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小学生有问题不敢问老师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老师的错?

娃娃很菜


老师没错,不敢问老师,是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借口,家长问:不会为什么不问老师?孩子回答,不敢问!家长如果觉得这是一个理由的话,那么这孩子的学历大概就这么高了,往后分数毁越来越低!家长可以接着说,班级有好几个老师都不敢问吗?上课乱说话你怎么敢呢?不完成课堂作业你怎么敢?上课搞个小动作你怎么敢?换成问问题你就不敢了?这是理由吗?孩子下次绝对不会用不敢问老师开当理由!


张立魁书法星河校区


回想一下自己小学期间,甚至到初中,都还有一种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感总会让年纪不大的我们认为,老师都不太好说话,不懂跟老师交流,上课喊名字起来回答也是小声嗡嗡,不敢大声回答。

我小时候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问一些家庭情况,都会非常紧张,这并不是谁的过错。

所以题主说的这种情况在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是非常常见的。现在当然已经好了很多,因为很多年轻老师,他们会跟小孩子很亲切的说话,把小朋友也当成平等的交流对象。

这时候,并不是老师或者学生个人应该为小朋友的不敢问问题负责。也无需去追究到底谁做错了什么,因为教育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开口说话,鼓励他自信得回答问题,鼓励他像个小大人一样跟老师交流!


大鹅有话说


这个不能说谁对谁错吧,而是说这样的孩子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家长来帮助并协调发展。我记得我家孩子今年上小班,有一次尿裤子了很湿很湿的那种,他不敢和老师说,而且自己就那样往身上穿,老实说回家后我发现裤子都快滴水了,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第二天就和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及时提醒孩子排尿,事实上老师每天都会实时提醒孩子们喝水排便,但是有的孩子会憋尿,不去,午睡时间太长,加上冬天比较冷衣服穿得多,尿急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了。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不敢和老师讲呢,首先肯定是孩子怕老师骂,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有过孩子尿裤子时对他责骂或者打的现象,我承认我有一次打过他。后来第二天我帮他在书包里准备了一整套的衣服包括袜子,然后当老师面和他沟通,尿裤子了没关系,书包里有衣服,让老师帮忙换一下就可以了,很显然不和老师说,也是因为怕老师,老师严格是正常的,毕竟那么多孩子是需要严加管教的,结果第二天他尿了一点点,我放学来接他的时候就感觉不太正常,他依然没有和老师讲,老师还问了,他说没有。很显然是怕老师,最后我再次当着老师和他的面,一起沟通尿裤子这件事情,并鼓励他和老师说,但是你又会发现他并不是那个胆小的孩子,什么都不和老师交流的孩子,除了这件事,可能在他心里还是认为老师和妈妈会骂他,最后我在路上就给他讲自己小时候尿裤子的故事,给他减掉厚重的衣服,给他讲小脚鸭尿床的故事,让他知道尿裤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并时时提醒要及时去尿尿,给他分析为什么会尿裤子,就这样,我自己也告诉自己不要焦虑,因为怕孩子生病,当作平常事情,第三天,孩子没有再尿了,后来的后来,一次也没有,其实真的只是偶然事件,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也要放松心态,找到问题根源去解决问题的根本。

只是以此例来说明以上问题,其实大多类似,除了孩子胆小之外,更多的是自信心不足,害怕问了老师之后被别人潮笑之类,或者怕老师讲他没有认真听讲之类,家长可以试着和孩子沟通,为什么不敢和老师讲,顾虑什么,再去和老师沟通,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三农小姐


在我所带的班级里,学生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碰到难题时,拿着书或作业就问我,等我给他讲货之后,孩子非常高兴的坐到了座位上,脸上洋溢着的是开心和自信的笑容,还会热心的把做题思路和过程讲给其他同学听。另一类是碰到难题既不问老师,也不向其他同学问,就在那磨叽,或者是胡写,只有我在教室里巡视时发现他在发呆或是做错了的时候,问着他会不会的时候,再讲给他听。

这两种孩子在性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类孩子大都是性格开朗,敢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他们不见得都是学习成绩好的,但他们比较自信、乐观,敢于表达自己的喜好或观点,课堂上回答问题也很积极。第二类则大多是性格腼腆、内向、对自己不自信的孩子,他们不敢问老师,是他们对自己不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怕老师或同学嘲笑,课堂上这类孩子也很少举手回答问题。

因此,在碰到孩子有问题不去问老师时,我们先和孩子交流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敢问老师问题,平时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让孩子养成乐观、自信的性格,相信孩子会有进步的,一起努力吧!


云朵儿老师


我想这个问题双方面都有,我家小孩子就曾经经历过,因为那时候胆子小,不敢去问,回来告诉我们,有的同学不去,我也不去,还有是因为老师,同学问老师问题,老师有时空闲有时忙,也说的不清楚,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其实最主要的是在班里做个统计,哪些学生没听懂或者不会,老师应该再用一堂课的时间来重点的讲解,这是很好的方法。


莱昂部落


根据教学中的观察了解和自己学生时代的感受,超敏教育认为学生想问问题又不敢问,应该归因于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学生的性格,即学生内向。想问问题不敢问的学生,大都是内向的,不善于表达、羞于表达。

我就属于这样的性格,对于这个问题有着切身的感受。至今我清楚地记得,我的学生时代,只有在初中的二年级和三年级,各问过老师一次题,而且都是几何题。

两次问题的情景,让我终生难忘,因为我不是遇见不会的问题就问了,而是不敢,经过多少遍的苦思冥想,仍旧解不了题。但是内心里,又非常执着,非要把题弄会,所以最后只好在心里打算问老师。但也不是马上就问了,而是鼓了一次又一次勇气,并且还是选择老师巡视时,走到我的身边时,才拿起书小声地问老师。

其实问老师问题,应该属于很正常的事。但是我却感觉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一样。这种胆怯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它应该会伴随我的一生。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不敢,这应该是与生俱来的。我想改变,可即使有一次可以鼓足勇气不在意,下一次仍是不敢。

在实际教学中,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我经常去鼓励他们,但是收效甚微。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此我深有体会。

外因就是班级的环境影响造成的,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说:环境改变人。一个班级的风气,对班里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是多方面的。就敢于问问题来说,如果全班学生,都没有积极性,都没有养成习惯,那么那些原本就不敢问问题学生,就更不问了。

如果老师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和学生能够打成一片,当然是老师既让学生尊敬,又让学生敢于亲近。学生对老师没有了距离的,大多数学生都敢于直言不讳的时候,那个别的学生,虽不是那么地大胆,但也不再是那么地胆怯,也会向老师问一些想问的问题了。

这也就是,同一个班级,为什么不同的老师上课氛围不同、效果不同,学生对不同的老师的喜爱不同。

班级里难免有不敢问问题的个别学生,要想改变个别学生,首先要改变班级的氛围。

老师可以先从敢问问题、踊跃发言的学生出发,让他们起好头、做好带动作用,然后以轮流的方式,强迫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表达,再让每一个学生依次单独发言。

胆量也是练出来。我曾经十分有效地改变了一个胆小的女生,后来她胆大到自告奋勇地当班级活动的主持人,而且主持得很好。

内因不可能重塑,但外因可以随时改变。虽然一个人性格难以改变,但不是不可改变,难以改变的关键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若有了有效的方法,再加时间上的坚持,改变还是可以的。有时我们隔了很久再见到某人,感觉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其实他就是变了,这就是环境的作用,外因的作用。



赣钓


我高中时候和一个同学讨论蔬菜学名……番茄学名到底是什么?我说番茄其实就是西红柿,好几个同学和我说番茄是茄子!把我气的找老师较真番茄学名……结果老师说番茄是茄子🍆!敢和老师犟嘴吗当时?老师吃番茄就等于吃茄子


净美出尘


首先,学生遇到学习上不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

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学生不敢问老师,我觉得有几种情况:

1.最大可能是与学生性格有关。

一些学生的性格内向,跟陌生人说话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脸红。而老师在学生心中又是权威、严肃的代表,学生心里害怕,当然就不敢主动问老师、向老师请教。

2.与学生心里有关

大多数学生会觉得如果我问这个问题,是不会让老师认为是上课不认真听课造成的,因而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就算老师会解答也会先批评一顿。当然这只是学生的想法。

3.与学生脸面有关

学生会觉得是否问的问题太简单,别人都会,而自己不会,说明自己比较笨,接受能力慢,所以有问题也不敢问,怕被同学和老师看不起,脸上挂不住。

4.与老师有关

如果老师平时是一个很严肃,从来不跟学生开玩笑的人,平时也不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平易近人,心里有抵触,害怕,所以也不敢问。

所以,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建议家长或老师平时多多鼓励学生,主动中针对学生学业中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另外,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创造上台演出的机会,这些活动参加多了,上台演出的次数多了,性格也会逐渐开朗,有问题也就敢主动问老师了。




校园系列事


小学生有问题不敢问老师,题主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错还是老师的错?可你为什么不问问,问题是不是出在家长身上?孩子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主要原因是不是家长的错呢?

因为,这个问题的症结往往不在孩子和老师本身,而在于平时家长对待孩子提问的错误态度和错误方式。

家长们千万别忽视这种可能!

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自身、周围的一切和这个世界无不充满了好奇心,而有了好奇心,他们就要提问,通过提问来求知。在上学以前,他们主要是向父母提问,如果父母能和蔼、耐心地回答他们,给他们讲解和解释,他们在获得答案的同时,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而且会感到得到父母的尊重。这样一来,以后他们有了问题,他们就会乐意向父母提出,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如果父母能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并对他们各种大胆新奇的提问大加赞赏,这就必将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就会不吝提问,就会乐此不疲地向父母和身边的人提问。孩子上学以后,有了问题自然而然会向老师提出。

对于孩子的提问,如果父母不能和蔼、耐心地解答,或者回答时心不在焉、不耐烦或三言两语就打发了,那么,孩子的好奇心就会受挫,以后有什么问题,他也就不愿再向父母提出来了。特别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很多提问在大人看来都是“很傻”的,对这些“很傻”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讥笑、批评和责骂,否则就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孩子今后就会对提问心存恐惧,也就不敢再随便提问了。孩子一旦不敢提问,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将受到压抑,从而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且也会使他们变得自卑和缺乏自信心。一个在家不敢向父母提出问题的孩子,到了上学以后,有了问题基本上也不敢向老师提出。

由此看来,小学生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与其追问是小学生的错还是老师的错,还不如追问是否是家长的错;因为,这个问题的症结往往不在孩子和老师本身,而在于平时家长对待孩子提问的错误态度和错误方式。

现在的问题是,孩子有问题不敢问老师,家长和孩子应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

1、首先,家长要尊重和平等对待孩子,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使孩子在家长面前能够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大胆向自己提问,甚至“命令”孩子每天必须向家长提出多少个问题。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既要和蔼、耐心地回答,又要和孩子展开讨论,以此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孩子提问的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热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告诉孩子向老师提问的重要性,并给孩子下达提问任务,要求孩子每天在学校向老师提出多少问题。孩子放学回来,家长要孩子汇报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出了哪些问题,老师又做出了怎样的回答。以此促使孩子向老师提问,培养孩子提问的习惯。

3、家长主动和老师沟通,向老师汇报自己对孩子所做的工作,说明希望得到老师的配合,共同培养孩子提问的习惯。并经常保持和老师的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提问和学习情况。

以上建议,供你参考。


圣山翁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经历过,不能说是谁的错。

小学生不敢问老师,不外乎有以下几种状况:1、可能是老师平常教学比较严肃,一番严肃的脸面,让学生感到有点怕,不敢问老师。相信面对一个看上去很慈祥、面善、温柔的老师,学生更容易接触。

2、小学生年纪小,心智各方面还不成熟,遇到事情不敢问老师,宁可自己放在心里。

3、特别是成绩不是很好的小学生,不敢问老师,怕同学取笑。相反,成绩好的学生,提问老师更加活跃。

因此,面对不敢向老师提问的学生,老师应该改进自己不足的地方,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敢于提问,让成绩好的差的学生敢提问的氛围活跃起来,相信学生会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