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和死,你是怎么看待的?

骑着毛驴找路158168


但凡是人,都有生老病死。大自然的规律谁也无法改变,我们活着只能让生命更有意义不留下遗憾。 春天趴在地上听小草生长的声音,秋天看纷纷扬扬的落叶飘零,享受生活但不浪费生活。


西天云彩929


我爸走之前,我对死亡十分害怕,我感觉我无法面对那种分离的痛苦。我爸发现淋巴癌后存活了三年七个月,一直用首选方案的靶向药治疗。后期如果资金充足,其实还可以有二线方案可以尝试,也有可能再延续一段时间。但世事没有如果。

我爸走之后,我发觉我没有时间体味痛苦,妹妹独身一直和我轮班伺候父亲,我不能让她一个人留在父亲去世的老房子里;老婆这几年一直一个人督促孩子学习,急需我回归家庭帮助;孩子已经习惯我不在家,还有三年就要外地读书,朝夕相处时间屈指可数;单位以前因照顾父亲暂缓的工作需要重新承担……

给父亲治完病办完后事,我的钱仅够给他在墓园买一块最普通的墓地。母亲已经去世二十年了,我和妹妹把他们合葬在一起,从墓地回来,我突然发现生或死都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重要的是要把你该做的事抓紧做完,你身上的责任,家人的后路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安排好,四十多岁的人,能够给家庭创造价值的有效时间真的不多了。真有面临死亡那一天,我唯一的希望是:别给家庭和孩子造成负担,死的尽可能干净利索点,别的都不重要了。


何安下7


我今年刚好40,公司管理层,家里两个娃娃,生活稳定,暂时没有太超脱的想法,当然是想好好的生活下去。不过说实话,生和死有的时候还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太多意外走的,走在路上、旅游途中什么,这样想来还是有点紧张,我是见过亲人过世的,小时候不懂事爸爸走了,长大刚刚工作生活有起色哥哥病逝了,办完哥哥的丧事,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白天照常上班,甚至主持公司的晚会,带妈妈去长沙看病,晚上在老公怀里哭了一个月,哭老天为啥怎么不公平,好人为啥怎么短命。因为我没有时间悲伤,我有妈妈要照顾,我有女儿要扶养,还有哥哥留下读小学小侄女也是我的责任,只有我老公知道我那段时间是怎么熬过的。活着的人不一定轻松,我要把爸爸哥哥没有过上日子好好过一次,把他们没做做到承诺帮他们完成。如今妈妈身体好每个月都和老闺蜜们去旅游,侄女也在大学快毕业了,一起都好起来,我们没有办法逃避死亡,好好过好每一天吧。


芦苇50530316


生死有命,人都终会有一死,但是我们应该在活着的时候努力为自己拼搏一次,让自己得人生不留遗憾,愿你在老去得时候坐在窗下,回忆自己年轻时候得点点滴滴不曾后悔,也不要在自己离去得时候,受世人唾弃,我们时常说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就是这个道理,有生之年积德行善非常重要,不求后世及子子孙孙将自己膜拜,但也不要留下骂名,除此人生真的很短暂,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唯有做的就是珍惜当下。


艾丽欢欢姐


生死本就是一线之间的问题,莎士比亚曾讲过“生或死是一个问题”。相信没有人不畏惧死亡,当死亡真的来临时,回顾自己的一生,留下的有遗憾,有欣喜,有不舍,有释然…

抗战期间,有多少有志人士还没思考过生死的问题,已来不及认真回顾思索就英勇就义,多年后有多少人真正记得他们的事迹生平,也许历史的车辙根本不会留下任何曾经的遗迹,但谁也否定不了他们的存在。

天灾面前。03年非典,08年地震等等。无数次天灾面前,留给人们思考反思的时间不可谓不多,可真正面对生死时又有几人能坦然,死者已矣,生者痛心疾首,多一份关爱,多一句问候,亲情友情爱情,情谊才是长存世间的美好。

生老病死面前。所有人都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循环,有些脚下的路不是自己最初的选择,有些关键的选择是亲人导师的帮助,无论前路漫漫通往何处,最终的终点不可预期,唯有珍惜眼下,不畏生死做不到,无憾生死却可期,珍惜眼前人,真爱时间,敬畏生命。如同伟大的篮球巨星科比,突如其来的噩耗,也许无数年后仍有人唏嘘感慨。如同天降冠状肺炎,同心协力,共抗疫情,人们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终会胜利。


讲出故事


诸行无常,生灭为性。有生必有灭。其静乃是安乐。——《大般涅经》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定律,成住坏空是世界的定律,无常变异是万物的定律。所谓定律,就是它的因果关系,自有一定的轨迹,不能随便更改。事物有其必然性、普遍性,就成为定律。

生命,包含生和死。生固然是生命,死也是生命。因为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死是一体的两面,生死在时间的长河中流转、更替。人的生死事大,“如何生,如何死”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问题。星云大师在他的《星云大师谈处世》中也讲道:“死亡不是一种结束,也不是一切的终止,更不是消灭;死亡是生的转换,另一个生命的开始。”人生是什么?出生到死亡,就是我们的一生,人生因死亡而珍贵。正因为死亡让生命变得有限,生命才会变得如此可贵。当我们开始思考死亡,我们的人生也开始变得有价值。

死亡是任何人不能避免的事情。死亡并不是消灭,也不是长眠,更不是灰飞烟灭、无知无觉,而是走出这扇门进入另一扇门,从这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经由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去。佛教称死亡为“往生”,既是往生,就如同外出旅游,或是搬家乔迁,如此死亡不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吗?所以,死亡只是一个阶段的转换,是一个生命托付另一个身体的开始。星云大师说:“面对死亡,要顺其自然,处之泰然。”证严法师说:“学佛就是要学得‘生死自在’,人生本来就是‘来就来,去就去’,非常自然。

死,不过是熟睡了,也睡得长久些,所以说长眠。长眠应该是很轻安的境界,就好像人白天做事很累了,晚上想好好的睡一觉,只不过最后这一觉睡得长一点罢了。我们人观人,以我们的立场看死亡的人,认为他是永不复见了。但就他个人而言,是进入轻飘飘的境界,随着心灵的轻安寻找有缘的父母,又会再到下一世去。因此,我们潇洒地面对死亡,重视精神寿命,舒舒服服地把日子过好,就是天道自然。


悦心英文美文朗诵


有生哪有死 没有死哪有生 这不是相辅相成的事嘛。生死轮回很正常嘛。难道人能哭着来就不能笑着死吗?就像我名字一样笑看人生。


笑看人生YGB


想起来的确有些恐惧,好端端的自己,竟会毁灭消亡,但好就这个是公平的了,人人都有一死,没人可以开后门的。

我的想法是在有生之年要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其实这是我们每个人可以企及的境界。


侯炳戍


上一秒我在思考为什么不论大事小事,有些人都那么喜欢质疑别人,下一秒我想通了,因为大部分人本质只相信自己,根本就不在乎这个世界。 抱着怀疑态度活着是很必要的,僵尸世界大战里有一句台词,只有不停转移才能存活。但有时候,感觉不管把话说的多完满,都有人要质疑一下呢? ​​​


放映辑


迈向人生的第一步,就踏上了黄泉路。这是一条单行线,有尽头,不可能回头。一路上有许多风景,慢慢走,才能看到更多的画面。有些人在后面跟着人群走,有些人在前面已经走到尽头了。总而言之,走黄泉路的时候,走得越慢越好。人,只要明白黄泉路的含义,就不会对生死的问题过于担忧。其实,在黄泉路上走的人,只要把脚步放慢,慢慢欣赏沿途看到的精彩画面,不给自己留遗憾,也是很有意义的。高兴的时候,可以停下脚步给喜欢的的画面锦上添花,让自己走得更加精彩。黄泉路只能自己一个人走,走到尽头就等于走完人生。尽管路上不小心摔跤受伤,依然要爬起来继续往前走。没人能帮到你,只能靠自己一个人完成。这就是人生的过程,了解这个过程,还需要执着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