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非相人,知面難知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識人非相人,知面難知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

汗明曰:“不然,臣請為君審言之。君之賢不如堯,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賢舜事聖堯,三年而後乃相知矣。今君一時而知臣,是君聖於堯而臣賢於舜也。”。

——《反經·論士》

春申君說:“先生你就是舜呀!”

汗明說:“不是這樣的。請讓我為你細說。你的賢明不如堯,我的才能比不上舜。象舜這樣賢能的人服事聖明的堯,三年以後才能瞭解舜。現在你頃刻之間就瞭解了我,這就等於你比堯聖明,而我比舜賢能。這可能嗎?”

識人非相人,知面難知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人不可貌相,以貌取人是很不明智的。關於察相,有句話說,“有相無心,相隨心散;有心無相,相由心生”,識人用人單靠相人來下結論是不夠全面的,必須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能判斷。

識人和擇友是人生的重要課題,一生之成敗,事業之興衰,都與所選朋友和人才賢否有重大關聯,不可不慎。

一個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有氣度,有優良的品質。而看人的氣度是好是壞,也如同鑑定東西的品質是好是壞從外形上即可看出一樣,從人的言談舉止之間,即可看出此人之氣質如何,只是需要一雙慧眼和一點心思。

曾國藩能夠經由觀察人的行為舉止,以鑑識其品德與才能,但這種識人之術也並非萬無一失。有時候,當一個人帶著目的接近你時,就會刻意隱藏本來面目,讓你一時之間無法看穿他的真實想法。

識人非相人,知面難知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曾國藩在行軍打仗時,一個書生模樣的人來投,大談行軍打仗的策略,說得頭頭是道。曾國藩覺得他是一個人才,就派了一個官職,希望他能夠為湘軍效力。可是,一個月以後,有部將上報,說那人捲了一千兩軍餉逃跑了。曾國藩這才明白過來。原來,那個人是來軍營裡騙錢的。

即使聰明如曾國藩,也有看錯人的時候。當一個人將自己隱藏得很深的時候,如果我們還按照自己最初的感覺來評價他的話,很可能被他製造出來的假象給矇騙了。所以,君子和小人有時是相對的,僅從外表上並不能完全確定。跟人交往時,一定要有耐心,細細觀察,經過了一番考驗之後,才能確定這個人是不是值得交的朋友,能不能把重要的事情託付給他。

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古以來,能夠完全瞭解一個人、看透一個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雖然不容易,但還是要去體味,畢竟識人是與人交往的基礎。只有在對一個人的性格品質有所瞭解的情況下,才能決定與其相處的模式以及關係的遠近。

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柏拉圖和老師蘇格拉底在一片幽靜的樹林裡散步。

識人非相人,知面難知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柏拉圖對老師說:“東格拉底這人很不好!”

蘇格拉底問:“為什麼這麼說?”

柏拉圖說:“他經常挑剔您的學說,並且不喜歡您的扁鼻子。”

蘇格拉底笑了笑,緩緩地說:“可我倒覺得他這人很不錯。”

柏拉圖很迷惑地問:“您怎麼會這樣認為呢?”

蘇格拉底說:“他對他的母親很孝順,照顧得非常周到;他對他的老師十分尊敬,從來沒有對老師有不恭敬的行為;他對朋友很真誠,常常當面指出別人的缺點,幫忙改正;他對孩子很友善,經常和孩子們在一起做遊戲;他對窮人非常富有同情心,我曾經親眼看見他搜出身上最後一個銅板,放進了乞丐的帽子裡……”

“但是,他對您不那麼尊敬!”柏拉圖說。

“問題就在這裡,”蘇格拉底拍著柏拉圖的肩頭說,“一個人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看待別人,常常會把人看錯。所以,我看人,從來不看他對我如何,而看他對待別人如何。”

識人非相人,知面難知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蘇格拉底的話非常有道理,要想客觀地認識一個人,不能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因為這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其中考慮,很有可能有失偏頗。

識人不同於相人。識人是經由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與言論以鑑識其品德與才能,而相人是觀察一個人的相貌與體徵以判定其一生的吉凶禍福。兩者小同大異。所以,與人交往,不能只憑借別人的相貌或體徵評斷其秉性,需要長時間去了解。當然,也不要在開始的時候就把很重要的事情交付於不知根知底的人,以免上當受騙,後悔莫及。

識人非相人,知面難知心,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