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啦!石家庄灵寿县乔家庄村的这个年咋过啊?

河北综合广播《新春走基层》春节特别策划《村儿里这一年》第一篇:

我们跟随记者走进石家庄市灵寿县乔家庄村

2019年,石家庄市灵寿县乔家庄村所有贫困户脱贫了,不过,来自河北中烟的扶贫干部们还在村里,一点一点的变化仍在在继续。


过年啦!石家庄灵寿县乔家庄村的这个年咋过啊?

村里新拓宽的路

驻村第一书记司景武带着记者一走进村民高红军的家,浓浓的肉香就扑面而来。高红军说,他家四个女儿,去年,最小的女儿也嫁到了邻县,过年了,孩子们都要回来看看,所以小年之前,老俩口就忙活起来。笑容满面的高红军有些清瘦,他和妻子身体都不太好,此前因病致贫,现在还是建档立卡户,驻村工作组的几位工作人员,每周总要来一、两趟。

高红军:去年在灵寿县中医院住了6次院,80多天。花了8万多。

记者:报了多少?

高红军:基本上不掏钱。准确多少钱说不清了,反正一次就掏四、五百。结账的时候,把医保卡拿过去,一卡通直接付。住6次院交了有1000多块钱吧。这政策真不赖。


过年啦!石家庄灵寿县乔家庄村的这个年咋过啊?

高红军指着墙上的励志脱贫家庭奖状满脸笑容

村民王春英69岁了,她家也是建档立卡户,此前,王春英的老伴卧病在床多年。老房子漏风漏雨,去年刚刚修好。说起她家的老房翻新,驻村工作队队员李俭如数家珍。


过年啦!石家庄灵寿县乔家庄村的这个年咋过啊?

村民王春英给记者介绍新修的房子

王春英:去年烫的房顶,不烫,一下雨就滴滴嗒嗒的漏水。门跟窗户都是新换的。

李俭:C级改造,屋里边这个墙是重新抹的,房顶都是重新吊的。

记者:那门窗也换了,也吊顶了,房顶也烫了,让您掏钱了吗?

王春英:好像花了一万二,我掏了四千多。

记者:补了多少?

李俭:八千五,C级的是补贴八千五,D级的是二万三。


过年啦!石家庄灵寿县乔家庄村的这个年咋过啊?

村里新修的太阳能路灯

2019年,全村最后一个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脱贫,村里的路拓宽了,路灯全亮了,出村落差近两米的小桥修好了,各家各户门外的旱厕高标准改造正在继续。

乔家庄村还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建设了光伏电站,为村集体带来了十几万元的收入。靠这些收入,一方面村里增设公益岗位,建档立卡户每年可以获得3000元收入,另一方面,村里另外聘请的三个清洁工,美化乡村环境等费用也有了着落。

从2018年3月河北中烟的第二个扶贫工作队来到灵寿县乔家庄村,不仅村民看到了变化,站在不大却干净整洁的村委会小院里,乔家庄村第一书记司景武和工作队队员李俭同样感慨。

过年啦!石家庄灵寿县乔家庄村的这个年咋过啊?

刚刚整修的村委会

司景武:我们2018年刚来时候,一进这个院儿,把李检的脚都扎了,去年这个墙也快倒了,这不就把前面修了修。

记者:脚扎了?

李俭:是,那会儿院里边都是泥,就这个角的泥基本上有一脚厚,这儿扔了一堆路灯杆,下完雨,也是整理卫生来了,抬灯杆,一踩滑了,下边正好有东西把脚给划了,倒没大事。

2019年年底,村里新建的加工厂也完工了,马上就要招商,无论是加工衣服还是箱包,村里的妇女们有了干活的地方。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乔三堂乐呵呵的坚持要司景武和李俭带记者去看看。就在这时候意外出现了,因为前两天下的雪没有及时清理,已经冻成了冰,看着加工厂前溜滑的台阶,司景武有点恼火。

过年啦!石家庄灵寿县乔家庄村的这个年咋过啊?

司景武兴致勃勃的给记者介绍新建的加工厂

乔三堂:这是刚盖的服装加工厂,过了春节以后就投入使用了。

记者:盖了几间啊?

乔三堂:9间。

司景武出身农村,对农民有天然的感情,但是他也坦言,扶贫工作不单是修路、亮灯、改厕所,长期谋划改变的更不能仅仅只是产业,还要着眼长远,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和发展能力。

司景武:那边是个库房,这边是三间办公室,一间办公室、两间小库房。花了60多万,(建筑)包括后面的厕所、餐厅,还有配套。为什么要建个餐厅呢?一是工厂开业以后要使用,另外,我们准备把村里的老年协会搞起来,每年搞搞活动,包包饺子、吃个面条,敬老。

灵寿县乔家庄村不到四百人,之前有九十个贫困户,差不多百人左右在外打工,建档立卡户高红军生病之前,也在外打工。虽说生病之后政策不错,高红军也脱了贫,但是幸福不能仅靠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病好一些的高红军想到了养殖。


高红军指着自家羊圈给记者介绍2019年的收获


高红军:去年卖了两头猪,卖了7000多块钱,这是我家的羊,有20来只,去年把7个公羊都卖了。

司景武:7个羊卖了多少钱?

高红军:7个羊是7000来块钱吧。


建档立卡户有困难,工作组再一次出现了。

高红军:他们帮忙申请的小额贷款,没有利息。

李俭:扶贫小额贷款,专门针对种、养殖,三年免息。

记者:明年年底就该还了,能还上吗?

高红军:还的上,没问题。


现在,村里已经没有了贫困户,但是奔小康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司景武:征求一下意见,考虑还是从养殖上面想办法。老百姓不养猪、不养羊不现实,但是现在必须离自然村800米以外才能建设养殖厂,所以即使今天不用,农村改造的时候还是需要养殖的地方,所以现在想把养殖的地方建起来,我们把厂子建起来,贫困户可以从租金上边减免一点,以贫困户入股的形式做。这样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村里养殖的问题,二是以后老百姓得有事儿干,我们把村里的猪圈拆了,养猪的地方没了,老百姓干啥呢,尤其今年的猪价又高。


记者 | 高丽红、王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