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深入苏联南部的高加索德军为何不为保卢斯解围?

Sunzheng24


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是在1942年11月23日正式被包围的,希特勒拒绝了保卢斯和蔡茨勒(陆军总参谋长)立刻突围的建议,并命令新上任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开始组织对第6集团军的解围行动,由于陆军总司令部手中没有足够的战略预备队,解围部队将从其他战线上抽调,其中将从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中抽调一个装甲师支援顿河集团军群,当时并没有考虑立刻让整个A集团军群从高加索撤离,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对于斯大林格勒的形势并没有估计的过于严重,认为没有必要撤回A集团军群,因为撤回A集团军群就意味着德军蓝色行动的彻底失败。



很快战事的发展超出了德军陆军总司令部的预期,苏军在中央方向上同样发起了规模宏大的进攻,这迫使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将原计划用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预备队调往了中央方向的勒热夫突出部,先后有6个装甲师调往了勒热夫突出部,这些强大的机动部队保证了德军第9集团军能够抵住苏军的攻势。而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就悲剧了,原计划投入两个装甲军的钳形进攻被苏军第二阶段的进攻所破坏,最终只有第57装甲军执行了解围行动,名义上虽然有3个装甲师,实际实力仅相当于2个,这点兵力很快证明无法完成解救第6集团军的重任。12月底,随着第57装甲军转入防御宣告了德军第一次解围行动的失败。


12月底的南翼形势已经非常恶劣,霍特战役级群的解围行动没能成功,而针对为第6集团军提供补给的空中运输行动也非常不理想,得不到充足补给的第6集团军战斗力正在迅速的下降。这种情况下,从西线或者其他较远的战线再抽调兵力已经来不及了,必须迅速为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提供强有力的增援从而再次发起解围行动,唯一可以使用的就只有在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了。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也是在最初解围行动失败后向陆军总司令部提出了从高加索撤回A集团军群的建议,至少要将A集团军群的快速部队第1装甲集团军先撤回来,加入到解围作战中。


迫于斯大林格勒的严峻形势,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最终只是同意了将A集团军群部分兵力撤回,而不是全部,第1装甲集团军将从罗斯托夫撤离加入到顿河集团军群中,而主力的第17集团军则退入库班桥头堡实施防御,等待第二年再度对高加索发起进攻。由于A集团军群要已经转入了冬季防御模式,突然的撤退行动使得该集团军群难以适应,而快速部队第1装甲集团军由于要掩护步兵集团军的侧翼也不得不放慢脚步,整个A集团军群的撤退行动进行的很慢,直到2月初第1装甲集团军才经罗斯托夫撤回,而这个时候德军第6集团军已经弹尽粮绝、被迫投降了。A集团军群撤退行动的缓慢,完全要归咎于希特勒的错误决定,他要求A集团军群不得放弃库班桥头堡,而坚守这里就必须将该集团军群的储备物资尽可能的运出来,因为冬季无法从刻赤海峡建立补给线,在命令的束缚下,A集团军群根本无法实现轻装撤离,最终导致该集团军群没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撤回来以加入到解围行动中,如果一开始就果断放弃高加索,将整个A集团军群迅速撤回和顿河集团军群一起作战,那么坚守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极有可能真的被解救出来,而不是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战略论


2次世界大战的苏德南线战场,同时进行了斯大林格勒战线和高加索战线,时间是1942年夏季,原因是苏联红军重兵防御力战绩不错的克里米亚防线崩溃了,使得纳碎空军由李希霍特芬空军元帅指挥的第八航空军主力能从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中脱身,希特勒才能想同时双叉进攻,同时攻打高加索和顿河大弯曲部。

李斯特元帅指挥的A集团军群,由德国第一坦克集团军,第l1集团军第17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组成,任务是夺取高加索和巴库的石油。左路军是冯,崴席斯将军指挥的B集团军群,由德国第二集团军,第六集团军,第四坦克集团军,匈牙利第二集团军,意大利第八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和第4集团军组成,任务是夺取斯大林格勒,沿河掩护"A集团军群”侧翼。

李斯特将军是蹬山大神,在战云飞扬的欧亚高峰大高加索山落入德军掌控后,组织了一只精干雪绒花登山小分队,用电影摄影机实拍了在苏联腹地大高加索山登顶升起🇩🇪德军战旗的战地记录片,并向鹰巢希特勒大本营,呈送进献了影片。

但是这么个行动却让希特勒大怒,大骂李斯特将军是愚蠢至极,白白浪费了优秀的🇩🇪德国士兵。

苏联人在高加索地区的指挥官是库兹尼佐夫,随然是屡败屡战,让德国人打到了油田,但是组织了工兵炸毁了炼油和井架。德国人的挺进也没有达到希特勒经济上以战养战的目标,特别是没有说服苏联人的世敌土尔其人加入战争。孤身世外,狡猾的土耳其人没有像匃牙利罗马尼亚人上希特勒的当。

苏军的后备军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斯大林格勒这么个绞肉机里了,高加索山大路稀,坦克汽车摩托车磨损耗坏严重,李斯特将军自己自保有余,实在是没有能力和汽油再北上增援了!


user4210272105487


回答问题:关于二战的一系列问题,这个问题提的还是很有深度的。二次世界的东线战场中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确实起到了转折点的作用,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德第6集团军被歼灭,最重要的是德军整个作战计划都被打乱了。

在战争最激烈的1942年,德军仍然非常强大,然而在强大的背后已经透着深深的危机。这个危机就是德军在东线战场上,已经过早的投入了自己的战略预备队。当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被围时,负责解围的曼施坦因手里可用的机动兵力非常少。

那么,此时德军高层为什么没有命令在高加索德军火速回援解围呢?实际上进攻高加索的德军也有众多南方集团军群里的精锐,部队规模在十万左右,他们离斯大林格勒大概有八百公里左右的路程。

可是,有一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这部分德军实际上是保护着南方集团军群的侧翼安全,如果贸然后撤他们当面的苏军会紧追不舍,全面进攻德军侧翼。

其实,总的来说德军还是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了,轻敌的后果就是不断分兵,进而各个进攻点上的兵力都很薄弱,进而被苏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倘若德军没有所谓的‘蓝色作战计划’,或者把进攻高加索油田的计划推迟下,也许结果就大不一样。

作为战略级别进攻计划,进攻高加索油田的数十万德军,想要立即改变作战计划所牵扯的问题很多,包括后勤油料保障,以及铁路转运问题。何况,这部分德军已经与苏军高加索的防御部队接火,想随时脱离接触也不是那么容易。






西域汉军


彼时深入俄南高加索地区的德军在战略与战役上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在战略上夺取斯大林格勒能够关闭从俄南通过伏尔加河向苏联北方政治及工业中心输送粮食与石油的通道,而深入俄南高加索地区的德军集团正是在掩护着保罗斯第6集团军的侧翼安全,保障攻占斯大林格勒的成功。否则第6集团军完全可能遭到苏军南方部队的侧击而使进攻受到干扰。同时封闭苏联黑海沿岸,与夺取赛瓦斯托波尔、克里米亚半岛一至,不使苏军在黑海沿岸机动兵力也是其目的之一。从德军在高加索各山口与苏军的争夺战斗来看,攻占巴库油田,控制伏尔加河在里海的入口,迂回至斯大林格勒的东方,截断其与苏联中亚部分的连系则均有重大的利益。但可惜希特勒的战役与战略目标过于贪婪,与其所需兵力发生了极大的矛盾,最终各项目标均未达到,反被苏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遭至了全面的失败。这是德国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必然结果,也是希特勒这个下士的水平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