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濟南護城河內的環形馬路就是老城牆的所在位置,老城就在牆內。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城區鳥瞰圖

濟南府城成型於宋代,明代城牆周6160米、高10.7米、闊16,7米,東、南、西門外築有翁城,城關建城樓4座、箭樓3座。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城牆內外

最初為土城,明代初年改土城為磚石城牆。古城所在名“歷下”,歷下者,歷山之下也。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1931年城牆闢為環城馬路

濟南的滄桑歲月和萬千往事與早年的城牆和城門密不可分。老濟南城擁有高大城牆和巍峨城門樓。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城牆西南角外景

古人有意識地把湧水量比較大的泉群放在城外,先考慮城防安全,通過南高北低的城市自然條件,以山水溝排水至西護城河。通過西護城河,以最快速度排水至小清河,不直接衝擊濟南城牆。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齊川門(老東門)

明初城垣四周設四門,東為齊川門,俗稱老東門,寓意為濟水向東流,而東面既為古齊國所在地,位置在現今東門橋附近。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濼源門(西門)

西為濼源門,俗稱西門,因南鄰濼水源頭趵突泉而得名,位置在現今西門橋附近。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舜田門,也稱歷山門(南門)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南門內大街

南為舜田門,也稱歷山門,俗稱南門,與舜耕於歷山有關,位置在現今南門橋附近。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匯波門(大明湖北水門)

北為匯波門,即大明湖北水門,取府城泉水匯於大明湖,經北水門流出城外之意,兩側可走車馬,中為水路可行船。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城牆略圖

明末清初,為加強城防,在濟南城東、西、南三處城門外增修甕城,甕城上設有箭樓。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城牆略圖

老濟南有句俗語:三山不見出高官,四門不對出賢人。特指濟南獨特的風水格局,濟南名士多。“四門不對”是指濟南內成的四座城門互不相對,南門居中,西門偏南,北門偏東,東門偏北。

“四門不對”是濟南老城獨有特點,有圖有真相

東西大街(今天的泉城路)

有專家認為,歷史造就濟南獨特的地理環境,有山有水,所以進出濟南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陸路和水道。古人築城開門自然會順地勢而為,並非刻意設計“四門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