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多么痛的领悟:电影里伊万是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长大了

《囧妈》是徐峥自导自演的贺岁档电影。因为带着“囧”字标签,人们对它报以很高的期望,再加上传得沸沸扬扬的保底协议,《囧妈》可谓未播先火。自《囧妈》在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及抖音开启网络播映,收获了不一样的评价。

因为一个“冏”字,很多人把它当成喜剧,觉得笑点太牵强。在我看来《囧妈》更像一部探讨家庭关系的影片,影片里的角色,就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

徐峥在影片里饰演小老板徐伊万,就是囧本人。袁泉饰演他的妻子张璐,两个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徐伊万和妈妈卢小花的关系也是一塌糊涂,徐伊万依然一头雾水不明所以。通过徐伊万和妈妈在开往俄罗斯的火车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徐伊万似乎找到了答案。

《囧妈》多么痛的领悟:电影里伊万是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长大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囧妈》里的家庭关系是真实生活的影像,让很多人看电影都感同身受,我妈也是这样的。

01 越位的母子关系: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

阴错阳差,徐伊万和卢小花坐上前往俄罗斯的火车,这是一趟长途旅行,是徐伊万自大学离家后跟妈妈相处最久的一次。在这6天6夜的旅途中,卢小花凭实力演绎了一个掌控欲爆棚的妈妈。

小到徐伊万吃什么,吃多少,大到跟什么人交往,要不要生孩子,卢小花都要插上一脚。她的理由特别硬核,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

徐伊万打电话,卢小花在身后投喂,小番茄、各种配方的水,甚至整鸡蛋。卢小花像很多妈妈一样选择性失聪。“你吃方便面吗?”“不吃。”“你吃方便面吗?明明刚回答过的问题,没过3秒再问一遍。为啥呢?因为妈妈想让你吃,你回答不吃,这不是她想要的答案。

徐伊万跟卢小花吵架,“在你眼里我都是问题,接不接电话生不生孩子都是问题。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不是宠物”。徐伊万的控诉换来妈妈的一句,“你是不是被酒精烧坏脑子?”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挺熟悉呢?只要跟妈妈预想的不一致,你就是脑子坏掉了,要不然怎么能不听妈妈话,不按妈妈规划的路线走呢?

《囧妈》多么痛的领悟:电影里伊万是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长大了

卢小花和徐伊万的母子关系是越位的,妈妈想管的太多,总是锲而不舍地想改造他。在妈妈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是横着长还是竖着长,膀胱什么时候排水,什么时候要孩子,全都设定好了。

因为妈妈想象得太具体了,一旦徐伊万偏离了轨道,就成了妈妈眼中的问题。在徐伊万跟张璐还是夫妻的时候,徐伊万要调节婆媳关系,即便离婚了,妈妈依然地给张璐打电话想帮他们解决问题,她却从没意识到,很多问题都是她制造出来的。

“我是你妈,我不管你谁管你”。这句让徐伊万抓狂的话,就是个魔咒,让人无法反驳。即使孩子已经比妈妈强大很多,妈妈依然管着孩子,最终管的孩子不堪重负,生活一塌糊涂。

作为妈妈,要管孩子到什么时候呢?孩子小自然要管,吃喝拉撒睡样样操心,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妈妈也应该适当给孩子自由。管孩子是无法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就像影片最后徐峥领悟到的,接纳和尊重,才是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

《囧妈》多么痛的领悟:电影里伊万是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长大了

02 越位的母子关系,来源自缺失的夫妻关系

越位的母子关系,来源于缺失的夫妻关系。

在卢小花和徐伊万的父亲是自由恋爱,也曾经有过甜蜜的回忆。徐伊万的名字,就来自于他俩定情的那部影片《伊万的童年》。在一起因为爱情,婚姻却成了悲剧。

徐伊万的父亲酗酒,喝醉酒就打人,徐伊万7岁曾看到过被打得狼狈不堪的妈吗,和家里满地的狼藉。卢小花骗徐伊万是家里进了贼,7岁的徐伊万就要冲出去追贼,想保护妈妈。

让卢小花痛苦不堪的丈夫,一心保护妈妈的孩子,鲜明的对比让卢小花放弃了拯救夫妻关系,一心只为孩子活着。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家会伤人》里写道,“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徐伊万的父母都是不幸福的,卢小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徐伊万身上,就像武志红老师描述,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对孩子密不透风的爱,就是一出悲剧在上演,多少家庭毁于夫妻关系的缺失呢?

《囧妈》多么痛的领悟:电影里伊万是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长大了

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明玉的父母之间,就是各有所图,凑合过日子的典型代表。强势的苏母,为了让弟弟进城,和有正经工作的苏大强结婚生子。尽管她10万个瞧不上苏大强,这段拧巴的婚姻一直存续到她去世。

苏母的强势让苏大强角色模糊,丈夫不像丈夫,父亲不像父亲,一味的委屈求全。所以苏大强才会在苏母死后作天作地,似乎是要一雪前耻。苏母和卢小花是相似的,苏大强选择隐忍,徐伊万的父亲选择酗酒发泄。

错位的夫妻关系,让本该逐渐独立的母子关系越来越黏糊,母亲把对丈夫的依恋也转嫁到孩子身上。即使孩子成家,母亲也牢牢拽着孩子的翅膀,不让他飞走,因为孩子是母亲几十年来唯一的念想,孩子飞走了,母亲就一无所有了。

03 越位的母子关系,带来错位的夫妻关系

一边是翅膀越来越硬的孩子,一边是死死拽住翅膀的妈吗,越位的母子关系,让孩子的小家庭也摇摇欲坠。

《囧妈》多么痛的领悟:电影里伊万是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长大了

影片里的徐伊万跟妻子的关系已经千疮百孔,妈吗不合时宜的关心又雪上加霜。徐伊万一方面想摆脱妈吗的控制和改造,另一方面却和妈吗一样,想控制和改造妻子。

人是复杂的动物,心里深藏着爱,却能做出很多招恨的事儿。徐伊万和妈吗一样,从不觉得一段关系出现问题有自己的原因。

卢小花理直气壮地管着徐伊万,徐伊万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着妻子,想让妻子变成他理想的类型。连他想挽回妻子的方式都是极端的:故意跟张璐对着干,千方百计弄砸她的单子,怀疑张璐跟律师有不正当关系。如果不是徐伊万在电话里说,他不想离婚,他爱张璐,光看他这些行为,很难让人相信他是有爱的。

徐伊万对张璐的方式,和妈对他一模一样,在他跟妈吗争吵之后,把张璐跟他说的那段话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妈妈。对任何人来说,理想中的妻子,理想中的孩子从来都不存在,站在你对面的,是个活生生的独立的人。他不是提线木偶,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越优秀,越值得你骄傲,就越不愿意被你掌控。

影片的最后,卢小花摘下假发,露出头上稀疏的白发,她躺在床上感慨,电影里的伊万是个小男孩,我的伊万却长大了。虽然这时候的徐伊万已经40多岁了。

但还有很多的母亲,一辈子都把孩子当成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控制孩子的一切,即使孩子已经当上了爷爷奶奶。很多人看着徐伊万在火车上被妈妈投喂,被妈妈嫌弃,都感同身受,我妈也是这样。

《囧妈》多么痛的领悟:电影里伊万是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长大了

有句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也提醒我们,虽然很多妈妈都这样,但这并不是母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04错位的感情里,是深藏于心却不会表达的爱

《囧妈》电影宣传时,卢小花的扮演者黄梅莹说,她把火车上那段跟徐伊万吵架的视频发到家族群里,她35岁的儿子说她简直是本色出演,那句“你跟你爸一个德行”他从小到大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

如果问一个妈妈,你爱孩子吗,每个妈妈都会回答,爱。《囧妈》里熊出没时,卢小花从树上跳下来,对着熊大挥舞着双臂喊,快过来吃我,别吃我儿子,代表的也是绝大多数妈妈的正常反应,这是母爱最直接的证明。

可惜,电影是高于生活的,世界上又有几对母子会遇上熊的考验呢?如果没有遇见熊,徐伊万也看不到妈妈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深藏的母爱。他们依旧吵闹困扰,就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

经历了熊出没,经历了冰河上的奔跑,徐伊万明白了,爱一个人不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纳和尊重,虽然他明白地晚了点,错过了张璐,但好在没有错过他的人生。

《囧妈》多么痛的领悟:电影里伊万是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长大了

影片最后,徐伊万和卢小花似乎都觉悟了,卢小花接受了伊万长大的事实,徐伊万明白了爱是接纳和尊重,但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呢?

接纳、尊重,简简单单4个字,挑战的是几千年文化影响下的父母权威。

《二十四孝》里的郭巨,怕养孩子影响照顾母亲,就要把亲生儿子活埋,当然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在埋儿子的时候挖到了金子,给了孩子一条活路。这样的故事被当成典范,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在孩子面前已经是强者了,又怎么能奢望他们接纳和尊重孩子呢?

错位的情感里,都是深藏于心却不会表达的爱。卢小花和丈夫,徐伊万和张璐,都是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最终却因为情感错位分道扬镳。

爱是什么?就是徐伊万顿悟的那四个字:接纳、尊重。

有接纳,才有尊重。接纳对方的优缺点,接纳对方的独特性,只有接纳,才不会把不符合你期望的点都看成问题。如果卢小花能接纳丈夫和她想的不一样,尊重丈夫的不同,丈夫也不至于抑郁酗酒;如果她能接纳徐伊万选择自己的生活,她也会幸福轻松。

如果徐伊万能接纳妈妈的独特性,他就不会觉得妈妈的行为稀奇古怪难以理解,坐火车也好,坐飞机也好,有那么重要吗?密码锁加大铁锁双重保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妈妈是,孩子也是。

《囧妈》多么痛的领悟:电影里伊万是小男孩,我的伊万已经长大了

作为喜剧片,《囧妈》可能无法得到高分,但作为一部家庭教育片,我想给它打满分。通过影片里别人的故事,反省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才是电影最大的作用。

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孩子独自远行的准备。妈妈要做的,不是给孩子头上装无人机航拍,而是让孩子具备飞得越来越高的能力。

《囧妈》里戏剧性出现的熊大熊二,固然可以证明妈妈和孩子爱的深沉,但没有熊大熊二,我们也应该正确审视家庭关系,让母子关系和夫妻关系各归各位,这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