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認為對老人來講,怎麼算孝順?

自由的夢想


我是67歲老人了,本人認為:兒女們在物質方面,做到力所能及,老人們都受過難,吃過苦,物質要求不會很高。再說國家多少有點補貼,。重點是讓老人心情舒暢,愉快高興,別惹老人們生氣,就是最大孝順!


聊兵


行善之人,猶如春園之草,未見其長但日見其增。百善孝為先,行孝之可嘉在於自己內心安詳!行孝路上不能等,世上最悲哀的情莫過於子欲孝,而娘不在!

行孝是一種傳承

子不孝父之過,很清晰的告訴我們,在家庭教育中,必須要有孝道文化。那何為孝?“您養我小,我養您老”,由此可見,贍養老人既是一種回報,更是法律規定的一種義務。

對父母行孝,首要的是要保證父母有個獨立安靜的安身之處。現在城市農村都在安居工程,都將父母們住了幾十上百年的房子拆了,有的子女就將父母接到自己家住,並將拆遷款佔為己有。經驗告訴我們,由於所接觸文化的差異,圈子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差異,父母喜歡自己獨立居住的佔大多數。這一點很重要,就像生物一樣,對環境不適應,呆在哪兒能舒服嗎?

對父母行孝的第二個方面就是,讓父母衣食無憂。目前溫飽問題已全部解決,對於穿,子女要充分了解父母的習慣。比如,有一次,我85老母搬家時,把內衣搞丟了,讓我去找。由於實在找不到,我就讓媳婦按自己穿的標準給媽媽買二套。那知第二天,老孃打電話來了,說穿不慣,要那種寬鬆型的。

我只有讓媳婦帶著老孃,到她經常去的鎮上重買。價格比之前的便宜好多,但她就是喜歡!所以,行孝時,千萬別隨意改變父母的習慣。

行孝就要讓父母精神富有

相信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好長時間回家一趟,父母會把本村人家的一些事,逐一與你分享。說句心理話,有的真與自己無關,但作為子女應該怎麼辦呢?我每次都看著父母聽他們講;而我三哥脾氣暴躁,每次都來句“別煩了,以後這些無關的事不許說”,結果時間一長,父母就喜歡與我嘮叨嘮叨。你想,父母單獨居住,見到子女回家,不說所見所聞的瑣事,還能像小時侯一樣訓斥你嗎?

體會之二,就是若是父母知道子女在外做事不順利或遭遇某種不測,會食不安睡不香,甚至有時天不亮摸到子女家問長問短。所以,做為子女,在父母面前報喜不報憂,似乎成了公開的秘密。

行孝就要讓父母儘量遠離病痛

風風雨雨幾十年,恩恩愛愛一輩子。由於三觀差異,父母輩們對問題的看法,以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肯定與我們有差異。但有一點是永恆不變的~那就是希望得到子女們的理解和尊重!

對於父母,我們家姊妹六個的共同約定是:不允許哪家讓父母生氣;父母高興到哪兒玩隨意;關於贍養問題,不設指標,錢多的就多出,少的就少出,甚至可以不出;必須盡最大可能讓父母遠離病痛。

像2019年11月,老父親突然由於勁椎間盤突出,導致右膀子疼痛難忍。特別是醫院回絕手術後,那種不能讓老孃眼睜睜疼死的焦慮,真是無言表達。當時,全家人討論,準備了二種方案:一是用已有成功例子的中藥熱敷;二是到南京中醫藥大學請劉教授“穴位注射中成藥”。好在第一套方案就解決了問題。

治好後送母親回家時,春節前給母親送節禮時,媽媽的那句“謝謝”,讓我既興奮又難忘…


紅藍推演


什麼叫孝順?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孝順”就是: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這個“盡心”就是用盡心思盡一切可能對父母去履行去儘自己的孝道。順從父母的意志,讓父母開心,不惹父母生氣。這是古時農耕時代人對孝順要求的標準。

現在是工業時代,人人都在為生活拼命,沒有古時農耕時代人那麼悠閒自得,食飽即安。現代人要面對許多社會上的壓力,他們生存的並不如古時人輕鬆。所以基於這種現狀,我對現代人孝順父母的理解是:

心裡裝著父母,關注父母的所需,關注父母的衣食住行,關注父母的健康,盡一切可能為父母提供所需要的幫助,時時問候父母,關心他們生活的點滴,從中發現問題,予以實時解決。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對上了年紀的父母,固然陪在身邊是最好的,但獨生子女時代,有時子女的工作會和這種情況發生衝突,忠孝不能兩全,就做到“遊必有方”。安頓好父母,時時通信聯繫。對父母不同意見,不要當面頂撞,做到和而不同。總之,孝敬父母只要你用心做到,做到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孝順了。


熠熠古客


對老人而言,吃喝穿帶金錢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陪伴,是家和,是老人能隨心而活。特別是語言上不要傷害老人,多說好聽的,俗話說得好,老小孩,小小孩,哄開心,家就和了,平安了,老人開心,為子女做多少都心甘情願的。記住老人永遠對子女都是無怨無悔的付出,從未要求過回報,一但有病,需要子女照顧時,她他們都會很內疚的說,老了沒用了。很過意不去,只要自己能動,決不拖累子女。


靜雅悠然


老年人的幸福是:衣食富足,冬暖夏涼,無病無恙,心情舒暢,兒女孝順,歡聚一堂。何為孝順?做為兒女來講,首先是從經濟上滿足父母需求。其次是在父母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常回家看看,逗父母開心。再就是在父母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陪伴在父母身邊,噓寒問暖,端水餵飯,照料大小便。最主要的是要有孝心,有耐心,有愛心,像疼愛自已的孩子一樣疼愛父母就夠了!


winner38001萊日方長


我認為對老人應該做到百依百順,一定要做到聽老人的話,不要讓老人生氣,更不要給老人添麻煩,要學會和老人溝通。給老人溫暖有事沒有事的時候一定要常回家看看老人。一定要給老人多曬曬被子洗洗澡,讓老人衛生沒有異味。老人就是天家有一老必有一寶。兒子千里母擔憂,母親在家兒發愁。何時能給母團聚?兒在異鄉滿面流。


站集鎮孔治業


和則聚,不和則以物給之,父母有父母陪伴就好,兒女只是第二,夫妻才是第一,老來伴老來伴。現在得人都在觀念問題上產生矛盾,孝順,不同的家庭不樣的形式,把觀念改改吧,父母啊養兒十八成家立業,任務完成,把自己後路安排好,別期待什麼孝順,就會活的得到孝順之感。不所取反而會得到天倫之樂得感覺。


灃淨意


孝順是兩個字,應做到二者的統一;

孝,在經濟上盡膳養義務,給予物質上的扶持;在精神上給予關懷和安慰;

順,尊敬和順從老人,不能言語不恭,頂撞老人;既使老人有不當之處,也應以謙和的態度和語氣對待。

孝和順是統一的,你給老人吃喝再好,照顧得再舒適,因為不順,把老人氣得要死,也不能認為是盡孝完美;

孝與順的一致,物質與精神上的統一,才是完美的孝順。


用戶4149497256959


對老來說順通就算孝敬和孝順,

第一,在以個老人說的不完全都對,就是不對也要順水推舟, 要繞著彎慢慢的說出自己的意件,不要頂松撞,

這樣老人才會接拿自己意建 ,

第二,老人年歲大了需要兒女陪伴,需要精神上照僱,不是能寄點才物就完事,

要經常回家看看,老人需要精神上才富和 支 住,在一個是老指出來立馬出辦,因為老人心急不容等,這才是真孝順,





河北省石家莊市梁冰冰


我是六零後,父母都已駕鶴西去,他們在世時不缺錢(他們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大學生,退休時都已是高職稱人員),他們生活上有保姆照顧,但精神上需子女的陪伴,因此對於他們來講:孝順就是我們這些做兒女的常回家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