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的基因與白種人相近,還是黃種人的基因與白人接近?

藍天80140014


現代人類都是智人後裔。各大人種差異並沒那麼大。黑人不止一種,而白人黃種人都是6萬年前走出非洲的智人後裔。

~~~~~~~~~~~~~~~~~~~

Y染色體都是父傳子,因為女性沒有Y染色體。所以根據一個男性的Y染色體單倍類型追溯他的父系祖先,為便於分析,現在科學家把Y染色體分成A到R。

10萬年前,A、B和E留在非洲,C和D走出了非洲,沿著印度洋海岸線一路向東,最南到了澳大利亞,最北到了西伯利亞,最高的地方到了西藏。D大部分被C和後來的人種消滅或者融合,C在澳大利亞和印蒙古人常見,D在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和堪察加半島常見,純種的“矮黑人”只有印尼等海島上還有。這些人保留了很多最先出非洲人類共同祖先的特徵。

澳大利亞的土著黑人小孩

到了6萬年前,又有一批智人走出了非洲(這些人為什麼不在非洲好好待著,老是出來搞事情,我也不知道,科學家估計非洲可能越來越乾旱,沒有食物),與C和D不同,F沒有沿著熱帶海岸線往東,他們往北進入了巴勒斯坦地區,為了適應沙漠的氣候,鼻樑變得很高,皮膚也沒那麼黑了。隨著時間的延長,適應沙漠氣候的他們慢慢擴散到了中東和北非,在埃塞俄比亞和埃及沙漠地區仍有F的後代。F也進化出來J,在兩河流域,在北非建立了一系列古代文明。J是現代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祖先,閃米特人。從F進化出來G、H向東到了南亞次大陸,與印度半島的矮黑人融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族群——達羅毗荼人的祖先,印度南部人黑,跟這些人有關。

留在非洲的E從東非草原後來遷徙到西非,非洲強烈的紫外線,使他們的膚色更黑,毛髮更稀少,因為他們學會了從中東傳過來的畜牧業(養牛),蛋白質的更多攝入使得身體也更結實,四肢越來越長,他們將慢慢消滅和同化了原來的布須曼人和俾格米人,成了現代非洲黑人的祖先。

6萬年前出非洲的F在中東進化為J以後,其中的一支往西走一直到了北歐,遷徙過程中,他們遇到更早來到歐洲的尼安德特人並混血,這些寬臉的老歐洲人最後進化出I,I1是北歐維京人,I2是南歐巴爾幹人。他們的長相大家並不陌生,聖誕老公公就是典型形象。

下圖為早期歐洲人克羅馬龍人的頭蓋骨和復原圖。

而F的一支往東到了伊朗高原後,進化成了K,往東的K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分離出了N、O,兩個人種,天氣還在變冷,5萬年前N、O進入東南亞,他們遇見了前面提到的C系人,殺戮了很多,也有少數融合,但東亞人最多的是O。因為我們來自寒冷的西伯利亞,所有我們很多的特徵都是適應寒冷氣候的。比如淺眼窩,因為眼睛旁邊的脂肪世界最厚可以禦寒,棕色不大的眼睛,這種結構可以抗冰天雪地裡強烈的反光。面部的體毛比如鬍鬚少,眉毛淡,過多的體毛在冰天雪地的天氣容易掛霜。

在同樣的體重下,東亞人的軀幹最長,手腳最短,因為球狀的身體最保暖。長長的四肢容易凍傷。

進入東亞的O分為三支,O1沿海支,百越與南島人的祖先,南島語系最遠到了新西蘭和馬達加斯加。O2內陸支百僕人的祖先,主要在雲南和長江流域,O3是北上後成了古羌人,羌人分東西兩支,成了西藏人與華夏族。

一部分O沿著白令海峽的路橋到了美洲,發展成了Q(部分國外研究認為Q是從K單獨進化而來)。

K在印度北部的草原上慢慢發展成遊牧民族,進化出了R,歐洲的主體是R,R就是種族主義者宣揚的雅利安人,R1a是東支,既印度的最高種姓-婆羅門。向西的R1b分為三支,沿海的成了希臘羅馬人祖先 中部的成了凱爾特人的祖先,凱爾特人現在只在英國和愛爾蘭還有後裔,巨石雕像就是他們的文化。最北的一支成了烏克蘭和日耳曼人的祖先。

K的另外一支N,與O一起殺戮了大量C後,與O又發生了衝突,幹不過後就往西遷徙,在烏拉爾山脈附近適應了寒冷的氣候,他們一路向西向北到了今天的芬蘭並最終到了北極,他們自稱是薩米人,與原來住在這裡的I融合,形成今天芬蘭人的祖先。所以一些學者認為N屬於黃種人,芬蘭人為黃白混血。

正好有個熟悉的卡恩是這個類型的代表。

大致這樣~~~~~~~~~~~~~~~

~~~~~~~~~~~~~~~~~~~

~~~~~~~~~~~~~~~~~~~

前面發了很多,一些朋友仍然迷惑,一直有朋友想知道白種人是跟黑種人基因近還是跟跟黃種人基因近,其實我不太喜歡用膚色來說人種,不過還是發張圖對比不同地區的基因差異。

按照從上至下順序是東亞、波利尼西亞、美洲(印第安人)、中亞、西亞、歐洲,左邊孤立的非洲人。

<strong>

<strong>

另外,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淺膚色特徵是分別獨立演化的,雖然東亞黃種人和歐洲白種人膚色都較淺,但決定兩個人種的淺膚色基因突變卻完全不同,這說明了東亞人和歐洲人的祖先分離時還是深膚色,然後才在各自的地理環境中分別演化出淺膚色特徵。決定黃種人淺膚色的兩種基因突變rs1800414和rs74653330,決定白種人的淺膚色基因突變rs1426654。

~~~~~~~~~~~~~~~~~~~

後面有新內容,會不斷更新。


科技斯基


三大人種都不止一個父系基因,我撿主流的說,黑種人父系基因E,白種人父系基因R,黃種人父系基因O。E分化在剛走出非洲的時候,不久就回到非洲進化去了,直到有奴隸貿易才到了亞洲、歐洲、美洲;R分化在印度次大陸北面,在中亞繼續分化成R1a和R1b,這兩個後來覆蓋了整個歐洲,成為白種人主流。而O也分化在印度次大陸北面,覆蓋了整個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大部。這三個基因E最早分化出來;而走出非洲的人群逐漸分化出F,F分化出K和P,P分化出Q和R,K分化出NO,NO又分化出N和O。這樣看來,R和O親緣關係比較近。從母系基因來看,E的原配都在非洲;R和O在印度次大陸北部剛分化時原配母系比較接近,後來走向不同地域,其他母系配偶遠遠超過原配,所以白種人和黃種人長相越差越大,但是論起來他們之間的親緣關係還是要比跟黑種人比近的多。有人說白種人和黑種人更接近,根據可能是歐洲也有一部分父系基因為E的人,好像拿破崙家族就是。這不算什麼,前面說過每個人種除了主流父系,還有好幾個非主流,歐洲的E,就是幾千年前從北非經地中海交流過去的,在北非就是白人模樣了(比如柏柏爾人),再到歐洲通婚,肯定歐洲人樣子了,但這是少數派,歐洲這樣的少數派父系還有好幾個。如果把三大人種的非主流都算進去,還是黃白人種比較接近,原因更簡單,因為黑種人當年基本是留在非洲進化的(東非向中東門口晃了一下),而其他洲的民族都是當年走出非洲的那批人的後代,你說誰近?


第九區春蟲蟲


人類演化的出非洲假說以及最近關於非洲以外人群的尼安德特人遺傳成分的確定,直接解答了這個問題:

  1. 非洲以外的人種均來自走出非洲的族群;

  2. 非洲以外的人種都有尼安德特人成分,而非洲人沒有。

上圖:人類表型網站首頁的目錄就是不同種族的面孔,其中有三個面孔都是非洲的,你能正確選出是哪三個嗎?


遺傳距離

遺傳距離是物種或種群之間通過某種數值方法測得的遺傳差異(基因組差異)的程度。因此,每個基因的密碼子或核苷酸差異的平均數是遺傳距離的量度。有各種分子數據可用於測量遺傳距離。當兩個待比較物種遠緣相關時,使用氨基酸或核苷酸序列數據進行計算。但是,在比較密切相關的物種或種群時,不能忽略遺傳位點多態性的影響,必須檢查許多蛋白質或基因。因此,習慣上根據許多遺傳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頻率函數來測量種群之間的遺傳距離。

來,上數據:

上圖:各個種族與三個參考種族——英國人(左列)、日本人(中列)、尼日利亞人(右列)的遺傳距離。注意每列最後一行都是與黑猩猩的遺傳距離(1.60),這個是供參考的。人類與我們最近的靈長類近親黑猩猩的遺傳距離為1.6。而世界上所有人種之間的差異估計不會超過0.2。

從圖中我們可以讀出,在所列的各個種族之間:

  • 尼日利亞人(黑人)與英國人(白人)的遺傳距離為0.133,是所有種族中最遠的。

  • 尼日利亞人(黑人)與日本人(黃種人)的遺傳距離為0.149,也是所有種族中最遠的,而且比英國人還遠。

  • 尼日利亞人(黑人)與澳洲土著的遺傳距離是最遠的,達到0.176。

  • 與日本人遺傳距離最近的依次是韓國人、蒙古人、中國人(差距在0.025以內),與英國人、德國人、芬蘭人等族群差距在0.06以內。


所以,非常顯然,黑人,與黃種人和白人的距離遠遠大於黃種人和白人之間的距離。(寫到這裡很奇怪為什麼我們會省略掉“黑種人”和“白種人”當中的“種”字,而不會直接用“黃人”這個說法,難道是“黃人”聽起來很奇怪嗎?O(∩_∩)~,說“小黃人”就很自然。)



“走出非洲”

“走出非洲”意味著世界上所有人類都是一個家族,並且共有一系列DNA序列,這些序列表明我們所有人都來自同一原始父母,而遺傳的這條河流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非洲。

通過對全球樣本進行的DNA比較,科學家們已經分析了足夠具體的信息,從而可以將有關遺傳起源的信息縮小到10000或更少個人的原始社區。人類從非洲遷徙到世界其他地方的這種歷史順序已經由遺傳學闡明,並得到考古學、語言學和其他學科的應證。

今天被稱為“非洲黑人”的人類群體是遠古人類的後裔群體之一。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非洲黑人”群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非洲黑人各種族間的遺傳差異遠超歐洲人與亞洲人之間的差異,甚至遠超非洲以外所有種族之間的差異。因此膚色完全不能區分膚色的特徵,就像很多南亞土著人膚色很黑,但他們與歐亞人之間更近,而與非洲人更遠。科學家們仍然不能確定原始人類的膚色,但估計應該是偏深。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用黑人、白人、黃種人來進行種族間差異的比較。

上圖:走出非洲假說現在已經發展為走出“非洲阿拉伯”假說。


DNA表示我們所有人都來自同一來源,因此許多多樣性是從我們最早的祖先傳承給我們的。但非洲是地球上人類遺傳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生活在非洲大陸的四個民族的不同代表:班圖人、馬賽人、桑人和俾格米人。這些種族之間的遺傳關係存在較大差異。

“從同一個村莊取樣的兩個非洲人可能具有比非非洲人更為分散的Y染色體或mtDNA(母系線粒體DNA)譜系” ——《國家地理雜誌》,2006年。

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對許多非洲人口進行了DNA研究,研究了來自121個非洲族群的遺傳物質,結果證實,沒有一個非洲人群能夠代表人類所有可能基因。

“過去,[遺傳學家]只研究了少數非洲人,並暗示他們是非洲大陸的代表,但我們發現沒有人能代表所有這種多樣性。”

這說明了非洲的人種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


離我們最遠的人類群體

目前最古老的人群或者族群,不是非洲黑人,而是被稱為“非洲的蒙古人”的布須曼人,即“桑人”(包括“科伊桑人”)。桑人的皮膚顏色沒有非洲其它土著種族黑,它們的面部特徵扁平,讓歐洲早期學者認為與蒙古人有親緣關係,但實際上他們跟蒙古人的遺傳距離跟與歐洲人距離差不多,可以查上表:

  • 英國人與布須曼/桑人的遺傳距離是0.097;


  • 蒙古人與布須曼/桑人的遺傳距離是0.108-0.012=0.096

上圖:布須曼/科伊桑人的面孔特徵非常鮮明,它們是現存最古老的人類種族,與其它種族遺傳差異都比較大。


非洲以外人口與尼安德特人的混血

有證據表明,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和上舊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的一支尼安德特人曾與現代人類發生過雜交。雜交發生可能獨立發生過幾次。

在歐亞大陸,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之間的雜交發生過多次。據估計,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滲入現代人類的基因大約發生在47000-65000年前。在非洲(包括歐洲、亞洲和大洋洲)以外的所有現代人群的基因組中都發現了尼安德特人的DNA。它佔現代人類基因組的1-4%。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現代人口都沒有尼安德特人的血統。

因此,所謂的白人和黃種人都具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黑人沒有。


總結

如“走出非洲”假說所述的那樣(嚴謹地說這仍然是假說),遺傳距離比較研究表明,白人與黃種人之間的遺傳距離小於這兩個人種與黑人之間的遺傳距離。此外,這個遺傳距離的差異還有尼安德特人遺傳成分混入的原因。


小宇堂


非洲是世界人種基因最複雜最多樣性的地區,據科學家研究非洲不同區域人種差異性甚於大於歐亞人種,世界人種起源地最終只有非洲和東亞兩個地方,因為非洲和亞洲都出土了不同時期古猿和古人類化石,其它洲都沒有發現,人種區別目前主要是基因測定法來決定的,不能完全以身高和膚色決定,據說四川地區一對親兄弟,哥哥在本地,而弟弟從小被拐賣到山東,結果長大後,弟弟長得很高大,而哥哥還是普遍四川人身高樣子,美國NBA有個球星外表是白人樣,但他的祖父的確是黑人,他的祖母是白人,總體說來黑白人基因相似度大於黑黃人,據說最早亞洲土著人種是矮黑人,這種人種外形黑矮,清朝中國還有此人種,不過逐漸滅絕或被黃種人同化了,印度也是保留人種血型類型最多國家,歷史上印度多次被不同外族入侵,有阿拉伯人,雅利安人,蒙古人等,現代人種婚配都沒有生殖隔離,其後代都有生育能力,這說明人種分化的年代還不是很遠,基本上可確定人類起源於同一類古.類人猿群!


瀟遙時光


膚色相近的人種的,未必基因相近,因為趨同進化,生物界外表近似,基因差異大的情況很多,比如海豚和魚龍,翼龍和鳥。這個情況放到人類中仍然成立,以父系遺傳分人群,漢族主流父系和歐洲主流父系以及印第安人代表性父系接近。滿蒙代表性父系和澳洲土著黑人主流父系接近。亞洲地區還存在矮黑人,矮黑人大多混入黃種人群體中,純種矮黑人在印度安達曼島。矮黑人和美洲常見的黑人父系接近。


孫澈虛


兩個黑人之間的基因差異,時常比黃人和白人之間的基因差異還要大


能量護盾


東方網2月14日消息:白人是否天生智商比黑人高?黑人是否天生體育細胞特別發達,所以在各項運動競技都獨佔鰲頭?

最新公佈的基因圖譜分析報告徹底否定了上述種族主義觀點。分析還指出,中國人與白種人之間的差異程度,比非洲不同族裔之間的差異還小,根本不能從膚色判斷人類體能或心智差異。

據中新網報道,法國科研部長施瓦岑貝格說,人類基因組分析報告公佈之日,對那種族主義者和排外主義者來說是“非常難過的一天”,因為他們將喪失了仇恨或歧視其它民族的“理論依據”。

《泰晤士報》指出,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其基因密碼的相似程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不同膚色人類之間的差異根本就不明顯,相比下,有時同一種族之內的成員,其差異性還來得大些。

在所有種族當中,以非洲黑人內部所存在的差異性最大,部分非洲人在基因上與白種人的相近程度,甚至還高於與其它非洲人種間的相似度。中國人與白種人之間的基因差異,若與非洲東西岸不同黑人種族間的差異相比,同樣也顯得微不足道。

上述研究發現主要是由基因研究公司塞納拉所提出,該公司總裁凡特表示,為證明膚色在科學上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慨念,因此研究人員特意挑選了四個不同種族的人的基因進行定序研究,目的就是希望能探討族群差異。

報道指出,這項研究結果可望重新界定全球的種族爭辯,尤其是哪種膚色較優秀的說法將變得荒謬。舉例說,有些研究人員光憑奧運會場上黑人比例偏高的現象。便推論黑人較具運動天分,但從基因研究的角度來看,膚色與體能表現毫無關聯。


趙美蘭meilan


黑人之間差距最大。有的黑人和黑人之間差距甚至於比黑人和白人差距還大。主要原因白人和黃是黑人中的一個小部落遷出非洲後的後代,都是M168突變個體的子孫。

現存黑人裡俾格米人,桑人等等尼格利羅人和我們差距非常大。說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黑人俾格米人相當於翻蓋手機,桑人相當於直板手機,此外還有黑人屬於滑蓋,有的是觸屏,白人和黃人相當於觸屏那個群體裡分化出來的不同種類安卓機。



東北貓哥會養雞


[進化論]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達爾文臨終時透露:地球上除東亞人真正進化成人類,其它人種都不能算人類,只能算類人猿,據我研究,印度人種需要一萬年進化成人類,白種人需要一萬伍仟年進化成人類,黑人需要二萬年進化成人類。


路透社評論員


沙雕,非洲黑人種群之間差異比黑人和白人和亞洲人都大。作為人類的原生地,非洲有更多的DNA樣本。白人和亞洲人的血統裡,多了另外一種原始人類的混血。只有走出非洲的人類才遇到了別的原始人類。貌似歐洲人混了一種,而亞洲人混了2,3種。尤其澳大利亞土著,有比較高的丹尼斯人混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