是一個初入江湖的年輕小夥子,他對於江湖的認知相當淺薄,只是有一點他很明確,就是要為父報仇。於是,他把自己的定位就放在對抗朝廷這一邊。而後,他遇到李巖,對李巖非常佩服,對於他憂心國事為老百姓著想的觀點特別認同,於是就想著和李巖一般幹大事。恰好他師父又指引他們去輔佐闖王,於是袁承志就明確方向,輔佐闖王。

可以說,袁承志是很被動的一個人,他的決定更多的不是源於他自己,而是他身邊之人,正是如此,袁承志並未對一些人和事情真正的搞清楚搞明白,這也導致他的判斷和選擇並不是最完美。

當然,處於那個時期,袁承志又能如何去選擇呢?難不成輔助滿清!這是袁承志永遠都不可能接受的事情。畢竟,民族仇恨是太過強烈,袁承志不可能幫助異族。

袁承志空有一腔熱血,卻被現實消磨的所剩無幾,他想為國為民,可是又該如何去做呢!清軍入關大勢已去,江山的歸屬從大明轉入大順,又在短時間內改為大清,任誰能接受得了。

袁承志的迷茫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迷茫,他只是恰好處於那個時期,他想成就一番大事,可是到頭來卻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到底是對是錯。當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不願見到,而自己又沒有任何能力改變之時,袁承志就選擇遠離中原,至少眼不見為淨。

可以說,袁承志和張無忌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武功獨步天下,可是卻難以改變現實,畢竟他們都是武功高強的普通人。



*忠肝義膽嶽老三聊武俠第36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