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本科生熱衷考研,應屆碩士生為何不願考博?讀博出路有多大?

幻化成風_不能言說的傷


其實這也是一個正常現象,因為現在大學生畢業人數較多,除非你是985或者211高校好專業的學生,不然在社會上競爭優勢不大。讀碩士研究生就不一樣了,目前,碩士研究生還是一個比較稀缺的存在,本身就比一般大學畢業生有優勢,加上碩士研究生的要求高,壓力大,很多學生(包括我)能夠畢業就可以了,早點脫離坑出來工作。碩士研究生讀完都可以掉一層皮,博士研究生出來,要掉幾斤肉!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現階段的博士研究生,沒有不延期的!博士本身畢業要求就不是一般的大,加上畢業答辯需要的發表論文數量和實驗量,本身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很多博士生一入學就開始在實驗室忙碌,天天忙著看文獻,做實驗,寫論文,但你的這些付出還不一定有成果可以出來。趕上不順利的時候,4年連3篇論文都不一定可以被接收。如果導師在留你一下,延期妥妥的。而且,現階段博士名額本身也比較少,博士生導師手上都有好多申請,但博士生導師手上的名額有限,所以一般博士生導師並不缺少生源。加上現在實行推薦考核制度,都是一個圈裡的人,外人進去也很難進去的。

但只要你可以博士出來,找工作是很有實力的。到了這個層次,都是本專業的大神,一般都會從事科研方向,畢業以後的選擇也是去學校或者科研院工作,如果去企業或者政府,也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安家費和科研啟動資金。所以有能力又想從事科研的學子可以去挑戰一下自己。

其實不管哪個階段,適合自己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一條路一直走。不想讀,早點出來工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最後預祝各位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心願!

我是小夜,如果您還有什麼其它的想法或者問題,歡迎留言,我會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回覆您~喜歡的小夥伴動動您的手指,歡迎點贊收藏哦~


小夜學習


我可能就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讀了碩士,在面臨讀博的時候,選擇了放棄。

在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我導師親自問過我是否需要讀博。我導師,我們領域牛得不行的人物啊,排在她後面要讀博的人可以排到幾十年後去。可是,我還是選擇了放棄。

首先,我讀研真的是當時男朋友的鼓動。我當時覺得憑我在大學的各種鍛鍊,找個好工作,沒什麼問題。他給我分析了很多讀研的好處,慢慢動搖我,我就決定考研。本科學校不好,我就選了一個我們專業全國排名第一的學校,有點冒險。還好,最後上了。

讀研,我跟同門非常辛苦,也學到了比其他同學多無數倍的東西。導師幫我們介紹各種業務,讓我們自己對接,她從來不參與。讓我們能去專業領域很強的單位實習,讓我能做我做的方向。那幾年,讓我成長非常多,特別想出生社會。

我不想讀博,僅僅就是因為想先工作,讓自己積累點實踐經驗。還有覺得在象牙塔呆的太久了。倒沒有覺得能找到個多好的工作。所以當她問我讀博的時候,我選擇放棄。現在非常後悔,有機會,我也會回去讀博的。

我身邊讀博的師兄師姐、學長學姐,出路都非常好,幾乎高校老師。工作不錯,家庭也能照顧到。生活的滿意度都很高。


珺安的世界


我們學院每年招生的學碩,專碩研究生將近50人。近些年畢業研究生達到幾百人,但選擇考博的屈指可數,這幾年累計,不到5%的比例。以我門下為例,從帶的第一屆研究生算起,至今已經畢業30人左右,只有2個學生選擇了繼續考博。

應屆碩士生為何不願考博?以我對周圍研究生的觀察,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很多人之所以選擇考研,大多是基於非學術的理由

一般,考研的初衷大體集中在;提高就業平臺的考慮;學歷鍍金,掩蓋第一學歷的不足;對踏入社會的心理準備不足;對荒廢的大學時光的補償;盲目的從眾心理;對學術的熱愛。其中,基於學術熱愛的動機是排在最末位的。這種動機自然會影響後續的深造環節。

第二,一般而言,拿到了研究生畢業證,學生基本就能實現理想就業

還是以我們學院的研究生為例,雖然學校品牌不能媲美211,985院校,但近些年來畢業的研究生,幾乎絕大多數都流向了公務員,國企,大中小學,大型傳統媒體以及互聯網媒體等領域,工作穩定,收入待遇高,社會保障好,職業聲譽高。畢業選擇多,能實現理想就業,自然就不必選擇考博這條路。

第三,承接第二條,讀博的話,從就業而言,其實某種程度上是窄化了自己的就業路徑

讀博基本就意味著走上了專業從事學術的道路,另外,一旦拿到博士學位,人的心態很容易變化,碩士畢業時可以接受的很多工作一旦變成博士可能就難以“屈尊”去俯就了。因此,博士畢業,一般對口單位都是大學或研究機構等教學科研院所。

第四,現在,讀博的難度是在不斷“加碼”的狀態。我從三個方面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入門難。一方面,現在高校對新入職老師,基本都是博士學歷起步。而對於在職老師,擁有博士學歷在評聘職稱,碩導博導或科研人才項目,工資收入等方面也有傾斜政策,這導致在校老師讀博成為熱潮,從而無形中加大了博士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為確保博士培養質量,現在從教育部到各所高校,都在嚴控博士生導師的博士招生數量。僅以人文社科領域而言,當年,我入讀博士的時候,我導師一屆可以帶4-5個。現在呢,博士生導師一年一般只能帶一個。這就導致:一個博士生導師名下,往往排著很長的考博隊伍,這些考博人群在以“年”為單位一個一個遞進。

其次,畢業難。博士畢業,除了要完成一部10萬字以上的學術專著,還需要在重要學術期刊上(人文社科:CSSCI或SSCI;理工科:SCI或EI)發表階段性學術論文,階段性論文是一個“坎”,很多博士生就卡在了這個“坎”上。因為發表論文不是光寫出來就可以,還需要有一定的學界人脈資源做支撐。

最後,博士就業的競爭壓力和難度也在逐年攀高。我當年博士畢業的時候,可以接到好幾所大學的橄欖枝(其中還包括排名前20的985大學),好幾所高校還提供安家費或科研補助,解決配偶工作等優厚待遇。如今博士畢業待遇早已“今非昔比”,很多學校在招聘環節開始“挑三揀四”:第一學歷門檻,科研論文門檻……入職後博士還需要經歷一個“考核期”:考核期規定必須完成的科研任務要求也是逐年“水漲船高”……一句話,博士這個群體的生存處境在惡化。


問題中的第2小問:讀博出路有多大?如果你能放低要求,不挑三揀四(比如城市,學校,收入待遇)我覺得即便就業競爭壓力在加大,擁有博士學歷入職一個“公家單位”還是很有優勢的。我身邊的博士,90%以上都流向了高校,或重點高中,個別到了公務員體系,這是博士學歷帶來的福利。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作為一名理工科的應屆碩士,我不準備考博,我選擇工作。我用我現在的心態分析一下不願考博的原因。

1、博士好考,但是很難畢業,也就是所謂的“寬進嚴出”,這是最重要的原因。這一點與考研有點相反,研不好考,但是很容易畢業。

碩士期間要完成的小論文及畢業論文不是特別難,比如理工科,可能做實驗的過程比較繁瑣,但是隻要實驗能出成果,數據好,中英文的小論文完全可以完成,導師稍加修改潤色就可以發表了,畢業論文會有一定的字數要求和大量的實驗數據支撐,但花一些時間和精力,也完全可以完成。



博士就不一樣了,博士期間需要做大量的實驗研究,要體現自己的創新,需要發表大量的論文,除此之外,博士畢業論文也是一項大工程。博士還會面臨畢不了業的風險,博士需要較強的心理素質去應對這些未知因素。


2、碩士不斷擴招,博士並沒有擴招。就拿我的學校來說,我所在學院的上一屆碩士研究生總共三十多人,我這一屆70多人,我的下一屆碩士數量達到了一百,碩士的擴招速度非常快。博士生導師基本一年也就一個學生,博士總體的招生數量並沒有增加。

3、比同齡人經濟壓力大。多數碩士畢業基本都二十五六歲了,應屆碩士讀博,博士畢業基本都三十出頭了。和自己同齡人相比,別人早已創造出了很多價值,並且處理社會人際關係得心應手,而博士長期待在校園這個象牙塔裡,相交於同齡的社會人,區別還是很大。經濟方面,家庭條件好的還可以,家庭條件不好的碩士,會更願意去工作,為父母減輕壓力。



4、自己不擅長搞科研,這也是我不願讀博的實質性因素。實話說來,我的研究生讀的一點兒都不輕鬆,實驗屢出狀況,身體不適,做手術,研究生期間經歷的種種讓我更加清楚的意識到自己不擅長搞科研,對科研完全沒有興趣,到現在甚至有點懼怕。所以,我不讀博。


當初,很多人考研的目的就是為了能提高學歷,給自己鍍層金,以便於找到一份更理想的工作;還有一些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名校夢而考研;只有少數人是因為真正喜歡搞科研而讀研。

我有一些研究生同學,現在考博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後能進高校當老師。讀博後,博士最好的出路就是進高校當老師或進科研所搞科研。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好出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小可職場日記


總結一下:讀博士性價比太低

1、讀博比讀碩多了3-5年,如果畢業後想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主要的崗位還是大學老師,但目前大學的教職基本飽和,基本的崗位需求只是靠新陳代謝,就業太難。

2、如果降低要求求職,那讀碩就夠了,沒必要多花3-5年的時間,而且降低要求也說明基本與學術研究無緣,因為從事學術研究是需要條件和環境的。

3、博士的收入和碩士的收入差別不大(個別專業除外),多花3-5年很不值,就是工作多年這個差別也不大,因為業務骨幹或技術骨幹並不比研究人員的收入少。

4、認為讀博難畢業導致想讀博的人不多這個因素不是主要的,而且是隻佔一點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儘管這個因素目前大行其道,但我是不認同的,我知道一箇中九靠前的大學其中一個學院,排名前百分之十的基本都保專碩,那些學生沒有人覺得自己讀博士會無法畢業(當然最後能否畢業是另外一回事)。

5、上面所說只是對應普通學霸,不適應學神和家裡有礦的。


用戶6158505894995


雖然一直說,本科生遍地都是,碩士生也不值錢,博士生也無所謂,社會上到處都充斥著,學歷貶值,讀書無用,但是,拿數據說話。

就說2018年,有820萬高校畢業生,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畢業生湧入就業市場,各方面的原因導致,畢業生找工作越來越難。

再加上現在流行的慢就業趨勢,很多高校畢業生畢業之後,都不急於找工作,或者說暫時找不到合適而又滿意的工作,所以會選擇繼續讀書,或許是逃避就業,或許是想要更上一層樓。

其實現在高校畢業生的父母,大都是60後、70後,父母吃過很多苦,現在也大多小有成就,他們不想讓子女重蹈覆轍,不想讓子女也吃同樣的苦,所以會支持子女繼續深造。

不得不說拿到本科生的畢業證真的比不了研究生的畢業證,工資會變高,待遇會變好,學歷會成為人生路上的敲門磚。

因此,大多數本科生會選擇考研。


但是其實,我國有將近十四億人口,大學生只佔8.86%,這個數多嗎,其實不多,那研究生畢業生就更少了,所以,目前來說,研究生的學歷,已經夠用了,不是想要做深入研究,搞科研之類的,研究生就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了 ,不需要繼續讀博。

很多人研究生畢業年齡都挺大了,年齡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不管男生女生,都要面臨選擇,所以先就業,先賺錢,是很多研究生選擇的道路。

其實讀研期間就已經很有壓力,來自導師的壓力,就是最主要的一方面。如果讀博,這個壓力只會增加,畢業論文會讓很多人頭疼,與其再這樣繼續,不如選擇就業。

所以碩士生會選擇就業。

至於博士生出路有多大,那就要看讀研讀博的學校了。


念小玉


考研熱已經持續多年了,但考博熱卻很少有人關注。其實,近年來,博士招生計劃在直線上升,報考人數也一直在增長,只不過,這個體量和碩士研究生比起來差得太遠。比如在2018年,全國博士招生計劃達到了10萬,而同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有50多萬人,就是這50萬人中,大部分都不會選擇繼續讀博士,考博的壓力比考研究生差多了,所以關注度不高。

為什麼研究生不願意考博士?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我自己,就是因為專業基礎差,怕畢不了業。通過與大量碩士畢業生交流,發現他們不繼續讀博士的原因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是求職的性價比。大部分人上研究生是為了更好地就業,從目前的形勢看,碩士就業遠好於本科,博士則略好於碩士,碩士幾乎在除高校、研究機構外的所有領域就業,而博士除了這兩個領域,在其他領域比碩士並沒有壟斷性的優勢。而讀博還需要花3到5年的時間,不能保證這幾年時間形勢不會發生變化,所以。能早就業儘量早就業。同樣的思路適用於博士畢業後是否做博士後的問題。

第二是培養質量的差距。儘管中國的博士培養質量不一定能比得了發達國家,但比國內的碩士和本科那是高得太多。相對而言,碩士是比較容易混的,上面說的一年50萬畢業生,恐怕至少有10到20萬是混出來的。尤其是一些本科期間專職考研,高分低能的研究生,碩士能畢業都得感謝導師的傾力幫助。這些人,一般不會動心思去上博士的,也不敢去。

第三是沒有找到上博士的意義。一方面,大多數人對學術研究並沒有真正的興趣,再上博士就等同於煎熬,真正對學術有興趣的人,很多都選擇碩博連讀、直博,或者申請到國外讀博士了。另一方面,碩士學的知識以及思維方式,對今後的工作生活已經足夠了,因為大多數人學東西,追求的是會就可以了,不需要精通。

總的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應屆碩士研究生不願意讀博很大程度上是學生自己的原因,並不代表讀博士沒有前途。博士畢業後就業範圍更廣,平臺更高,在社會上所處的階層也更高。只要熬過這幾年的博士生活,取得博士文憑,就能給自己的人生加上一道保險。當然,碩士畢業也可以達到很高得水平,只不過努力的方式不同罷了。


高校人才真經


應屆本科生熱衷考研,而應屆碩士生不願考博,目前來說確實是這樣一種現象,主要原因是受到就業環境的影響。

隨著就業門檻的提高,絕大部分本科生考研的目的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就業。企業招聘時動則要求研究生學歷,要求也985,211高校等,讓很多本科畢業生無所適從,就業範圍受到了極大限制。所以希望通過考研來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一是提高學歷,獲得研究生文憑;二是換學校換專業,提高就業的平臺。

而應屆碩士畢業生不熱衷於考博,主要是碩士研究生文憑已經足以競聘絕大部分崗位,受限制很少;二是真正想要做科研的人並不多,博士是典型的嚴進嚴出,畢業較難,很多人並沒打算有去承擔讀博的壓力;三是年齡的問題,正常情況下本科畢業22-23歲,研究生畢業26-27歲,如果到博士畢業,必然要超過30歲,這時候才開始考慮工作,家庭,婚姻等問題,很多人不願接受,特別是對於經濟壓力較大的學生來說尤其如此,30歲還無房無車等現實問題困擾著不少人。

關於博士的出路,簡單來說,越往上路是越走越窄,主要是可選擇的就業方式相對窄一些,但是一旦進入角色,未來發展可能越來越寬。博士畢業生較多的是進入高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進企業的相對少一些。在各方面待遇方面,一般情況下會比碩士研究生高出不少。如今很多地方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引進高水平人才,高水平的博士生能夠獲得的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比如落戶政策,給予房補,給予科研啟動經費,安置家屬,解決子女上學等問題,這些是很多碩士研究生奮鬥多年都不一定能達到的成就。


象牙塔裡講故事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考博和考研比起來,熱度確實要低不少,葉秋來分析一下原因,首先來看下考研熱的原因。考研近兩年非常火熱,報名人數不斷刷新新高,19年考研報名人數達到創紀錄的290萬,比上一年大增52萬,增幅超過20%,報名人數大幅增加的同時報錄比也一步步攀升,達到4:1。考研為什麼這麼火熱呢?

第一,為了提高競爭力。據統計,現在專科本科學歷的大學生達到近一億,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每年都有八九百萬大學生畢業,隨之而來的是專科本科學歷含金量降低,而研究生歷年畢業總人數不到八百萬,佔比0.7%,研究生仍然屬於百裡挑一的人才,相對本科生,研究生競爭力更高。

第二,考研可以實現名校夢。高考時高校按省份劃線,有些省份因為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少,所以上985、211概率低,最低和最高相差四五倍,而到了考研究生時,全國統一劃線,給了很多考生實現名校夢的機會,名校意味著更高的就業競爭力。

第三,碩士研究生時間較短,一般專碩兩年,學碩三年,有些學校的學碩也有兩年和兩年半的。而且,研究生和博士生比起來,畢業難度低,絕大部分研究生都可以正常畢業,不管是小論文還有大論文和博士比起來難度低很多。而且,專碩研究生面向就業,因為有兩個導師,企業導師可以更好增強實際中的應用能力。專碩現在越來越火,已經達到研究生報名人數的一半以上,有些專業非常火,比如應用統計,下圖是蘭大部分專業報錄比,可以看到應用統計報錄比一直提高,在各專業裡也屬於靠前的,很多學校的應用統計複試分數線超過380、390,甚至是400。更不用說金融類專碩和法學類專碩了。

第四,二戰考生越來越多,超過一半以上。

第五,有部分考生確實喜歡科研,學碩是個很好的選擇,想繼續深造的話還可以讀博。

和研究生報考的火熱相比,博士報考感覺沒那麼大熱度,為什麼呢?

第一,高考研究生博士可以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少,關注度相對也是越來越低。

第二,博士是典型的寬進嚴出,畢業難度大,時間長,而且博士年齡偏大,經濟壓力也大。博士學制是三年,但一般得四五年才能畢業,而且博士畢業要求高,面臨著不能畢業的風險,滿三年還停發補助,所以有一兩年經濟壓力會很大。

第三,碩士就業面更寬,博士就業面窄一些。博士畢業後大部分進了高校企事業單位,而碩士有很多進了企業,重要的是進企業的碩士很多待遇還不錯。

這是博士熱度低一些的原因,不過熱度低是相對的,很多博導每年都有很多人報名,經常排不上隊,因為首先要滿足自己的碩士,有些大牛博導根本不用擔心招生,那麼,博士畢業後都幹什麼去了呢?

大部分進了高校和考研院所,因為這相對穩定,而且高校一般按照博士的學術水平,會有一筆可觀的安家費,還有科研啟動經費,大學老師的待遇也還可以,不高不低。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大多應屆碩士生,不願意考博,這跟讀博的出路無關,而是由以下幾方面因素決定的。




首先,應屆本科生考研,許多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國大學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每年本專科畢業生高達800萬人,單憑本科學歷想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太容易,尤其是對於地方院校的同學而言。這種情況下,通過讀研提升自己的學歷層次,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崗位,就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因此,考研的人數逐年增加。

與之相反,應屆碩士畢業,往往都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對於很多人來說,如果本身的目的就是去企業工作,確實沒必要再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了。

其次,從現實可行性來講,考博比考研難太多。

研究生每年招收60多萬人,而我國博士招生人數每年僅有5萬人左右。此外,考研壓力雖然大,但好歹還可以考一下;而不少名校的博士招生現在已經實行申請考核制。對於很多普通院校的研究生來說,根本不具有申請資格。

基於這些方面的因素,不少應屆碩士畢業以後,也會直接去找工作,而不是去啃考博這塊硬骨頭。




再者,博士難考,但更難畢業。

博士畢業有論文的要求,但學術論文的發表有許多不確定因素。

首先研究課題本身得做成功,採集的實驗數據要漂亮,然後論文寫好以後在投稿過程中,還得與審稿人反覆交鋒。這一來二往地折騰,就很難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把論文發表出來,從而順利畢業。

據統計,我國的博士有60%都不得不延期畢業,更有一些唸到一半中途退學。博士難畢業,已經成為了社會的共識。

最後簡單談談讀博出路的問題。

讀博之後出路不是變窄了,而是拓寬了。本科碩士能去的工作,博士同樣的能去,反之則不然。此外,讀博之後才能有機會去高校或者研究所工作。退一步講,即使博士畢業不做科研,去企業工作,一開始就能成為某個項目的負責人;去政府部門的話,名校的選調生往往一開始就能拿到正科級的崗位。

總的來說,在目前的情況下,讀博對個人將來職業發展的提升,非碩士可比;但其難度,也遠非念個研究生可比。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此言不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