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贾冰的喜剧功底曾经风靡一时,为何最近沉寂了?

下饭娱乐酱


大家好,我是『杠精欢乐多』

贾冰能够火,不完全是《欢乐喜剧人》的功劳,他独一无二的表演风格也使他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喜剧人,他的作品一眼就有别于其他小品。

论包袱,能使你笑的前仰后合,总能戳中你的笑点,论内涵,每一部小品都讲一个社会现象,反映放下问题,包袱与内涵齐头并进,相互配合,前半段笑的想哭,后半段是真情流露。他的作品没有生搬硬套,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但是他的作品有一个问题,很多包袱观众看过他的几部作品后,不需要抖就能猜出结果了,;另外他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叔饰演心智不成熟的小青年跟老搭档斗嘴,调侃助演每次都是那几种损法,满满的假惺惺和矫情,他套路太多又太深,一次就好,第二遍就没意思了。





内蒙古的文科生


贾冰的表演非常有特色:肢体语言丰富、动作夸张、擅长一惊一咋、口活一流、时不时怪声怪调地冒出些奇妙的声响、口头禅“漂亮”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但对于喜剧人来说,这些搞笑手段难吗?一点都不难。就拿二人转演员来说,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蹦能跳、能喊能叫,什么扭曲身体、什么学鹅叫、什么原地空翻、看上去似乎无所不能。也就是说,让他们使出贾冰的这些手段,他们也能使出来。那为什么对观众来说,一个仿佛神经病上场,一个却是萌叔掌控全场?

原因是:贾冰的这些搞笑手段,跟他所塑造的人物——老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既消解了咋咋唬唬所带来的不适感,又让人物性格变得更丰富,一举一动都惹人发笑。

要知道,在观众认知中,老板是严肃的、刻板的、一本正经的,贾冰出场时,也是这种姿态,这个出场的姿态很重要。老板的“高”姿态,让贾冰在表演过程中,每次使出那些搞笑手段时,都能形成巨大的反差:老板卖萌了、老板撒娇了、老板懵逼了、老板认怂了。因为有了这一次次反差,爆笑也就理所应当。

多说两句,我前面提到:二人转演员也会使贾冰的搞笑手段,并不是说他们具备了贾冰的实力。正相反,蹦跳喊唱这都是喜剧的皮毛,喜剧表演的内力是演技和节奏。我们看到的有些二人传演员看似活泛,其实很僵硬,就像上满了发条的玩具狗,从节目开始到节目结束,一直在你耳边嗡嗡嗡嗡个没完,毫无演技和节奏可言(可参考程野鸭蛋的节目),相比贾冰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更不提他们的师傅赵本山。举个例子,同样是一惊一咋,宋晓峰演绎出来,观众的直观感觉就是:一个傻大个。而贾冰的一惊一咋却是令人惊艳的,因为这里面是有分寸感的。至于这个分寸感,我也说不好,你们可以去找《演员的诞生》研究下。

言归正传,既然贾冰实力这么强,为什么演司机、乡村教师、农民工、送外卖的等底层角色时,没有那么搞笑了呢?是因为他的一身武艺没派上用场,好比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就拿贾冰在《欢乐喜剧人》里送外卖那个作品来说。贾冰使出这些手段时,观众只觉得这个送外卖的大大咧咧的,你表情丰富、动作夸张、但这与送外卖的身份并没有形成反差,好笑程度锐减。搞笑部分也全靠台词凑段子,看的好没劲!

另外,外卖老大哥这个人物太正了。自身条件不好,还主动帮另一位外卖小哥背锅,这不就是观音菩萨吗。如果不是观音菩萨,那只能是烂好人了。烂好人会引观众发笑吗?好笑程度急转直下。当然,我明白编剧的用意,是为后面的煽情铺垫,但这个人物形象已经塌了。

那么,底层人物要怎么搞笑呢。底层人物搞笑有两种:一种是自黑。这种方式是辽宁民间艺术团最擅长的,装疯卖傻山炮娘娘腔,这个不提。还有是贾玲的我胖我骄傲,这个用多了,也甚无趣。

另外一种则要高级多了——我是底层的,但我要把处在高位的拉下来。这就厉害了。这是讽刺啊。讽刺是最高级的喜剧方式之一。

咱们去回顾下那些大师们的喜剧经典。

陈佩斯:“连你浓眉大眼的朱时茂也叛变革命了”——配角对主角的调侃。

赵本山:“范老师,我觉得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土老汉对时尚大咖的冒犯。

赵丽蓉:“为什么这么脆?它就是一盘大萝卜! ”——农村老太太对奸商的揭露。

开心麻花:“咱们走,不理这个美男子。”——贴传单的对长的一般还自以为好看的人的戏谑。

所以说,你如果是底层小人物,除了自黑,更应该把那些处在高位上的人,给他狠狠摔下来,这样才能产生反差、进而产生爆笑。而贾冰的这几个节目里,第五期《人在囧车》其实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的,把那些有钱人、装逼的人狠狠讽刺一下,节目效果绝对很棒。而我们看到是:从头至尾都是两个农民工在自黑,这可以说是很尴尬了。

贾冰的实力,可以胜任任何一个人物。但现在的小品人物形象,个人特色全都浪费了。

所以说,成也贾总、败也贾总。


彪悍影评


我是世界惊奇实录,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贾冰的出现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的风格自成一派,完全长在我的笑点。贾冰演出的节奏也非常好,值得很多后辈学习,岁月给的积淀真不是盖的。

说到他为什么会沉寂,其实对比一下目前当红的几个团队就有了答案。

1.资源不足。他属于横空出世,在曲艺圈没有资源、没有平台是没有话语权的。参照郭德纲就知道了,他浑身能耐,就是不红,还是拜了师傅正式加入这个圈子,才有他后来爆红的机会。老郭是剑走偏锋,通过网络爆红,属于另一种形式的“农村包围城市”。而老郭是不可复制的,目前还有一个偏锋留给贾冰吗?

2.创作能力不足。目前活跃在大家视野的喜剧团队,都有完整的品牌管理、梯队建设,有树干,有树叶,分工明确,输出能力强,并且强强联合。他们成就了德云社之外的另一个圈子。目前的喜剧团队,只有德云社+其他,赵家班已经玩另一个套路了。

3.不具备大众喜好度。虽然贾冰长在我的笑点上,但真的很多人觉得他不好笑。没有普遍的群众基础,是很难在喜剧的圈子里存活的。


贾冰真的是有大才之人,他的年纪让他不肤浅,他业务的专精让他言之有物,他的创作都是完整的、有血有肉的,虽然有的为了迎合某些平台而不得不做出一些形式上的妥协,但我还是衷心祝愿贾冰大叔好。


一个旅人的日记


演员贾冰的喜剧功底曾经风靡一时,为何最近沉寂了?

先来看看贾冰的成绩,国家一级演员 、小品《学车》上过春晚舞台,《欢乐喜剧人》第四季冠军,《笑声传奇》第一季总冠军;而且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他的这些经历告诉我们贾冰是个优秀的演员,他的作品的特点就是生动活泼,包袱常常突如其来,受众粉丝群体也较为广泛,老少皆宜。

我看过贾冰在媒体上自拍的一个10多秒的小段子,虽是段子但也能感觉到他的心理压力,段子里贾冰穿的好像是铁路乘警服装,说:改行了,在铁路干了,不演小品了,包袱太难找了……近阶段贾冰上镜甚少,换位思考想一想,不外乎以下原因。

1、不接受含含糊糊的作品,要出就出精品,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在十年磨一剑”。

2、学习充电,提高业务技能,深入生活,提炼素材,为好作品储备能量。

3、培养适合自己的演出氛围,给受众群体一个期待的空间,不泛滥演出,市场才会有一定的期待感。

4、目前没有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小品演员多如牛毛,但好的小品演员如凤毛麟角,愿贾冰不负众望,不枉大家的等待,期待贾冰的下一个作品引爆小品界。


听雨说生活


呵呵,咋能说是沉寂了呢?你看看今年各大卫视的春晚,贾冰上了多少呢?一个喜剧演员,都长成张云雷那样是不现实的,也不应该。喜剧演员过去被选中,主要是长相上有特点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观众缘。不过,张小斐,以及“大碗娱乐”其他的演员何欢、卜钰这样“帅哥”、“美女”都颠覆了我们以前的印象。贾冰的成功不仅仅是观众缘,他的台风也是特别好的。他的表演游刃有余,不过对此有些人认为很“假”。不过,贾冰的“假”是因为剧情需要的假,以及为了包袱的假,在动真情的时候,他是很真的。

贾冰在《欢乐喜剧人》的夺冠实际上是没有人和争议的,因为他确实有表演功底。同时自己的创作团队非常好,小品的本子质量完全超越了“辽宁民间艺术团”、“大碗娱乐”、“开心麻花”、“德云社”。作为一个喜剧演员,而且还是一个男演员,他不出席喜剧节目,以及晚会,确实没有太多的空间。贾冰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跨界,去上一些综艺节目呢?在“欢乐喜剧人”拿了冠军,上了央视春晚之后,贾冰应该是再接再厉。


球哄哄


什么叫喜剧功底【曾经风靡一时】???

贾冰喜剧表演天赋高,功底深,作品能紧扣时代脉搏。如果在喜剧这块领域继续深耕,假以时日,必成一代大师。

在电视小品历史的这条轴线上,陈佩斯被誉为“电视小品鼻祖”。彼时的他,已经靠《瞧这一家子》《父与子》系列电影声名鹊起,但真正让他走进千家万户的还是春晚小品。《吃面条》《吃胡椒面》《小偷与警察》《主角与配角》《姐夫和小舅子》,从1983年开始,陈佩斯的小品给亿万电视观众带来了欢乐。那时,人们刚从政治的寒冬中走出,小品成了文艺“百花齐放”中一支生力军。夸张的表演,滑稽的动作,陈佩斯的小品俨然成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回头看,陈佩斯的小品格调明快,幽默滑稽,但形式单一,基本都是正反两个人物,取材范围很多都限制在“戏中戏”里。

尤为可惜的是,陈佩斯与央视的版权官司,断送了陈佩斯的前程。

赵本山的异军突起,让央视有了对抗陈佩斯的底气。尽管中间有黄宏,赵丽蓉,宋丹丹,郭达等一大批小品明星的崛起,也都掩盖不住赵本山的光辉。较之陈佩斯,赵的小品更突出的是语言,横飞的段子让很多观众一下就记住了他。

赵本山实为喜剧小品而生,加上多年民间演出的底子,一个接地气儿的农民大叔渐渐在央视春晚站稳了脚跟。赵前期的《相亲》,最辉煌时期的《白云黑土》《钟点工》《卖拐》,以及后期的《不差钱》《说事儿》,都成了电视小品不可逾越的经典。

随着本山传媒的扩大经营,赵本山开始转移阵地,电影,电视剧成了主打。所谓“誉满天下”,也是“谤满天下”,曾经的风光也成了日后的负担。

在赵本山风光不再的日子里,也曾力推其徒弟小沈阳,宋小宝之流,虽各有特色,但只停留在了单纯的搞笑上。作品质量远不如大碗娱乐的贾玲,开心麻花的沈腾。

贾冰的出现,是小品划时代的标志,也正式宣告赵本山时代的结束。贾冰的表演,突破了人们对于小品的想象,尤其是《贾总的演讲》几乎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一部经典作品,让人们看到了喜剧表演的无限可能性。

贾冰2017年爆红之后,逐渐归于沉寂是好事儿。因为,没有谁在成功的路上一帆风顺。期待贾冰王者归来,相信你,贾冰!!!


我也上过初中


这一年人家没闲着,只不过没成为你希望中的喜剧演员。如今能接到戏的才是好演员,没戏拍的才会频频上综艺节目。



熊貓蜀黍


他的火爆我有点意外,他的沉寂我觉的很正常,而且我相信,他不可能再火了……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喜剧演员是常青树,因为喜剧的创新是非常难的,环境、观众层都不断在变化,一张老脸、一个套路,纵然内容不断变化,观众也会腻的。他应该退居幕后,提携新的演员,培养新的创作团队,或许,我们还能在屏幕上看到他的名字,否则,他出来一次,将毁灭自己一次。


Sally你好


他最好不要与蔡明、潘长江等在一块“搅和”!太有损贾冰的形象了!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希望贾冰接受!


老刘143142965


拍电视电影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