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中,谁未能免俗?俗在哪里?

大侃历史


曹魏第三位皇帝,魏齐王曹芳刚刚即位的正始年间(240 - 249),在山阳县,也就是今天河南省辉县一带,出现了七位饮酒作乐、弹琴写诗,不问世事的隐士。因为他们居于竹林附近,人们便将他们敬称为"竹林七贤"。不过,这七人虽然看上去超然于世,但其中还是有一人未能免俗,他是谁,他俗在哪里呢?

根据《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这七位隐士常常聚集宴会,寄情于山水、诗文和酒。

不过,这一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司马家掌权后,对竹林七贤进行了威逼利诱的招揽。常常被人们认为是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因相貌出众而迎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并生下一儿一女,官职也因此当到了中散大夫。

后来,司马昭当上大将军,掌握朝政,想要让嵇康为他所用,可是不喜司马家的嵇康逃跑到河东郡,钟会前去拜访,也被嵇康冷遇。史载:"大将军闻而怒焉。"后来,嵇康的好友吕安被诬陷,他看不下去出面作证,被司马昭乘机逮捕。当年遭到冷遇的钟会趁机进言,司马昭于是下令将嵇康处死。

另一位坚决不愿出仕的阮籍,曾在正始三年(242)被担任太尉的蒋济征辟,在好友、家庭和同乡的压力下,他被迫当了蒋济的掾属,不过不久他就称病辞官。此后被司马师强征,便用酒灌醉自己后再办理公事,消极抵抗。

刘伶其貌不扬、身材又矮小,沉默寡言,曾经在竹林七贤另一位王戎手下做官,但因为提倡无为而治,始终得不到重用,于是罢官。泰始二年(266),刘伶又被征召,他听说后,便脱光衣服裸奔到村口,使者见刘伶是个酒疯子,便没有强迫他当官。

向秀因为才学出众而被山涛引荐,加入了竹林七贤的行列,后来向秀和嵇康关系不错,常常一起打铁为乐,顺带换些酒钱。嵇康遇害后,向秀也迫于强权而出仕,并不得不曲意逢迎风头正盛的司马昭。此外,阮咸则是出仕后始终不被重视。

除去这五人,剩下的两个,也就是王戎和山涛则有些没能免俗。王戎出身高官名门,且从小就知名,他来参加竹林七贤的活动,可以说是纯粹为了乐趣,于是有一天他来到竹林,阮籍说道:"俗物已复来败人意。"认为王戎是个俗人,过来会败他的兴致,王戎也不在意,而是笑着搪塞过去。

后来王戎在政场积极打拼,最终官至司徒高位,可以说为官是十分顺利。另一个不能免俗的便是山涛,他擅长迎合皇帝的旨意也做到了司徒,并且他还多次推荐竹林七贤中其他几位出仕做官,以至于嵇康写下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

笔者认为,竹林七贤中,王戎、山涛未能免俗,他们在竹林中饮酒作乐,并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对司马氏篡权进行反抗。进了竹林,他们是隐士,出了竹林,他们又争名夺利,这样的行为,笔者认为便是较其他几位而言的"俗"。


煮酒君


魏晋七名士因放荡不羁,不拘礼法而得贤名。然所谓贤者,法效天地,德合法度,行范后世。他们7位还没达到圣贤的高度,更像江南四大才子。因前面已有建安七子,故别称竹林七贤。他们崇尚老庄之学,追求清净无为,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林。其实用竹林七“闲”才更准确。怀着不同的目的,追求共同的爱好,七位名士走到了一起,有恃才傲物的,有消极避世的,有等待时机的,有好音乐的,有好美酒的,还有富二代附庸风雅的。以怪诞反约束,以不羁示自由,就像一支摇滚乐队。然而声好不进文工团,名高不入政协委,于政府的体统不顾,让朝廷的脸面何存。于是他们也没潇洒几年,为司马氏所不容,随着嵇康被杀,乐队也就解散了。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1. 阮籍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早年阮籍也曾有经时济世之志,然而魏晋时期时局动荡,政治昏暗,自知所生非时,乃作穷途之哭,消极避世。作为正始文学的代表,其文学成就和哲学思想均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 嵇康

嵇康聪颖博学,容貌出众。琴诗书画,名冠当时。然因性情刚烈而遭构陷。广陵绝响成千古之憾。

3. 山涛

山巨源虽喜老庄,更像儒士。司马师称其为“当世之吕望”。入仕之后,屡获升迁,位列三公,知人善任,素有贤名。

余者有阮咸琵琶遗后世,向秀淡泊注《庄子》,王戎乱局保命,刘伶酩酊成名。

放纵岂我志,真性谁人知。流芳汗青,岂有俗名?


长风而歌


竹林七贤是虚无主义者,他们否定了传统的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主张放浪于形骸之外的极端自我主义。是不可取的。


用户7759697694872


曹魏末年,司马氏掌握了大权,司马懿父子为了篡权夺位,一面诛杀曹氏王室。一面屠戮倾向曹氏集团的文人。在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文学界以所谓竹林七贤为代表。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故世称竹林七贤。这七人中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昭集团。而其余五人都多少反对礼法名教,对司马氏集团表示不满?在文学上则以阮籍,嵇康的成就比较大。

未能免俗的是山涛。他缺少文人的傲骨,不仅投依了司马昭集团,做了御用文人,为之歌功颂德,助纣为虐,与之同流合污,还给嵇康写信,想帮助司马昭拉拢嵇康出来做官,招致嵇康回信痛骂。,二人从此绝交。


赵先生110047856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在竹林七贤中,未能免俗的故事,指的是阮咸。

未能免俗,意思是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这句话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讲的就是阮咸的故事。   

每年七月初七那天,人们按照风俗要将衣服拿出来晒一下,以便达到祛除湿气、霉气,防止衣裳霉蛀的目的。住在道路北边的阮姓都是富户,大家把纱、罗、锦、缎等衣物都拿出来晒。住在道路南面的阮姓都比较贫苦,阮咸家就住在道南。那一天烈日当空,阮咸把一条粗布短裤晒在院子里。别人感到奇怪,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今天大家都晒衣服,我没能摆脱一般人的习俗,姑且也这么做。”

这就是未能免俗的故事,这里的俗,是指一般人的习俗。

纵观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他们的作品大多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与当时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所以他们不为世俗的权势所动,不拘礼法,清静无为,经常聚集在竹林喝酒,纵歌,以作品揭露和抨击朝政。

竹林七贤与朝廷不合作的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如果说把与朝廷合作,做官求取功名作为俗的话,竹林七贤未能免俗的该指山涛和王戎。他们的俗,就是依然摆脱不了高官厚禄功成名就的思想。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


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行走与写作


整个竹林七贤都很俗,只是自我标榜罢了

竹林七贤并不是一个对外宣称过的政治团体或者清谈团体,他们的思想、人生轨迹和文学成就都各不相同,最多只是常常凑在一起喝酒而已,而且时间上也不超过三五年。竹林七贤的结合点,是在老庄哲学的外衣下,以不问世事、放浪形骸的生活姿态来回避政治。也就是说,还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

像竹林七贤这样通过放浪形骸来标榜自我的文人,其实各个时代都有,但唯独在魏晋时期,他们得到了贵族知识分子的广泛赞赏、宣传和仿效。哪怕不会清谈和写诗作文的人,也要模仿他们酗酒放荡的行为,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是士族们追求风度的时尚标杆了。魏晋文人的行为虽然显得颓废,近乎荒诞肤浅,但所欲表达的,是在个人观念和生活上追求自觉与自主,这也是道家思想在现实中的演练,如果控制得好,魏晋风度是生活的艺术化,如果控制不好,也算得上是种消极的行为艺术吧。


高广银


在竹林七贤中,未能免俗的故事,指的是阮咸。

未能免俗,意思是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这句话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讲的就是阮咸的故事。   

每年七月初七那天,人们按照风俗要将衣服拿出来晒一下,以便达到祛除湿气、霉气,防止衣裳霉蛀的目的。住在道路北边的阮姓都是富户,大家把纱、罗、锦、缎等衣物都拿出来晒。住在道路南面的阮姓都比较贫苦,阮咸家就住在道南。那一天烈日当空,阮咸把一条粗布短裤晒在院子里。别人感到奇怪,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今天大家都晒衣服,我没能摆脱一般人的习俗,姑且也这么做。”

这就是未能免俗的故事,这里的俗,是指一般人的习俗。


噼里啪啦嘞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辉县西北一带。《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未能免俗的是阮籍、阮咸叔侄俩。 根据当地的习俗,每年七月六月,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筐,把所有的衣物都拿出来晒一晒,以防止发霉虫蛀。街北的那些阮氏兄弟富有,穿的是绫罗绸缎,因此晒出来的衣服光彩夺目,看得人们眼花缭乱。阮咸看到对面庭院里挂满了衣服,便对叔叔说:我们也拿些衣服去晒晒吧! 可是,他俩找来找去找不到什么衣服可晒,就把一条粗布的牛鼻裤子用竹竿串起来,高高地挂在庭院中。邻居见了,对阮咸说:你还是不晒算了,这样的衣服晒出去太寒酸了! 阮咸回答说:这是一种习俗,我们也不能不这样做呀!就让它这样晒吧!。

这里的俗是指习俗。


皮三9099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在竹林七贤中,未能免俗的故事,指的是阮咸。

未能免俗,意思是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这句话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讲的就是阮咸的故事。   

每年七月初七那天,人们按照风俗要将衣服拿出来晒一下,以便达到祛除湿气、霉气,防止衣裳霉蛀的目的。住在道路北边的阮姓都是富户,大家把纱、罗、锦、缎等衣物都拿出来晒。住在道路南面的阮姓都比较贫苦,阮咸家就住在道南。那一天烈日当空,阮咸把一条粗布短裤晒在院子里。别人感到奇怪,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今天大家都晒衣服,我没能摆脱一般人的习俗,姑且也这么做。”

这就是未能免俗的故事,这里的俗,是指一般人的习俗。

纵观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他们的作品大多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与当时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所以他们不为世俗的权势所动,不拘礼法,清静无为,经常聚集在竹林喝酒,纵歌,以作品揭露和抨击朝政。

竹林七贤与朝廷不合作的态度,为司马氏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如果说把与朝廷合作,做官求取功名作为俗的话,竹林七贤未能免俗的该指山涛和王戎。他们的俗,就是依然摆脱不了高官厚禄功成名就的思想。

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

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在八王之乱中,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