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鄉出了哪些偉人?

zyl961955197


有文獻可查,不是地方愛好者編的:

姜太公子牙,有太故公里,見《水經注》,

共伯和,共和執政的當事人,見《竹書紀年》,

孫登,隱者鼻祖,見巜晉書》,

稽康,竹林七賢,見《水經注》等,

邵雍,算卦大神,儒學大咖,見巜宋史》等,

孫奇逢,梁啟超稱儒學北學重鎮,見《清史稿》,

徐世昌,民國總統,五代在衛輝。等等。

還有陳平,張蒼,婁師德等。

在新鄉幹過大事的,劉邦,劉秀,岳飛等。

偉人稱不上。這些算知名歷史人物吧。


美旅智庫


比干

比干生於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5月6日,夏曆四月初四),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公元前1029年)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害,終年63歲。


姜太公

姜太公(?——公元前1021年),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魏之汲邑姜塬(即今衛輝市太公泉)人,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和謀略家。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從封而得姓,又稱呂尚。根據文獻記載,他的名字還有:太公望、周望、呂牙、呂望、師望、姜老等。

姜太公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事件是成功地協助周武王指揮了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牧野之站,著有《六韜》等。姜太公是中國軍事家的始祖。在民間,姜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邪扶正的象徵,被尊為“神祖”。反建屋架樑,必用紅紙寫聯:“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或“姜太公在此,白事大吉”,以示平安。


毛遂

毛遂,戰國晚期人,故里在今原陽縣師寨鄉路莊村。公元前257年,因向趙國的平原君自薦說楚成功,遂聲名大振。成語中“毛遂自薦”、“脫穎而出”的故事均出於此。


張蒼

張蒼(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西漢丞相,封北平侯,原陽縣富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張蒼校正《九章算術》,制定曆法,也是我國曆史上主張廢除肉刑的一為古代科學家。現有張蒼墓,位於原陽縣城關鎮東北2公里谷堆村,屬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蒼墓東西長40米,南北款30米,高1至2米,墓周槐林茂密,鬱鬱蔥蔥。存有墓碑一通。圓首鐫有云龍圖案,中刻“漢丞相北平侯張公諱蒼之墓”,為清康熙年間立。另有“張蒼紀念堂”大殿和“西漢丞相張蒼故里”大型石碑。


陳平

陳平(?——公元前178年),西漢丞相,封曲逆侯,原陽縣陽阿鄉阿村人。陳平“六出奇計”,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又與周勃合謀“誅殺諸呂”延繼劉氏詐基,是“漢初三傑”之一。今存陳平祠,為縣極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大殿三間、拜殿三間及石碑多通。


周勃

西漢丞相,封絳侯,原陽縣原武鎮二郎廟村(已湮)人。身為武將,周勃助劉邦打天下英勇無比,連攻下40餘座城池。和陳平合謀,誅殺諸呂,立漢文帝,又親挽皇帝璽,交於劉邦第四子劉恆(即漢文帝)


周亞夫

周勃次子,西漢丞相,封條侯,原陽縣原武鎮二郎廟村(已湮)人。以“細柳屯軍,治軍嚴明”而聞名。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在1986年為周壓夫故里題詞“治軍嚴明,一統大業”。現有周亞夫墓,在原武鎮小村南,墓冢高大,翠柏成林,俗稱“柏林冢”。周亞夫祠在今磁固堤村。


百里嵩

百里嵩,字景山。東漢末年,他任徐州刺史時,注意興修水利,發展農桑,並施以輕徭薄賦,百姓得以修養生息,成為群眾讚頌的清官。

百里嵩任職中,徐州一帶曾遇到一次特大旱災,禾苗枯焦,赤地千里。他體察民情,找水源,挖渠引水,跑遍所屬各縣。事有湊巧,不久普降喜雨,萬民稱讚這次喜雨為“刺史雨”,稱白裡嵩為“百里使君”。封丘縣城東北2公里廟崗村南的“使君祠”為元代民間所建。


孫登

孫登(約公元205年——公元263年),字公和,號蘇門生。魏晉之際汲郡(今衛輝)人。孫登多年遁世隱居輝縣之蘇門山,並因悲嘆時世,常登臺長嘯,今“嘯臺”猶存。


韋思謙

韋思謙(?——公元689年),本名仁約,以字行,唐朝丞相,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人。今存韋思謙祠,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原陽縣城北1公里有韋思謙墓。其有兩個兒子韋承慶、惟嗣立皆為唐朝丞相。載:“前後四職替代,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來,莫與為比。”


婁師德

婁師德(公元630年——公元699年),字宗仁,唐朝丞相,諡貞公,原陽縣原武人。一生以“偉岸大度,氣量寬厚”著稱,曾推薦唐代名相狄仁傑為丞相。成語“唾面自乾”即由韋婁師德寬厚大度的故事而來。今原武鎮東關有“婁師德紀念館”,師寨鎮安莊村南有婁師德墓。


楊再思

楊再思(?——公元709年),唐朝丞相,原陽縣原武鎮楊大寨村人,楊再思為三朝元老,被封為“鄭國公”。其為人“巧而圓滑,能得人主微旨”。增特進,幷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號蘇門先生,諡康節,宋天禧至熙寧年間人。早年隱居蘇門山,時有云遊,晚年遷居洛陽。熙寧十年(1077年)卒,終年67年。據載,邵雍“著書十餘萬言行於世”,有60卷、、詩20卷等。


李戴

李戴,字仁夫,延津縣人。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及第後,官至吏部尚書。李戴為官期間,秉公辦事,任人唯賢,頗得朝野稱頌。李戴墓位於延津縣城東郊。墳頭原有石碑、石坊,墳路兩旁有兩列石人、石馬、石羊等大型石雕20餘件。今已毀。


王永光


王永光,字有孚,長垣縣人。歷任中書舍人、柱國太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等職,系晚明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重臣。年逾古稀時,告老還鄉。建王氏祠堂時,崇禎皇帝親賜“四朝元老”鎦金匾額。現在王氏後裔仍保存著崇禎皇帝給王永光的三道聖旨。


孫奇逢


孫奇逢(1584年——1675年),字啟泰,又字鍾元,願籍河北容城。明末清初名儒。晚年與黃宗羲、李漁並稱“清代三大名儒”。奇逢自幼情操卓越,17歲中舉人。天啟時,太監魏忠賢竊取朝權,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順昌等以禍黨被逮,奇逢竭力謀救,未及,楊、左等被處死。逆臣還誣楊、左居髒鉅萬而嚴追家屬。奇逢與鹿正、張果中募資籌金,將諸公屍骨贖歸。一時美名傳揚,世人讚譽孫、鹿、張為“范陽三烈士”。清順治七年(1650年)奇逢南徒輝縣之蘇門,率子弟躬耕、講學,達25年。

奇逢治學以象山、陽明為宗,主於實用。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夏峰集》、《畿輔人物考》、《中州人物考》等。


屈復


屈復,字見心,號悔農,又號金粟道人。清初長垣人。生於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他19歲時,參加縣裡童子考試,名列“童子第一”。屈復一生剛直不阿,為學不恥下問,從不趨炎附勢。終生淡泊名利,冷落宦海,痴心詩文,熱心育人,來者不拒。他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楚辭新注》、《玉溪生詩集》、《弱水集》等。


殷夢五


殷夢五(1662年——1726年),字元福,新鄉縣郎公廟鎮於店村人。出生時因其父夢見天賜五福,便為其取名“夢五”。夢五自幼家境貧寒,但他天資聰明,學習勤奮,被人稱之為“中原才子”、“殷聖人”。殷夢五著有《寓理集》、《讀易萆》、《知非草》等。他與清代暢俊、郭彪被稱為“新鄉三絕”。那句“推倒洛陽數新鄉”的豪言壯語,更顯示出他的不凡氣魄。


王錫彤


王錫彤(1866年——1938年),字筱汀,號悔齋,汲縣(今衛輝)人。少時曾習鹽業,19歲中秀才,後曾在大梁書院肄業。宣統元年(1909年)以前主要在河南從事教育事業,與李敏修等創辦經正書舍。其間亦參與地方政事,曾主辦禹州三峰煤礦公司,參與洛潼鐵路、河南鐵礦等實業的創辦。宣統元年河南人民收回礦權鬥爭中,被推為四代表之一赴京與英國福公司談判。此後應袁世凱之邀,與北方最大實業家周學熙一起在京津等地辦實業,充當袁氏親信幕僚。王先後充任京師自來水公司協理、天津啟新洋灰公司協理、天津華新紡織公司協理、華新公司唐山紡紗廠專務董事、衛輝紗廠董事、棉業公會董事、興華資本團董事等職。1915年曾任民國參政院參政。直至1938年病逝為止,一直在京津豫從事工商活動。著述有《清鑑》(前編)、《抑齋詩文集》、《抑齋自述》等多種。


李敏修


李敏修(1866年——1943年),又名時燦,汲縣(今衛輝)人。光緒十八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光緒二十五年河南大旱,在安陽、濟源等縣籌集糧款,辦理賑災。光緒二十七年,在汲縣創辦經正書舍,收藏圖書30多萬卷,一邊講學,一邊整理圖書,纂修中州文獻。光緒三十一年任河南學務公所議長、優級師範學堂監督、河南教育總會會長,力倡普及教育。光緒三十二年在開封創辦中州公學、勸學所、教育總會,提倡官民皆學。1912年開始宣講新學,力倡破除迷信。1913年任河南教育司長。1915年清史館成立,任該館協修,兼中州文獻徵集處總編輯。整理成《中州先哲傳》、《續文徵》、《中州詩徵》、《藝文錄》,共127卷。1918年當選參儀院議員,1922年當選為眾儀院議員。並在洛陽、北京創辦河洛學社,繼續搜編河南文獻資料,編成《中州學系考》、《中州藝文錄》。1937年日寇入侵,偕家入遷居禹縣(今禹州),從事教育活動。1943年11月病逝。一生著述很多,現存編著30餘種。


郭興 郭興(1924—),河南省輝縣市高莊鄉金章村人,原北疆軍區司令員,著名抗日英雄,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之原型;16歲參加八路軍,18歲任太行五分區武工隊長、輝縣抗日政府區長;他帶領武工隊員,以常人難以想象的膽略和睿智,像匕首一樣插入敵人心臟,炸碉堡,毀鐵路,剪日寇,除漢奸,神出鬼沒,出奇制勝,曾獲“太行山特級戰鬥英雄”殊榮。

李長傑


李長傑,男,漢族,河南原陽人,大學文化程度,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金龍精密銅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中國科學院精密銅管工程研究中心董事長、國際銅加工協會(IWCC)執行董事、中國製冷空調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銅發展中心和《有色金屬工業》雜誌理事;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新鄉市第八次黨代會委員會候補委員、河南省第七屆黨代表。在他的帶領下,集團公司發展迅猛,擁有中日合資上海龍陽精密複合銅管有限公司、山東龍口市新龍銅管廠和中科院金龍金屬材料開發有限公司等10個子公司。


劉震雲


劉震雲是中國著名作家。1958年5月生於河南省延津縣。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至198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到《農民日報》工作。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讀研究生。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青聯委員、一級作家。


史來賀


史來賀(1930 ?.? - 2003 04.23),河南省新鄉市劉莊村原黨委書記,全國著名勞動模範。20世紀50年代,史來賀的名字就響遍全國。他以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與滿腔熱情幫助群眾樹立起戰勝貧困的信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史來賀帶領群眾向高科技進軍,建起全國最大的生產肌苷的華星藥廠。運用新掌握的領導科學和管理知識,史來賀帶領劉莊形成了以農促工、以工建農、農工商並舉的商品經濟的新格局。史來賀2003年4月23日在河南新鄉逝世。史來賀多次被授予全國民兵英雄、全國植棉能手、全國特級勞動模範等光榮稱號,曾經9次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


劉國樑


劉國樑(1976年1月10日-),河南省新鄉市人,中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現任中國國家乒乓球隊男隊主教練。劉國樑是右手直拍兩面近臺快攻型選手,中國第一位世乒賽、世界盃和奧運會男單“大滿貫”得主,多次獲得單打冠軍並和孔令輝一起獲得雙打冠軍。劉國樑是第一位在正式比賽中採取直拍橫打技術並取得成功的乒乓球手。另外也有文學家、美軍華裔中尉以及原甘肅省總工會主席等同名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