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孟加拉為何要脫離巴基斯坦獨立?

何均堰


嚴格意義上孟加拉地區包含孟加拉國以及印度控制的西孟加拉邦,歷史上的孟加拉地區甚至還一度涵蓋過印度的比哈爾邦、特里普拉邦和奧里薩邦比哈爾邦、特里普拉邦和奧里薩邦。歷史上印度次大陸長期處於分裂狀態,事實上在英國殖民者到來前印度更多隻是一個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在印度次大陸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國,而孟加拉也是其中之一(這裡的孟加拉係指古代歷史上的孟加拉地區,包括如今印度境內的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特里普拉邦和奧里薩邦等在內)。在我國的諸多古籍中都對孟加拉地區的古代國家有過記載:《後漢書》中記載這裡有一個“磐啟國”;宋代趙汝適的《諸蕃志》這裡有一個“鵬茄羅”國;元代汪大淵所著的《島夷志略》記載這裡有一個“朋加剌”國;明代馬歡的《瀛涯勝覽》記載這裡有一個“榜葛剌“國。公元8~9世紀興起於孟加拉地區的波羅王朝一度統治過北印度絕大部分地區。

古代印度儘管在絕大多數時候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世界古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曾一度覆蓋過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在內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和華夏文明以黃河、長江兩大母親河為依託發源起來相類似的是古印度文明同樣是依託於印度河、恆河兩大母親河發源起來的。但古印度的兩條母親河與華夏文明的兩條母親河有很重大的一點差異:黃河和長江中下游是適宜農耕的沖積平原,兩條大河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高山大河之類的天然地緣屏障阻隔;印度河與恆河之間卻隔著一片塔爾沙漠。雖然古印度文明最早起源於印度河流域,但恆河流域也是印度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尤其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孔雀王朝誕生於恆河流域,此後印度文明的中心逐漸向恆河流域轉移。隨著印度文明的中心日益轉移到恆河流域,與恆河流域地緣距離相對疏遠的印度河流域漸漸衰落下來,逐漸成為印度文明的邊緣地區。而在印度河流域西北部是波斯和中亞的遊牧民族,他們不斷跨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印度河流域。13~16世紀突厥人和阿富汗人進入跨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印度河流域,他們在這一地區大力發展伊斯蘭教。1526年德里蘇丹國被蒙古和突厥混血的莫臥兒王朝取代,具有中亞突厥血統的莫臥兒王朝控制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開始在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蘭教。由於本土的印度教徒數量過於龐大,信仰伊斯蘭教的莫臥兒王朝無法將其完全同化,但仍通過向非伊斯蘭教徒徵收人頭稅等措施使伊斯蘭教在印度河流域逐漸站穩了腳跟,至此印度河流域由信仰印度教的雅利安人佔多數逐漸轉變為信仰伊斯蘭教突厥後裔佔多數。莫臥兒王朝雖然控制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但這種控制其實更多的是一種靠武力壓制的控制,地方上依然存在許多土邦王公,這些土邦王公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半獨立的國中之國。莫臥兒王朝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蘭教,但為了避免過分刺激地方土邦王國並沒採取強制措施。事實上除了早已伊斯蘭化的印度河流域地區外,整個次大陸絕大部分地區並沒接受伊斯蘭教,然而遠離印度河流域的孟加拉地區偏偏就成為了伊斯蘭教在次大陸的重要突破口——孟加拉地處南亞次大陸的東北邊緣地帶。僅西部與印度本部核心區恆河平原相毗鄰,至於北、東兩面在今天看來也與印度接壤,但已是印度文明的邊緣地帶,在歷史上今天印度的東北部地區曾長期處於藏緬語族的民族控制之下,加之德干高原的地緣阻隔作用,實際上使孟加拉成為了印度文明輻射的薄弱地帶,這自然使伊斯蘭文明在這一地區的傳播阻力大為減小。不過印度文明畢竟在孟加拉長期經略,而孟加拉又遠離其他伊斯蘭文明地域,因此並沒被伊斯蘭文明完全同化,而是形成了東部的伊斯蘭文明和西部的印度教文明並存的獨特格局。

18世紀的大英帝國通過殖民擴張和工業革命迅速崛起強大,強大的英國征服了四分五裂的印度。英國為了方便自己的統治,對各土邦王公採取分化瓦解之策,在宗教問題上也是對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分而治之。英國將印度次大陸分為兩部分進行統治:英國直轄地區稱為英屬印度,而在直轄地區之外英國仍認可土邦王公相對獨立的權利。二戰後英國的殖民體系崩塌,英國在撤出印度之前的最後一個大動作就是印巴分治——按宗教信仰將昔日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根據印巴分治的決議:這些土邦有權自主選擇加入巴基斯坦或是印度,然而在某些土邦這一分治決議卻遭遇了尷尬——以至今印巴之間仍在爭議的克什米爾問題為例:克什米爾絕大多數公民信奉伊斯蘭教,然而當時統治克什米爾的王公卻是印度教徒,於是就倒向了印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此後兩國之間還曾多次交鋒。完全依據宗教原則作出的分治決議將孟加拉一分為二:孟加拉西部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地區被劃歸印度並逐漸形成了今天的西孟加拉邦,而以伊斯蘭教徒為主的孟加拉東部地區則劃歸巴基斯坦。獨立後的巴基斯坦領土分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部分,而在兩者之間隔著印度的龐大國土。巴基斯坦的主體部分位於西部,東巴基斯坦實際上成為了一塊遠離本土的飛地。即使在信息諮詢已相當發達的今天擁有飛地的國家也屈指可數,在上個世紀的南亞地區以巴基斯坦的國力想要控制這樣一塊遠離本土的飛地其實並不容易,與此同時作為戰略對手的印度也不會放棄巴基斯坦這個可以被自己利用的軟肋。印巴分治完全依據於宗教信仰,而忽略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在民族文化上幾乎是完全不相通的:西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是旁遮普人,其次是信德人、普什圖人和俾路支人,官方語言是烏爾都語;東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是孟加拉人,其母語為孟加拉語。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為加強對遠離本土的東巴基斯坦的控制就在這裡強制推行烏爾都語,以試圖徹底同化東巴基斯坦地區,然而這引起了東巴基斯坦人民的牴觸。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在國內經濟建設上始終偏重於西部本土,而對東部飛地則顯得不太上心,久而久之雙方的恩怨日積月累。地理上的相互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以及東部人民認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綜合在一起使東巴基斯坦對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離心傾向越來越強。1971年3月26日東巴基斯坦宣佈獨立並在4月於印度加爾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隨後東巴基斯坦發生大規模動亂和難民潮。印度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打擊巴基斯坦的大好機會,於是出兵當時的東巴基斯坦,隨後戰爭又擴大到西巴基斯坦,最終釀成第三次印巴戰爭。當年12月16日印軍攻佔東巴首府達卡,東巴駐軍無條件投降,從此東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國。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孟加拉國是一個年輕的南亞國家,在1972年以前原本是巴基斯坦的領土。在1972年時,孟加拉國藉助印度的支持下,成功脫離巴基斯坦獨立。這個國家的面積僅有14·757萬平方公里,而且至今仍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那麼,孟加拉當初為什麼要獨立呢?

時間回到1947年,也就是巴基斯坦建國時。當時,孟加拉國被劃為了巴基斯坦的領土,叫做“東巴基斯坦”。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並不與巴基斯坦本土接壤,而是一塊“飛地”,所以埋下了獨立的隱患。1971年,東巴基斯坦果然宣佈脫離巴基斯坦,建立了孟加拉國。而孟加拉國選擇獨立的原因就有三點:

第一、印度政府從中作梗。為了削弱巴基斯坦的實力,印度一直在煽動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獨立。1971年,印度以幫助東巴基斯坦取得民族解放為由,向巴基斯坦發起猛烈進攻。在這次戰爭中,印度方面竟然出動了20個師、8個旅、32個空軍中隊,500架作戰飛機、46艘艦艇,共約50萬人的兵力。

第二、東巴與巴基斯坦本土矛盾。由於東巴(孟加拉國)遠離巴基斯坦本土,所以當地的獨立呼聲一直很高。當時,東巴的人口是巴基斯坦的兩倍,但國家的財政和資源大部分都掌握在巴基斯坦本土手中。因此,東巴不願意再聽從巴基斯坦的領導。


第三、巴基斯坦的血腥鎮壓客觀上加速了東巴獨立。為了阻止東巴分裂國家的行為,時任巴基斯坦總統的葉海亞採取了極端措施,派出巴基斯坦軍警和部隊屠殺東巴群眾,還造成數百萬東巴人流離失所。此舉不僅激起東巴人民更強烈的反抗,加速了東巴的獨立,而且反成為印度出兵介入的理由。

在印度的幫助下,東巴基斯坦在1972年成功獨立,並以孟加拉國為國名。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出任孟加拉國第一任總統。不過,拉赫曼在3年後的一場政變中喪生,而動盪的孟加拉國也並沒有發展起來,至今仍是南亞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歷史的荒野


關於這個問題,孟加拉國對巴基斯坦表示:我也不想背叛你,可以實力根本不允許啊!

孟加拉國的獨立,最直接的原因在於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此戰印度左右開弓,巴基斯坦在東西兩線都遭遇了慘敗,不得不接受印度提出的停戰條件,那就是放棄東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國。

可以說,孟加拉國完全是被印度的刺刀頂著脫離巴基斯坦走向獨立的,而孟加拉國的“自立門戶”,除了印度的從中作梗,最根本的原因在於這片區域實在和巴基斯坦親切不起來。



在英國人來到南亞次大陸之前,“印度”是個地理名詞而不是一個國家,正是英國人孜孜不倦的努力,才將四分五裂,各自為政的南亞各土邦攏在一起,形成了面積達500多萬平方公里的英屬印度。

鼎盛時期的英屬印度,除了包含整個南亞次大陸,還包括阿拉伯半島上的也門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緬甸。

但隨著大英帝國的由盛轉衰,對印度的控制也逐漸力不從心。二戰結束後,英國徹底掉出一線強國序列,印度的獨立趨勢也已經不可避免,因為先前的也門和緬甸都獲得獨立,因此英國人只對剩下的南亞次大陸部分進行“分而治之”。



根據英國人的設想,在英屬印度範圍內,除克什米爾,剩下的區域根據宗教的分異劃分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印度佔據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中間區域,而巴基斯坦則佔據兩側區域,通過這種犬牙交錯的態勢,加上克什米爾的故意埋雷,印巴雙方的矛盾從印巴分治的那一刻開始就開始了。

此時的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的關係相當微妙。從外部來說,兩者都有印度這個敵人,理應抱團取暖;但從內部來講,雙方除了同屬伊斯蘭教範疇,幾乎再難有共同語言。



因為英國人的使壞,巴基斯坦連自己的特色文化都沒有,何談讓東巴基斯坦和自己產生共鳴?

再加上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距離相隔千里,這樣的情況,即便兩地想要抱團取暖,也難以擰成一股繩。

當然,和西巴基斯坦尚且難以融入,和宗教針鋒相對的印度就更沒有共同語言了。但印度相比於巴基斯坦有更多的“關切”。


首先,孟加拉分東西兩部分,印巴分治時,西孟加拉已經併入印度,如果巴基斯坦掌握了東孟加拉,那麼印度的西孟加拉也不會安寧;

其次,印度和孟加拉之間存在著至少197塊大小飛地,而且還是多套飛地,這讓雙方在邊境是真正的盤根錯節;

最後,孟加拉雖然在宗教上和巴基斯坦親近,但是在種姓制度上和印度更相似,歷史上的孟加拉國也深受印度佛教的影響。


有這麼多利益相關的地方,印度當然要將孟加拉國死死攥在手裡,而攥在手裡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徹底脫離巴基斯坦的統治,併成為印度的勢力範圍。

所以孟加拉國作為名副其實的小國,1947年印巴分家到1971年脫離巴基斯坦獨立,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自主權,本質上說孟加拉國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博弈的棋子。

不過雖然孟加拉國國土面積較小,但由於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使得這裡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過億的龐大人口使得印度根本就難以徹底消化這個小國,加上孟加拉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巨大的扶貧壓力也使得經濟尚不發達的印度望而卻步。

所以在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身上被強行剝離下來後,印度沒有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種表面上相安無事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今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孟加拉雖然是穆斯林,但和巴基斯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上圖是孟加拉人,下圖是巴基斯坦人

首先,民族不同。

孟加拉人是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語言上屬於藏緬語系,屬於亞奧人。

孟加拉人在印度居住至少上千年之後,巴基斯坦的主要民族,也就是旁遮普人才來到這裡。

旁遮普人屬於雅利安人後裔,語言上更加接近波斯。

雙方民族差別非常大,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

其次,宗教有區別。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孟加拉人是印度原住民,受到過佛教和印度教的長期影響,比如種姓制度。

直到今天,仰伊斯蘭教的孟加拉人仍有種姓殘餘影響,其中專門從事農業和漁業生產的蓋瓦德人佔孟加拉人的絕大多數。

雙方就宗教上,也有一定差別。

再次,領導權問題。

當時的所謂大巴基斯坦,所有的權力基本掌握在巴基斯坦而不是孟加拉手中。

包括財政,資源分配,政治權利等大量的資源。

這引起了孟加拉人嚴重不滿,因為他們本來就是貧窮落後的地方,經不起別人的層層剝削。

但對於孟加拉人的訴求,巴基斯坦政權並沒有在意,而是一味打壓。

還有,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關係一般。

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兩國相隔一個印度,相距了2000公里。

無論經濟、政治上,孟加拉顯然和印度關係更為密切。

也就是說,孟加拉就算拋棄巴基斯坦,也可以和印度合作。

這也是東巴基斯坦最終走向獨立的主要原因。

最後,印度的干預。

印度直到今天也認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印度的一部分,自然要削弱他們。

1971年3月,印度通過了支持孟加拉國獨立的決議。

1971年,孟加拉國宣佈獨立,建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自然不會同意,立即派遣軍隊鎮壓是。印度感覺有機可圖,這是削弱巴基斯坦的好機會,乘機出兵。

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個軍部、7個師,空軍12箇中隊,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6艘,約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個師8個旅,空軍20箇中隊,作戰飛機300架,海軍艦艇20艘,約30萬人。

在東巴戰場,印陸軍在海、空軍密切配合下,集中兵力,從東、西、北3個方向,對東巴實施“多路向心突擊”。

很快,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繫。

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在印度的軍事支持下,孟加拉得以獨立。


薩沙



1947年,英國結束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根據“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政策,將英屬印度按宗教信仰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而巴基斯坦由東、西兩部分組成,分別稱為東巴(孟加拉區)和西巴。“蒙巴頓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語言、文化或民族的區別來劃分,由此產生的印巴之間、東巴和西巴間無窮的後患。很多人把巴基斯坦的分裂歸結為印度的肢解,實際上巴基斯擔內部的巨大差異才是孟加拉獨立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內部因素

第一,利益分配不均。當時,巴基斯坦以西巴為主,首都也在西巴地區,西巴人掌握著整個巴基斯坦的絕對權力,享有更高的政治地位,而東巴有著比西巴更多的人口,卻掌握不了權力。經濟上,中央政府把全國財政的大部分收入都投在了西巴,在其他國家資源分配上東西巴也存在巨大的差別,導致東巴人民的極大不滿。



第二,民族文化不同。西巴的主要民族是旁遮普人,屬於雅利安人的後裔,主要語言有烏爾都語、旁遮普語;而東巴地區的主要民族是孟加拉人,孟加拉人是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語言是孟加拉語。地理上的相互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終於使相距約2000千米的東、西巴基斯坦內部矛盾走向不可調和。


外部因素

第三,印度的介入。1971年在巴基斯坦發生內戰之時,印軍在東、西兩個戰線上同時展開,第三次印巴戰爭全面爆發,印度採取“東攻西守”的戰略,以絕對的海空優勢封鎖西巴,陸軍則在東巴快速推進,最後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東巴得以獨立,成為今天的孟加拉國。印度也一舉解除了困擾多年的“東巴之憂”。


小哥話歷史


孟加拉國與巴基斯擔。

並非同宗同祖之輩。

僅僅是以信伊斯蘭教,而走到一起。

當時巴基斯坦分為東巴基斯坦(當今的孟加拉國)和西巴基斯坦(當今的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後。

巴基斯坦的政治經濟中心在西巴基斯坦。

東巴基斯坦看上去僅是西巴基斯坦的附庸。

東巴基斯坦的民眾心生不滿。

但伊斯蘭堡的大員們缺少敏感度。

輕視東巴基斯坦的態度,沒有明顯的轉變。

東巴基斯坦的離心離德現象漸漸濃厚。

197O年巴基斯坦舉行大選。

受到印度支持穆吉布.拉赫曼贏得東巴基斯坦的大選。

被伊斯蘭堡當局斷然拒絕。

拉赫曼一怒之下宣佈獨立。

伊斯蘭堡當局,下令拘捕了拉赫曼。

1971年3月起。

東巴基斯坦各地湧起了武裝反抗。

印軍藉機出兵。

與東巴基斯坦的反政府武裝,聯合夾擊政府軍。

導致第三次印巴戰爭。

巴方戰敗。

東巴基斯坦獨立。

孟加拉國成立。

故,東西巴基斯坦,是在蒙巴頓協議湊合在一起的。

西巴基斯坦措施不當。

造成東巴基斯坦心生隔膜。

印度煽風點火,趨火打劫。

造成戰亂。

才使孟加拉國落地。

內有不和,就被強敵利用,從而使國家分裂。

前車之鑑,教訓深刻。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孟加拉國獨立之前的巴基斯坦,本身就是英國人給硬擰在一起的國家,孟加拉人和巴基斯坦人在各個方面都沒有共同語言。再加上有印度這個狼子野心國家的推波助瀾,雙方鬧掰是正常的。不分家,反倒可以算是一個全球罕見的奇觀了。

首先,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的宗教信仰不完全一樣,略有區別。


眾所周知,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在印巴分治時會捏在一起,是因為這兩地的老百姓主要都是穆斯林。但是,雖然都是穆斯林,但孟加拉人是印度大陸的原住民,自古就受到過佛教和印度教的影響,比如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就深深的印在了孟加拉人身上,即便是孟加拉的穆斯林也有種姓制度的殘餘。而巴基斯坦穆斯林就不存在這個現象。

也就是說,雙方在宗教上有一定差別。這無疑會使雙方產生隔閡。不過,這個差別也屬於正常現象。咱們國家的回族和維族同胞也都是穆斯林,兩個民族的差別有多大?想必用肉眼都能看得出來吧。

第二,民族和語言差別很大。

這個方面說起來很難理解,簡單點說,孟加拉人和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旁遮普人完全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民族。

第三,西巴基斯坦存在欺壓孟加拉的情況。

由於巴基斯坦建國的主要領導人都在西巴基斯坦,因此巴基斯坦獨立後,國家的領導權自然就在西巴。而孟加拉就只能淪為被西巴領導的地位。

當時的所謂大巴基斯坦,大部分的權力都基本掌握在西巴基斯坦手中,包括財政、資源和政治權力的分配,都要向西巴傾斜,而孟加拉則處於一種被剝削的地位。

這種不公平的政策,引起了孟加拉人的嚴重不滿,因為孟加拉本來就是貧窮落後的地方,經不起別人的層層剝削。這就好比一個人已經是貧農了,如果還惡意剝削他,那麼他就只有武裝起義這一條路可走了。

可惜的是,對於孟加拉人的正常訴求,西巴基斯坦政府並沒有在意,仍是繼續打壓。這就為後來的孟加拉人解放運動埋下了一個很大的禍根。

這裡偷偷的插一句,西巴基斯坦人對孟加拉人是真的狠毒。具體可以去查資料,這裡就不多說了。


第四,印度積極干預孟加拉的獨立,是孟加拉人的幕後老大。

印度這個國家,表面上人人信教,是個很溫順的國家。但是其實,印度人發起狠來,一點都不比所謂的法西斯要差多少。一直到今天,印度人都認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印度的一部分,這兩個國家是要從地球上抹掉的。

因此,對於削弱巴基斯坦的大好時機,支援孟加拉人的獨立訴求,印度給予了百分之一千的幫助。

不過,光有印度的支持還不夠。孟加拉最後能獨立的關鍵原因,還有印度找到了蘇聯替他撐腰。



蘇聯和印度的關係,比較有意思。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中國是跟著蘇聯一起混的,而印度跟著美國混。然而到了七十年代,情況調轉了。中國跟了美國混,印度反倒跟蘇聯混了。

當時,巴基斯坦利用中國製約印度,而印度利用蘇聯制約中國。孟加拉獨立時,又恰逢中國搞十年運動,中國抗蘇力不從心。也就沒有多餘的力量支援巴基斯坦。

印度在蘇聯的支持下,開始明目張膽的干涉巴國內政,派兵進攻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全面爆發。

雙方的兵力部署達到50萬人之多,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了30萬人。巴基斯坦因為兩地分隔,因此在兵力上無法兼顧。於是不到一個月的戰爭,印度就將孟加拉和西巴基斯坦一分為二,變成了兩個國家。



據一些資料記載,由於蘇聯支持印度,因此美國在巴基斯坦內戰的問題上,是站在巴基斯坦這一邊的。但是由於當時美國還沒有從越戰的泥潭中脫身,沒有能力替巴基斯坦背書。於是在戰爭期間,美國只是派遣了企業號核動力航母進入孟加拉灣威懾印度。

另外,在中國關心巴基斯坦內戰問題後,基辛格為了結好中國,還一度還稱派美軍的第七艦隊艦隊介入印巴戰爭。

不過,這些都是瞎扯淡。至始至終,美國的航母都在孟加拉灣內嗑瓜子看好戲,所謂的號稱要用航母摧毀印度海軍,也僅是說說而已。也正是這次戰爭後,巴鐵才真正的認識到,美國這種酒肉朋友根本靠不住,只有中國才是巴基斯坦真正的朋友。

美國人,一邊玩去。



事後,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投了承認孟加拉國合法性的反對票(這是中國大陸重返聯合國後的第一張反對票),並且中國政府還默許:只有巴基斯坦承認了孟加拉國後,咱們才承認它的合法性。

後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建立外交關係,中國也就順勢承認了孟加拉國。

總的來說,孟加拉國與西巴基斯坦分家,種族差異、宗教差異、語言差異以及經濟差異,這些都是誘因。正是因起這些原因,孟加拉人才會掀起自治民主運動。但是印度的干涉也不能忽視,因為印度的武力干涉,這是孟加拉敢跟西巴較勁的直接原因。如果沒有印度撐腰,孟加拉未必敢跟西巴翻臉。(孟加拉國的首任總統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就完全是印度的傀儡。)


Mer86


二戰以後,世界各地掀起了獨立的狂潮,其中印度的獨立在當時是比較意義深遠的一件。印度獨立之時,英國提出了著名的蒙巴頓方案。他們按照宗教信仰將印度殖民地劃分為巴基斯坦和印度,而當時的孟加拉就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



然而,我們知道今天孟加拉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那麼孟加拉為什麼要選擇獨立呢?這其實也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首先文化的區別。雖然孟加拉和巴基斯坦都信仰伊斯蘭教,但是這兩個地方無論是在民族構成還是語言文化上差異都很大,孟加拉是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語言上屬於藏緬語系。而巴基斯坦主體的民族則是旁遮普人,語言上更接近於波斯。因此兩個地方的文化差異比較大,民族矛盾矛盾很深,分開是迫不得已的事。



其二,資源分配上的矛盾。當時的巴基斯坦在資源利益分配上對巴基斯坦地區有所偏袒,而對孟加拉則有所歧視,因此,逼得孟加拉人也對巴基斯坦心生不滿。

其三,印度的干涉。眾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比較深,秉持“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理念。讓巴基斯坦不快活的事正是印度所追求,既然孟加拉有獨立的意識,那麼印度也就樂得幫助它去獨立。否則憑藉孟加拉自己的力量想從巴基斯坦手裡獨立根本不可能,因為巴基斯坦當時在孟加拉地區駐紮了很多軍隊。,正是因為有印度的從旁協助,孟加拉才能成功的獨立。



圍知歷史


談起孟加拉國,估計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口多但是經濟貧窮,作為南亞的重要組成部分,孟加拉國以14.76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養育了1.6億人口,人口密度是中國的7-8倍。孟加拉國曾經和巴基斯坦是一個國家,但是在1971年脫離巴基斯坦而獨立,那麼孟加拉國為什麼要獨立呢?

討論這個問題,需要知道的是孟加拉國和印度、巴基斯坦的歷史關係。

歷史上這三個國家均屬於印度,這個印度不是如今的這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名詞。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接受英國的統治。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的國力衰退,各殖民地民族意識覺醒,要求獨立自主的呼聲越來越高。英國迫於無奈,終於在1947年同意印度獨立。但是當時的印度地區民族和宗教複雜,沒有了英國的統治,民族和宗教問題更加激化,於是英國提出了“印巴分治”的方案,按照宗教信仰將印度地區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印度教徒地區為印度,穆斯林地區為巴基斯坦。由於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都屬於穆斯林教徒,於是成為了一個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的建立完全是建立在宗教信仰上的,建立之初就存在很多的隱患。

那麼印巴分治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應該歸結於以下幾點:

第一,整個國家的文化、民族不一樣,僅僅是信仰才走到了一起。當時的巴基斯坦作為一個國家,東巴、西巴的民族、文化、語言完全不一樣,東巴的民族為孟加拉族,語言是孟加拉語和英語,西巴則是旁遮普族,語言是烏爾都語,一個國家民眾之間語言、民族不通,無法溝通,文化不一致,難以融合,顯然也就沒有凝聚力。

第二,地理位置的隔離,東巴和西巴之間隔著整個印度,當時的印巴正處於戰爭裝狀態,東西巴之間往來困難,極大地不利於國家的統一。

第三,政治因素,東西巴的政治不公平地位極大地加大了東巴的離心運動。當時的首都在西巴西區,整個政治中心也在西巴地區,東巴的人口是西巴的2倍,但是當時的政府幾乎所有的高層官員都是西巴人,人口多卻無法掌權,造成了東巴人的普遍不滿

第四,經濟矛盾,當時整個巴基斯坦的經濟重心在工業,大力發展國防工業與印度作戰,導致主要經濟為農業的東巴經濟不見起色。

國防預算的大部分都在西巴地區,東巴地區的經濟與印度方面來往更多,更加依賴印度的經濟。

第五,巴基斯坦的血腥鎮壓,面對諸多的不公平和經濟困境,東巴基斯坦謀求獨立,但是當時的西巴沒有好好反省來促成民族的和解,而是一味的血腥鎮壓,極大的加深了民族矛盾。西巴政府以叛國罪“”逮捕了東巴的領袖阿普杜勒-哈米德,此人也是後來的孟加拉國第一任總統。

第六,印度的原因,印巴之間多次戰爭,東西巴正好將印度夾在中間,印度採取了離間支持東巴獨立的政策,更是發動了第三次印巴戰爭來支持孟加拉的獨立。

最終在各方原因、勢力的作用之下,東西巴分離,孟加拉國獲得了獨立。


染火楓林12137


1972年的印度,剛剛將從60年邊境衝突中丟失的自信找回來。當時印度國內是鷹派執政,為了維護當時各邦的團結和轉移矛盾,印度發動了一系列的對巴行動。

具體說來,印度當時是以宗教為幌子,通過挑撥民意對巴的仇恨,來轉移當時印度國內糟糕的種族對立。


因為那個時候印度,受到西方民主的影響,其實整個國家四分五裂,基本各個宗教和種族之間,產生了自治和獨立的想法。

而當時轉移這種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挑撥民眾同巴基斯坦這個異教國家的敵對,同時渲染民族主義。

那個時候印度可謂是四處干涉周邊小國的內政,而其最大的經營就是對東巴基斯坦。

其實這也是英國殖民統治的遺留問題了,印度在當時國內矛盾尖銳的時候,藉著東巴基斯坦問題,推進了改革。



且順帶著出兵支持了東巴基斯坦的獨立,還一度擊潰了巴基斯坦軍隊,佔領了大片爭議區域。

如此說來,其實在當時,東巴基斯坦的獨立,主要是和國內矛盾和印度干涉,這個時機也是無他國能夠染指。


當時美蘇爭霸,雙方主戰場在中東,東方大國則在國內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自我革命。

所以印度抓住了機會,在轉移國內矛盾的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戰略主動權,成功讓巴基斯坦失去了一半的人口和國土。

現在想想,印度這個國家,其實也並不是一無是處,其高層的戰略眼光和智慧,也是不能小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