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科动物中大多数体型比较大,而猫咪的体型小呢?

哈士奇坏的很


我是解锁科学养猫新方式的【猫研所】!

———————————————————————————————————

其实题主会产生这样印象,大多是因为我们平时能看到、拍到、被人类所记录的大多都是大型猫科动物罢了。

世界上也有不少小型猫科动物,体型小、又十分灵巧,所以少有人拍到。

比如:长相软萌,但却是捕食成功率最高(60%)的猫科动物——黑足猫↓

上一张黑足猫与车总(猫研所办公室主任疯车车)的坐高对比图↓


除了黑足猫,我们熟悉的表情包网红——兔狲↓

其实大小也跟家猫差不多↓

还有沙丘猫,体长只有45-57厘米↓

绣斑猫,体长45cm左右↓

渔猫,体长66~85cm↓


上述这些小型猫,大多体型跟家猫差不多大,但我们总是习惯于将目光投向狮子老虎豹子等大型猫科动物,这些可爱的小型猫们却少有人关注。


猫科动物的世界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多姿多彩~


———————————————————————————————————

以上。

欢迎关注【猫研所】get更多科学养猫技能√


猫研所


猫科动物中最著名的就是狮子、老虎、豹子还有家猫。很多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狮虎豹的体型那么大,而家猫的体型那么小呢?

狮虎豹和家猫有共同祖先

最早的猫科动物大约出现在3000万年前。所有的现代猫科动物和剑齿虎的共同祖先,都是2500万年前生活在欧洲和西亚的原猫。到2000万年前,原猫又进化成假猫,假猫的后代分化为两大分支,即剑齿虎类和真猫类。

现代猫科的共同祖先:原猫

现存所有的猫科动物都属于真猫类,它们不同的种类大约在1100万年前才分道扬镳,最早分化出来的是豹属,包括我们所熟知的狮虎豹,最后分化出来的是猫属,家猫就是该属成员。

因此,要追本溯源,家猫和狮虎豹都是有共同的老祖宗的,只不过在后来的演化中,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适应了不同的生活,导致形态、大小截然不同。狮虎豹是适应以大型有蹄动物为食而进化的,因此就越来越大,而家猫的祖先非洲野猫则是适应以啮齿类动物为主食进化的,所以它们至今仍保持了其祖先那样的娇小身形。前者是大自然中的顶级捕食者,是“兽中之王”,而后者则是捕鼠能手,它们都是天生的杀手,是大自然的骄子。

兽中之王:狮子

猫科动物是有大有小的

虽然大家所熟知的猫科动物只有几种,但实际上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样,有约40种,这其中半数以上的种类都和家猫差不多大,甚至更小。

专家按照体型把猫科动物分成了三类,大型猫科动物,中型猫科动物和小型猫科动物。

大型猫科动物:一共有7种,包括狮子、老虎、美洲虎、美洲狮、金钱豹、猎豹和雪豹,它们的体重在40千克以上。

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

猫亚科的大猫:美洲狮

猎豹曾经单独列为一个亚科,现在作为猫亚科成员

中型猫科动物:一共有13种,包括豹亚科的云豹、巽他云豹和猫亚科的11种,大家所熟悉的大猫异宠多是中型猫科动物,如狞猫、薮猫、欧亚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猫等,中型猫科动物的体型在10到40千克,正好在猞猁属的体型变异范围内。

最大的中型猫科动物:欧亚猞猁

豹亚科的中型猫科动物:云豹

国产中型猫科动物:亚洲金猫,在民间被作为虎豹一类

小型猫科动物:包括约20种猫亚科的成员,它们的体重都在10千克以下。家猫的野生型——非洲野猫是小型猫科中比较大的成员,只有丛林猫、豹猫、荒漠猫和细腰猫等少数几种比它大。绝大多数小型猫类体型比家猫小,包括云猫、黑足猫和锈斑猫。

丛林猫:最大的小型猫科,也是最大的猫属动物

我国最常见的小型猫科动物:豹猫

最袖珍的猫科动物:锈斑猫


可见,猫科动物并不是都像狮虎豹那么大,存在很多像家猫这样的小型种类,家猫在整个猫科家族中属于中等偏下体型。

家猫为什么没有往大型化发展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清楚了,家猫之所以没有变大,首先是因为家猫的祖先非洲野猫体型就不大,而家猫被人类驯养只有不到5000年的历史,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使家猫的基因有很大的变化。

家猫的祖先:非洲野猫

其次,家猫被人类饲养在家里,主要目的也是抓老鼠的,它们衣食无忧,失去了往大型化发展的动力,因此普通的家猫不但不比非洲野猫大,反而略小。人类现在定向培育家猫的品种,主要是为了让它们更温顺、更可爱,而不是更大。不过,人类还是培育了一些比较大的家猫品种,例如缅因猫。

最大的家猫品种:缅因猫


动物博览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印象中,猫科动物大都是体型中等以上的凶猛的食肉动物,但是同属猫科,为什么猫咪的体型反而会很小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猫科动物总览图)

猫科动物

猫科动物有三个亚科:猎豹亚科、猫亚科、豹亚科。猎豹亚科中只有一种动物那就是猎豹,猎豹之所以单独是一个亚科,是因为它与其他的猫科动物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猎豹的爪子并不能伸缩,其他的猫科动物都可以。

其次就是豹亚科,豹亚科实际上就是大型猫科动物的总称,其中包括云豹属(云豹和巽(xun)他云豹)和豹属(狮子、老虎、豹子、美洲虎)。也就是说猎豹和美洲虎都不是豹子。

在豹亚科所有的动物之中,要属云豹的体型最小(头尾总长约1.7米左右)。其他豹亚科动物的体长(头尾长)都在2米以上。

最后就是猫亚科了,猫亚科是中小型猫科动物的总称。但是也有例外,美洲狮就属于猫亚科,但是它的体长接近2米,因此美洲狮是体型最大的猫亚科动物。除了美洲狮外,猫亚科的动物大都体型较小。题主所说的猫咪就是猫亚科动物之一。

(豹亚科动物)

(猎豹亚科专属动物猎豹)

(可耐的小猫咪)

大型猫科动物

从上面简单的介绍我们能够看出,体型大的猫科动物就是豹亚科和猎豹亚科的动物。它们有3个共同点。

01 都是生活在野外的食肉动物。所有的豹亚科和猎豹亚科的动物都是在大自然中的动物,而且它们都是食肉动物。

02 猎物的大小。大型的猫科动物大都以中大型的食草动物为食,也就是说野生的环境和猎物的大小决定了这些动物的最终形态。

03 大都是独居动物。在所有的豹亚科和猎豹亚科中,除了狮子外,其他都是独居动物,它们需要自己捕猎食物,因此,庞大的体型更加的适合它们生存。

猫咪为什么体型较小?

猫咪是体型最小的猫科动物,它的体型之所以如此的小,有两点原因。

01生活环境 猫咪大都与人类生活在一起,它们不需要捕猎就能有的吃。尤其是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猫咪的待遇可谓是水涨船高,许多人甚至感叹“人不如猫”。

02 食物 即使是野猫,它们的猎物大都是小型的啮齿类动物、昆虫、小型的哺乳动物等等。这些动物根本就不需要太大的体型就可以捕获。所以,猫咪的食性就决定了它的体型。

综上,动物的体型是根据其生活的环境以及食性决定的,虽然猫科动物的祖先是相同的,但是在漫长的进化史中,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而不同的生存方式就决定了它们各自的形态。


猎奇动物社


为什么猫科动物中的大多数体型都比较大,而猫咪的体型小呢?比如,以捕食羚羊为主的猎豹,便与平日里捉鼠吃鱼的猫咪一点也不像,它们不都是猫科动物吗?没错,猫和猎豹的确都是猫科动物,但也有“大猫”和“小猫”之分。

我们一般可以通过猫科动物所属的亚科来大体感知其体型大小,比如:豹亚科的猫科动物,往往都拥有较大的体型;而那些爪子伸缩自如的猫亚科动物,其体型则通常都会偏小一些。而猎豹又与其他猫科动物存在明显的不同点,它们不仅爪子不能伸缩,还会发出吼声,这些方面表现得反而跟犬科有较大相似度。

夜行能力强、且锋利的爪子收缩自如、以及习惯以伏击的方式攻击目标物体,大概是所有猫都拥有的相同点。由于猫的种类繁多,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人,都会简单的将其区分为家猫和野猫。而对宠物猫有所涉猎的人应该都知道,即便是家猫这个群体中的猫就有很多品种,比如:加菲、英短、无毛猫等。

猫-猫科14属38种里的大部分物种都是小猫

当然,我们将所有非家养的猫都称为野猫,自然是非常不准确的。虽然,猫科动物有14属38种,但猫却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且不局限于“猫属”这个范围之内:

事实上,不管是加拿大无毛猫、东方短毛猫,还是美国短毛猫,大家更为熟知的这些现代家猫(大约有250品种),其实都属于多亚种起源中的一个种,一般都认为家猫是最早在古埃及被驯化;

仅仅是“猫属”这个范畴之后,就有野猫、丛林猫、荒漠猫、黑足猫和沙丘猫这5种,而其中主要生活在四川和青海的荒漠猫,更是仅在我国范围内分布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豹猫属”中,就存在着4种,它们分别是豹猫、渔猫、锈斑豹猫、扁头豹猫,而在所有宠物猫中深受人们喜爱的孟加拉豹猫,其实就是它们和家猫在杂交之后繁育出的后代;

虽然,“薮猫属”仅薮猫一种,但其亚种数量却多达19个。并且,它们的四肢比例更是所有猫科动物种最长的。但由于自身拥有的皮毛华丽,所以,即便是生活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也难免被猎人们捕杀;

对于“金猫属”而言,其眼角内的两道白纹便是其肉眼可辨的独有特征。而且,金猫和婆罗洲金猫虽然是同属的两种,但它们在生活地点上却存在很大差异。前者主要生活在中国境内(金猫的3个亚种),而后者主要生活在印度尼西亚;

除了上面讲到这些“猫”以外,其实还有细腰猫属(1种)、虎猫属(8种)、草原猫属(3种)、山原猫属(1种)等。其实,猫这个词所指的范畴可以很大,大到涵盖所有猫科动物,也可以小到特指我们自己饲养的宠物猫。只不过,以上列举出的这些物种,它们会更符合我们对猫的长相和身型认知,但生活习性其实也存在较大差异。

猎豹-猫亚科猎豹属下唯一的物种

猎豹算得是猫亚科中体型较大的种群,仅次于美洲狮,它也是猎豹属下现存的唯一物种。虽然,它的别名又被叫做印度豹,但其最常见的栖息地其实覆盖了热带草原和沙漠等区域,且就目前在地球上上生活的猎豹来看,它们主要都是分布在非洲境内。不同于小猫们捕食对象也比较小的特征,猎豹则主要是以羚羊为食。

不同于其他小猫普遍性的夜行性好,豹猫的生活表现得更符合我们人类的作息规律,因为它们也奉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觅食习惯。而且,猎豹的警惕性很高,即便是午休的时候也会间隔数分钟就要对周围的环境查看一番,以避免被比自己更强大的猛兽捕食。

众所周知,猎豹是地球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哺乳动物,其每小时的奔跑距离就可以达到120公里。然而,由于长时间以这样的速度奔跑,会让身体各系统的负荷超出能承受的范围,而这样的后果更会导致猎豹出现虚脱症状。所以,它们往往会在奔跑数百米之后,就选择减速来调整身体内的热量排放。

虽然,在白天里的大部分时间里,猎豹都在行走的过程中寻找猎物,且本身就具有特别善于奔跑的特质。然而,它们平均每天的行走距离,却往往都保持在10公里的范围之内。然而,由于猎豹本身的寿命一般仅为15年左右,再加上幼年猎豹的成活率又极低,所以,该种群的现存数量也越来越少,尤其是非洲地区更需要人工干预进行适当保护。

关于猫科动物的物种进化史

不管是大猫,还是小猫,无一例外的都是肉食性动物。而聪明一定是所有猫科动物的共有特质,尤其是在它们捕食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敏锐的听力(可以听到很多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大而突出的眼睛(总是位于正前方)、长长的胡须(触觉器官),以及主要用来撕咬食物的牙齿(还具备攻击的作用),也是它们普遍存在的共同特征。

以目前的化石研究结果来看,猫科动物现存的两个亚科,其共同祖先应该都是从“始猫”演化而来的假猫。距今大约三千万年左右时间的渐新世,则是第一种猫科动物在地球上活动的大概时间,而现在跟大家生活接触更紧密的家猫,则大约是在千年之前才逐渐繁衍开来。

简单来说,目前地球上已知现存的这36种猫科动物,它们都拥有距今大约一千八百万年、且始于亚洲的共同祖先。其中“豹属”和 “猫属”分别是其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种群,而美洲虎、狮子和老虎之间的关系又最为密切。而狮、虎和豹这些被大家视为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它们其实都跟大家在家里饲养的家猫是同族兄弟。


悟空科学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希望我家的老猫快快好起来!十八岁的老猫主啊!




彼得兔挺酷


归根溯源,不管是大猫小猫,目前已知的36种猫科动物,它们都源自同一个祖先,那为什么会造成体型的大小差异呢?

最早的猫科动物出现在3000万年前,是现在所有猫科动物的祖先,它就是始猫!在大约2500万年前,出现了原猫,而后又在2000万年前,原猫进一步进化,出现了假猫!

图注:始猫

假猫的进一步进化出现了两个分支,一种是以牙齿侧扁增长为进化方向,一种也是以牙齿圆锥状非侧扁形为进化方向!

不幸的是第一种在大约1万年前消失殆尽,其中代表者就是美洲剑齿虎!而另一支也是秉承着我国的中庸之道,并没有突出进化身体的某一项能力,而是保持着自身的协调发展,虽然犬齿依旧是最长的牙齿,但是其他的武器它们也没落下,所以,假猫的这一分支得以在残酷的竞争中保存下来,这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猫科动物!


图注:剑齿虎还原图

这一支假猫大约在1100万年前又出现了分化,最下分离出来的是豹属的动物,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狮虎豹等这几种,它们是比较古老的猫科动物!而现存的猫科动物中的猫属里60%都是在近100万年进化来的,相对比较年轻!

这些猫科动物最开始都是出现在亚洲,它们通过大洲之间的陆桥想世界各地蔓延,它们最少经历了10次以上的迁徙才使得它们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图注:非洲野猫

随着分散到各个大陆,生存环境和食物的改变,使得它们自身也随之变化,像狮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主要是以有蹄类的大型动物为食,所以它们的身形相对应的往高大的方向发展!而家猫的祖先野猫也是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主食,所以它们的身形也相对的往小的方向发展!

长时间的自然选择使得它们的进化方向烙印在了它们的基因里,这也导致了它们染色体的改变,所以这样的形态就被一代代保留了下来,这也是为什么作为同族兄弟的狮虎豹和家猫出现体型差异的原因!

另外就是,不光是猫咪的体型小,猫科动物中体型小的还有不少,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沙丘猫


猫亚科猫属,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体长40-50厘米,体重1.5-3.5千克。

黑足猫


猫亚科猫属,最小的猫科动物之一,体长35-52厘米,体重均重1.6千克!

扁头豹猫


猫亚科豹猫属,一种体型较小的野外猫科动物,体长41-50厘米,重量1.5-2.5千克。

锈斑豹猫


猫亚科豹猫属,猫科动物家族中体型最小的物种之一,头体长35-48厘米,体重0.8-1.6千克。雌猫体重仅有1千克,和黑足猫一起被称为最细小的猫!

南美林虎猫

猫亚科虎猫属,是美洲最小的猫科动物,体重为1.5-2.8千克,体长37-51厘米!

以上几种也是猫科动物里的小家碧玉,比家猫大不了多少!


奇乐动物园


猫科动物中的老虎,体重可达350公斤,而最小的猫,只有1公斤左右,足足350倍的差距,真不是一个“悬殊”就能形象地说清楚的。那么,为何同为猫科动物,老虎、狮子、豹子等猫科动物体型庞大,而猫咪却如此瘦弱呢?

我首先想到人类,为何都是人类,中西方国家的身高、体型差异那么大,而且都是国人,南北方身高差异也很大,有的亲兄弟,甚至双胞胎,同一个父母,而身材也差异不小……可能很多人会说是基因决定的,这没错,除了基因外,还有大自然的改造,环境的改造,是为进化!

猫科动物一共分为3亚科,猎豹亚科(比如猎豹,如今也有个说法并入猫亚科)、猫亚科(中小型猫科动物,比如常见的各种猫咪,也有体格较大的,比如美洲狮)、豹亚科(包括狮子、老虎、豹子等)。共有14属38种。

体型较大的一类

狮子和老虎当之无愧,非洲狮子是唯一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雄狮的平均体重达到240kg,体长可达3.2米。而老虎以东北虎体型最大。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体长可达2.5m,体重可达350kg。

体型非常小的

猫咪体型整体的都比较小,其中绣斑猫可以说是最小的,体重仅仅是老虎的350分之一。绣斑猫只有叶子般大小,体重1kg左右,较大的才2kg。同比之下,一头成年家猫可达5-10公斤左右,相当于5-10只绣斑猫。

现代猫科的共同祖先:原猫

尽管猫科动物体型相差极其悬殊,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原猫。3000万年前,出现了最早的猫科动物所有的现代猫科动物和剑齿虎的共同祖先,都是2500万年前生活在欧洲和西亚的原猫。到大约2000万年前,原猫又进化成假猫,假猫的后代分化为两大分支,即剑齿虎类和真猫类。猫和狮虎豹都是有共同的老祖宗的,只不过在后来的演化中,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适应了不同的生活,导致形态、大小截然不同。

为何猫猫这么小,而其他猫科动物那么大

第一,狮虎豹等都是生活在野外,而且是食肉动物,是适应以大型有蹄动物为食而进化的,因此就越来越大。此外,他们的猎物个头也大,所以他们要生存,不让自己体格变大,是完全活不下去的。也就是说,野生环境和猎物锻炼了他们。

第二,家猫的祖先非洲野猫则是适应以啮齿类动物为主食进化,所以它们至今仍保持了其祖先那样的娇小身形。而如今,猫咪大多是人类饲养,真的是家猫连老鼠都不会捕捉了,每天就等着主人喂食,而且对食物还挺挑剔,绝大部分猫都是吃荤的,吃猫粮,素的他们没兴趣。

总是,狮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作为大自然中的顶级捕食者,是“兽中之王”,他们需要更大体格才能驾驭野生的生活环境,而猫咪顶多算个捕鼠能手,而如今的家猫“饭来张口”,所以,正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进化方向。


多试试美国科学课


猫不是因为家养才变小的,而是因为猫科动物在长期生存演变中走上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线,大型猫科动物如狮虎豹形成占据食物链顶端的条件,而另外的猫科动物为了适应夜间空间狭小、食物短缺、捕食速度快的要求逐步进化成小型猫。


猫是最像外星人的动物,也许外星人就是猫的另一个人化的分支演变而成的,每当看到它那空灵的眼光,使人充满了好奇和遐想。

世界上最富的猫是欧洲有位富豪养的猫,富豪临死前留下一栋庄园,每天有专门的几个佣人伺候它,而且这样的日子还会在它死后留给它的子孙们享受。


小猫也有很厉害的,非洲猞猁和狸猫甚至可以捕食比自身大两三倍的动物,鳄鱼一直是野外动物们最惧怕最头痛的动物之一,而能捕食它的就只有老虎或豹子了!
前几年有位女士活活把猫踩死的视频引起网友们的愤怒,于是人肉收索到她的姓名、工作单位甚至家庭成员,对她的声讨和责骂一直未停,对她的生活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一度令她几乎崩溃差点要自杀。
家里能管住狗的只有猫了


黄蜂二师兄


看看我家的小老虎


芥末1603


宠物猫体型是人类在猫科动物中可以接受的极限。

与其他家养动物一样,猫是自我驯化的:它们之所以选择接近人类生活,是因为那正是它们的兴趣所在。为了融入人类的居住环境,猫的祖先们经历了体质和行为习性的改变,并最终形成猫的种族中最成功的一支:家猫。

家猫的出生地

尽管古埃及有着关于家猫的最早的历史记载,但埃及并不一定是家猫最早的居住地。在以色列的耶利米,人们曾发现一颗公元前9000年的猫的牙齿。在地中海的岛屿上,人们也发现了公元前5000年的猫类遗迹。当时塞浦路斯没有野猫居住,那些猫很可能是被人们当作宠物带到那里的。在埃及,最早的遗迹源于公元前4000年,在埃及中部摩斯塔洛达的一个墓穴里,一只瞪羚和一只小猫陪伴一人长眠地下。研究埃及的学者们认为这只瞪羚可能是墓穴主人的陪葬品,而这只猫则是他的宠物。

大约公元前4000年,在尼罗河肥沃的河滩边上出现了埃及第一批永久的村落。在这些村落的粮仓和地窖中饲养了许多猫。在这里,猫不仅能获得食物,还能躲避大型食肉动物的袭击。在这个地区生存着两种小猫,非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lybica)和从林猫(Felis chaus)。胆大的非洲野猫可能是为了捕食而进入这个新环境的。

一个小小的遗传突变,也许与情绪的激素控制有关,使猫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生存优势——在人类居住地上生存繁衍的能力。

适应与生存

环境压力使得野生猫必须改变性格。平静温和的气质变得难能可贵,因为只有最温和又最不胆怯的猫才能与如此多的人及动物共同生活。野生猫的体型也发生了改变,因为它们不再需要伪装。那些在野外环境中不能适应其生存的毛皮特征及颜色就在这些居住在村落里的猫身上保留了下来。它们的消化系统也发生了变化:能够适应多样化的食物;家猫的肠子比野猫的长。并且它们的大脑缩小了30%,因为不再需要过多依赖大脑而生存了。

成功之路

猫被誉为害虫克星,它们得此美名也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鼠类和蛇类的存在。具有破坏性的田鼠和家鼠大量泛滥,同时致命的毒蛇也常出现,于是人们开始接受甚至公开欢迎野生猫,因为它们不仅捕食啮齿动物,也猎取眼镜蛇和毒蛇。由于当时野生猫的双重护卫角色,它们愈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家猫似乎在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埃及社会里出现了。在埃及,人们对猫及其行为怀着深深的理解与尊敬,以致后来在该地区出现了对猫的图腾崇拜,并且它的形象出现在种类繁多的物品上面。

现在家猫已经走出埃及了:首先是家猫的故事及形象流传于地中海沿岸,后来猫自身也走出了国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