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在一些科幻作品中,有些智慧生物会住在地底下,甚至建立地底都市。这类地底居民或是因为觉得地底世界较安详,不适应阳光和地上的空气;或是因为地底有需要的金属,矿物等资源而深入探寻;或者原本住在地上,但因为地壳移动导致都市整个沉入地底,或者逃避敌人威胁而逃入地下……这些都属于地底人。而在大同这个地方,曾几何时,也曾生活着一群“地底人”……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句耳熟能详的批语,是毛主席关于大修防空洞的一句最著名的指示。早在1956年2月,毛主席就表示:“地下防空室,这笔钱不能省。”19世纪70年代,在全国70多个重要的大中城市里,数以亿计的民众迅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深挖洞”群众运动,从那时起,大同全民动员完成了“地底世界”的建设。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1969年3月和8月,苏联边防军在中苏边境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引起了中共中央的警惕。8月,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国人民防空工作领导小组,周恩来作为领导小组组长,号召广大群众“备战、备荒、为人民”,加强防空工作。到了10月,林彪以“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为由,发布《紧急指示》,要求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靠山、分散、隐蔽”成为了当时建设重点工程的重要指导方针。遁入防空洞,正是“隐蔽“的一大法宝。当时做为重要的能源基地的大同,正在中苏边界的前沿,大同市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了这项全民运动,大同的城墙砖全部扒了下来用做防空洞的建设,尤其是东关附近的地道砌墙砖全部来自于东城墙的城砖。

1974年到1978年,“深挖洞”工程向永久性发展。新挖的工程必须达到能防小型炸弹直接命中的要求,洞深8米,覆盖层不少于4米。同时对原有工程进行加固,要求能够防水、防火、防辐射。在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的年月里,“深挖洞”运动受到了重点支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大同决策层还是很理智地将大多数的地道放在了郊外,使得大同古城的地下没有被全部挖空,为今天的古城保护提供了条件。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位于大同城内邱家角的地下电影院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大同市交通局战备洗车库回车道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大同市蔬菜研究所地下蔬菜库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大同机车厂地下青少年宫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大同市交通局战备汽车库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大同机车厂地下青少年宫游艺室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大同市城区街道利用人防工事种植蘑菇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大同市五金交电商店地下装配车间

大同的地下曾经生活着“地底人”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大同同城圈

一个圈子就是一座城市,大同的料,这里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