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這些年一直認為正確其實卻錯誤的垂釣方法

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垂釣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垂釣思路和垂釣思維,這些東西往往都是可以一句話讓人有著醍醐灌頂的醒悟,而假傳者往往是各種有名無實,故弄玄虛的一些伎倆。

細數這些年一直認為正確其實卻錯誤的垂釣方法

“事物是絕對運動,相對靜止的”同樣釣技釣法也是遵循這個事物規律的!可能之前在釣魚發展的道路上有著舉足輕重的釣魚方法,但隨著魚情變化和釣具裝備的升級,卻成為了錯誤的垂釣方法。並且沿用至今,特別是釣魚新手深受其害。比如以下幾種釣法放到現在來說就不是那麼正確了。

調四釣二

現在說到調四釣二是錯誤的觀念時,可能會有很多老釣手認為我是在胡扯。這個也到沒關係,今天就是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個釣法的由來。

細數這些年一直認為正確其實卻錯誤的垂釣方法

調四釣二起初是由臺灣釣法發展過來,同樣也可以稱之為臺灣釣法,或者是臺釣。而最初的臺釣使用的裝備受生產條件限制,基本都是使用7目軟尾浮漂,搭配僅有的一款商品餌料東駿鯽,而這款餌料本身比重就是特別輕,當使用這個配置的時候,浮漂調4目,搓兩個餌料上去後,正好可以把浮漂壓四目下去,然後正常釣底的時候,把浮漂推至2目就很順利的完成了一鉤躺底,一鉤輕觸底的調釣狀態。

細數這些年一直認為正確其實卻錯誤的垂釣方法

反觀現在的琳琅滿目的商品餌料和浮漂,已經完全不支撐這種狀態的實現了,所以說把之前的調四釣二放置到現在的釣魚活動中,就不是那麼的正確,不是那麼有效了!但是需要肯定的是,這種調釣方式卻是懸墜釣的起源。

浮漂靈敏點

不知現在還是否有人在糾結這個浮漂靈敏點,如果單從靈敏這個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就是浮漂調整到某個目數,可以感知的動作越微小,這麼一個概念。但是有過一段時間,國內釣魚大師化紹新利用電阻絲做過很多次的試驗,去重複驗證了浮漂靈敏點是不存在的。

細數這些年一直認為正確其實卻錯誤的垂釣方法

而現在垂釣當中,浮漂目數的調整則是根據魚情去判定的,在垂釣黑坑,競技混養,野外垂釣大物的時候都是選擇大浮漂調高目,釣小型魚的時候選擇小浮漂調低目。並沒有固定的某個浮漂調整點,從而也就推翻了浮漂存在靈敏點的觀點。

調高釣低靈,調低釣高頓

這個觀點相信現在還有大多數人在用這個觀點,簡單來說就是當釣目小於調目的時候就靈,釣目大於調目的時候就頓,這樣的一個思路。那麼試問,調九釣二和調五釣二那個靈敏?

細數這些年一直認為正確其實卻錯誤的垂釣方法

這個時候就把這個調高釣底靈,調低釣高頓的觀念給不攻自破了。其實造成這個差距的原因換算到釣魚中的話來說剩餘浮力決定了浮漂出現動作的基礎條件,當剩餘浮力大時,也就是說當調九目的時候水中的魚兒吸食的時候就不那麼容易使浮漂產生動作,調五目時則相反。這就是很多有經驗的釣手夏季調目高,冬季調目低的原因。

浮釣鉤子比釣底的要大

這個算是一個垂釣觀念了,就是說,當正常釣底的時候用的是6號袖垂釣,並且釣的很舒服,而發現魚情產生變化起浮了,需要摟浮了就需要更換7號袖進行摟浮這麼一個說法!但是試想,本身釣底釣的是個體比較大的工程鯽,但是起浮的魚卻是個體較小的銀鯽,如果換7號袖,個體小的銀鯽就根本吃不進去。

細數這些年一直認為正確其實卻錯誤的垂釣方法

並且在這個問題上,筆者也有做過觀察和嘗試,在觀察中發現,當浮上的魚,吃到鉤餌時,往往都是在子線下襬的中途進行吸食,並且當餌料進嘴之後,魚是先把嘴巴合上,然後甩頭逃竄的這麼一個規律。當鉤子合適,足夠浮上的魚吸入嘴裡時,並且完成甩頭的這麼一個動作,就已經被動的把鉤子刺入嘴中,釣手這個時候僅需提竿回魚就足夠了。但是當浮上的魚很難把鉤餌吸入嘴裡時,往往就會出現空槍或者錨魚的情況。所以在這個思路上選擇鉤號大小也是不那麼正確的,合理合適才是正確的。

細數這些年一直認為正確其實卻錯誤的垂釣方法

這些或許在釣技進步不是那麼發達的時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對釣技進步的卓越貢獻,但是如果故步自封,抱殘守缺依然堅守錯誤的釣魚理念,在時代進步的今天,我想,垂釣的魚獲也不會太好。而所寫出的這篇文章,也是希望釣友能有更多的思考,繼續研發出更加合適的垂釣方式方法。

細數這些年一直認為正確其實卻錯誤的垂釣方法

世界上最行之有效的釣法就是資源。當垂釣環境變好,相信每個釣魚人都會有著理想的魚獲。讓我們釣魚人以我們自己的形式去保護這個美好的家園。

(點個關注不迷路,書嶽帶你去爆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