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溝村的“幸福大道”

農曆臘月二十七,於文江一家六口早早起床,興高采烈地乘坐村村通公交車,準備去西峽縣城購置年貨。

“活了大半輩子,做夢都沒想到能在家門口坐上公交車!以前的路又窄又難走,進一趟城得好長時間。現在可好了,進城不再是難事啦!”年過七旬的於文江笑得合不攏嘴。

於文江家住西峽縣五里橋鎮吳家溝村,這裡地理位置偏僻,以前山路崎嶇,一邊靠山,一邊是河,經常會有塌方,村民出行不便。特別是在必經之地稻田村,有一處20世紀70年代人工開挖的 “土隧道”,隧道長50米,寬不足3米,每逢下雨天,隧道內滲水落石,嚴重影響出行安全。

40多年來,村民們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三輪車變成了小轎車,這條狹窄的道路根本無法滿足出行需要。

2019年8月,澠池至淅川高速公路西峽至淅川段(下稱西淅高速)項目部進行前期勘查時,發現該段道路的惡劣狀況。西淅高速項目部積極與當地進行溝通協商,最終決定對該道路進行改擴建,將原本3.5米寬的混凝土路面擴建至6米寬,並對彎道過大的地段進行改直處理,把原來的“土隧道”徹底鑿開,建成一條永久性通道。這樣既方便高速公路建設,又為沿線500餘名村民打通了一條致富路。施工人員經過近3個月努力奮戰,終於在春節前完成了道路的主體施工。

“修路架橋本來就是造福百姓的好事,能為沿線百姓脫貧致富出點力,我們也高興!”甘肅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西淅高速項目部土建一標項目經理高建安接受採訪時說。

吳家溝村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種植香菇,因交通不便,大型貨車無法通行,只能用三輪車運送,香菇種植成本高,村民們逐漸心灰意冷,放棄種植香菇,村裡的經濟狀況長期難以改善。

“雖然村裡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但始終需要發展穩定的產業,確保鄉親們增收致富。現在進村的道路變寬了,公交車通到家門口了,大型貨車也能通行,村裡不少人準備重新發展香菇產業,我相信我們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吳家溝村“老支書”於國岐望著眼前寬闊的道路,信心滿滿地說。(南陽日報報記者 範志欽 特約記者 夏婉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